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周口市旅游

周口市文物古迹介绍

凤凰岗龙山文化遗址
  凤凰岗龙山文化遗址位于扶沟县古城乡古城村东北300米处,南北长700米,东西宽300米,高5米。南临古城乡政府,东、西、北皆为开阔地,岗中有一条蜿蜒小道从中穿过。来到固城乡,凤凰岗遗址非去不可。据《周口文物考古研究探索》记载,凤凰岗遗址位于(扶沟)县城西南17.5公里,固城乡古北村东北角300米处。凤凰岗遗址南北长约700米,东西宽约300米,高约5米。中间一条小路将凤凰岗遗址一分为二,路北岗已毁去一半以上,路南岗保存较为完好。来到扶沟县固城乡。沿一条乡村小道一路向北,行至千米左右,发现一条小道将本该连为一体的高岗一分为二。“想必这就是凤凰岗遗址。”凤凰岗遗址地势较高,比四周高出5米左右,上面栽种了密密麻麻的杨树。沿一条崎岖小道,登上了位于路南的一座高岗。攀沿途中,随手拾到一块陶片,上有线条勾勒的些许花纹,简约大方。站在高岗俯瞰,四周绿油油的麦田尽收眼底。高岗上除有几座坟墓外,还有几个裸露……[详细]
三岗革命根据地
  “三岗”系指西华县艾岗乡的都城岗、陵头岗和苗里岗三个村庄。1933年,0中央北方局先后派沈东平等人到“三岗”,协助当地的胡晓初等进步人士创办“普理学校”(隐寓普及共产主义真理之意),让贫苦子弟免费入学学文化,宣传0主张,并发展地方武装。1936年10月,0中央北方局批准在“三岗”建立0豫东特委和西华县委。后来以此为抗日革0据地,培训革命青年4000余人,发展党员400余人,建立了拥有6000多人枪的“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革命武装队伍,建立了以地下0员楚博为县长、全是0员任区长的地下红色政权,组织了具有强大政治攻势的农协会、儿童团、少先队等革命群众团体,形成了10万人的声势浩大的抗日大军,使得当时的“三岗”有“小竹沟”、“小延安”之称。1940年,-八十一师围剿“三岗”根据地,抗日革命活动转入地下。“三岗”根据地建立的四年中,为抗日战争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为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卓越的人材。“三岗……[详细]
太康黉学(文庙)
  太康县黉学又称文庙,位于县城黉学街,座北向南,占地2400平方米。汉始建,隋唐因之,元末兵燹,明洪武三年知县王辰建。永乐二年,宣德二年,景泰年间,成化七年重修。弘治十三年建棂星门,弘治十六年修正殿,增建两庑三十六间,塑先贤像。崇祯十五年毁于兵火。清顺治五年知县田六善修大殿七间,建东西庑各五间,戟门、棂星门各三间。康熙元年增修东西庑各十间。原建有半池、棂星门、戟门、拜殿、大成殿、崇圣祠等,从南到北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棂星门内有崇德、育才牌坊两座。大成殿东西两侧各建庑十五间,整个建筑群布局紧凑,结构严谨,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仅存拜殿和大成殿,均系清代重建。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拜殿拜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屋坡覆以灰色筒瓦,脊饰较为完整。正脊系统琉璃烧制的二龙戏珠和花卉等。垂脊上饰有小兽,檐下四周置五踩重昂斗拱,用材较小,但制作十分精巧。普柏、……[详细]
鹿邑文庙大成殿
  文庙大成殿即黉学堂,位于鹿邑县城内紫气大道北县委院内。大殿座北朝南。据清代光绪版《鹿邑县志》记载,鹿邑文庙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9),为归德守观志能创建,后毁于兵。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知县韩 重建。崇祯末又为流寇所焚。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知县闵三元复建。康、乾、嘉、咸各朝均有修葺。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县人集资又予翻新。文庙原有两庑、戟门泮池、太和之气、万古日月牌坊、棂灵门、大门、屏墙等建筑,是一处规模庞大的县府学宫。大成殿有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皇帝所颁御书匾额。今仅存大成殿,为清代建筑。大殿面阔五间23.50米,进深三间14米,单檐歇山顶,顶覆绿色琉璃瓦,琉璃大脊饰滚龙,中置兽驼葫芦宝瓶。两端饰鸱尾形龙头大吻。垂脊饰荷花荷叶图案,戗脊饰滚龙。檐下一周遍置五踩重昂斗拱。昂嘴雕为卷云状。四翼挑角高大,整体雄浑凝重,古朴庄严。殿内……[详细]
商水寿圣寺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常社寿圣寺塔。该塔与古镇逍遥隔河相望,为九级楼阁式砖塔。高41.5米,平面呈正六边形。据一级塔门楣上的四行“明道二年------岁三月一日丙寅时,戊寅时日葬利院主僧建功德碑塔。”刻字推算,此塔应建于宋明道二年,即1033年。塔基部每边长4.2米。塔室内砌有盘旋的塔道,可逐级登高至塔顶。塔体从底至顶渐收匀称,成六棱锥体形。塔顶用铸铁铸成形似宝葫芦样的宝顶,使塔体结顶得到最完美的点缀,给人以挺拔隽秀之感。塔的层檐收放尺寸自然得体,既保护塔墙免遭雪雨浸淋,又给塔体以美的装饰,看上去既规整肃穆又没有呆板感。该塔的建筑年代久远,建筑风格独具。它的完整存在,给研究宋代佛教在中原腹地的传播提供了难得的实物佐证。历经千年沧桑,屡遭兵燹及自然灾害的侵袭而巍然屹立毫不倾斜,尤显建筑艺术和设计科学程度之高,是研究宋代寺塔建筑的一件珍品。1998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商水县人民政府及郝岗乡人……[详细]
马村遗址
  马村遗址位于商水县西北24公里的谭庄镇马村东北0.5公里的农田间。东西长300米,南北宽310米,略高于地面。文化层厚约4米,呈近似圆形的分布。北部有干渠为西北至东南走向通过,把遗址分切为二。遗址东边紧靠隐水故道,与大莲湖村隔河相望。遗址的大部分遗存为裴李岗和仰韶时期,内涵丰富。在干渠北岸偏东部发现,文化层土质黄褐色,内含陶片红白色,陶质松软,多数破碎严重,仅发现残鼎腿一件。为夹砂素面圆柱形,根径4—5厘米。另一件为残石铲:椭圆形,无孔,为片层石灰岩磨制而成。宽12厘米,残长8.5厘米(估计完整时长约20厘米左右),刃部全为砍伤痕迹。干渠南岸中部和东部,除发现有与北岸相同的遗物外,另外发现有房基、窑址等。遗物中以圆柱形鼎腿最多,有夹砂和砂与蚌粉两种。从陶质看,一部分松软,一部分较硬而比较光滑,全为红色较淡。圆柱形鼎腿,一种陶质松软者,根部未加装。另一种陶质较硬,发现一些完整的鼎腿根部饰半周……[详细]
老子故居
  老子故居,占地36亩,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仿-格,分主仆院落、山体和水系,宅院溪水环绕与日月池、望月井水系相通,可谓灵池清澈,六气平和,向人们再现了春秋末年老子在此生活的场景和社会风貌。老子故居由灵溪桥、牧牛场、观水亭、篱门、宅院等组成。宅院有东堂——老子讲学的地方,又是书房。公元前515年挂冠归里后,在此收徒讲学,相传老子在此向庚桑子传过道;正堂——又称明堂,是待客用的。相传孔子第三次问礼于老子就是在这里。老子以贵宾之礼接待了孔子,并向他传授了治人事天之道和阴阳刚柔思想,使孔子深受启发;望楼——老子故居内最高的建筑,是仆人站岗瞭望的地方;西堂——是留客之所,所以又叫宾客堂。相传老子的得意门生庚桑子曾留宿数月向老子求道;厨下——即厨房;寝房——卧室。从里面陈设的简陋卧具中,你似乎可以看到老子简朴的生活;东厢房——是家人居住的地方;仓楼——是主要盛放一些黍和麦子的地方;隐山——传说这土山……[详细]
48、华佗寺
华佗寺
  华佗寺位于郑郭镇东南8公里处。华佗寺是郑郭镇以东几十里的群众,自发为纪念三国神医华佗所建的寺庙。寺庙占地48亩,前后三院,早已不存。现在旧址上建庙房三间,占地200平方米,周围植树,绿树成荫。平时前来烧香祭典祈祷平安者络绎不绝。农历九月九日有庙会,更是香火鼎盛。华佗墓遗址位于寺北05公里处。据传东汉末年,项城县一带瘟疫流行。正巧华佗带领樊阿、吴普几个徒弟游乡行医经过这里,他们用土方治好了当地东小楼、西小楼村的病人,控制住了这一带的疫情。人们都称华佗为“神医”。后来华佗被曹操请去为其医治“头痛”,终为曹操所害。华佗被害后,徒弟们将其遗体收殓,准备运回华佗故里谯郡(今安徽毫州)安葬。当灵车行到项城县的今华佗寺村时,正遇上霪雨天气,大雨滂沱,数日不住,车无法继续前行,只得暂停。消息传到东小楼、西小楼,过去曾被华佗救过命的人很快成群结队来到这里,要求将华佗葬在这里。樊阿、吴普等徒弟开始不从,后……[详细]
东汉陈王墓
  东汉陈王刘崇墓位于县城北大关东侧段庄西南部,发掘于1988年8月,此墓属东汉中期偏晚,距今近两千年的历史,它是近年来我国发现的汉代墓葬中,规模最宏大、形制最奇特、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砖石结构墓穴,犹如一座“地下迷宫”,河南仅有、全国罕见。淮阳历史悠久,从周武王封舜后妫满封陈始国起,到北宋徽宗封陈王湣止,先后有63位王、公、侯封在这里,陈王刘崇为其中之一。该墓考证,建于公元120年,陈顷王刘崇于125年葬于此。墓室面积东西长28.3米,南北宽18.2米,出土稀世珍宝上千件,如银缕玉衣、画像三层石仓楼、长袖玉舞女、辟邪灯、扶几、龙形玉佩、铜车马饰、五铢钱、货泉钱、汉砖砚、石猪、石鸡、陶器等,特别是带“安君寿壁”四字墓砖,更是少见之珍品。陈王墓的发掘曾受到上级有关部门和专家们的高度评价。为此,省、市、县领导高度重视,相继拨款对该墓进行修复,现已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汉陈王墓比北京定陵早149……[详细]
太康庆安寺
  庆安寺座落在东扶乐城东侧一座高约4米的一座土台上,总面积约为1000多平方米。寺院始建于东汉初年,历史悠久,香火盛行。庆安寺在全国各大寺院排名榜上是排名的。据史料载:东汉王朝于公元25年建立,刘秀称帝后,就采取了“退功臣,进文吏,黄老无用”举措,把功劳最大的108位将军释夺兵权后,均封为列候。骠骑将军刘隆被封为扶乐候(国王),食封为几千户,也是衣食税而已。原来秦时的大扶城被改名为扶乐城(也就是历史上扶乐国)。历史上又被分为大扶乐城(西)和小扶乐城(东),现在仍为东、西扶乐城。公元67年,东汉永平10年,佛法传入中国后,刘隆信佛,便选址在东扶乐城东侧建寺院,大兴土木,夯制高台,金塑佛像,取名为庆安寺。庆安寺建成后,烧香拜佛盛行。因为释迦牟尼于2500多年前,周昭王24年(甲寅)年诞生在北印度,生日是农历四月初八日,庆安寺便以四月初八日为佛祖过生日为庙会,沿袭至今。庆安寺建成后,受到各个朝代的……[详细]
陶母岗遗址
  陶母岗遗址位于太康县城东南4公里的于庄村和韦庄村之间,北距老涡河2公里,南距兰河1公里,遗址属商、周、汉文化。196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陶母岗遗址是一高岗,最高处距地面8米,东西长160米,南北宽82米,面积约为13120平方米。陶母岗遗址保存基本完好。岗上东部是陶母岗学校,西部是树林,北部边缘因取土稍有破坏,呈陡立状断崖,高7米。断崖处遗迹遗物丰富,暴露有灰坑、墓葬。文化层厚约6米。地面上散存的遗物主要有陶片,也有石器、蚌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原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周口地区文物科曾先后对陶母岗遗址作过调查,这是一处内涵遗迹遗物丰富的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商周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物属于生产工具的有蚌、镰和石刀。陶片以泥质灰陶居多,也有少量的夹砂灰陶,纹饰有方格纹及素面磨光。器形有罐、磨光灰陶觚形器、鼎,鼎足呈扁三角形,上有指按纹。二里头文化发现较少,有……[详细]
阳城故城遗址
  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城故城遗址。阳城故城遗址在今商水县舒庄乡的扶苏村北,为秦朝末年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诞生地。该城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墙由夯土筑建。外城东北部夯土墙现仍高出地面,长约200米,其余为间断残存。连接一起外城墙东西长800米,南北宽500米,城走向为一直线。城基部宽20米。内城东西分别距外城东西城墙各270米,北墙利用外城的北墙,每边长250米。城内地面散布战国秦汉时期的瓦砾很多。内城至今当地还俗称“金銮殿”。在内城东南角发现有“扶苏司工”陶器残底四件。据《史记。陈涉世家、正义》载:“陈涉,阳城人也。”“阳城河南府县、又陈。”《汉书、地理志》记载阳城为汝南郡。后有人称扶苏城是因“陈涉起兵,自称公子扶苏,从人望也”而起,而实际还是阳城。扶苏寺已无存,但扶苏墓仍存。1983年《考古》第9期载文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考证。该城址保存完整,规模宏大,与史料和传说一致,为研……[详细]
周口老君台
  老君台,又名升仙台,是明道宫建筑群中唯一现存的古建筑。1986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到老君台参观考察。传说老子就是在此台上羽化升仙的,实际上,这座台子是为纪念老子晚年在这里聚徒讲学而修的,因为古人有筑坛讲学的传统。所以,老君台是老子晚年传播天下大道,宣讲其“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上善若水”、“尊道贵德”、“以百姓心为心”深邃思想的地方。鹿邑县古县志上这样记载:“台前有明道宫、太清坛,建于唐天宝二年,后毁于兵,元重建,清重修。澄清亭、文昌阁、迎禧殿等鳞次栉比,先后毁于兵燹。”从史料记载看,至少在唐朝的天宝年间,就在老君台周围,为纪念老子当年聚徒讲学、传播天下大道的盛举而大兴土木。事实上,据专家考证,按中国秦汉时期建台的旧制,它最初应是同陕西黄陵的武仙台、河北临漳曹操修的铜雀台是一个时期,也就是说应是建于两汉时期。……[详细]
淮阳双冢遗址
  双冢遗址位于县城东南王店乡双冢村北侧,北距平粮台古城址1.5公里,东临蔡河,是一处含有龙山、二里头、商文化遗址,196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两冢一高20米,一高16米,面积约5740平方米,系夯土筑成。冢下为范围较广的古文化遗址,面积约5.28万平方米,平均文化层深度在5米左右。遗址内遗物丰富,冢东南有红烧土房基面。是一处人口稠密,规模较大的古代村落遗址。1972年后,出土有陶纺轮、陶网坠、石铲、石斧、石锛,并发现有大量的鹿角、蚌壳、猪、羊、狗、牛的骨骼。陶器残片能看出器形的有:龙山文化时期钵形鼎、侈口甗等;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鼎、甗;商代大口尊、卷沿瓮等。民国5年(1916年)《淮阳县志》载:“双冢在城东南十二里,二冢相连,高约六七丈。春秋时,陈女适魏庄公,生孝伯,蚤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嬖人生州吁。庄公卒,桓公立,州吁弑桓公而自立。二妫大归于陈,卒,葬于此。”故称双冢。2019年,双……[详细]
通满寺冢
  通满寺冢位于太康县城东南13公里的马厂镇西北角后陈行政村与黄庄行政村之间。东西长266米,南北宽139米,2006年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通满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历经宋、元、明、清各代不断修茸。寺院座北朝南,有四大天王殿、弥勒佛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放生池。东西有廊房数十间及僧舍等占地人100余亩。院内苍松翠柏,四周有围墙环绕,四角有钟楼,南面和大门口对面有一高阁。红墙黄瓦,房檐四角凌空欲飞。殿内诸佛金像,端坐莲台,栩栩如生。常住僧人数十名,各方信众前来焚香拜佛络绎不绝。至民国初年,军阀混战,通满寺毁于兵燹,留一荒冢。冢内有五眼井,据村民反映,地下埋有很多石碑,散失于民间两枚印章,一枚龙盘印,一枚释迦牟尼佛印。文化革命中,后陈和黄庄两个大队,在冢上建一所小学。1993年由三民自发捐款在冢子西北角处建有佛堂,东西廊房和门楼共有22间房。该寺的重建对于弘杨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有重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