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三明市旅游

三明市文物古迹介绍

1、甘露岩寺 AAAA
甘露岩寺
  甘露岩寺位于福建省泰宁县境内的泰宁风景名胜区金湖西岸,长滩人形山西侧,始建于宋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距今已有850多年的历史,采取“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独特结构建筑,是海内外久负盛名的岩寺之一,上世纪50年代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岩寺隐藏于赤石深壑之中,左边一块红色岩石象一口硕大无比的“钟”,右边那块像一面独步天下的巨“鼓”;甘露寺便在这钟鼓石之间,所以有这么个说法叫“右鼓左钟,庙(妙)在其中”,以这来形容其地理位置。甘露岩是一个天然的内窄外敞的洞穴,高约80米,深30米。洞的上下为砾岩,中层为砂岩,渗出的泉水经岩层滤净,清甜甘冽如甘露,寺庙因此被称为甘露岩寺。寺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洞穴上部宽30多米,下部宽却只有10多米,呈倒三角形,古人则以独木擎天的方式解决岩势上宽下窄的难题,这也是岩寺最神奇的地方。一根柱子落地,上面建起了四幢楼阁,整个重檐歇山式的层……[详细]
2、泰宁古城 AAA
泰宁古城
  泰宁古城,位于泰宁县城。据县志和其他历史资料记载,泰宁古城古称“金城场”,西汉时为闽越王无诸的校猎场所,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建县,宋明两代为泰宁鼎盛时期,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当时人文发达,物华天宝,李纲、朱熹、杨时等历史名人曾留隅、讲学于此,历史上泰宁曾出过状元2名,进士50多名,有“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之说,历代“爵列王廷者相继不绝”。宋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宋哲宗赵煦钦赐孔子阙里府号“国泰民安”中“泰民”的谐音“泰宁”二字为县名,沿用至今。泰宁古城内的尚书第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片古建筑群含明早期到清晚期500多年中各时期建筑物1.27余万平方米,集官宅、民居、祠堂、生产生活用的辅房、店面以及古街小巷于一体,气势恢宏,布局合理,工艺精良。进入尚书第有豪门府第高不可攀之感,进入世德堂有温馨和谐的大家庭之感,进入李氏宗祠就会融入古戏台……[详细]
永安宝应寺
  宝应寺坐落于吉山村口,东靠北陵山,面临文川溪。始建于北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它几经战乱焚毁,尔后多次重建。 1984年3月,由释寂理法师与刘明如居士募缘在旧址建房居住修行,取名宝应精舍。1985年初又筹款陆续扩建了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王殿、天王殿、伽蓝殿、祖师殿、千手观音殿、海会塔等。现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是年改为宝应寺。1987年12月24日,宝应寺经三明市委明委(1988)2号文件批准开放。 该寺院在创建文明寺中成绩显著,1990年至1992年连续2年被永安市佛教协会授予文明寺院称号;1994年又被三明市宗教局授予文明寺光荣称号。2005年被永安市评为五好宗教活动场所。现寺院住持释寂莲法师(毕业于福建佛学院)。 宝应寺是永安市的重点寺院。提倡文明进香,不烧纸钱,不燃放鞭炮。既可保持寺院的整洁又可消除事……[详细]
泰宁尚书第建筑群
  泰宁尚书第建筑群位于泰宁县城区胜利二街福堂巷,与世德堂、李氏宗祠共同构成尚书第建筑群。旁有胜利一、二街及红军街等较有代表性的老街道。尚书第建筑群为明代民居建筑精品,保持了明、清以及民国至今的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浓缩了古代建筑的生活场景;周围亦有城中留存的老街及古代民居。泰宁尚书第建筑群为明代民居建筑精品,俗称“五福堂”,位于泰宁县城区胜利二街福堂巷,为明代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李春烨的府第,是福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尚书第建于明天启年间,府第坐西朝东,有主宅5幢、辅房8栋,分5道门沿甬道一字排列。除厅堂、天井、回廊外,120余间房屋皆为砖石木结构。每幢主宅均为三进,甬道、庭院、走廊、天井全用花岗岩石板铺设,厅堂是方砖地,天井有雕花的石柱、花架和石缸。庭前甬道分南北二门进出,北端进门设仪仗厅、接客厅。甬道设五重门楼,门额都嵌有石匾,分别题刻有“尚书第”、“柱国少保”、“四世一品”……[详细]
安贞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福建省罕见的一座大型民居建筑,省内现存最完好的古代夯石建筑之一。以其精堪的清代建筑艺术风格,被誉为“闽中瑰宝”,是展示中国古代建筑实体的活化石。安贞堡于清代光绪十一年(1885)由当地乡绅池占瑞、池连贯父子鉴于清末匪患四起,倾其万余资财,建此土堡,历时14年完工。1991年3月,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始修复开发安贞堡。安贞堡面积约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坐西朝东,前部呈方形,后部为半圆开,依山而建,逐次增高,远远望去,层次分明,气势不凡。外墙用厚石加土夯制,高9米,厚4米,建有5口水井,12个厨房,大小房间360余间,三进设有18个厅堂,堡内屋檐、门扇、窗棂、柱础、斗拱梁架、雀替等均随处可见雕刻、彩绘、泥塑和壁画。安贞堡只有上下两层,其中楼上有四条环堡走廊,最外围环堡走廊墙壁上布有枪眼180个,瞭望窗90个。各厅堂楠木浮雕刻有三国、水浒、……[详细]
南山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商周南山遗址位于三明明溪,在1988年对遗址内3号洞进行第一次试掘时,就发现洞内有厚厚的一层用红烧土铺垫的人类居住层。2005年第二次试掘时,在4号洞内发现了人类居住的遗迹,同时发掘出一件旧石器时代的用水晶石制成的刮削器。令人惊喜的是,在这个洞穴里,还存有大量磨光黑陶碎片,数量之多在福建考古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些碎片从工艺上来说已经属于距今4500~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同时,在4平方米的探方中,发现了300粒的炭化稻谷和少量果核,这在福建内陆地区尚属首次,为研究稻作起源和传播提供了珍贵的材料。……[详细]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总司令部旧址暨毛泽东、朱德旧居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总司令部旧址暨毛泽东、朱德旧居位于建宁县溪口镇溪口社区溪口街49号。1931年5月16日至31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采取“诱敌深入”、“避强打弱,在运动战中歼灭敌人”的方针,自江西富田一路向东横扫700里至福建建宁,取得白云山战斗、白沙战斗、中村战斗、广昌战斗、建宁战斗五战五捷,歼敌3万余人,缴-2万余支的辉煌胜利,痛快淋漓地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1931年5月31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击溃建宁守敌刘和鼎部第56师7000余人,解放了建宁城,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发动的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当晚,朱德总司令、毛泽东总政委率领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进驻溪口天主教堂。他们在这里从事了许多的重要革命活动,开辟了建(宁)黎(川)泰(宁)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满怀豪情地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真实反映了工农红军“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详细]
建宁县革命纪念馆
  革命纪念馆了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对人民群众和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1959年7月,建宁县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旧址(毛泽东、-同志旧居)为依托,成立了建宁县革命纪念馆。1977年,国家文物管理局拨款,修复了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同志旧居)。1991成立建宁县博物馆,与纪念馆合署。1985年10月,纪念馆所辖的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旧址和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纪念馆又分别被团省委、三明市委确定为全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6月纪念馆被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7月被共青团福建省委、少先队福建省工作委员会确定为省少先队雏鹰训练基地。建宁县革命纪念馆为三级达标纪念馆,纪念馆占地总面积为28700平方米,现有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旧址(毛泽东、-同志旧居)、红一方面……[详细]
东坑建筑群
  东坑建筑群位于清流县余朋乡东坑村,年代为明、清。简介:由陈氏(宣瑞)祖屋、致懿堂、琢玉书院、思成堂、仰峰堂、临水宫、“陈氏一门”木牌楼等七处古建筑组成,是庙宇、书院、祠堂、民居、过街门楼等不同类型组成的建筑群。陈氏(宣瑞)祖屋始建于清末,坐东朝西,总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由半月池、书院,花台,两侧横屋组成,平面整体呈“凸”字形,正厅面阔七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致懿堂:又名陈氏(盛瑕)祖屋,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重建,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1270平方米,由半月池、门坪、门廊、前厅、天井及其左右廊、正厅组成,整体呈规整的矩形,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均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三面青砖空斗墙围合,悬山顶。琢玉书院:又名翠禧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系东坑第一所书院,坐东朝西,占地面积392.15平方米,由门坪、前厅、天井左廊、天井右侧门头房、正厅、配房组……[详细]
温坊汤氏宗祠、祖厝(红一方面军第1师无线电台驻地旧址)
  温坊汤氏宗祠、祖厝年代:清座落地点:将乐县南口乡温坊村简介:北宋宣和元年(1119)始建,现存建筑保留清后期风格。前有空坪,单进合院式,由门楼、门厅、正堂组成,占地面积270.64平方米。门楼牌坊式,四柱三间三楼,歇山顶,檐下饰如意斗拱。祖厝自清康熙末年建成后,从未大修。坐东南朝西北,为前后二堂加左右各一直护厝格局,占地面积992.18平方米;正堂的柱、檩、枋等处均有彩绘,保留有红军标语多处。1931年至1934年间,红1师和红军东方军所属部队曾三次进驻温坊村。红军在村里召开群众大会,宣传革命思想,教唱《红军歌》,并将闻讯而逃的汤邦荣(曾任民国邵武、顺昌县长,将乐县议长)、汤永年(曾任清流、沙县县长,福建省参议员)父子家的谷仓库房打开,没收其衣物、房产、银圆等财物分给贫苦群众。红1师司令部就设在汤氏祖厝,师长李实行、政委吴溉之及警卫班均居住其中。师部无线电台设在紧邻的汤氏宗祠,红军战士散居……[详细]
明溪显应庙
  显应庙旧称“夫人庙”,香火常年不断,颇受明溪人的敬仰。“夫人庙”祭奠的是在明溪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五代女英雄莘七娘,她在当地被称为惠利夫人。2011年底,惠利夫人信俗获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明溪客家民俗旅游再出新亮点。据传,惠利夫人知书达礼,并精通医术。五代时,随夫出征福建,转战于明溪雪峰镇(今城关)。其夫在明溪不幸染疫身亡,为了陪伴丈夫的亡灵,她侨居明溪,对周围村民乐善好施,并以其掌握的医术和所知的草药义务为当地群众治病,后殁于明溪驿。明溪百姓感其恩德,将她奉为神灵,立庙祭祀,还把城区最中心的桥称作惠利桥。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朝廷敕莘七娘封为“惠利夫人”,不久加封为“惠利福顺夫人”,清代复加封为“普佑夫人、灵应夫人”,其影响扩大到宁化、清流、建宁、长汀、连城等地。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宰相文天祥,给“夫人庙”香火鼎盛带来很大影响。当时,他为抗击元兵曾征战于江西福建一……[详细]
际下塘红军墓
  际下塘红军墓位于明溪县枫溪乡枫溪村际下塘路口左2米。1934年5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共临时中央“左”倾错误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此时,地方-民团也乘势蠢蠢欲动,频繁对当地的革命队伍发动袭击。5月17日,红军25团某连张连长,带领70余名战士从宁化庙前回枫溪时,在华山河明桥受到华山-民团余传芳团的袭击,民团用土大炮装上红硝、耙齿、铁砂突然向红军队伍开炮。红军英勇反击,缴获了两门土大炮,击败了民团,但张连长同2名战士光荣牺牲,6名战士负伤。红军战士把牺牲的烈士遗体带回枫溪,安葬于枫溪瑕上大沙坝上。1934年11月7日,国民党军第52师进犯归化,占领了归化城和东南地区,后又向西北逼进。闽赣军区、地方军民与敌人浴血苦战后,归化城失守。闽赣省机关和红17、红18团转移至枫溪,其余苏区军民转入边沿区域及龙栖山一带与敌周旋,进行艰苦的游击战争。1……[详细]
忠山古建筑群
  忠山古建筑群位于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年代为明、清。简介:由先贤祠、永兴庵、楚山公祠、隆武桥、庄氏宗祠、陈家大院、庄述富民居等七座建筑组成。先贤祠:始建于元至正年,清康熙年大修,坐东朝西,由院坪、下堂、边廊、天井及上堂组成,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上堂面阔五间,进深六柱,上堂四根正金石柱为梭柱造,柱高4米,直径近1米,柱础为上、下两节高浮雕的莲瓣仰覆式样,有明显的元代建筑风格。永兴庵:始建于唐会昌年,清同治辛未年(1871)重修,由院坪、山门、前殿、天井、边廊、大殿组成,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九柱,明间抬梁减中柱,悬山顶。楚山公祠:始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坐东朝西,由院坪、护厝、门楼、下堂、天井、花厅、上堂、后堂组成,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隆武桥:始建于元至正年,明隆武年(1646)重修,桥身东西走向,通桥长37米,桥梁24米、东端引桥7米、西端……[详细]
红军东方军司令部旧址兴国寺
  红军东方军司令部旧址兴国寺位于沙县凤岗街道办事处东山村西部兴国寺内内。1934年1月,红军东方军在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杨尚昆的率领下,历时半个月之久,攻克了沙县县城。1月25日,红军东方军司令部设在沙县兴国寺,大殿为作战指挥厅,彭德怀、杨尚昆等住在左右厢房。抗日战争爆发后,福建省立福州中学、福建省立医学院等6所学校及其他单位内迁沙县,其中福建省立福州中学于1938年2月迁址至兴国寺,1939年8月分设省立初级、高级中学。省立高级中学的中-员积极开展活动,1940年11月,上级党组织将福建省立医学院和福建省立高级中学的党员组合成立中共沙县工作委员会。1941年党组织派中-员陈振先进入省立高级中学就读,组织开展--,出版《文艺专刊》等进步刊物,发动-,组织100名学生参加艺术剧团第二大队,深入乡镇宣传演出,掀起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春,沙县师范学校移至兴国寺。1947年3月,徐仁忠在沙县师范学……[详细]
永安陈氏大宗祠
  位于永安市贡川镇城南巫峡头陈氏大宗祠是明代宫殿式建筑物,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福建闻名遐迩的旅游观光景点之一。其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是陈氏入闽始祖唐中丞搽陈雍的纪念祠,清代康熙、光绪年重修。宗祠坐西朝东,现存一进门楼和二进正厅,造型古朴典雅,结构厚实,木雕、石雕、砖雕工艺精湛。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五间,为抬梁和穿斗结构,中堂有神台,设五个神龛,分别崇祀唐代入闽始祖陈雍和宋代陈瓘、陈渊等人。歇山式门楼正中,“陈氏大宗祠”五个大字遒劲有力;大门两侧,石狮雄踞;二进石华表上世承天宠大字描金;焚纸宝库、花木草坪及两边厢房布局有序;追远堂内肃穆高雅,状元及第、探花及第、七十九位进士等金匾高悬于大厅上方。“雍穆宗风”、“敦宗爱国、”“理学之门,忠贞之家”等匾额记载过往的种种故事。宗祠内珍藏着一部清光绪十六年撰修的大宗谱,共48分册;还有民间收藏的清嘉庆、道光年间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