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八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八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7月16日,省政府核定四川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484处),现予公布。
天保戴氏祠
  大英天保镇的戴氏祠,这所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宗祠,展示的是明清时湖广填川的移民史。戴氏祠位于大英县天保镇柏桂总支李广沟村,坐北朝南,是川中独具特色的砖雕牌楼的古代建筑群,占地面积3016平方米,建筑面积1535.82平方米。始建于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是明末清初时湖广填川移民中之戴姓家族宗祠,属戴孔谟之后裔集建。以砖、木、石结构修造,穿斗台梁混合式结构,由中轴线上的砖雕牌楼、戏楼、中堂、正堂与两侧厢房、厨房等形成的完整的复四合院。戴氏祠堂建筑工艺总体大气磅礴,细节处又不失精巧,祠堂内的砖雕、石雕、木雕集圆雕、透雕、镂空雕、深浅浮雕技艺于一身,栩栩如生,十分精美,雕刻的各种人物、动物数量繁多…[详细]
遂宁兜率寺
  兜率寺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千年古镇——金华镇水洞街,在旅游规划景区内。此寺,始建于南梁武帝天监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重修,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该寺坐西向东,沿中轴线对称布局,由庙门、弥勒殿、韦驮殿、大雄宝殿、千手观音殿、药师殿、厢房等殿堂组成复合式四合院,是金华古镇保存最完好的“九宫十八庙”之一。想邻的四条古街:水洞街全长350多米、保卫东街全长300多米、河边街全长800多米、南街全长1200多米,形成一片,古香古色,非常具有特色,以及与金华山、陈子昂读书台、千年古镇、古道观、金湖、水果基地等旅游景点相依相连,吸引着远近的客人。千余年来,该寺一…[详细]
威远古城墙
  威远城墙,位于四川省威远县境内。明正德七年(1512年),始建城墙。清乾隆三十三年(1771年),城墙再次重筑。1940年代至1950年代,城墙大部拆除。威远城墙现存840余米墙段以及北门、东门。2012年8月,威远城墙列入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城墙向东、向北外延1.5米,向南、向西外延2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详细]
资中兴禅寺
  兴禅寺始建于明代,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资中县双龙镇骑龙村。保护范围:东至骑龙小学校门围墙外延15米,南至厢房后阶沿,西至骑龙乡镇政府(现为敬老院),北至骑龙小学教室阶沿。建设控制地带:东至骑龙小学前校门围墙外延42米,北至前殿外延41米,南至前殿外延48米,西至观音殿外延27米。…[详细]
内江圣水寺
  内江圣水寺简介座落于四川内江市城郊的圣水寺系四川省的八大丛林之一,号称“中川第一禅林”,因其历史久远,古迹遍刹,高僧大德辈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如今是内江市佛教协会驻地。圣水寺初建于唐代咸通年间,即公元860―870年,宋代始名兴慈禅院,后因寺后山有泉水流出,终年不涸,水质清纯,甘甜爽口,被视为灵泉,故更名为“圣水寺”。圣水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千多平方米,庙房200多间,常住僧伽50余人。有完善的住宿和参饮设施。寺院属依山式建筑,院落式布局。它共分4大院落:中轴线上自西向东布局的圆觉楼、藏经楼、大雄宝殿、天王殿,均属明清风格;中轴两侧是回廊,有客堂、五观堂、禅堂、念佛堂等…[详细]
大治永兴寺
  大治永兴寺(东兴区)保护范围:东至永兴寺村6社原学校围墙,西、南、北各至永兴寺村6社公路。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详细]
内江三元塔
  三元塔,座落在内江市城南四公里处沱江右岸的三元山上,始建于唐,明末倒毁。一座汉安古城(内江)不能没有塔,因而三元塔倒毁后,即有修筑高寺塔之举。清嘉庆十年(1805)重修三元塔,据《内江县志》戴:“十里绅士罗良存、邹彦藻、陈资望、刘忠元等,复呈请邑令顾文曜捐资,倡首粮户乐住,翻尊故址重修,凡十层、高八丈八尺。”嘉庆二十年(1815),邑人艾荣松刻石作序曰:“内邑人文,本朝(清)远逊前代之盛者,由北塔之不复也,而大小二洲为江水刷削,不知作堤以护之故也。塔不复则前无曜,堤不筑则后无枕。”把人文衰败,官运不亨皆推之为塔之不复修也,故邑人呈请建塔,以正内江风水也。三元塔,为大型青砖砌成,塔身为八面体,塔…[详细]
罗泉刘家大院
  罗泉刘家大院(资中县)罗泉刘家大院绣楼是大户人家刘明金的房屋,修建于清道光年间,占地420平方米,前面一个天井、后面一个天井中间为两楼一底穿逗式木结构房屋,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风格,刘家小姐绣花和居住的地方,小姐一经住上绣楼直至婚嫁便不能下绣楼。保护范围:东南至珠溪河河边,西北至兴隆街对面街沿,西南、东北均以刘家大院外墙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东南至珠溪河对岸河边,西南以外墙基外延36米,西北至兴隆街对面民居建筑后屋檐,东北刘家大院外墙外延40米。…[详细]
寿音阁
  寿音阁(资中县)保护范围:西南至上山公路边缘,东南至北岩栈道,东北至广播电视局转播台房屋建筑边缘,西北至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西南至山脚,东南至上山公路及北岩栈道东端,东北向外延40米,西北向外延30米。…[详细]
罗泉钟氏宗祠
  资中县罗泉镇下河村有一座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建造的“钟氏宗祠”。钟氏宗祠四周环境优美,其建筑形制严格遵循中国传统“枕山、环水、面屏”的选址理念,坐西向东,由门厅、正厅、戏台、左右厢房围合而成四合院布局,占地1543.75平方米,建筑面积870平方米。至今还完整保存有精美的飞檐、脊饰、石刻、木雕等构件,祠堂的风火墙至今清风犹存。走进这座精美的祠堂,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古韵盎然的山门。山门是牌坊式门罩建筑,4柱3开间,门宽5.7米,高10.2米,上 书-“钟氏宗祠”、下书“俊绣船山”;门枋左边书“宝德”、右边书“锡福”,实为钟氏宗祠最具特色的代表建筑。进山门为戏台,木结构,歇山式屋顶,抬梁式…[详细]
明王寺
  马边明王寺,坐落在马边县建设乡永乐溪后村,离县城六公里,始建于明代成化初年。据《马边厅志略》载:由于整个寺庙处在五座大山之间,旧称“五龙山牛望寺”,后经弘治年间重修殿宇,打造佛像,初具规模,改称“明王寺”。该寺鼎盛时期为清道光年间,占地约五亩。由于历史原因,加上岁月剥蚀,现仅剩佛殿和三清殿等三百零八平方米的建筑。钟鼓楼、天王殿、佛殿及后面的三清殿均为木结构建筑,殿内的神像已经损毁很多。在正殿的屋梁上,高过头顶的石佛,全部悬托在梁架上,离地面两米多高。正殿后面的三清殿里还有十一尊这样的悬托石佛。据考证,这种悬托于大殿半空的佛像,在佛教寺庙中极为罕见。由于这些佛像悬在空中,人的视力的高度很难达到,…[详细]
犍为文峰塔
  文峰塔是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龙孔镇文峰村文峰山,始建于明代万历三十六年,塔高9层30余米。据史载,文峰塔始建于明代万历三十六年,塔高9层30余米。,也就是公元1608年,有着400年的历史,犍为人习惯地把它俗称为白塔寺。文峰塔巍峨屹立于文峰山的最高处,它在青山绿树的映衬下、在虫吟鸟鸣的伴奏中,默默地展示着自己的英姿、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悠远。远眺文峰塔,拔天擎地,犹似一支饱蘸文墨的如椽巨笔,书写于蓝天青山之间。塔内有螺旋形石梯拾阶盘旋而上,直通塔顶,中间塔层每层皆有窗,透过塔窗可了望远山近水。每个窗眼后面都有神龛,塑有神态各异的神像、菩萨。塔顶为八角形,每角挂一铜铃,风刮之,物击之,铃声悠扬于…[详细]
福利普贤寺
  福利普贤寺(峨眉山市)保护范围:建筑外缘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详细]
马边东皇殿
  “东皇殿”和“佛殿”,相隔仅十余米,均为明代建筑。“东皇殿”为三间,长宽均为9.5米,高8.85米,为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斗拱建筑,有斗拱22朵;“佛殿”也为三间,属单檐歇山顶斗拱建筑。两殿经修复刷漆已焕然一新。东皇殿(马边彝族自治县)保护范围:建筑台基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详细]
神水阁
  神水阁原为明代巡抚吴用先别墅。明万历年间易名圣水庵,清顺治年间改名神水阁。阁以泉名。有旧室五椽,布局灵活,建筑体量适当,装修简洁。原四周有“松风竹月”、“水竹居”等建筑为四川典型的私家园林。具有浓郁的峨眉山地方色彩,现基本完好。神水阁外,有一泉池即神水池,池中泉水清澈见底,终年取之不尽。盛夏烈日之下,冷气直逼人面。数九隆冬,周围山寺树木已是一片银装素裹,冰天雪地中此池仍暖气四散,温及人心,被视为山中圣泉。神水池背靠一巨石,此即“大峨石”。上有宋代陈抟老祖草书“福寿”二字和唐时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所书“大峨”二字,又有明代所刻楷书“神水”二字。在神水阁后,有一宝掌峰,传为魏晋来华入蜀登山的中印度僧人…[详细]
九井禹王宫
  九井乡最早为九井场,在明末清初已经形成了。九井场因九井坳而得名,九井坳因古时曾在此开过9口盐井而得名。场外,还星罗棋布地坐落着禹王宫、川祖庙、万寿宫、南华宫等4座寺庙。1958年,乡政府从九井坳搬到国道213线董家沟时,因新建政府和学校,将庙宇拆除,古场九井坳逐渐消失,仅存禹王宫。禹王宫建于大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占地约2亩,为县境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禹王宫。2006年,将禹王宫列为犍为县文物保护单位。九井禹王宫(犍为县)保护范围:建筑围墙外延1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详细]
峨眉山雷音寺
  看点寺内有一个大天井,四方重檐,小巧雅洁。寺内岗高风大,树涛喧鸣,声音清越。大殿内正龛供脱纱释迦牟尼佛像,高2.6米。两旁文殊、普贤塑像造型精美,十八罗汉栩栩如生。1991年,殿后重建观音堂,供柏杨木雕千手千眼观音立像一尊,高4.8米,双手合十,千手并伸,成0状。全山独有,别具风格。介绍雷音寺雷音寺原名解脱庵,亦名观音堂。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由无瑕禅师创建,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重建。取“佛音说法,声如雷震”的意思,改名雷音寺。峨眉山的寺庙多系明、清建筑,既保留了宫庭、官府、宅弟的某些建筑特点,又融进了民宅的建筑形式。这座小寺,居高岗,倚危崖,傍坡路,便打破寺庙建筑的正规格局,巧…[详细]
阆中文笔塔
  阆中白塔坐落在号称“天下第一江山”——四川阆中白塔山的白塔,建于明代末期,共十三层,高二十九米,外十二层,内六层并有螺旋梯道九十一级供人登临绕窗远眺,以便从各个不同角度观览阆中风物。白塔建立在城东嘉陵江外侧高山之上。当登临顶层往西北方向欣赏时,看不见脚下山崖,人感觉仿佛凌空飞翔。阆中白塔是一座风水塔,密檐式和楼阁式相结合,塔盘用石料砌成八边形须弥座,塔身用青石砌成八边形锥体,通身布上白灰,巧借峥嵘突兀的山势屹立在阆中城东嘉陵江对岸东山之巅,是阆中的又一标志性建筑。有人又称作文笔塔,有诗文匾额。与附近山湾的大佛寺、状元洞等名胜构成阆中旅游胜景---东山园林风景区。由状元山折返塔山,有白塔屹立山巅…[详细]
临水院
  临水院,位于南充市嘉陵区西南约30公里的大观乡临水院村和尚坝。民国十八年《南充县志》载:“临水院在一立场南十里贾家坝,地名龙聚山,据乾隆五十七年(1792)碑云,创自唐世,明成化年重修。”现存右偏殿及正殿。临水院(嘉陵区)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向东外延20米,向南外延20米,向西外延2米至排水沟,向北外延5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30米,向西外延1米,向南外延至院坝外沿,向北外延100米。…[详细]
蓬安接引塔
  距今已有400余年的明朝万历年间的接引塔位于骑龙乡与金溪镇两乡交界处海拔为557.2米的西阳山山顶峭壁旁。据《蓬安县旧志》载:“西阳山有峭壁,壁立千仞,中有巨穴可容千人,旁有仙女石。”又传,曾因地震而见犀羊,故名“犀羊山”,今称“西阳山”,含夕阳照山山愈秀之意。该塔巍峨俊秀,气势雄浑,塔身共三层,计有5米多高,每层砌有6面雕花石壁共计18面石壁,每面石壁上均雕刻有精美佛教壁画和文字,塔正面顶层有长方形石匾,石匾楷书刻“接引塔”三字,字如行云流水,潇洒俊逸,每字长宽约15厘米左右,石匾下方镂空雕有两扇精致石门,高约30余厘米,宽约20余厘米左右,均呈欲开未开之状,仿佛塔中居有仙人呼之欲出一般。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