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宜春市旅游

宜春市文物古迹介绍

靖安宝峰寺
  宝峰寺千年古刹宝峰寺位于宝峰镇宝珠峰下,始建于唐朝天宝年间(公元749年),唐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宣宗赐“宝峰”匾额而得名。宝峰寺是禅宗八祖马祖道一-的重要道场,马祖真身舍利归骨之地,原宋代所建舍利塔仍保存完好,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峰寺占地700多亩,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分前后五进,东西两院,恢宏壮观,禅意深远,是江西省佛教文化中心、江南四大寺院之一、全国禅宗样板寺院。宝峰寺由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一诚大师亲任方丈,江西省佛学院亦设于此,该寺以传播禅宗要义为-要旨,是国内难得的禅宗纯修行寺院,其每月一期举办的大型公益讲座《宝峰讲堂》,主讲者均为国内外一流大学、知名学术机构的鸿学大儒,已成为国内禅宗、国学方面的名牌性公益讲座。千年古刹宝峰寺,是江西境内建筑规模最大的佛教禅宗寺院,占地面积476亩,其中建筑面积三万平方米。称为江南四大寺院之一,又是全国禅宗样板寺院。宝峰寺建于唐朝天宝年……[详细]
2、洞山禅林 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洞山禅林
  洞山是中国佛教曹洞宗祖庭,天下举宗,曹洞宗弟子遍及世界,早在公元840年就有日本瓦室能光、朝鲜利严等和尚在洞山长住,使曹洞佛法徒入日本及朝鲜。现在,曹洞弟子在日本就有千万之众,良价大师(公元835年)创立的曹洞佛法,传扬世界,良价于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唐懿宗敕以“悟本禅师”法号,圆寂后敕建“慧觉宝塔”建于洞山后山。洞山,不但是佛教曹洞宗祖庭,且是一处集佛教文化、自然生态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景区原始森林内,古木参天、藤蔓环绕、兽走鸟跃、鸣泉飞瀑,景致美不胜收。景点20余处,有普利寺、价祖塔、苏辙诗石刻、木鱼石、七仙桥、千年罗汉松、石上楠、逢渠桥及夜舍山、红米埚塔林、牛头山塔林、经坑塔林等多处佛塔林,雄伟的山门有已故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扑初老先生亲题“洞山禅林”四个金字,洞山山清水美,代代出佳人,画壁娘娘沐洞山溪泉,如芙蓉出水,深得皇帝宠幸,因此,洞山溪泉被誉为美容之神水。君到洞山来,看佛光、沐……[详细]
3、阁皂山 AA
阁皂山
  道教名山——阁皂山,又名阁山,海拔802.7米,位于市境东南隅,雄峙赣江东岸,蟠衍200公里,成为樟树碧嶂。山名肇见于东汉。宋代以来,即有“天下名山,道教福地,神仙之馆”的誉称。东汉建安七年(202)著名道家葛玄在此悟道修真,在此山建“卧云庵”,筑坛立灶,“九转金丹”,尊称樟树药业之祖。唐仪凤年间(676-678)朝廷赐阁皂山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到宋代进入鼎盛时期,与金陵(今南京)茅山、广信(今贵溪)龙虎山并称为天下三大名山。[引路松]也叫唐松引路,位于福地景区登山公路东侧,高耸路旁,恰似给游人指点路途,故称引路松;它们又像一对孪生姐妹,婷婷玉立于道旁迎送登山客人,故又名姐妹迎客松。古志记载其皆为唐宋物,经考证确定为千年古松,已载入《中国古树志》。现仍枝繁叶茂,其中一株顶侧枝上有片针叶特别茂密,远看像鸟巢,北宋陈孟阳咏閤皂山诗中就有松巢空见鹤飞翔句。传说松巢晚上会发出缕缕红光,有缘者见之沿……[详细]
铜鼓县摩崖石刻群
  摩崖石刻群于1983年公布为铜鼓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铜鼓石”石刻,是我县最闻名的石刻,我县因其取名,也因此而古今闻名。据《义宁州志》载:“铜鼓石在武乡二十四都,屹立数丈,形如铜鼓,相传许旌阳逐蛟过此,石中有声,疑以为怪,挥剑劈之,今一石中分,宛如剑劈,县诸石屹矗,森若列载,故因其胜而建官司马。”“试剑”石刻,明末隆庆年邓子龙书,与“铜鼓石”同一石体,又名“试剑”,下则署“武桥”二字,为邓子龙之别号。“潘周过化”石刻,与“铜鼓石”同一石体,明末邓子龙书,是我县重要石刻之一。“潘周过化”其含意是:江西巡抚潘季驯,巡道周思敬派鄱阳守备邓子龙到赣西边陲,镇压了李大銮农民起义之后,铜鼓地境才开化了,为表现潘周的功满,特在石壁上刻下了“潘周过化”四字。此石刻,反映了明末封建王朝与起义农民的一次浴血博斗,说明铜鼓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邓子龙过铜鼓石石刻诗”石刻,明万历五年(1577年)邓子龙书……[详细]
景贤贾氏宗祠
  景贤贾家古村依山傍水,村内古巷道纵横交错,路面皆用青砖、麻石铺设,深深的车辙印痕是贾家村沧桑历史的见证。古村排水系统科学合理,沿用至今,村内散布着12口水塘,用以调蓄雨水、吞吐淤泥。古建筑历史悠久,庵、堂、祠、寺、观、书院遍布于古村内外,抬轿、神龛、匾额、古陶瓷、木质家具等文物众多,七级玉塔矗立于古村前的田野上。 称贾家为现实中的“荣国府”,是说贾家的官宦发达。对此,从村民口口相传的一个掌故可以说明:因为贾信身为朝廷要员,与皇室关系密切,贾信的父亲贾季良在入宫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只会跪拜男性的皇室成员,而拒绝向女子跪拜,理由是“左脚踏金,右脚踏银,怎肯低头拜妇人?”以显示自己的不寻常。 当然,对于这种说法常人只当传闻一听了之,不过贾家古村至今还保留着明显的官宦建筑风格,依然可以印证这一点。“也正是因为贾家村在外任官的人多,回来以后所建房子风格多变,甚至含有皇宫建筑的元素。”刘金成说。 最有代……[详细]
百丈禅寺
  百丈禅寺及中国佛教禅守“天下清规”发祥地,座落于有“仙源灵境”之誉的江西奉新百丈山,到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唐代禅宗巨匠怀海在此住持禅法20年,为中国佛教禅宗作出了四大贡献:一脱离律寺,别立禅居;二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大兴农禅之风;三整饬戒行,创立禅门宗规;四禅精慧秆,永续禅薪。特别是撰修“诏天下僧悉依此而行”的禅门宗规(即天下清规或百丈清规)而声名大振奋,引来无数禅学之人,曾出现“三寺五庙四十八庵”之盛况。“百丈清规”的制定,推动了佛教职工禅宗的发展与兴盛,奠定了百丈寺禅宗祖庭的地位,历代皇帝对百丈寺都有敕封或敕建,这一切使百丈寺在中外佛教界享有盛名。百丈寺代有高僧,唐代有黄檗希运、沩山灵佑、惟政,五代有明照安(韩国人),宋代有道恒、道震、智映、净悟、以栖等,元代有大昕、德辉,明代有明雪,清代有云堂、德清、石兰等。唐宣宗亦曾于此避祸当沙弥,并留下著名佳句:“溪漳岂能得住,终归大……[详细]
万载城隍庙
  城隍庙 明洪武三年(1370年)县丞冯厚礼以红巾刘仁旧居改建,座落在康乐街道龙河东岸集贤坊(今仿古街),永乐年间毁。正统10年(1445年)县丞周济重建。景泰三年(1452年)典史朱选修葺,弘治年间(1488~1505年)颓废,知县张文谋复新。正德九年(1514年)邑人辛润出资重建,前殿后寝,东西两廊,中外二门,规制略如县衙,教谕朱宪曾撰文褒美。崇祯十年(1637年),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邑人又3次捐资修建。道光十八年(1838年)拓基重修,添建头门外站亭两廊。咸丰五年(1855年)太平军进攻县城,与官军交战,庙毁。咸丰八年(1858年),咸丰十年(1860年),同治九年(1870年)合县绅民迭次修复。新中国成立后的“0”期间,破除迷信菩萨尽毁。1997年捐资重修,现名万佛寺。该寺坐北朝南,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古朴典雅,五进大殿,青墙灰瓦,雕……[详细]
马祖塔亭
  马祖塔亭马祖塔亭坐落在靖安县宝峰镇宝峰禅寺后面,为中国佛教禅宗南天八祖马祖道一而建造。唐贞元四年(788年)正月,马祖80岁时率弟子登建昌石门山(今靖安宝峰),爱其山水奇胜、洞壑平坦,遂对随行弟子曰:“吾朽质之日,归骨于此”。同年二月初一圆寂。弟子遵其嘱,奉灵骨舍利藏于寺后窖中。唐贞元七年(791年),德宗李适派左仆射同平章事权德舆来到建昌石门山内为保存马祖灵骨舍利而造塔,权亲撰塔铭。元和八年(813年)宪宗李纯赐马祖谥号为“大寂禅师”,塔号为“大庄严”。大中四年(850年),宣宗李沈令江西观察使裴休重修马祖塔,并敕赐塔额为“宝峰”,故寺亦易名为“宝峰禅寺”。后又有人建木亭以护卫。宋元丰八年(1085年),又重新建造石亭以护之。亭高5.5米,深5.17米,六柱六角宝盖式顶,全身用花岗石为材料榫接而成。檐首六角均有昂首龙头石雕。亭外用十二块扇形石板覆盖,内顶上方呈南北方向架着一根粗壮主石梁,……[详细]
丰城雷氏宗祠
  蕉坑乡曲源村的“雷氏宗祠”便“隐居”于此,完好地保存280余年之久。宗祠为坊祠相连结构,面阔13.8米,进深32.8米,占地面积约453平方米,采用砖、石、木结构建成,略偏西南方向。前坊为砖石结构,八字门楼,三檐,高约8米,顶部为雕花彩绘砖瓦斗拱,楼式防雨顶。坊正中上部刻“恩荣”二字,中横刻“物华天宝”四字,下横刻“双龙世家”四字牌额。坊门两侧为弧形八字门墙。坊背门上墙面绘水墨魁星点斗画,高约1米,现仍依稀可辨。坊与祠之间庭院两旁各对称置两抱鼓石及两旗杆石,祠门上 书-“雷氏宗祠”四个大字,四周为砖石围墙。祠内为二进一天井,中厅柱为砖砌,梁为抬梁式,两侧为穿斗式。祠内厅墙两侧有斗书“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字体刚劲挺拔,令人敬畏和震撼,墙中嵌镶对联一幅,上联为“剑水跃双龙发祥在昔猗欤天宝物华千寻紫气冲牛斗”,下联为“杯峰环九曲聚族于斯允矣地灵人杰五色文章耀几筵”。该联为当地雅士蒋曼文所题。另在……[详细]
宜丰崇文塔
  崇文塔,位于宜丰南屏公园最东端耶溪之滨、绿秀山尾。此塔非佛教寺院之藏经塔或贮舍利之塔,乃为崇文而建。明天启六年(1626)创基,崇祯四年(1631)建第2层,十三年(1640)建第3层,清康熙元年(1662)建第4、5层,康熙五十六年(1717)方续建第6、7两层,历时91年始合尖。乾隆四十年(1775),改砖刹为瓷刹。崇文塔,嘉庆二年(1797)又改瓷刹为铜刹,光绪十九年(1893)重修。崇文塔,塔为七层八面,楼阁式。砖石结构,以桐油石灰为粘合物。塔体里外都施白垩。塔高45.5米,每两层间有腰檐与平台,腰檐面为斜坡溜水,下部作锯齿迭涩和仿木椽头。平台面敷石板,下部作锯齿迭涩,第l、2层间与2、3层间的平台下无迭涩,只作斜面,石板下置龙纹瓦当和风纹滴水。崇文塔,底层外对径8米,内室对径4.3米。从第2层起逐级收分。第7层外径6.5米,内室对径3.2米。收分比为1:0.035。底层南、北、西……[详细]
宜丰广福寺
  进入宜丰县城,来到南屏公园右侧大约40米远,就是著名的广福寺,广福寺是宜丰曹洞祖庭的下院。广福寺门楼熠熠生辉,门柱外的上联:皓月丽天川川现;下联:-坠地颗颗圆。透射出佛法的博大精深。进入门楼是广福寺的前庭,两边的对联道出了佛教的真谛:横批:普渡众生上联:北岸观潮救苦救难盼诸孽回头是岸;下联:南海观音大慈大悲保众生脱离苦海。弥勒菩萨(梵文Maitre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梅怛俪药,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大乘佛教经典中又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常被尊称为弥勒佛。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佛教大师道安和玄奘的推崇。观世音,梵名Avalokites/vara ,音译阿缚卢枳低湿伐罗。以慈悲救济众生为本愿之菩萨。又作光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观世自在菩萨、观世音自在菩萨、现音声菩萨、窥音菩萨。略称观音菩萨。别称救世菩萨、莲华手菩萨、……[详细]
万载文明塔
  文明塔位于城南,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监生易琼等捐建。道光五年(1825年)和光绪十八年(1892年)易琼后裔先后重修。塔身由砖石砌成,通高约30米,共7层。下6层为六角形(底层为基座),最上一层为圆柱形,层与层相接处有腰檐挑出;7层之上是灰色圆锥形宝盖,盖上垒有塔刹。塔座开有两门,一门朝北偏西,一门朝东偏南,门高1.8米;第2层至第6层均设有6道拱门,其中4道假门;塔内底层东侧嵌有一方石碑,上刻阳文楷书“光绪十八年岁壬辰春月立,易琼公后裔重修”。1983年初夏,县人民政府拨款整修,将塔内木梯改为铁梯。1998年县人民政府对文明塔进行了装修,在塔的各个角上装铃铛,塔基四周配有灯光设施,并将塔身漆成米黄色,被列为县城实施的10个形象工程之一。此次装修,由县电力总公司捐资18万元,南昌江西艺风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设计装修。2004年8月6日,县人民政府对该塔又进行了仿古装修,先对塔身整……[详细]
老虎墩遗址
  老虎墩遗址位于江西省靖安县高湖镇中港村,是一处典型的土墩遗址,高出周围稻田约2~3米,现存面积约4300平方米。遗址于2007年发现。2009~2011年秋冬,对遗址展开三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计1241平方米,揭示了遗址从新石器中期到明代的丰富内涵,包括新石器晚期墓葬121座、汉晋墓葬8座、灰坑83个,祭祀坑32个,房址8处和道路1条,出土大量遗物。老虎墩新石器时代遗存最为丰富重要,可分为四期,其中第一、三、四期遗存均可明确为新的文化类型,第二期遗存与樊城堆文化、薛家岗文化郑家坳类型关系密切。第一期,距今8000~7600年左右,遗迹有少量房址、道路和灰坑,出土大量陶器和少量石器,陶器器类有凹折沿釜、高领罐、双耳罐、圈足盘等,见有少量彩陶。第二至四期,距今4600~3800年左右,为新石器晚期遗存,遗迹以高台墓葬为主,见有少量有房子、灰坑等,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少量玉器。周代见有少量房……[详细]
邓子龙墓
  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丰城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西省丰城市城东南部30公里杜市茂溪狮子邓家村前“落星桥”地,即邓子龙世居故里,前有塔水通过。墓葬为砖石垒砌,水泥铺盖而成,高2.5米,长8米,宽6米,树立有“爱国将军邓子龙”墓碑、大理石保护标志及青石刻说明牌,刻有邓子龙将军生平事迹简介和保护范围说明文字,并建立墓葬“四有”档案。墓围外面积划定966平方米为保护范围管理,1998年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确定墓围外延30米为建设控制保护带,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邓子龙(1531-1598),字武桥,号大千,别号虎冠道人。丰城市杜市镇邓家村人。明代抗倭名将。祖父邓元为宋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官授“中宪大夫”。邓子龙,精通天文地理,善骑射,能诗词,工于书法。26岁那年,他借故乡剑气典故赋《磨剑口古》一首:“磨就霜锋胆气雄,神光长射斗牛中。张华去后无消息,千百年来起卧龙”,……[详细]
国字山墓群
  国字山墓群位于江西省樟树市大桥街道办事处彭泽村委会洪光塘自然村西南,位于大姑山北坡余脉土岗上,赣江东岸的丘陵山地的西侧边缘地带,在其正东约200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筑卫城遗址,国字山墓群属于筑卫城遗址保护范围之内。国字山墓群是因盗墓所发现的。2013年9月12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樟树市博物馆随即组织人员对国字山一号墓进行了初步钻探,可以初步判断为一座大型古代墓葬,时代为春秋至战国。为了对筑卫城遗址国字山墓群进一步了解,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于2014年到2018年年连续对国字山周边区域进行了系统考古工作,发现了四座大型墓葬(编号M1-M4)及其附属设施等遗迹等,并对其中的M1和M3进行了考古发掘。考古勘探显示,国字山墓群均为双斜坡短墓道中字形竖穴土坑墓,-有方形或圆形围沟(兆沟),围沟上有过道相连接,有单独墓园,墓园内还有外藏坑。正在发掘的一号墓面积达到230平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