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常德市 > 石门旅游

石门文物古迹介绍

1、闯王陵 AA
闯王陵
  闯王陵位于湖南常德市石门县夹山中心景区石常公路西侧的奉天玉和尚墓原址,闯王陵与夹山寺毗邻,按清代澧州知府何磷亲临夹山勘访所记原貌重建。闯王陵占地2公顷,由陵卫、紫石牌坊、神道、陵寝、明楼等组成。陵前高悬的牌匾——闯王陵,是1995年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明史学会会长刘重日老先生的题词。闯王陵气势恢宏,庄严肃穆,被誉为“湖湘第一陵”。是现代人为李自成建的皇陵,为江南最大的皇家园林。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地址: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夹山石常公路西侧乘车线路:在常德市内乘大巴至石门县再转小巴前往景区……[详细]
夹山寺
  [夹山风景区]位于湖南省石门县城南8公里处,由夹山国家森林公园及其境内的夹山寺、闯王陵、碧岩泉等景点组成,总面积3平方公里,是国家森林林公园示范园,是AAA级风景旅游区。夹山寺又名灵泉禅院,始建于公元870年,历经唐懿宗、宋神宗、元世祖三朝御修,明未清初闯王李自成兵败禅德夹山住持30年,其规模宏大,有九殿一宫。后屡经兵荒马乱数度兴废,现已修复六殿一宫。夹山寺是佛教禅宗祖师讲经说法之所,宋代高僧圆悟克勤在此主持说法评唱的《碧岩录》,被誉为天下禅门第一书,在中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影响深远。1993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明史学会、湖南李自成归宿问题研究会先后3次在石门举行李白成归宿问题学术讨论会,通过对夹山收集和出土的文物史料分析考证,确认李自成禅隐并圆寂于夹山,为纪念安息于斯的农民起义领袖,1992年根据清乾隆渔洲知府何磷所述原貌乃修复重建闯王陵。夹山是誉满东亚的茶禅祖庭。夹山……[详细]
秀峰书院
  秀峰书院,又名忠烈祠,天门书院之前身,自创建迄今已有235年。位于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1984年5月,石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6月,常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史沿革秀峰书院为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知县潘曙与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知县鲍启泌兴办。书院草创期间,仅有房屋二间,陈设简陋,但一时文风丕振,大为生色。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石门知县许耀祖(浙江会稽人)用俸禄及捐款重修书院,置以匾额,赐以嘉名,曰秀峰出院,有讲堂三间,二门二进,头门一栋,有正心斋、进德斋、时习斋、明道斋、诚意斋、居业斋、日新斋、正谊斋八斋房。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石门知县曾维桢把秀峰书院更名为天门书院,并捐资进一步对书院进行修缮。1940年7月,秀峰书院更名为忠烈祠,石门中学设于此。解放后,石门中学更名为石门二中,原书院旧间一直保留。1972年……[详细]
石门闯王墓
  闯王墓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石门县夹山,此为在原址上修复的陵墓,作为明末起义领袖李自成的纪念建筑。 清《石门县志》卷十三《陵墓》载:“奉天玉墓在夹山大路旁西坡,以奉天玉和尚即李自成败后削发为僧,似可确信。旧有紫石牌坊,制造壮丽,为当事者所扑碎,并欲暴其骸骨报官,未果。”闯王陵于1993年修复,位于夹山寺之西侧,坐西朝东,占地30余亩,由陵卫、紫石牌坊、神道、陵寝、明楼、碑廊、野拂塔等组成,宏大壮观。 陵卫即大门,上拱下方,门额有“闯王陵”三字。红墙黄瓦,飞檐翘角。门后有永昌池、永昌桥,“永昌”为大顺年号。桥后上26级石阶为紫石牌坊,4柱3门,高约10米,额为“奉天倡义”四字,联曰:“捣碎乾坤惊日月,踏翻宇宙走雷霆”。坊后为100米长的神道,两旁排列狮、象、羊、马等石雕像,之后为3坎69级台阶,寓意李自成一生中的三个历史阶段。李自成墓碑高约3米,宽1米,上刻“奉天玉大和尚墓”七字,碑座……[详细]
石门文庙
  石门文庙始建于元朝,明洪武四年(1371年),县丞刘登鼎领衔重修文庙。庙分三进,按中轴线对称布局,横同各地。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从原址(今药材公司)继迁今地。由于历史数百年,文庙屡遭破坏。1983年县0决定将文庙移交文化部门管理、维修,1984年5月县0将文庙列为石门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十余年修缮,重建状元桥,修复钟、鼓楼,东西庑房。1999年,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石门召开前夕,重建棂星门,修复石雕栏杆,并将梁柱门窗重新彩绘,今天,文庙焕然一新,雕梁画栋,与室里陈列相映成趣,飞檐琉瓦与庭院绿荫相得益彰,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捐赠孔圣人铜像,矗立大成殿前,蔚为壮观。今日文庙,规模宏伟,格局谨严,雕梁画栋,陈列丰富,实为观光游览,求知长识的佳境胜地。石门县历史文物陈列石门历史悠久,地上地下文物极为丰富。自古以来,勤劳勇敢的石门人民在这块富饶和神奇的土地上开垦耕作,……[详细]
石门梯云塔
  梯云塔位于石门县楚江镇宝塔居委会境内,始建于明代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由时任知县杨云材兴建。修建此塔的本意是“以堵风水”。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此塔遭到雷击,上部三层毁坏。清道光三十年(1840年)举人王大猷督修,首土生员贺安帮、廪生邢坤、武生王祈太为监修,倡首国学生唐思贤捐钱伍仟串;将塔上三层拆除重修。用料仍为花岗岩石砌成,用石灰浆水作为粘合剂。梯云塔为八方七级,每层有檐,仿楼阁式,攒顶宝葫芦为刹,为中空花岗岩石塔。塔高34.15米,底层直径7.65米,每层塔檐角大幅度起翘,底部檐边长3.9米,每层四拱门,拱门屋与层之间错开,显得错落有致,每层四拱门巷道均通向塔中,形成正十字形塔层,塔内置有回旋石阶可达顶层。顶层中心由花岗岩雷公石柱支撑,柱高2.96米,四面阴刻楷书铭文以及纪年;西面:“浩授奉直大夫道光辛己科举人历任直隶省滦城县、献县、天津县知县陛授通州知州总领塔事王大猷”,……[详细]
覃氏祖祠
  覃氏袓祠,就是这样一座历史悠久的家族祠堂。说到覃氏祖祠,就不得不先说一下土家覃氏的起源,覃是早期巴人四姓之一。元末明初时期,土家族人覃添顺和覃添秀等五兄弟,在石门、澧州、常德一带多次帮助朱元璋部打败元军和陈友谅部。明洪武二年,朱元璋合并湘鄂西诸土司改为添平千户所,并敕封覃添顺为“武德将军”。在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覃添顺弟弟覃添秀一脉后裔,于永贞楼旧址重建覃添秀祠堂,后合为如今的覃氏祖祠。1989年1月,覃氏祖祠被石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6月,被常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虽然在文革期间覃氏祖祠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在镇政府、乡村组干部带领和重视下,多年来对覃氏袓祠进行维修和保护,现已基本恢复原貌,也让我们能有幸一睹土家覃氏往昔风采。覃氏祖祠延续了典型的湘西北土家建筑风格:……[详细]
夹山寺森林公园
  夹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石门县城东南八公里处,因境内东西双峰对峙、南北一道中通而得名“夹山”。森林公园规划区域面积1530公顷,现经营面积740公顷,森林覆盖率90%以上,园内群峦叠翠、万木峥嵘,空气清新、环境幽雅,以人文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美成为江南名胜,是邑郊园型森林公园,2014年被评为“中国AAAA级旅游区”。森林公园规划区域面积1530公顷,现经营面积740公顷,夹山森林风光宜人,峰谷相间的低山丘陵地貌和自然条件适宜多种林木生长,加上长期封禁造育有效保护,形成了今日夹山苍翠的森林植被和冬暖夏凉的小气候,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呈现多种林相景观。园内群峦叠翠、万木争荣、环境幽静,空气清新,集闯王陵园、佛教圣地、茶道源头、森林风光于一体,北通三峡,南系桃花源,东临洞庭湖,西接武陵源,以悠久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而成为江南名胜,楚南明珠。……[详细]
泰和合茶号
  位于壶瓶山市集中心、渫水南岸、略显沧桑的清代晚期两层砖木结构的民间建筑,就是因生产“宜红茶”名扬海外的泰和合茶号,201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和合茶号由被誉为晚清湖广第一茶商的卢次伦创建。他生于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广东中山县人。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他到湘鄂两省交界的石门南北镇附近的九台山开采铜矿,后因发生产权纠纷而停产,一次偶然机会,他品尝到了当地的白毛尖,决定留在这里开办茶厂,还专门从安徽祁门聘请制茶师傅,将白茶改良为红茶,将红茶外销到英美及俄国,赚取外汇振兴民族经济。茶号于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春建成。据台湾吴恭亮所著《卢次伦传》记载:卢次伦将厂址选在此,是因这里紧临渫水,便于停船装运。他还专门从安徽祁门请来建筑设计人员,花费几千两银子,不到半年时间就建成了,并取名“泰和合”,寓意天地交泰,中和万物,六合同春。原茶号占地约六千平方米……[详细]
白云屋桥
  白云屋桥白云山海拔394.4米,孤峰矗立,形如旗帜,常有白云缭绕笼罩山顶,故名白云山。山南麓溪沟有一屋桥,即有名的白云桥,或称白云屋桥。该桥是连接皂市至磺厂进入慈利县境的古要道,建于清嘉庆年间。桥上木屋用优质杉木构成,小青瓦屋顶,格调高雅,坚固耐久,美观大方,别具风韵,至今完好无损。桥中间为走道,桥内两边设有木质长凳供行人在此歇脚,避风避雨又遮阳,故又名风雨桥。这桥也是当地人劳作后疲惫的身心彻底放松的天堂。特别是在炎炎夏日里,一天辛苦劳作后,或几人一堆在桥上唠呱着乐事,或躺在桥上的长凳上,让流水蛙声响在耳旁,让小溪的山风凉气吹在身上,让丰收的喜悦融进自己的梦中,莫不惬意。贺龙元帅率领红军曾多次通过此桥,因此又名红军桥,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地也因此得名白云桥,曾一度名叫白云桥乡,现名白云乡。……[详细]
皂市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商、周皂市商代遗址位于石门县皂市镇石坪村5组,距县城18公里,遗址在渫水北岸,高出河床5-6米的台地上,面积约70000平方米。1959年省博物馆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当即进行了小面积试掘,证明是一处遗物相当丰富的商代文化遗址。1977年底至1978年初进行了正式发掘,1981年第2次发掘,2001年进行了第3次大规模的发掘,前两次发掘面积1300平方米,第3次发掘面积1200平方米,3次发掘面积共2500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不等。遗址分布区的东、西两头包含有新石器时代、商、东周三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商文化层堆积较厚,遗物较丰富,个别探方有商周之际的文化遗存。1977-1978年发掘时,曾发现沾有铜渣的红烧土块。1980年发掘时,发现有熔铜炉,在炉旁留有大块的铜渣和2件石范,同时又出土有4件铜器,2001年发掘时又发现有青铜箭簇、鱼钩和小件青铜饰物,因此可以证明已进入青铜……[详细]
郑洞国墓
  郑洞国墓1991年1月27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骨灰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2006年清明时节,根据郑老将军生前遗愿,郑氏亲属将其骨灰由北京八宝山迁回原籍石门,安葬于夹山南麓。4月5日,在风景秀丽的夹山国家森林公园,举行了隆重的郑洞国骨灰安葬仪式。墓地位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西北考古工作站后山,占地近1亩,墓室用汉白玉石砌成,通往墓室的石台阶两旁种有松柏和桃树,墓地入口处立有“抗日名将郑洞国墓”大理石碑。石门人民恭迎将军魂归故里,墓地上高悬两幅挽联:将军名垂抗日史;猛士魂唱大风歌。乘清风明月 英雄魂兮归故里;忆铁马金戈 将军威哉写春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