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内江市旅游

内江市文物古迹介绍

翔龙山摩崖造像
  翔龙山摩崖造像在内江市区玉带溪畔内江市人民政府侧。沿翔龙山崖约100米高、200米长的石壁上,现保留有唐、宋至民国时期摩崖造像54窟,大小造像400余躯,大者高约8米,小者仅数寸,风格古朴。另有1龛石刻,分为3级,上两级分12格,下为通级,长约3米,宽约2米,造像150余躯,精巧别致,栩栩如生。有题刻十余处,其中有当代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干青年时代所书诗刻1方,高154厘米,宽82厘米,刚劲古朴,是研究张大干书法演变的珍品。此外,有清末民初邑人曾庆昌、陈鸣蛮、邱特澄等书画家的书刻题诗多处。2013年5月,翔龙山摩崖造像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人防工事,南至翔龙山崖壁,西至第1号造像围墙,北至现堡坎、围栏。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新华路内侧,南至翔龙山崖壁,西至翔龙路内侧,北至新华路内侧。……[详细]
普陀岩摩崖造像
  东兴区高梁镇清溪村一组的普陀崖上,有一处长约15米、高约5米的石壁,石壁上有近300余尊雕刻精美、布局合理的摩崖造像,历经风吹日晒后,看上去依旧雄伟壮观。普陀岩在当地又被村民称为“狮子山”,和它紧紧相连的两座山峰,当地村民分别称其为“大锅盖山”和“小锅盖山”。在大小锅盖山的崖壁上,也零星地分布有一些摩崖石刻造像,它们和狮子山上的摩崖造像共同构成了清溪村里的摩崖石刻造像群。作为摩崖造像中一颗闪耀的明珠,普陀岩摩崖造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而被列入了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村民文学才柴山地,南至清溪村1社曾凡成柴山地,西至清溪村8社村民雷世东自留地,北至清溪村8社公路外侧。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详细]
顺河崖墓群
  顺河崖墓群(东兴区)顺河崖墓群是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宗教文化价值。顺河崖墓群造于东汉,位于顺河镇观音洞村和回龙湾村,分布面积约1平方公里,主要有蛮子山崖墓群、观音洞崖墓群、狮子山崖墓群和后山崖墓群等,总计200多座。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观音村3社村委会,南至顺河到平坦公路内侧,西至观音村3社观音湖东侧,北至观音村3社村民赖理杨柴山地。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详细]
鹭澜洞崖墓
  鹭澜洞崖墓群位于四川省内江城区东桐路张大千纪念馆山脚下。明清以来鹭澜洞历为内江著名的名胜古迹,被誉为“中山胜景”。墓共六座,一洞内尚存完整的汉代石棺两具,仿木结构雕刻,装饰风格颇具地方特色。其余洞内外石壁刻颜真卿、米芾、黄庭坚、张船山、罗赐卿、文天祥、刘承佑、胡薇元、黄云鹄等唐宋以来历代书画名人诗文、对联30余幅,正草隶篆俱备,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该崖墓群是内江也是沱江流域具有代表性的一处汉墓群,其石棺型是四川乃至全国罕见。保护范围:东至1号崖墓向东外延200米,南至东桐路石砌堡坎基脚,西至6号崖墓向西外延100米,北至崖顶树林边沿。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详细]
罗世文故居
  罗世文故居位于威远县向义镇解放村罗家湾。整个罗家大院占地约1万平方米,原为罗氏宗祠,又名“六一堂”,是中共四川省省委第一任书记,著名革命烈士罗世文同志的故居。该故居坐西南向东北,为砖木结构,四合院布局。正堂:穿逗式梁架,4穿用9柱,面阔3间15.8米,进深1间,8.8米,通高8米,已经垮塌;素面台基1.2米高,垂带式踏道6级。前堂:穿逗式梁架,3穿用5柱,面阔3间14.9米,进深1间6米,素面台基0.2米高。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详细]
胡驭垓烈士墓塔
  胡驭垓烈士墓塔位于威远县严陵镇东1公里处的东堡山上,墓塔座东北向西南,塔基呈正方形,左右两边有垂带式踏道8级,两级塔身为正四边形,与塔基形成逐级上收。塔顶为窮窿形三连珠攒尖顶。墓为石室塔形夫妻合葬墓,高6米,全部用条石砌成。第一层塔身四面嵌碑文,记烈士传略等内容。第二层塔身正面楷书“胡驭垓烈士墓塔”七字。墓塔四周围以石栏,墓园总占地353.21平方米。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现石栏杆外延2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详细]
威远白塔
  威远白塔位于内江市威远县城东、威远河左岸边的文笔山上。威远白塔,始建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为七级塔,倒塌于清初。今人所见的威远白塔,又名敷文塔,是由知县董淳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主持原塔基上重建的五级塔,塔高16米,底座围长22米,密檐式呈六方形,石塔基,塔体由特制砖砌成,塔室内有螺旋式梯级,可登顶层俯瞰县城全貌,第一级塔门匾额“云路初骞”由知县董公题写。威远白塔现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资中王家祠
  资中县铁佛镇王家祠建于清代,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保存相对完好的祠堂,它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建筑面积990平方米,由山门、正厅、戏台、左右厅、东西厢房、青石院坝组成。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山门风格独特、雕琢的图案惟妙惟肖,颇具观赏价值。同时,从清嘉庆到民国再到新中国,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都在这里留下了痕迹。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向东、西、北外延10米,向南外延11.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为界,东至烽火墙外延至50米处耕地,南至山门牌坊外延90米处的农田,西、北至围墙外延50米。……[详细]
建春门及城墙
  资中城墙,位于中国四川省资中县。资中城墙现存长度约2公里及五座城门。2002年,建春门及城墙被列入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西魏恭帝二年(555),筑城墙,周长三里,为土墙。其后唐宋多有增建。元代,土城坍毁。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复修城墙,改为砖石结构。正德、嘉靖年间(1506~1566年),逐渐扩建,城周达1363丈。保护范围:城墙、城楼占地范围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城楼保护范围向东、西外延30米。城墙保护范围向南、北外延5米。……[详细]
内江西林寺
  西林寺位于内江市东兴区沱江岸边的西林山上,始建于南宋咸淳五年(1269),明末焚毁,清嘉庆三年(1798)重建,民国二十七年(1938)改住比丘尼众30余人,寺庙主体建筑由观音殿、文昌殿和大雄殿三重殿组成,均系翼飞式顶,屋脊刻彩色人物、兽、龙图像,付属建筑现有禅房、祖堂、观堂、精舍楼等,寺内有明代石坊一座,单门两柱,造型古朴。保护范围:以现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详细]
资中兴禅寺
  兴禅寺始建于明代,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资中县双龙镇骑龙村。保护范围:东至骑龙小学校门围墙外延15米,南至厢房后阶沿,西至骑龙乡镇政府(现为敬老院),北至骑龙小学教室阶沿。建设控制地带:东至骑龙小学前校门围墙外延42米,北至前殿外延41米,南至前殿外延48米,西至观音殿外延27米。……[详细]
高峰寺塔及石刻
  高峰寺位于小青龙河口与沱江汇合处,距市区东而约四公里的狮子山。始建于宋代,原名铁龙寺,嘉庆十二年间更名为高寺。寺院内高寺塔坐东向西,通高三十0三米,九层、八面体、石结构,攒尖顶,极具镇“狮子”、锁“江龙”、兴“文运”之威仪。塔内有台阶五十又六级,可旋至五层。各层开窗,额上分别刻有:“百光天后”,“元始天尊”,“混元一气”,“西天自然”等石匾。进出处精刻二龙戏珠图案及文昌夫子楷书,外刻浸云镇山雨雄居胜地,内刻嘉庆十一年丙寅夏月吉日,来授文林郎知邑事徐丰题记。会真洞内刻唐十二进士石像,丹华洞内有石床,丹灶及石刻真人像,造迹犹存。保护范围:塔基外延50米,及高峰寺现有占地范围(含现已征用土地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详细]
西岩摩崖造像
  资中县御河沟摩崖造像,又名西岩摩崖造像,位于资中县重龙镇醮坛山村西北,沱江河畔。西岩摩崖造像(资中县)保护范围:摩崖造像边缘外延50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岩边向山顶延伸70米,南至造像南端向南延伸70米,西至岩边向山顶延伸70米,北至造像北端向南延伸70。……[详细]
54、静宁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静宁寺
  静宁寺为川南最大儒、释、道寺庙,位于威远向义镇境内,距威远县城17公里交通便利。静宁寺始建于清代,清光绪年间复建。庙内建筑物富于明、清风格,在建筑结构上既保持了中国古庙宇的对称性和古建筑的风格,又体现了西方园林式建筑特色,堪称中国古建筑的一座博物馆。该寺庙设有儒、释、道三大教派,在全川乃至西南地区均属罕见。静宁寺还是川南慈善总会所在地。在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唯一的一所国立中学——东北中山中学和张学良将军的东北中学两所学校迁址于此办学校八年之久,为祖国和海外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目前还健在的有两千余人,其中有不少为海内外知名人士。据《开征汇览》记载:“静宁寺原系古刹丛林、明未兵燹之余,仅遗山顶破屋数楹,故名高庙子。后修成观音殿,本‘定静安虑’之义,以期世界康宁,乃更名静宁寺。”静宁寺依山而筑,高低起伏,气势宏伟,占地达40000平方米,为全省规模最大儒、释、道三教归真寺庙,寺内楼台亭阁,画栋雕……[详细]
55、高寺塔
高寺塔
  高峰山上的高寺塔,沱江河正从高峰山的山麓下折流而去,高寺塔似巨人般巍峨屹立在高峰山上。山岩上,游人题刻不少,其中有明、清游客题刻的诗句:“白云万片拥遥岭,岩洞花迷一径深。”“古寺凌霄野雾,半山栗叶舞秋风。”有的被《县志》载录,如:明·刘养直的诗句:“鹤去尚余丹客洞,龙归犹视梵王宫。”明·杨一端题高峰寺联:“江流百丈牵山色;牧笛三横山陇头。”明·刘题高寺诗句:“万籁萧萧声入座,一江曲曲水流虹。”清嘉庆进士邑人王果,于重阳日与友人登游高寺题有诗曰:“九日喜新晴,双舟发汉城。五盘斜径险,三面晓烟横。水簇飞鸿影,云开弄笛声。山灵应羡我,草木亦含情。”里人有联云:“高寺白塔,无双福地;会真丹华,别有洞天。”近人王远成有联云:“碧水长沱,宝塔凌霄知寒暑,彤云古刹,梅山坐地禳病灾。”近人并有联赞曰:“旧塔未倾流水抱;孤峰不倒乱云扶。”悠悠岁月,游客在塔内吟咏题者亦多,雅俗兼存,俗多雅少。1992年9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