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宣城市旅游

宣城市文物古迹介绍

王稼祥故居
  地处安徽泾县西南桃花潭镇厚岸村,距县城48公里。故居徽派风格,馆名由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题写。纪念馆由序厅、展厅、游客中心三部分组成。故居1986年被定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批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点。景区由王稼祥故居纪念馆、故居、东台书院等景点组成。王稼祥故居纪念馆位于王稼祥故居前,建筑面积1130㎡,徽派风格,馆名由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题写。纪念馆由序厅、展厅、游客中心三部分组成。走进纪念馆大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尊王稼祥同志青少年时期的汉白玉雕像,他面色沉静、目光有神凝望着远方,眉宇之间微蹙,左手拿着《申报》,右手握着拳头,表现了他投身革命的勇气、决心和对未来前途的思索与展望。《王稼祥生平陈列展》的主题是“永远的稼祥”。展厅共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风华年代,第二部分是忠诚战士,第三部分是三大贡献,第四部分是卓越领导,第五部分是杰出外交,……[详细]
南湖章氏宗祠
  南湖章氏宗祠位于安徽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南湖村大章自然村。章氏宗祠始建于明初,现存建筑为清代,分为主祠和副祠,砖木结构。主祠建于康熙六年(1667年),副祠建于光绪三年(1877年)。主祠为三进三开间,面阔约16米,进深约32米。硬山式顶,马头墙。八字门楼,左右两侧各有一只抱鼓石。内分门厅、敦睦堂和享堂,有前、后天井。副祠略向内缩进,面阔约16.5米,进深约31米。前进为门庑,中进分开,两边为厢房、回廊,后进为享堂。整座建筑石雕、木雕、砖雕随处可见,雕刻精细,绘画精美。章氏宗祠整个建筑既有徽派建筑的一些特点,又带有本土文化的元素,对研究皖南古民居的建筑风格有着深远的意义。2010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东墙外10米,南至南墙外10米,西至西墙外10米,北至黄泥塘。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10米。……[详细]
隐仙洞摩崖石刻
  隐仙洞摩崖石刻位于泾县榔桥镇马渡村倪家村名组的紫山上。为石灰岩溶洞,山脚下距徽河水面60-70㎝处有古栈道遗迹,该栈道即为泾县西南乡至旌德县境的古道。隐仙洞中央从洞顶倒悬下来一根直径约一米长三米多的石柱,离地不足半米,顶上根部有一块隆起,梢部渐细形状酷似男性生殖器,故当地人又称它为马石胯。相传不孕之人只要喝了石柱上滴下来的泉水,便可得子。洞外石壁上另有一处石穴,称为“女阴壁”,也是当地人生殖信仰的神物。至今仍有邻近百姓到此祭拜和祈福还愿。据传隐仙洞附近有20多方摩崖石刻,目前已发现的有12方。因其洞内形似阳物的钟乳石、溶洞内外多处摩崖石刻以及古栈道、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构成了它丰富多采的历史文化内涵。保护范围:紫山庵遗址至隐仙洞沿线所有石刻、溶洞、河面和自然景观,东至石板古道,南至徽水河南岸,西至洞口西100米,北至紫山顶。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至马安山边徽州至泾县西南乡的石板道,南同……[详细]
磡头节妇坊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家朋乡磡头村,建于明嘉靖丁酉年(1537)。该坊坐东南朝西北,四柱三门五楼,麻石仿木结构。通高8米,面宽8.4米,进深2.45米,占地20平方米。该坊为旌表故氏许保妻章氏而立,主楼正中置有“恩荣”匾,其下方花板西北方镌有“节妇坊”三字,其建筑艺术及雕刻水平较高,具有明代特征,是明代牌坊的重要代表,1997年4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6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皖政秘(2012)300号。 保护范围:坊基外东2米、南2米、西5米、北5米 建控地带:东5米、南5米、西20米、北20米……[详细]
项英、周子昆殉难处蜜蜂洞
  项英、周子昆殉难处蜜蜂洞位于泾县茂林镇濂长村赤坑山。因其山顶圆形石峰被当地人称为“蜜蜂桶”。桶底端一洞中开,为天然原始岩洞,称之为“蜜蜂洞”。洞口高1.8米,洞宽2米,深4米。蜜蜂洞险峻、隐蔽、攀登艰难。皖南事变中,新四军政委兼副军长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在此洞中隐蔽月余,住在岔坑口的山民姜德贵,每隔一天送去干粮咸菜,并在家门口晾晒红、白不同颜色的衣服报告国民党是否进山“清剿”。姜家的住屋被敌人烧毁三次,但他依然在坑口搭草棚居住。1941年3月14日,项英、周子昆二人惨遭叛徒刘厚总杀害,烈士遗骸被掩埋在距蜜蜂洞不远的石壁下,1952年移葬南京雨花台。保护范围:东至赤坑山蜜蜂桶山顶,南至蜜蜂桶南侧50米,西至蜜蜂洞洞口外50米,北至埋藏地悬崖山头外侧。建设控制地带:慰亭以上及沿台步道两侧30米。……[详细]
106、鼓角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鼓角楼
  鼓角楼坐落于广德州署正南仪门之上。该楼始建于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原为二层。上为复宇重楼,楼中备有鼓、角、钟、漏刻各一,取“代鼓鸣角,以警昏听。下漏数刻,以节昼夜”之意。下为拱形卷洞楼座,座高4.3米。元时因战乱遭损坏,明洪武四年复修。清末战乱楼毁,鼓、角、钟、漏全遗失。民国15年(1926年)邑绅占家鹏捐资按原样重修楼宇三间。民国26年(1937年)被日机轰炸,毁坏殆尽,仅存楼座。1999年,该楼重修,恢复往日原貌。说起这座鼓角楼,不能不提到一个人。泉州梨园戏是宋南戏的遗响,里面有一个剧目叫《朱寿昌》。讲述的是宋代朱寿昌任地方官时知道生母在自己七岁时被打赶出门,决意弃官寻母,历经一番磨难,最终母子团圆。这个故事后来被元代郭居敬辑录为《二十四孝》之一的《弃官寻母》,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朱寿昌,正是广德鼓角楼的修建者之一,其时正在广德军任上。据《宋史》记载,朱寿昌为……[详细]
坦头汪氏宗祠
  坦头汪氏宗祠坐落在绩溪县长安镇坦头村村头,坐北朝南,占地面积845平方米,该祠建于清代,前、后三进,前后天井,前进为歇山式五凤楼,门楼上的额枋雕刻人物故事;中进为人字顶,中进的雀替和平盘斗雕刻人物及花卉;后进为寝楼,比中进高,拱轩顶,后进的雀替和驼峰同样雕刻精美,中后进厢房无槅扇装饰,该祠在2007年时进行了大修,整栋祠堂保存基本完整。2011年6月,公布为第六批县保单位,批准文号为绩政【2011】46号;2016年,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宣政秘【2016】219号。201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云氏宗祠及《长生殿》戏文砖雕贞节坊
  云氏宗祠及《长生殿》戏文砖雕贞节坊位于广德县邱村镇后岗村祠堂边。云氏家庭,元末兵乱自陕西乔寓广德,在无量溪河畔三溪口建庄兴业,诗书传家,人才辈出。自明弘治以来,以科考出官入仕者甚众,很快成为桐川显姓大族。为扩充、巩固家庭势力,建立了该词。前后二进。清咸同兵乱,后进被焚。现存前厅面阔5间,架构壮硕,广宇轩昂,不乏雕镂,黑漆髹饰,气象威严。明堂前檐两侧立清廷中央机构要员和地方各级官员于嘉庆二十二年为旌表云姓妻陈氏、吕氏所立《长生殿》戏文及神话故事砖雕贞节坊2座,不仅作为封建礼教、宗法制度的象征,而且保存了《长生殿》当年演出的舞台艺术风貌。保护范围:建筑本体外,东至村前道路(2—3号界址),南至祠堂边组空地(4—10号界址),西至祠堂边组空地(10—12号界址),北至周伦华住宅及人行道(12—16号界址)。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人行道(2—3号界址)外50米处水田,南至4—10号界址外50米处水塘边……[详细]
魁山·飞雄塔
  魁山位于泾县茂林镇区南行约一公里处。此山拔地突起,独耸一峰,圆如古钟,秀拔出众。飞雄塔山顶高处有座三层六角砖塔,飞檐翘脊,古意盎然,塔心内空,有梯可登,直上三层,该塔于乾隆三十八年癸巳县贡生吴延选出资兴建,名曰飞雄。建国后,政府在魁山上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墓,辟为烈士陵园。这里安葬了红军将领寻淮洲的忠骨,现藏有陈毅同志于1938年5月率部队东进抗日途经茂林时,为寻淮洲烈士撰写的墓志铭,该碑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此外还安放了在“皖南事变”中和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遗骨,陵园青松挺拔、环境幽静,令人肃然起敬。……[详细]
汪坑岭古道
  汪坑岭古道(临溪徽商古道)位于临溪镇周坑村,通往歙县南乡,距县城12公里。自明清以来是一条徽商古道,当时绩溪人出门经商,往往从汪坑岭古道徒步赶赴歙县深渡,然后坐船前往江浙。胡雪岩就是从汪坑岭古道前往江浙,踏上经商之路的。汪坑岭古道在绩溪境内全长5华里,石板宽约1.6米,保存基本完整,对于研究明清徽州交通和绩溪徽商的创业历程有较高价值。半岭上原建有茶亭、关帝庙,为往来商客提供歇脚、施茶、避雨。因年久失修,茶亭和关帝庙残破严重。沿途建有绩溪、歙县分界跨路亭,绩溪一侧的门楼书有“径通古歙”,歙县一侧的门楼书有“路达华阳”字样。……[详细]
胡炳衡故居
  胡炳衡故居位于安徽省绩溪县瀛洲乡坑口村龙川溪南岸中部地段,占地面积251平方米,坐北朝南,硬山屋顶,砖木结构,前厅后室,四周封砌马头墙。历史背景胡炳衡故居的主人胡炳衡与其子胡增钰在解放前常年在外,但仍继承祖传产业,此宅的产权在解放后土改时仍为胡增钰所登记。建筑格局根据建筑风格来看,该宅当属清道光年间建筑物。此宅的后堂为原来建筑,室内的撑拱、雀替等木构件雕饰精美。前厅于解放初期因火灾焚毁,近年来予以复建。文物保护2002年经绩溪县人民政府抢救性修复2004年10月28日,被评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司马公祠
  司马公祠坐落在瀛洲镇汪村。汪叔举为绩溪登源汪氏始祖,齐明帝时官司马,后人称其为“齐司马”,汪氏后人为纪念他,在绩溪县灜州镇大庙汪村的村口建起一座司马公祠。司马公祠坐北朝南,建于清代,占地面积245平方,地基垒砌较高,一进四开间,上下对堂,中设天井,三合土地坪,东西两侧有台阶踏步上后堂,整个屋架采用白果树建成,木构件上雕有人物戏文和荷花,雕工精细。公祠的大门用青砖砌成,大门的门楼上 书-有“司马公祠”字样。从历史文献记载,司马公祠建于隋唐时期,历代均有修缮,现保存的建筑为清代中期,建筑保存完整,有较高的文物价值。……[详细]
113、上坦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坦桥
  上坦桥位于安徽宣城市宁国市方塘乡上坦村上坦桥呈南北走向,为五孔满肩青石石拱桥。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桥长68.9米,引桥长44米,桥面宽5.6米,五孔从北向南跨径依次为12.4米、13.8米、13.8米、12.7米和12.7米。桥基用条石砌成,每层较上层稍-,桥墩为船型。上坦桥从北向南第四孔的北面距河面约3.3米处拱券上崁有建桥“同仁因果”碑记一通,记载了建桥的捐资者、修建者和年代。护栏用石柱和条石砌筑而成。桥面和引桥原用青石铺砌,引桥为阶梯状,上世纪80年代末修建乡村公路时,改为水泥路面。保护范围:桥整体结构及引桥。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桥南北两端50米,东西两侧150米。……[详细]
下阳祠山庙
  为奉西汉末年治水英雄张渤的庙宇。张渤,故鄣人,志在开凿从吴兴之西苕溪贯通广德无量溪、桐汭河,连接南漪湖、太湖的内河水系,以利灌溉和舟楫。因王莽乱世工程未遂,在广德横山忧愤而死。为纪念他的功德,遂广德横山建庙以祀。此庙明初始建,清顺治、嘉庆多次重修,青砖灰瓦,单檐硬山,庙内16根方体抹角花岗岩石柱,组成四组抬梁架,木构横梁,气势雄浑。面阔三间13.3米,进深11米。祠山庙充分利用当地的石材资源,采取木、石组合结构,克服了江南雨水多,空气潮湿,木材易于朽烂的弊端,也减少了火灾危害,是建筑材料使用的一大突破。保护范围:庙墙体外,东9.4米至杨世清宅,南9.5米至水田,北11米至山坎。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向东西延伸,东38米,西36米。……[详细]
考溪村水口茶亭及太子庙
  考溪村水口茶亭及太子庙考溪村水口茶亭坐落于考溪村口,坐北朝南,建于民国13年,一进三开间,人字顶,占地面积28平方米。与太子庙一墙之隔。太子庙坐落于考溪村口,坐北朝南,建于民国年间,一进两隔间,人字顶,占地面积68平方米。1933年,方志敏、汪成信、舒梦熊等同志先后来到考溪开展革命工作,考溪村口茶亭和太子庙作为当时党组织领导人的秘密联络点,向外传递信息,开展革命工作。保护好考溪水口茶亭和太子庙建筑,对研究考溪红色革命历史有很高的价值。目前,茶亭和太子庙保存现状一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