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黄山市旅游

黄山市文物古迹介绍

胡正言故居
  胡正言故居座落在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海阳镇文昌巷1号,始建于明末,清代中期作了补充及修复,平面呈正方形,现存部分为一明两暗的建筑形式,主建筑面阔12.24米,进深8.95米;东边轴线前附边厅及门厅院落,面阔为3.84米,进深为15.13米,占地面积为168平方米,底层为300平方米,底层为一明两暗,正向厅两侧为厢房;前为天井,天井两侧为廊庑,东边廊庑前接前边厅及门廊、院落等。楼梯向设在厅堂照壁后,楼上为卧房、起居等用房。木构架为抬梁式和穿斗式结合,用料中等偏稍巧,斗拱等做法中透着明代建筑遗风。2008年3月,胡正言故居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宅基四周外,东、南、西、北各4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15米。……[详细]
屯溪龙山寺(小龙山)
  屯溪龙山寺(小龙山)位于屯溪区黎阳镇,时代为唐。小龙山,原称主簿山、响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黎阳镇西南。旧传宋初有位主簿,羡此溪山之胜,居此而得名。抗日战争期间,山前古刹重修时,又以丫状石峰似龙首,山后土山山势如长龙盘卧,改名为“小龙山”。主峰海拔150.8米,悬岩壁立,拔地而起,有“二童讲经”、“螺蛳脱壳”等怪石奇景,是屯溪西部游览胜地。山下则为龙山寺,始建于唐,原名“仁寿尼寺”、三簿庵,明清时重建。古人有诗云:“山0-上人如织,唯一禅林是小龙”,有“江南小九华”之称。屯溪龙山寺(小龙山)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文昌古道
  文昌古道是从歙县南乡到旌德挑米的道路之一,这条古道经岔口镇文山村、武阳乡、洽河村通往昌溪下坝源村,全长6公里,路宽1.8米,一律由青石板铺就。相传,这条古道是清末民初由文山村财主为迎娶媳妇而兴建。在文昌古道中有两座海拔600多米的山岭,即文山岭和坝岭,中间一条长2000多米的石板横道,途中修建了六个路亭,供山民劳作和走亲访友歇息。文昌古道不仅是歙县南乡百姓通往外界的主要通道,还是这里老百姓到旌德挑米的道路。想当年,这条古道甚是繁华,沿途布有凉亭、茶馆、客栈、商铺,就连浙江商人也行走在这古道上,前往歙县、绩溪、旌德做生意。……[详细]
144、六角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角楼
  甘棠崔家镇守月弯河风水的村口亭,配有锁桥、钥桥各1座,并有铁链和石桩栓锁。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崔宪按参加北京皇宫修建的太平艺师毕昌带回的图样捐资修建,八角;17块青石浮雕则出于青阳—艺师之手。因毁于火,明崇祯四年(1631),崔应兆重建,改为六角,俗称“六角楼”。清嘉庆八年(1803)、光绪八年(1882)、民国初年均重修。1981年、2001年安徽省文物局和黄山区人民政府拨款大修。1984年7月黄山市(原太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同德仁药店
  同德仁药店位于黄山市屯溪区,年代为清。徽州老字号药铺,创办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距今已有140年历史。最初,由上溪口程德宗和隆阜邵远仁合伙开设,店员仅五六人,以经销中药批发为主,兼坐堂行医,店名“同德仁”,既包含两人名字,还寓意“同心同德,办事仁义”。初期比较兴旺,后因店东失和,经营管理不善,加以用人不当,药店两度蚀本,难以继续维持。光绪十五年(1889年),经过股东协商重组,并起用账房程燮卿当管事(经理),药店重新得到振兴。2012年,同德仁药店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房基外,东3米,南院墙外5米,西1米,北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7米,南5米,西9米,北5米。……[详细]
昌溪庙坦及水口
  昌溪庙坦及水口安徽省歙县忠烈庙建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越国公汪华)及其第八子(汪俊,村人尊称“八老爷”)该庙共分三间。正间供了汪公大帝两尊忠臣烈士父子神像,庙前广场即庙坦,500平方米,用各色石英石、云母石铺缀成“鹤鹿同春”、“丹凤朝阳”、“连升三戟”等图案为全国罕见、昌溪仅有,对研究徽州古代古村落建设历史和水口文化有较高的价值。位于庙坦的正前方就是昌溪的古水口,形成于元朝的末年。村外大塘坑、小塘坑两股清澈的溪水穿街过巷,在庙坦融汇后形成优美的“S”形(也称为八卦形)溪流,注入昌源河。保护范围:北至庙后银杏树,南至水圳出口,东、西至庙坦外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周边50米。……[详细]
147、丛林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丛林寺
  丛林寺,位于歙县小溪村东南1公里处,始建于公元831年,历代均曾修葺。松柏掩映,紫竹簇拥。始建于公元831年,历代均曾修葺。明初,歙县有十大丛林(一丛林管十寺),丛林寺为第十丛林所在。寺兴盛时有文殊院、大雄宝殿、普贤行宫、晨钟楼等,现仅存大雄宝殿和僧房。大殿正方形,边长9米,绕以敞廊,歇山顶。殿内中间四柱上架横枋,枋上用12座斗拱托起藻井,天花板上彩绘云龙图案。寺内殿壁上画有24幅水墨观音罗汉像,据传为丁云鹏所作。现为歙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丛林寺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寺(包括原僧房)周边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50米。……[详细]
昌溪太湖祠
  太湖祠建成于明代,祠长40米、宽17.5米,两边建有“议事厅”、“-区所”、戏台和其它配套建筑。总占地面积约为1100平方米。太湖祠主厅内的两根楠木大柱柱围达5.1尺,大门枋上有明太祖朱元璋御笔题赐的“第一世家”匾额。太湖祠前有可容七八千人的广场,每逢二月十八、十月十八日(昌溪人祭拜汪公大帝第八子的盛大节日)、春节,广场上搭花戏台演出村人自导自演的节目。太湖宗祠的建筑手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集中反映了建筑布局、形制、工艺、技术等各方面的高超水平,对研究徽派古建筑乃至中国建筑历史具有重要价值。2019年10月7日,昌溪太湖祠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祠外墙周边各5米加门前坦,南到照墙外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周边50米。……[详细]
弦歌里廊桥
  弦歌里廊桥建于明代,0-建于清代,是黄山区保存完好的唯一的廊桥。该建筑为一进三开间二层0-,面阔13米,进深6米,高7米,占地面积66.825平米。其下石拱桥2米高、4米长、6米宽。阁面东南,巷棚硬山式,两旁有封火墙。主楼一进三开间,木架结构穿斗式,黟县青大石块砌,圆柱方梁。无隔板,外墙石灰二楼三间,中有隔板分离。观音阁是黄山区保存完好的唯一建于桥上的廊桥与佛阁相结合的古典建筑,外观是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东侧立有三块石碑,记载了当时修路、补桥、兴修水利的功德,对研究本地的历史文化,具有较高史料研究价值。保护范围:四周墙体外,东、南、西、北各1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30米。……[详细]
屯溪镇海桥
  镇海桥位于黄山市屯溪区屯溪老街西出口处。又名老大桥,为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始建,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重修,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再遭水毁,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再度重修,是连接屯溪老街和黎阳古镇的交通枢纽。镇海桥全长133米,宽15米,为六墩七孔石质拱桥,桥面和桥栏用茶园青石铺建。上部为等截面实腹式石拱,下部为浆砌条石重力式墩台。桥墩呈等腰三角形,分水头石头翘起,造成船头状。镇海桥是屯溪历史重要的建筑标志,是安徽省不可多得的明代大型石拱桥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2019年10月7日,屯溪镇海桥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桥主体外东、南、西、北各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西、南、北各15米。……[详细]
汪大燮故居
  汪大燮故居占地面积291平米,系二楼前后三间结构。位于宏村街中段南向,汪大燮是民国初黎元洪政府国务院总理,其故居门罩端庄,正屋为背向3间2楼结构,设有仪门,气势轩昂。堂前额枋、扇门等部位,木雕构图质朴、逼真而精湛,更显大气。……[详细]
蜈蚣岭梯田及大队部旧址
  蜈蚣岭梯田及大队部旧址位于安徽省歙县璜田乡蜈蚣岭村。始建于1958年冬,由大会堂和村委会办公楼组成。蜈蚣岭梯田及大队部旧址建于1958年冬,歙县为响应“向大寨学习”的号召,修建梯地茶园近千亩。20多年来,全村800余亩梯地发展成集体连片,形成了全国独一无二的高山石砌茶园。蜈蚣岭梯田及大队部旧址由大会堂和村委会办公楼组成。大会堂平面呈“山”字形。东西开门为三层二进土木结构,大会堂主构造为16柱四廊,大会堂会场宽12.5米,深20米,平面呈斜坡,座席分上中下三层,二层为村委会办公场所。保护范围:梯田周边外延5米。大队部旧址四周檐水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50米。……[详细]
箬岭古道
  箬岭古道又称千年古官道,始建于隋朝,是当地郡守征调民众开辟的通往沿江、中原的战略要道。古官道由青石板铺就,自许村直达黄山脚下的谭家桥。沿途植被垂直分布显著,峰峦叠幛,阴雨天山上云雾缭绕,远观如黄山云海,身处其中则又似云中漫步。古道边沿途设有古凉亭供行人车马歇脚。古道深处村落处处,游人可以在村中随意打尖,品尝山上特有的高山玉米糊等特产。箬岭关现仍存有屯兵城楼和古汪公庙遗址。今天走访官道,不仅可以翻山直达黄山,更可沿途访古探幽,亲近自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完美融合的景区。……[详细]
祁门一本堂
  一本堂位于黄山市祁门县,年代为明。又名“唐大司徒郑公祠”,为祁门西南乡郑氏七门总祠,始建于唐代,原为家庙,毁于元代,重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大修于民国,分为门楼、仪门、享堂、寝堂四进。祠堂长64.7米,宽23.7米,总面积1533平方米,名列祁门榜首。2012年2月28日一本堂被黄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同年12月26日又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间相隔不到一年。2012年,一本堂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外,东、南、西、北各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20米。……[详细]
155、金紫祠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紫祠
  金紫祠俗称“金銮殿”。时代为明代。系古徽望族潜口汪氏宗祠。宋隆兴二年(1164年)赐建,明正德九年(1515年)迁于现址,嘉靖、万历时扩建,清康熙三年(1663年)大修。该祠坐北朝南,通进深达196米,占地近7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沿中轴线对称布局,由南至北依次为:牌坊、三源桥、棂门、戟门、碑亭、仪阖、露台、驰道、回廊、享堂、寝殿。寝后配有坐西朝东之汪华公庙,为祭祀汪氏先祖越国公汪华而建。现存建筑为金紫祠坊、戟门、碑亭、后寝及汪华公庙部分建筑,其它建筑遗址尚存。保护范围:东3米至水渠,南牌坊外5米,西围墙外5米至粮站仓库,北围墙外3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10米,西、南各40米至岩黄公路,北15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