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旅游

连云港市文物古迹介绍

齐鲁会盟遗址
  齐鲁会盟遗址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西北和山东省接壤的夹山西南山麓。海拔320米,西北有“子贡山”,山上有“子贡晒书台”。据《春秋》载“(鲁)定公十年夏,公会齐侯于夹谷”,《左传》载“公会齐侯祝其。实夹谷。孔子相。”据地方史乘考证,此处为孔子相鲁会齐侯处。明嘉靖大理寺正卿裴天佑曾访此山。曾有“翠微西近祝其城,齐鲁当年此会盟”诗句。明代曾在此建纪念建筑“圣人殿”、“圣庙”、“圣化亭”、“奎星阁”等。今唯存圣人殿基址,余均倾圮不存。另存明万历丙子年(1576)所立“孔子相鲁会齐侯处”碑一道,完好无损。孔子家语:“定公与齐侯会于夹谷,孔子摄相事”。此为春秋时期齐鲁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遗址的保存对孔子乃至先秦史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1993年被公布连云港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西方向各至碑刻外100米,北至祠堂外10米,南至公路边。……[详细]
孙桥村石桥
  孙桥村石桥(明清)孙桥村石桥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赣马镇孙桥村西南。桥体桥呈南北走向,全长11.4米,净宽1.95米,桥墩四排,桥墩结构“三竖一横”,横条石长1.92米至2米不等,桥墩高1.48米;桥面由九块条石铺就,在东北的一块条石上有一方古代棋盘图案。石桥原有数尊石雕螭首,现仅存一尊,为早年间脱落沉于水中,2017年清理河道时出水,现保存于孙桥村东侧村办砖厂院内。螭首残长0.85米,宽0.44米,高0.32米。据《嘉庆赣榆县志》记载,明万历十八年(1590)至万历三十九年(1611),樊兆程、徐应元、顾文炤等三任赣榆知县先后疏浚大石桥河,因此该河又称“三公河”,此桥应为浚河之后所建。另据当地孙氏家谱记载,该家族为清初由莒县避祸迁至此处,因本地有大石桥,孙桥之名由此而来。在2011年新桥修建以前,石板桥曾长期作为该村与外界沟通的重要通道。……[详细]
63、九龙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龙桥
  九龙桥由南天门下行抵九龙桥。九龙桥为花果山的主景之一,位于群山环抱的幽谷之中,有九条大涧在这里汇合,然后奔流向山下的大海。过去香客从南天门小路下至谷底,稍事休息便可鼓气继续向上攀登。这一降一升虽增加了登山的艰险,但却平添了跌宕起伏的情趣。九龙桥建于明代,为体量较大的砖构拱桥,它不仅方便了过往行人,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一座艺术精品。桥旁的大银杏已近千年,是宋代的遗物。它用浓密的绿荫笼罩着九龙桥,桥上山风阵阵,桥下流水潺潺,松涛盈耳,鸟语花香,把游人的疲劳消除得一干二净。桥南有九龙将军庙,也就是这座桥的桥神庙;北面高处是茶庵,过去专供游客休息品茶,现辟为吴承恩纪念馆。……[详细]
海州东汉二号墓
  海州东汉二号墓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朐阳街道双龙村石棚山风景区。墓系东汉晚期砖石结构,由甬道,前室、后室三部分组成。东西长7米,南北宽3.12米。甬道土坑为斜坡式,墓底以砖铺作人字形纹。墓顶用砖石迭砌,墓壁系采用一顺一丁法以青砖砌成。前室平面近于正方,顶为四隅卷进的构造方式。后室平面作长方形,顶以十三块块石逐步内收迭砌而成。墓门开于前室西壁,以两块石封门,封门石外有砖砌门垛,上置条石为额,下置垫石为础。前后室有门相通。门由两块条石作立柱,上置条石作楣,门柱与楣间有凿槽咬合,后室东西两壁皆有石柱,柱下有础。整个墓的结构严密合理,至今仍极稳固。根据出土文物推断,此墓大致筑于东汉晚期。我市历年出土的汉墓大多是西汉中晚期的木椁墓和早期的汉画像石墓,这种砖石结构的东汉晚期墓,在我市还是首次发现,对研究古代墓葬形制有重要参考价值。1982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墓壁向四周5米。……[详细]
罗庄城遗址
  罗庄城遗址位于连云港市东海县温泉镇罗庄村。遗址整体呈方形,南北距离420米,东西距离443米,面积约180000平方米。遗址东、南、北、三面城垣基本消失,但东北、东南、西南三隅明显高起(最高处海拔51米,与周边农田落差3米),疑是与城垣相连之高台或角楼。遗址西部残存城墙剖面呈梯形上收,基宽11米,内墙以35°缓坡延伸至城内。遗址东部因大量取土而形成陡坡,从坡底水沟里采集到陶罐、陶豆的残片具有春秋时期的工艺特征,城内地表散布大量绳纹灰陶残片,经初步判断成器时间应为汉代。罗庄城遗址为研究春秋至汉代建筑及其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现古城四周城垣外侧为“罗庄城遗址”保护范围(东西长371米、南北长458米、周长1661米)。……[详细]
张学瀚故居
  张学瀚故居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朝阳街道新县居委会。坐北朝南,现存二层石木结构,硬山,面宽20.4米,进深6.15米。三架木质结构,保存较完整,梁为圆梁,用料壮实,整座房屋有较明显的民国时期建筑风格。张学瀚(1868-1940),字百川,朝阳新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是1897年秀才,1900年科试贡生。他年少好学,犹喜钻研苦练,勤习书法,成就出类拔萃。中年,已立于海州著名文人之列。“每到一处,他必考其道理,觅其史存,而后以诗颂之”。其宅为清代晚期建筑,无论在建筑工艺还是在用料方面都极其考究,因此该宅不但对研究张学瀚的生平有着较为重要的价值,而且也是研究新县地区建筑构造的重要资料。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张学瀚故居院墙。建设控制地带:院墙外10米。……[详细]
三口镇石经幢
  三口镇石经幢(唐宋)石经幢位于连云港市灌南县三口镇大北村古来安河北岸。该经幢仅残存幢身部分,高160厘米,直径30厘米,幢顶与幢座皆已佚失。幢身顶端留有一直径约12厘米、高8厘米的石榫,用以固定幢顶。幢身用整块青石凿成,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为一高80厘米的长方体,东、南、西三面刻有佛像。三幅佛像均身着通肩式法衣。面向南方的佛像,结跏趺坐于莲花形须弥座上,头发垂至耳后,头顶肉髻,面容慈祥;其余两尊佛像,结跏趺坐于椭圆形须弥座上,头顶亦有肉髻,佛发垂至肩部。据专家考证,石经幢上的三尊佛像是佛教中的西方三圣,阿弥陀佛居中,观音菩萨胁侍在左,大势至菩萨胁侍在右,三者为修行净土宗者礼敬的对象。幢身下部为一高80厘米的六棱柱体,六面皆刻有文字,但因刻面损坏较为严重,仅有两面尚可辨识:“南无释迦如来”、“南无阿弥陀如来”。……[详细]
磨山石刻
  磨山石刻位于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梁河镇西南8.5公里处,磨山南缓坡中部一独立巨石上。巨石呈长方体,片麻状花岗岩质,高300厘米、宽250厘米、厚170厘米。巨石东壁较平坦,文字阴刻,刻面宽170厘米、高223厘米、字径11×14厘米,右起竖行,共71字。通过内容分析,磨山摩崖石刻记录了曾因石匠随意开打山石导致风水遭破坏及以后再行开打山石对实施者的处理办法。落款为大清光绪二十年三月上浣公立。此石刻对研究连云港市古代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现以磨山主峰和次峰中间平台为中心,向四周呈椭圆状外扩(东西长164米、南北长253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50米。(东西长约269米、南北长约353米)。……[详细]
刘志洲山石刻苑囿图
  刘志洲山石刻苑囿图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岗嘴村刘志洲山东南坡。石刻苑囿图刻在刘志洲山东南坡一块20米长的天然石壁上,现残存画面南北长6.3米,南部高0.6米,北部高1.6米,刻面约8平方米。画面由亭阁和禽兽等图案组成,两座亭阁式建筑位于画面中心偏右处。该亭阁为干栏式建筑,共两层,直坡屋盖。第一层屋顶中部刻有穿璧纹饰,其两侧上下刻有多条直线纹,建筑主体部分刻有穿璧纹饰,两处楼阁皆有立柱立于水中。左侧亭阁上部和右侧亭阁之间横刻“-”三字、竖刻“元三”两字,疑为“文革”时所刻。在两处建筑周围刻有鹿、鸭、水鸟等禽兽,姿态各异。画面采用阴线刻手法,线条粗犷,风格古朴,具有明显的汉画像石韵味。1995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山南小路,南至平顶山脚,西至平顶山西山脚,北至石塘崖边。……[详细]
曲阳城遗址
  曲阳城遗址位于连云港市东海县曲阳乡城南村西的北小岭南。曲阳城自西汉始为东海郡曲阳县县治。城址略呈长方形,南北长260米,东西宽200米。现存北、西、南三面三段城墙和北、西、南三面三个城门。城墙残高3—4米,基宽约5米,板筑,黄土夯成,夯层清晰。城门仅存宽约8米的缺口。遗址中有汉代云纹瓦当、绳纹陶尊、罐、筒瓦、板瓦及陶器残片。曾出土汉代青铜剑、铁刀、铜镜、铜箭镞和“军假司马”铜印等文物。汉于吉得道教经典《太平青领书》的曲阳(《后汉书·襄楷传》,〈李贤注〉即在此处。1995年4月被公布为江苏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城墙基向外延4米。建设控制地带:古城东侧,以自然河流为界,其它三个方向均从城墙基外延伸30米。……[详细]
连云港火车站旧址
  连云港火车站旧址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街道中山北路下侧。始建于1933年,建成于1935年。西洋式平顶建筑,钟楼设于东端,远视如船形。办公楼四层,钟楼十层(含地下室),钢架混凝土结构。建筑占地1170平方米,实用面积3000多平方米。该楼原为连云港港口和车站的共用办公楼,由原国民政府陇海铁路管理局承包给南京复兴公司下设的方纪公司负责施工建造。1937年9月20日该楼遭受侵华日军炮击,中弹两处,1970年和1983年两次装修。该楼一直是连云港标志性建筑,为连云港建港初期建筑之一,对研究连云港港史、连云港市经济开发史和中国海港史有参考价值。2001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5米处,西至候车厅,南至站前道路,北至站台。……[详细]
孔望山杯盘刻石
  孔望山杯盘刻石位于海州区朐阳办事处孔望山居委会孔望山之巅,是用一块天然大石凿成。因大石之形如砚,俗谓之“砚石”。大石东西长320厘米,宽200厘米,厚70---100厘米,底部有三块小石支撑。大石正中凹刻一盘,绕盘又凹刻八杯,杯盘西30厘米处有两个碑槽,大石东北端厚壁刻隶书“砚石”二字。根据《隶续》所录《五君杯盘文》和海州东汉墓出土的杯盘考证;孔望山的杯盘刻石是东汉时物。再按《后汉书方术列传》,汉东海郡滨海地区人们供奉的主要神祗是东海君,当时的东海庙就在孔望山下,可知孔望山杯盘刻石是汉人祠祀东海君之物。东汉杯盘刻石是一处难得的早期道教活动遗迹,对研究我国道教的起源和早期道教的活动情况有重要意义。因它与孔望山摩崖造像同处一山,故对研究孔望山摩造像尤有重要价值。1982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海州钟鼓楼城门
  海州钟鼓楼城门位于海州区鼓楼街。城门高约4米,内径3.15米,长10.38米。砖石结构,石高1.9米:上以砖作券形拱门。城门上原有钟鼓楼建筑,久圯无存。唯明海州知州王同所立《重修钟鼓楼台记碑》,今尚完好。碑额作弧形,高2.5米,宽1.03米,厚0.28米。碑的另一面,为明正德年间的《新建海道碑记》,根据《海州志》和此碑刻所载,海州钟鼓楼城门筑于明初。城砖长33、宽13、厚8厘米,也正和刻有洪武年款的海州城砖的形制相当。按南北朝至唐宋间的史书和明代《海州志》的记载,此门原为秦汉朐县城和南北朝朐山县城西门。在这一点上。它对研究古代海州建置就有很重要的价值。目前它又是仅存的海州城门,就更有保护的必要。1982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海州区政府修复了城门上的钟鼓楼建筑—镇远楼。……[详细]
北海观音寺石刻群
  北海观音寺石刻群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朝阳街道张庄村南山玉女峰东侧炮台顶西,花果山风景区气象雷达站东北侧北海观音寺遗址附近。共有“灵籁泉”石刻、“喷玉泉”石刻、“甘露水”石刻、“卓锡泉”石刻、“天锡泉”石刻、“金佛禅寺”石刻、“移我情”石刻、“曾经沧海”石刻、“朐阳”石刻、“无常迅速,一心念佛”石刻、“水”石刻、“阿弥陀佛”石刻、“悟真石”石刻、“崩云”石刻、“气象万千”石刻等15处;另有杨廷镇五言律诗、“张建勋顿首拜”、“崇祯十年”功德石刻共3处。石刻为阴刻楷书,书法风格遒劲有力。此石刻群对研究连云港市宗教史及书法艺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甘露泉”石刻为中心,东、西、北各延伸150米,南至悬崖边。……[详细]
吕祥壁烈士陵园
  吕祥壁烈士陵园位于东海县白塔埠镇东首,占地面积约十亩左右。陵园南北长90米,南宽约40米,北宽约75米,四周青砖砌成围墙,总长约370米。烈士墓碑为花岗岩结构,高约6米,座落在陵园中间。碑面阴刻“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吕祥壁烈士永垂不朽”。落款为“东海县各界人民”。碑下烈士瓷质遗像镶嵌在一块四周黑漆的方形花岗岩中。碑座有两层蹭步,也由花岗岩块石砌成,周围青松环抱,碑后的展览室内陈列着烈士遗物、生前事迹图片和各种纪念品以及被救儿童的照片。在展室的东北角烈士牺牲处建吕祥壁烈士纪念亭。为双层四角形仿古建筑,内竖石碑,高2米,碑面阴刻“吕样壁烈士牺牲处”。陵园的南北各有一门。南门上方镌刻“吕样壁烈士陵园”,北门两侧题联是“舍己救人英雄豪气贯长空,碧血丹心烈士英名垂千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