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酒泉市旅游

酒泉市文物古迹介绍

马鬃山玉矿遗址
  马鬃山玉矿遗址位于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镇滚坡泉村村委会西20千米马明公路南侧戈壁滩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大小不等矿坑124处,分布范围呈长方形,东西长约5.4千米,南北宽约1千米,面积540万平方米。地表可见大量矿石堆积、夹砂陶片和白骨堆。遗址内的矿坑形状大部分呈不规则长方形,最大的东西宽约10米,南北长约50米,深约2.6米。2008年7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与肃北县博物馆有关人员,对马鬃山玉矿遗址进行了重点调查,从遗址周边所采集的夹砂红陶、灰褐陶等遗物特征和矿井的开采方式等几个方面推断:该玉矿遗址是青铜时期—魏晋时期玉矿开采遗址。该遗址是甘肃境内所发现的唯一一处早期玉矿遗址。为研究河西走廊地区乃至甘青地区玉器制作的矿料来源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依据。2019年,马鬃山玉矿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晋昌郡城址
  晋昌郡城址位于安西县布隆吉乡九下村萧家地,有东西二城。东城位于萧家地南500米。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80米,南北宽70.5米,面积5600余平方米。城墙夯筑,夯层厚约0.2米,墙基宽9.8米,顶宽5.5米。高7.5米。门南向,门外有瓮城,长20米,宽9.5米。城四周有壕沟,上宽12米,底宽9米,深2.6--3.5米。地表散见大量绳纹、水波纹灰陶片,并有石磨、五铢钱等。西城位于萧家地东北,距东城150米。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43米,南北宽103米,面积14700余平方米。城墙夯筑高7.5米,夯层厚约0.18米,墙基宽5.5米,顶宽3.8米。东墙开门,门宽4.2米。南墙保存较好,其余三面城墙残垣断续。城中部有圆锥形土丘,底径14.6米,高3.5米,性质不明。周围散见大量垂帐纹灰陶片及黑砂陶片。对研究城建史和河西晋唐史有重要价值。……[详细]
冥水墓群
  南墓群位于安西县桥子乡南坝村东南8公里。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有砾岩洞室墓768座,大墓多集于墓群东部。大部分墓地表有砂砾堆积茔圈、神道、封土和墓道。1号墓规模最大,有砂石堆积长方形茔圈,东西宽116、南北长188米,封土呈方台形,底边长、宽均为17.5、高3.5米,地表砂石堆积墓道长30、宽1.8、高0.75米。北墓群位于安西县桥子乡南坝村东北6公里。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有砾岩洞室墓2460座,大墓多集中于东部。大部分墓地表有砂砾堆积茔圈、神道、封土和墓道。1号墓规模最大,有方形茔圈,长、宽均114米,封土底部呈方形,底边长、宽各17.5、高3.85米,地表砂砾堆积墓道长29.5、宽1.75、高0.8米。这两处墓群是甘肃大型的汉墓集聚区,保存着3000多座汉墓,对甘肃汉-古和汉代史研究有重要价值。 ……[详细]
金塔东古城遗址
  东古城遗址位于酒泉市金塔县羊井子湾乡双古城村东北5.3千米处的戈壁砂砾石地带,遗址平面呈正方形,由内城和外城构成,外城平面呈正方形,边长约89米,总面积约7921平方米,城墙为夯土版筑,夯层厚0.04-0.1米。城墙基宽约5米,上部宽约2.5米,残高最高处约5.2米。门向南开,有瓮城,进深12.5米,宽14.8米。内城位于外城正中,平面略呈方形,东西长30米,南北宽27.3米,门向南开,宽4.2米。城墙筑法与外城城墙相同。城内外遍布大量的绳纹、麻点纹、垂帐纹灰陶罐、瓮、碗等残片,并散见较多的石磨残块、汉砖、铁渣等遗物。据考证,此遗址为汉代会水县城遗址。该遗址保存较好,地面文化层丰富,见证了汉代会水县的历史变迁和兴衰。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保护价值。1995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金塔县博物馆
  金塔县博物馆位于金塔县金塔镇民主路12号,成立于1990年,为科级事业单位,隶属县文化体育局。2002年6月正式分设,编制5人。内设“一室三部”,即办公室、陈列保管部、宣传教育部和安全保卫部。现有馆藏文物1354余件,其中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9件,三级文物39件。藏品的种类涵盖陶器、石器、铜器、竹木简牍、经卷文书、瓷器、木器等二十余个大类,时代上至四千年前的新石器,下延汉唐、明清,直至近现代。金塔县博物馆文物陈列于2009年9月完成布展并正式对外免费开放。陈展面积300平方米,分早期文明、居延汉塞、会水拾贝、金塔遗韵4个单元。共展出文物标本及复制品130余件,沙盘、模型、场景、电子展板、浮雕、油画等辅助展品数十件。馆长:李国民联系电话:0937-4428972……[详细]
干骨崖遗址及墓群
  干骨崖遗址及墓群位于酒泉市肃州区丰乐乡大庄村西南1公里。是一处四坝文化与汉、晋墓群共存的遗址。分布于丰乐河东岸台地上,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1--0.5米。1986年发掘240平方米,清理墓葬105座。东南部为遗址区,出土有石斧、环形石锄、石磨盘、石矛和彩陶片等,北部干骨崖一带为墓葬区,皆为袋状土坑墓,以石块围筑或叠压尸骨。出土器物有陶、铜、石器及贝、骨器等。陶器多为夹砂橙红陶,并有较多彩陶器,彩陶纹样有回形纹、舞蹈纹、平行线纹、三角纹、动物纹等,器形有双耳罐、单耳罐、四耳罐、埙等。铜器有锛形斧、锥等。石器有斧、锄、磨盘、矛等。遗址区采集有金环、泥质灰陶方格盘等。并暴露有汉、晋墓葬。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四坝文化的分布、内涵和河西早期青铜文化有重要价值。……[详细]
瓜州榆林窟
  榆林窟,俗称万佛峡,位于安西县城西南75公里的榆林河(亦名踏实河)畔,现存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洞窟42个,分布在榆林河东、西两岸的悬崖峭壁上,东崖31个、西崖11个、壁画4200平方米,彩塑259身。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榆林窟的彩塑原作已所剩无几,现存彩塑多为后代重修或重塑。作为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其内容、艺术风格以及彩塑、壁画的制作等方面,都与莫高窟有着密切的联系或相同之处,但在许多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五代以后,莫高窟艺术呈显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而榆林窟无论从内容、绘画风格,还是艺术水准方面,都显示出其时代特征和独到的艺术魅力,从而更加充实了这座宝库的内涵。用时参考2-3小时交通瓜州旅游最好的交通还是选择包车,游览榆林窟、锁阳城和东千佛洞150元左右即能搞定。县城出发往踏实乡(现已改名锁阳城镇),途中会路过一处古城遗址,破城子,免费参观。……[详细]
佛爷庙—新店台墓群
  佛爷庙—新店台墓群位于敦煌市五墩乡新店台村南1000米。是一处汉、晋、唐三代墓葬集聚的大型墓群区。面积约2400万平方米。地表可见较多封土,暴露出墓道,少数家族墓有以砂砾石堆积的圆形茔圈。1979、1981、1987、1995年四次共发掘墓葬900余座。晋墓以斜坡墓道土洞墓居多,少数为穹窿顶砖室墓,有画像砖墓,画像内容主要为神话传说故事和生活场面。出土物以陶器为主,亦有少数铜器、玉石饰物等。唐代墓多为平面方形仿木结构单室砖墓,覆斗顶,墓壁有模印画像砖,内容有出行、牵驼、四神等,随葬品有灰陶罐、镇墓兽等。墓葬保存较好,是我省最大的古墓群区。墓葬时代序列清楚且连续,对甘肃汉唐考古、汉唐史研究和美术史研究及其与莫高窟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详细]
白山堂古铜矿遗址
  白山堂古铜矿遗址位于酒泉市金塔县大庄子乡新八分村东北50千米处,古铜矿遗址分布呈长方形,南北长约382米,东西宽约185米,总面积约27925平方米。在遗址中心位置遗存有新石器时期的原始矿井一处,南北长19.7米,东西宽9.1米,深4.8米,矿井壁面有原始工具凿挖的痕迹。四周散见铜矿石和早期凿挖矿井使用过的石凿、石锤、石斧、石刀等工具。地表残留有少量的红陶残片。 在矿井东南约200米处的1座丘陵山上发现大量用于打制开矿的硬石块,并在山坡地带发现打制石器。初考为四坝文化时期铜矿遗址。 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古代冶铜业的萌芽和发展状况提供了很好的依据。该遗址为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 2010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桥湾城城址
  桥湾城城址位于酒泉市瓜州县河东乡双泉村,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属兵防营讯堡,主要用来屯兵屯粮。遗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320米,南北宽122米,总面积3.904万平方米。墙顶筑女墙垛口,四角筑有角墩,东墙外筑有1马面,开南、北城门,门外有瓮城,上有城楼建筑遗迹。城内有东西向街道、房屋、庙宇遗迹,倒塌堆积层厚1.2—1.6米,内含条砖、方砖、白灰浆块等。北墙外60米有夯筑台基1座,上面原建有庙宇。该城对研究清代城堡构筑形制及瓜州的屯兵历史具有重要价值。2012年被酒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东城墙外侧以东400米,南至南城墙外侧以南250米,西至西城墙外侧以西250米,北至北城墙外侧以北120米。门票门票40人民币景点位置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城东85公里处312国道南侧……[详细]
锁阳城墓群
  东墓群位于安西县桥子乡南坝村锁阳城东南4公里。面积约130平方公里。有墓葬674座,封土平面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均为砾岩洞穴墓,大墓多集中在东南部,1号墓规模最大,封土高3.6、墓道长28.5米、宽2.4米,土坯封门。曾出土铜带钩、灰陶罐、“开元通宝”等。西墓群位于锁阳城西南6公里。面积约110平方公里。分布墓葬512座,大墓多集中在墓群西北部。大部分墓地表有砂砾堆积茔圈神道、封土和墓道。1号墓茔圈,南有土阙,封土为圆形,周长68.5、高2.85米,墓道长24.5、宽2.65米。两处墓群是我省大型墓群区,保存着汉、晋、唐三代1200余座古墓,保存状况较好,对甘肃研究汉唐考古和河西汉唐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详细]
52、西云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云观
  西云观位于敦煌市西郊,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相传很久以前,王母曾居敦煌三危山,乘青鸟往来于瑶池之间,因而东来紫气,西呈祥云,登古城而晚眺,见霞光辉于垣西。当地群众遂集资修观于斯,命名为西云观(又名栖云观)。西云观与三危山的王母楼、老君堂遥相对峙,和月牙泉古庙群鼎足而立。创建之初,有歇山顶式面阔三间的前、中殿各一座。后经民国时期两次续建,该观内有殿宇七座,错落有致,壮丽雄伟;南北斗楼耸立,高峻挺拔,前后垂柳花亭,别有情趣。观内的《西游记》故事彩色悬塑、鲁班窗和花鸟屏风画在当地号称三绝。1981年,市政府将此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随后,又批准该观作为道教活动场所开放。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围墙外侧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20米。……[详细]
旱湖脑遗址
  旱湖脑遗址 位于安西县布隆吉乡南10公里的台地和湿地边缘。该城由相连的南、北两城组成,南城东、西墙北端与北城相接。两城平面均为长方形。南城东西长260米,南北宽170米,墙体多被流沙掩埋。北城东西长220米,南北宽160米,城墙夯筑,夯层厚0.14-0.16米,墙基宽8.5米,残高3.5米。四角有角墩,门向东开,宽4.85米。城西南角墩外有4座夯筑四棱台体小方土墩,分南北两排排列,边长2.5米,残高1.20-1.45米,夯层厚0.08-0.10米。城内外地表散见绳纹、弦纹、水波纹灰陶片。同时,城址周围墓葬分布较为密集。该城为汉、晋古城,时代较早,且周围墓葬、窑址分布密集,有一定的考古研究价值。……[详细]
巴州古城
  巴州古城位于安西县南岔乡六工村西13公里的戈壁与风蚀台地相间地带。古城东、西墙各长296米,南墙长285米,北墙长294米,残高1.2-3.0米。南、西、北墙各有2个马面,西北角有角墩,城门西开。城内有一处较大的院落遗存,坐北向南,东西70米,南北50米,房屋呈“凹”字形分布,有大小房址约20间,墙基残高0.8-2.9米;其堆积层约厚2.5米,地面遍布灰色、红色、褐色陶片以及石杵等物,时代较早。城南、北、西墙内侧分布有陶窑共14座,其中较大者长4.9米,宽2.7米。 该城保存完整,地面遗迹丰富,未遭扰乱,是研究汉、晋古城建制布局的典型标本,也是研究河西史地的重要遗存。……[详细]
大黑沟岩画
  大黑沟岩画位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城东约40公里处的大黑沟,绵延3.5公里,分布零乱,位置高低不一,最高处距地面100多米,最低处只有两三米。岩画共有34组,图案190多幅。画面多采用凹刻和凸刻形式,大部分刻画在避风向阳的山坳陡峭的花岗岩和石灰岩上,大部分内容为射猎、放牧、练武、乘马作战等场面。图中动物有梅花鹿、大角羊、野牛、野骆驼、象、虎等动物,形象生动,时代为战国至汉代。大黑沟岩画是这一地区游牧民族的文化遗存,是了解河西走廊西段古代游牧民族历史的重要形象资料,它与内蒙、宁夏等地的其他岩画组成了我国北方岩画圈,是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生活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2013年5月,大黑沟岩画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