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漯河市旅游

漯河市文物古迹介绍

21、许慎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慎墓
  许慎墓位于召陵区姬石乡许庄村东。墓冢高5米,底径16米,墓前立清康熙、光绪年间碑刻二通,墓后苍柏林立。当地文物部门征地12亩,建许慎陵园。光绪二十五年,东阿周世专程至墓地祭墓,并在城东北隅购地三亩,建许南阁祠,内设“太尉南阁祭酒讳许慎字叔重之位”,上悬“五经无双”匾额,现为郾城县许慎纪念馆。1986年许慎墓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郾城区许慎纪念馆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海河路西段。邮编:462300管辖隶属该馆于1984年9月开始筹建,1985年4月正式成立。隶属郾城县文化局。馆舍介绍郾城县许慎纪念馆馆址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修建的南阁祠(许慎祠),辛亥革命后改为学校,大部分建筑被改建教室,唯大门内的过厅(5间)被保留下来。1984年,经县政府研究决定,把基本保留原貌的过厅交给文化部门筹建许慎纪念馆。建筑面积62.9平方米。馆藏作品郾城县许慎纪念馆除征集关于许慎的文物资料,布置纪念许……[详细]
舞阳故城
  舞阳故城位于舞阳县西城森林公园内,分内、外两重,现仅存南土城和西土城,西土城上面宽约18米,城基36米,城高约5米,在城墙上可见到10-13厘米的夯土层。外城为战国~汉的故城,城周长6.5公里。内城始于何时不可考,周长4.5公里。外城墙曾发现汉墓、汉印、魏布币等。城西北隅有樊侯城遗址,传为樊哙故居。城内西北隅的樊侯祠建于明代。南城墙东段打破商代遗址,东南文峰岗发现龙山遗址。东北门发现五边形下水道,细把豆等遗物,街头巷尾画象砖、石到处可见。城东南隅有狩猎画象砖和张楼汉墓之车马出行画象砖,张楼汉墓中还出土铜壶、剑、驽机、五铢钱、翡饰、井、灶、镜等文物。故城还发现唐代菱花铜镜、宋代扒村瓷碗等。据《史记-苏秦传》苏秦说魏襄王曰:“王之城南有舞阳、邵陵……”说明战国时期已有舞阳城的出现,汉初大将军樊哙封候舞,在故城的西北角,有樊哙的故居。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故居遗址上建有樊侯祠。舞阳因物产富足,又具钢……[详细]
桃花岛庄园
  桃花岛庄园位于临颍县固厢乡北1公里107国道东侧,许昌以南15公里,属临颍县固厢乡,隶属固厢粮油贸易有限公司管理,公司目前正全利打造田园生态类游玩景区。总占地面积6000亩地,采摘占地120亩,-占地2000亩,花圃苗木占地3000亩,特色种植800亩。未来再流转5000亩。空气清新、环境幽雅,花香鸟语,使人心旷神怡,是都市人放松心情、体验淳厚乡情的理想之所。交通极为便利,是集住宿、餐饮、娱乐、会议、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高档度假村。1、餐饮温泉酒店:定位休闲,特色,品味为主题,以临颍城镇及周边城市的中等或中等以上的主力消费群体,以家庭商务聚餐、周末度假的定位吸引消费者,通过多元化具有竞争力的优势舒适优雅的就餐环境以及高品质管理及服务回馈顾客,酒店内设豪华包间,多功能宴会厅,时尚客房,大小会议室两个,休闲温泉歇息厅一个,温泉酒店有足浴,品质自助早晚餐,驻场歌手节目演出,能够接待团体会议及拓展野外……[详细]
湖南郭遗址
  湖南郭遗址遗址位于侯集乡湖南郭村南一个小型台地上,南面尚有一岗,名大岗。大岗之东、南两面均临故河道,东北面故河道现名洄河,又名裴王运粮河,遗址北部压于村下,经调查,遗址呈椭圆形,总面积十五万平方米。遗址自西向东至洄河滨,地势渐低,地面上可以看到许多直径三到五米左右的灰坑,坑中灰土掺杂着兽骨、陶片、红烧土等。六十年代末,遗址中部被村民挖为土坑,烧土块等文物标本。使遗址破坏严重,文化层大量暴露,出土文物以陶器为主,主要有红陶、彩陶、黑陶等,制法多盘筑法和捏制,黑陶为轮制,泥质红陶多素面。彩陶分红、白、黑三色,图案有网纹、白底酱色天象纹,纹饰与舞阳阿岗寺、郑州大河村出土的彩陶相同。陶鼎多夹沙红陶,体较大,多为圜底。无耳,有领,卷沿,鸭嘴足状。一九五七年郭海堂发现穿孔玉铲两件,一件未捐献给国家。另一件交县博物馆,为黄中加肉红色,其它尚有石斧、石锛、石镞、石镰、骨针出土。湖南郭遗址出土的陶器有独特的……[详细]
郾城城隍庙
  郾城区城隍庙位于郾城西街沙河之滨,南临镇河铁牛,东望龙塔古篆,是依托郾城县城隍庙旧址而规划建筑的一处集燃香祭拜、祈求平安、观光游览、体验休憩于一体的宗教旅游场所。现有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房屋25间,共占地面积900平方米,拥有5000平方米的大型停车场。庙内主体建筑群由南向北,布局结构合理,建筑均为琉璃瓦覆盖,卷棚出厦,飞檐四出,造型精致,结构紧凑。整个建筑青砖金瓦,画梁雕栋,既凝重端庄,又古朴典雅。城隍庙共设有四殿:主体建筑为城隍爷殿,供奉城隍爷爷和城隍奶奶;两侧偏殿为三清殿、玉皇殿和忠义堂。其中三清殿供奉太清元始天尊、上清通天教主、玉清太上君;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忠义堂供奉武帝关羽、张龙和赵虎。殿内均会有精美壁画,如《二十四孝》、《老子骑牛》、《岳母刺字》、《桃园结义》等。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农历五月二十八(城隍爷生日),游客香客纷至沓来,祈福许愿。2007年秋,漯河市沙澧……[详细]
北舞渡山陕会馆彩牌楼
  北舞渡山陕会馆彩牌楼在舞阳县城北25公里北舞渡镇。镇临汝水,西通汝洛;东下江淮,北转郑汴。江南商货由此吞吐中转。有“装不完的赊旗店,填不满的北舞渡”之称。镇内山陕会馆为-巨商筹金创建。彩牌楼居会馆拜殿前,清道光五年(1825年)山陕粮商同建,为三间六柱五楼。建筑精巧玲珑,雄伟壮观。清朝初期,北舞渡镇的商贸活动盛极一时,山西、陕西等地的商人云集此地,为了迎来送往、商贾联谊,两地商人合资兴建了山陕会馆。中国历史上的会馆,兴起于明朝,鼎盛于清代,衰微于民国。蕴涵着乡音、乡情的会馆,以其人文气韵的独特,已成为中外游客眼中的新景观。据现存碑刻记载,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北舞渡镇山陕会馆有春秋楼、大花戏楼、大殿、铁旗杆、钟鼓楼等建筑。可惜,这些建筑大都被毁,我们现在只能从碑刻史书中领略它们的风采了。值得庆幸的是,山陕会馆中建于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的工艺奇特、玲珑美观的彩牌楼,至今保存相……[详细]
许南阁祠
  许南阁祠,又名许慎祠,位于河南省漯河市许慎路,为纪念汉代有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许慎而建。走进许南阁祠,步上台阶,“许南阁祠”四个篆体大字赫然在目。走进庭院,便感受到一种肃穆的气氛,两边各立一块石碑,分别记述当年建造及修缮的情形。大厅正中,“文化宗师”的匾额下,许慎的画像前摆放着先生的牌位,两边陈列的是对许慎著作《说文解字 》的研究资料。站在这位文化宗师的享堂里,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后汉书 儒林传》有传,许慎曾任太尉府南阁祭酒等职,以所著《说文解字》十四卷而著称。此书是研究汉字的基本资料,为历代文字学者所推崇。清末,郾城知县敬重这位乡贤,于光绪二十八年建成此祠,供人祭祀。时过境迁,许慎祠原来并不在市区要道上,近年城市规划,拓宽市区街道,恰好此祠处于闹市中,大道亦命名为许慎路。祠亦改名为许慎纪念馆,著名学者王力教授欣然题写了纪念馆匾额,周祖谟先生撰作楹联并篆书……[详细]
东不羹故城
  东不羹城位于汝河与灰河交界处,地势险要,风景优美。从军事需要看,沙、澧、灰三河可做为天然屏障,城池就建在沙河南岸,依沙河顺势而建,略呈三角形。城周长5.5公里,现存高度1-1.5米,城内面积约7500000平方米。为防水患,在城墙西北角筑建长1公里的巨石大坝,河下为深潭,名曰“石墓潭”,传为楚平王葬身处。汉定陵县、魏定陵郡皆设于此。东不羹城位于舞阳县章化乡前后古城村,为春秋时期楚国北方的一座重要的边塞要城,在许多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载。据《左传》记载:“楚筑不羹,有东西二城,此或其东城也”又“楚筑二不羹,屯兵以拒中夏,此东城也”。1956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在此进行试掘,在城西北部发掘出通过城墙的五角陶制函管45段以及小铜镞、小金粒等。当地群众还在城内采集到大量战国——秦汉遗物,主要有青铜剑、铜镞、郢爰、剑范、蚁鼻钱、铲币、半两五铢、小编钟、铜壶等文物。晋太元15年(公元391年),城池遭毁,……[详细]
南阁祭酒祠
  南阁祭酒祠:南阁祭酒祠也称许慎祭酒祠,位于郾城古城内东北隅。公元83年,许慎举孝廉,入京为南阁祭酒,因此,后人为纪念许慎而建的祠堂称南阁祭酒祠。该祠原占地三亩三分,坐北朝南,建大门三间,过厅五间,享堂五间,东西廊坊各三间,均为凤阁出厦。大门上挂“许南阁祠”横匾,门内有影壁,门外有石桥,即“一步三孔桥”。桥南有照壁。祠内享堂为许南阁祠主体建筑,内供“汉先儒许慎之位”木柱,上悬“五经无双”金字匾额。四壁装有用紫檀木雕刻的《说文解字》五百四十字序目。另外,又于“享堂之东,度隙地,拨景文书院款建屋数楹,为诸生肄业之所在。又建东西厢用以藏书”。整个祠堂,古朴典雅,庄严肃穆,往来学者及官员莫不亲往拜祭。现在的南阁祭酒祠又称许慎纪念馆,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郾城知县周云带头捐钱八百八十九千文,历三月而建。郾人赞周云曰,“父台之为郾人谋者,周且至也。”……[详细]
三晋乡祠
  三晋乡祠位于沙澧两河交汇处漯河二中校内,原名关帝庙。漯河位居中原,交通便利,商贾云集。为方便联谊,晋商于清乾隆53年(公元1789年)修建了三晋乡祠,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据史料记载,当时三晋乡祠坐北朝南,前有山门,中有大殿,后有戏楼,非常壮观。20世纪初,随着朝代的更迭和交通方式的改变,漯河水运日渐衰落,三晋乡祠渐渐淡出了繁华。如今,三晋乡祠仅存大殿,为单檐歇山式构造,绿色琉璃瓦顶,结构严谨,造型精美,2008年,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晋乡祠不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45年9月20日,沉寂许久的三晋乡祠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潮头,迎来了一个令国人振奋的时刻。漯河作为抗战胜利全国第十三个受降区,在三晋乡祠举行了日军投降仪式,日本北支那军司令鹰孝森中将以战败国代表身份,向中国第五战区总司令刘峙鞠躬谢罪并签字投降。……[详细]
陈氏家族墓
  陈氏家族墓位于源汇区大刘镇大陈村,墓地东西长144米,南北宽148米,面积约21300平方米,现存明清时期古墓约300余座,是目前漯河市范围内保存下来的最为完整的家族墓群。2008年6月,被市政府公布为漯河市文物保护单位。陈氏家族墓因陈玑墓而闻名,陈玑墓位于家族墓地中央,其墓前立有“交龙御碑”。交龙御碑设计精美,宏伟大气,线条清晰,碑头为双龙造型,中间刻有“封而诰命”字样,代表着被封的官职与级别。(陈玑,字天仪,号莲轩,明朝嘉靖二年进士,曾任汉中知府、湖广按察司副使,按明朝官制,为正五品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长和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陈玑为官期间清正廉洁,勤政爱民,深受百姓拥戴,又因为陈玑是当时内阁首辅大学士张居正的老师,所以嘉靖皇帝对他非常赏识,于嘉靖十二年御制交龙碑,为其父母加封,以表彰他们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材。……[详细]
裴晋公祠碑
  裴晋公祠碑位于漯河市郾城区裴城镇裴城村裴城学校院内,该碑刻为《重修裴晋公祠记》碑和《重修裴晋公祠宇记》碑两通组成,是明代官府为纪念裴度、彰显裴度伐蔡历史功绩,重修裴晋公祠的记事碑。《重修裴晋公祠记》碑通高4.52米,碑额高1.17米,宽1米,厚0.34米,碑身高2.75米,宽1米,厚0.32米;《重修裴晋公祠宇记》碑通高4.15米,碑额高1.11米,宽0.9米,厚0.3米,碑身高2.53米,宽0.86米。碑文详细记载了唐元和九年至十二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之子割据蔡州进行叛乱和裴度伐蔡的历史事实,记载了后人为纪念裴度所建祠宇的兴废过程以及后人拜祭裴度之事。这对研究唐代“平乱”那段历史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另外,碑文雕刻钢劲有力,龙形碑额、龟形碑座的雕刻线条流畅,栩栩如生,这对研究书法及雕刻艺术有着很高参考价值。……[详细]
漯河山阳故城
  山阳故城始建于汉初,为山阳县城。公元前144年,汉景帝以昌邑为山阳国,封张当居为候,后又封梁孝王子刘定为山阳王。前141年,刘定卒,撤销山阳国;前97年改为昌邑国,武帝封其子刘髆为昌邑王,髆卒,其子刘贺继位;前63年,改昌邑国为山阳郡。三国时,魏曹丕废汉献帝,封其为山阳公(太行山南,曰山阳)。从有关文献资料及城墙遗址的夯土层看,山阳城为汉代所筑。建筑雄伟,结构合理,城墙坚固,利于防御,反映了汉代劳动人民夯土建筑的高超技艺,是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也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及城市规模、市区规划等方面的实物例证。1963年6月,山阳故城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山阳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点位置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西大街路北……[详细]
洄河石拱桥
  洄河石拱桥位于河南省郾城县城西北25公里的裴城镇裴城村内的小洄河上,此处古代为东西、南北驿道的交汇点。洄河桥由红色砂页岩砌筑而成,桥东西长8.3米、南北宽6.47米,桥拱净跨2.92米。桥拱由18道拱石并列砌筑而成,券面石边除二道凸弦纹外,其余均为素面,拱券与券基石中间由生铁和黏合剂填充,拱券两侧桥基以石磙作基础加固。桥面由青石板铺砌,原桥上两侧各有4个青石栏杆和3个青石栏板,现仅存2个完整的青石栏杆,1个完整的青石栏板。石栏板长1.65米、宽0.7米、厚0.12米,主题图案为“麒麟望日(月)”“人字”云,造型生动逼真。桥栏杆、栏板与主拱北宋建筑风格不同,具有明代建筑特征,应为明代整修时修建。洄河桥所在的裴城是一座历史名镇,史称洄曲镇。……[详细]
善德南岗遗址
  善德南岗遗址遗址位于太尉乡善德王村南台地上,总面积约三万五千平方米,据调查,这里解放前群众在岗上挖土时就出土不少陶片、蚌壳、鹿角、陶鼎等文物。一九五六年,在岗上修水渠挖一大沟,出土大量文物。从一坑壁上(兴修水利时挖的方井)可以看到厚约二米文化层,东壁有一蚌壳堆,南壁有一人骨架,西壁有一园形灰坑,内含篮纹陶片,井内出土器物有石刀、石锄、石箭头、穿孔半月形石刀,骨镞,陶器有磨光亮黑陶、夹砂红陶、夹蚌红陶、夹砂灰陶等,器形见有镂孔豆,篮纹平底罐等,鼎足有扁足、乳状足等,另有鹿角、龟甲、烧骨等。该遗址西距郭庄大岗遗址虽仅距两公里,这里是一处以龙山文化为主的文化遗址,人类在这里一直居住到商周以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