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宣城市 > 泾县旅游

泾县文物古迹介绍

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新四军军部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泾县城西25公里的云岭地区。云岭是黄山的余脉,海拔500多米。在云岭与四顾山之间,形成了一条东西长15公里的山冲,其间分布有罗里村、汤村、高岭村、新村、南堡村、章家渡、中村等30多个自然村庄。1938年7月1日,新四军军部进驻云岭地区后,军部司令部及其下设机构就设在以罗里村为中心的许多村庄里。至1941年月4日撤离,新四军军部在云岭3年之久。1937年12月,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我党在湖北汉口建了新四军军部。1983年1月在江西南昌正式成立新四军,由北伐名将叶挺任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周子昂为正、副参谋长,袁国平、邓子恢为政治部正、副主任。同年2月,军部移至安徽皖南歙县岩寺,完成了全军集中整编的任务。5月,军部又移至南陵土塘村,7月进驻云岭。直至皖南事变前夕,当年军部包括司令部、政治部、教导总队、占地服务团以及有关后勤单位分设在云岭地区的罗里……[详细]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皖南事变为烈士陵园位于泾县城郊的水西山。1990年初,安徽省委、省政府为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五十周年而修建,占地15公顷,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整个陵园由入口纪念碑、主题广场、主碑纪念广场和无名英雄烈士墓四个纪念性空间序列,配以皖南事变史料陈列室有机组合而成。以-亲笔题写的“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为中心,结合山形地势,将各纪念建筑组成为一个完整有序、庄严肃穆的有机整体。陵园入口建有四座七米高具有皖南特色的石阙,以数字寓意新四军的四,七米高隐喻皖南事变悲壮惨烈的七天七夜,形成纪念性空间的第一序列。进入陵园后,沿台阶向上三十米,是一个不规则的小型广场,正对面的挡土墙上镶嵌着叶飞题写的“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字碑,点明陵园的主题,形成了纪念性空间的第二个序列。从广场右转,建有五十米长的九十级台级的神道,五十米寓皖南事变50周年。九十台阶分为三个层次,寓有当年九千新四军将士分三路纵队……[详细]
水西双塔
  泾县水西双塔,一为大观塔,一为小方塔。大观塔始建于北宋大观二年(1108)《宁国府志》、《泾县志》的记载和现有塔上的题记刻石,都证实了这一点。大观塔共七层八面,底层直径11米、壁厚3.1米,每面均有砖圈拱门,层层用叠涩法砌出短檐,檐下有仿木结构的凸出斗拱,每层出檐双层,砖块错落有致,形成工整的图案,层与层之间的转角处用半圆形砖砌成半圆柱,整个塔体显得凝重、壮丽。塔内原有楼梯和楼板,今已无存,何时被毁,尚无确切考证。传说太平军占领泾县后,当地的财主、官僚为逃避太平军,躲进塔内,抽去底层楼梯,太平军无法登临,便在塔内堆集柴草,一把火从塔底烧到塔顶,塔刹也在此劫难中被毁,事后当地的和尚在清理塔内废墟时,找到107个头颅,现在,塔的内壁仍然残留着被火烧过的焦木痕迹。有趣的是,该塔不见塔刹,但并不影响塔的美观,相反,在塔顶四周长满了各种树木、杂草,有的树木有小水桶粗细,郁郁葱葱,非常茂盛,加上塔体四……[详细]
吊栋阁
  吊栋阁位于泾县西南章渡镇的“江南千条腿”是一处独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瓦房木板结构,前店后宅。房屋一面临江,用木柱悬空支架在青弋江上,河水从其下潺潺流过,极富江南水乡情调,由于此建筑一户接一户,绵延一、二华里,所用木柱逾千根.故称“千条腿”。隔河相望,青瓦木屋沿河摊成了长长的一片。恰似一张大木排顺流而下;入夜灯明,灯光倒映河中,水上水下“万家灯火”,相互辉映,十分壮观。独看一家一户,又似一盏盏吊在灯杆上的灯笼,故又称“吊灯阁”;由于宅房主要粱架是用木柱支撑在空中,故又有了第三个名称“吊栋阁”。一处建筑,有如此丰富而又形象生动的名称,足见建筑者的匠心独运和人们对她的偏爱之情。章渡镇始建于何时,无确切资料可考。据史说,元末明初张宗道所圈地基并留下“永不倒镇”的吉兆语。其实早在唐朝李白游泾县时来章渡就题写了“西来第一镇”.可见其历史之悠久。由于背山临水。地理环境十分优越,青弋江又是当时泾县最繁荣的……[详细]
查济明清古建筑群
  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就座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济河两岸,绵延lO里,现存有明代建筑80处,清代建筑109处。几乎所有的明清建筑都雕粱画栋,翘角飞檐,其中德公厅屋、诵清堂、爱日堂等住宅更是高大宏伟、结构精致。尤以德公厅屋四柱三层牌坊式门楼,五朵斗拱屋面,略带翘角分三层覆盖门楼,古朴典雅、雄浑大方。背面以镂雕手法雕出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鱼跃龙门、狮子滚绣球等吉祥图案,手法娴熟精美。古雕、砖雕、木雕在查济随处可见。门窗扇格的木雕、厅堂柱础的石雕、门楼门汇的砖雕,均繁刻精镂,玲珑剔透、画面各异,或花鸟、或禽兽、或人物,无一不栩栩如生;房屋结构为多进式,或三进、或四进,进间有“四水到堂”式的天井,沿天井二搂廊廓置有“美人靠”;条石砌就墙基,柱基为圆形雕石,墙体青砖、屋上黑瓦。传统的双披屋顶半掩半露,躲在重重叠叠的山墙后面。高出屋顶的山墙既可阻止火势蔓延,又具防盗作用。山墙造型丰富,有云形、弓状、阶梯式等,墙头……[详细]
黄田村古建筑群
  黄田村古建筑群。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共8片,黄田片1片,徐村片7片,总面积36.72公顷。黄田片保护范围:东至沿来龙岗西南山脚下、凤形山北侧山脚下;南至凤子河南岸向南30米,沿狮子山、旗峰山,距肆雅堂最东端30米,于培风阁门前;西至象山、赵家山下,沿乡道、村路,最西距2号文物院落150米到转弯处;北至乌龟形山下,面积34.57公顷。徐村片保护范围:(1)涌溪:3座建筑的外边界向四周外扩10米,沿院墙、周边建筑、道路边界,面积为0.33公顷。(2)双河:贺胜利宅院落建筑、遗址向外扩5米,面积0.89公顷。(3)双河:朱氏宗祠院落以院墙、周边建筑墙、道路为保护边界,面积0.08公顷。(4)双河:文昌阁向外扩10米,面积0.06公顷。(5)徐村:承志堂及农会建筑边界向外扩至周边道路,面积0.10公顷。(6)徐村:崇(承)本堂建筑院落向外扩至周边道路,面积0.45公顷。(7)徐村:书滋堂院落四界外扩……[详细]
黄田洋船屋
  黄田洋船屋位于泾县榔桥镇。经过四季风雨和历年霜雪,至今,洋船屋风范依旧,古韵依存。那青砖黑瓦于陈旧清幽间诉说着历史的曲折幽深,见证着主人的聪明才智。追寻洋船屋那散发出的独特魁力,你会被一种美所深深感动。洋船屋在泾县黄田乡境内,其外形酷似轮船,人们称之为洋船屋。在清朝中期,上海等港口才刚刚出现洋船,而在交通闭塞的黄田山区,就已造出了设计精巧、结构别致的洋船屋,堪称是件奇事。洋船屋,又名笃诚堂,建于清道光末年,其四周围以高墙,两侧开有深渠,围墙及屋体皆仿轮船外形依地势而筑。“船头”呈尖角状,院墙的尖端微微上翘,院内的花园和塾馆,其高度不出院墙,亦无明显高差,唯“梅家村塾”两层,上层露于墙头之上,似“驾驶室”楼舱,舱腰为高层住宅和厅堂建筑,体积庞大,似为“客舱”,其中马房与厨房两处的院墙,砌成高高的跌落式马头墙,借以遮蔽里面的建筑。源于黄山脉的凤子河水,沿着洋船两侧开凿的深渠奔泻而去。登高俯瞰,……[详细]
翟氏宗祠
  中华第一祠——翟氏宗祠位于泾县桃花潭东北,建于明嘉靖年间,坐北朝南,五楹三进,仿皇家祠堂兴建,规模宏大,建筑面积约3524平方米(含偏房,总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传说,1607年,翟氏家族出了一名叫翟国儒的文武状元,被明万历皇帝封为镇抚大将军,翟大将军奉命在云南平定叛乱,平叛结束凯旋而归时,被0臣害死。为了表彰他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贡献,万历皇帝特赐“忠孝堂”匾一块,此事轰动江南。后许多地方纷纷仿建翟氏宗祠,但没有一个祠堂的规模能与翟氏宗祠相比。祠前有石柱、抱鼓石和石狮,祠内有前厅、天井、享堂和寝楼。地基为花岗石铺成,建筑采用银杏木、红木、楠木等名贵木材,上下木石结构件均有精美的雕刻。祠中曾藏有历代帝王将相、地方官吏所赐名匾108块,宗祠左右有10多间偏房供议事、看管使用。大门上有“江南名族”横匾,享堂中悬“忠孝堂”三字红底金字木匾。过年祭祖时,祠内可摆108桌酒席,声势显赫。翟氏宗祠在兴……[详细]
泾县吴氏大宗祠
  吴氏是皖南名门望族自北宋迁居以来,人文蔚起,堪称泾县第一家,茂林吴氏大宗祠始建于明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宗祠代表着家族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宗祠主体五楹三进,建筑面积1131平方米,吴氏宗谱记载,明崇桢已卯年(1639)湖广布政使吴尚默倡建。1941年新四军撤离皖南时,在此祠召开告别大会,又为革命遗址。是现存宗祠当中,唯一称“大宗祠”的,是茂林吴姓的祠堂。祠堂大门上的横额“吴氏大宗祠”五字,为明邑庠生吴国抡所书,书法苍古奇逸,如老树枯藤,互为撑柱;天梯石栈,自相钩连。大门两边还有一副镏金字的楹联,是明万历进士、泾县知县李邦华所撰,其联文为“延陵世泽传江左,泾里名家著水西”。吴氏大宗祠的整体布局,依中轴线建门厅、享堂、寝室楼三大进,东西两侧建有边屋。大门前设抱鼓石和石狮各一对。祠内共有18根方形白石柱,64根圆木大……[详细]
泾县文昌阁
  文昌阁位于泾县桃花潭镇(古称水东、南阳镇)境内,桃花潭东岸。整个水东的地形呈关公大刀形,沿河为刀口,而文昌阁就恰似大刀上的一朵红樱,闪亮夺目。 文昌阁为乾窿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水东翟氏共同筹资兴建,“计费若千金”,“巍巍砥柱,八面森然”。据说,接清朝旧制,一族出二十位举人之后方可建造文昌阁。而水东翟氏为皖南旺族,“十步之内,芳草萋萋”,清初翟氏共出二十三位举人,被乾隆恩准建造文昌阁。阁基高一丈,阁高三层共计七丈三尺五寸;广围十四丈四尺。阁平面呈八角形,三层八角均系风铃,最上层为铁铃,下面两层为铜铃,微风吹拂,铃声朗朗,十里可闻。三层屋面逐层加陡,八角翘向天空,翘角处瓦转九十度铺盖,造型典雅,别其特色,为皖南地区所罕有。在水东翟氏看来,文昌阁的建造,“不仅所以壮观瞻挹秀气,且关系一族之文运”,也代表着当时翟氏的昌盛辉煌,因而尽管“计此非数千金不克成”,仍“尽力而劝输,不分公私……[详细]
泾县张氏宗祠
  后山张氏宗祠,俗称“张家祠堂”,位于泾县丁家桥镇后山村。始建于清晚期,与张氏宗祠共同体现了张氏宗族曾经的繁盛。张氏支祠其坐北朝南,前后两进一个天井,建筑面积525.18平方米,保存较好。门楼上部以额枋形式用砖雕包砌突出“张氏支祠”四个大字。砖雕构件共六块,由二龙戏珠、九狮滚珠遍地锦、迎送图等图案组成,是整个支祠建筑中最为精美部分。宗祠门楼高大轩昂,加之门前的石狮、台阶,凸显出庄严凝重之感。前檐墙以上部的砖雕和下部石雕形成近似包框墙的形制,中部大面积水磨花砖贴面。花砖因其自身所具有的黑白相间的纹理,加之工匠的匠心独运,用其拼砌出山水、云树等图案,使其极具国画的水墨韵味。与黑漆栅门相互映衬,突出了祠堂的非凡气势。精美的雕刻艺术是其的又一特色,,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张氏宗祠的砖、木、石构件可以装饰之处,无一不进行精心的雕刻,图案内容儒释道杂糅,或吉祥、或警醒,不仅体现……[详细]
琴溪古窑址
  琴溪古窑址位于泾县城东北14公里处的陶窑村。村西有凤凰山,北为虎容山,南有龙山,东有白云山,东北有青龙山,西南有窑笔山,均为不太高的丘陵。村西3公里处,琴溪河由南向北流入青戈江。陶窑村及村南的径县陶瓷厂,至今还在用龙窑烧造缸瓦陶器。村内及四周到处散落着陶片,村西南200米处的龙山脚下,一大片陶器堆积尤为瞩目,面积达数百平方米,厚度达6米以上,村北的虎容山南坡山脚,也有面积很大、堆积很厚的陶窑址堆积,较村西的时代要早。从这些窑堆积往上到虎容山坡腰部,遍地分布着古代青瓷片。从虎容山向东,也有一片范围很大的青瓷窑址堆积,主要分布在青龙山的西南坡及山脚下,当地称之为碗冲。虎容山与青龙山之间的山嘴下,有一方名为长塘的古水塘,可能是当时窑工为烧窑和制瓷用水开挖的。青龙山东侧与窑笔山东南侧,有瓷土矿,至今这里的陶窑厂还在开采,可见,这里古代制瓷的原料为本地出产。……[详细]
新四军抗日殉国烈士墓
  新四军抗日殉国烈士墓位于泾县城西北25公里、云岭乡南堡村后黄龙岗。该墓葬有新四军蔡启等131位指战员的遗骨。该地是一条高10余米、长约1公里的黄土岗,南北绵亘,远看像一条卧龙,故名黄龙岗。岗上有一条人行小道,是旧时云岭至泾县的必经之路。小道右侧约7米处的土岗上,有一座土墩,墓高2米、长3米,墓前有碑,碑高1米、宽0.78米,于1952年闰五月二十日,楷书,落款为柳松林、章志明等51人。皖南事变后,烈士坟莹散布在云岭的山山岭岭,不能公开祭扫。当地农抗会的会员自发组织起了“孤坟会”,将烈士遗骨集中在一起,筑起一座坟墓,每年清明以挑孤坟为名,对烈士的坟莹进行培土和祭扫。这种自发胜的扫祭活动,直至1964年抗日殉国烈士墓由云岭纪念馆接管才告结束。抗日殉国烈士墓已被安徽省人民政府于1956年11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王稼祥故居纪念馆
  稼祥故居纪念馆是晚清时期的徽派建筑,位于泾县岸厚村,是晚清时期的徽派建筑,建筑面积1130平方米。纪念馆由序厅、展厅和游客中心3部分组成,宽敞的后庭院浑然与王稼祥故居连成一体。序厅迎面台座上矗立着王稼祥青年时代的纪念雕像,背景线刻浮雕揭示了革命家一生走过的风云变幻、艰难险阻的革命里程。左右列置的四块将军红石碑,镌刻了稼祥青少年时代给乡亲好友的书信原文节录,闪烁着革命家早期已有的进步思想。序厅右侧的陈列室,以《永远的稼祥》为陈列标题,展示王稼祥同志生平,分为:风华年代、革命岁月(上)、革命岁月(下)、杰出外交和永远缅怀5个部分,通过200余张历史照片和百余件珍贵文物,配合精致的模型、景观等辅助展品,全面展现和回顾了革命家辉煌的战斗一生。展厅出口庭院安置着王稼祥晚年平身铜像。静谧的庭院旁便是王稼祥故居。……[详细]
王稼祥故居
  地处安徽泾县西南桃花潭镇厚岸村,距县城48公里。故居徽派风格,馆名由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题写。纪念馆由序厅、展厅、游客中心三部分组成。故居1986年被定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批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点。景区由王稼祥故居纪念馆、故居、东台书院等景点组成。王稼祥故居纪念馆位于王稼祥故居前,建筑面积1130㎡,徽派风格,馆名由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题写。纪念馆由序厅、展厅、游客中心三部分组成。走进纪念馆大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尊王稼祥同志青少年时期的汉白玉雕像,他面色沉静、目光有神凝望着远方,眉宇之间微蹙,左手拿着《申报》,右手握着拳头,表现了他投身革命的勇气、决心和对未来前途的思索与展望。《王稼祥生平陈列展》的主题是“永远的稼祥”。展厅共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风华年代,第二部分是忠诚战士,第三部分是三大贡献,第四部分是卓越领导,第五部分是杰出外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