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旧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旧址篇

汉口交通银行旧址
  汉0通银行旧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胜利街。建于1921年,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属西方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构图手法采用传统的“三段式”,正立面的4根廊柱,严格遵从西方古典柱式比例,使得整幢建筑格外庄重雄伟。该建筑曾是原汉口租界区内的重要景观,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交通银行原为旧中国四大官僚资本银行之一,1907年11月,邮传部为经理铁路、电报、邮政、航运四项事业的收付,向慈禧和光绪奏请设立交通银行。总行设立后第二年(1909年)4月,便设立了汉口分行。交通银行是中国最早的发钞行之一,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负责借款赎回京汉铁路。汉0-行大楼为英商景明洋行的翰明斯设计,风格为晚…[详细]
红四军普乐活动旧址群
  “红四军革命旧址群”包括红四军军部、红军兵工厂、朱德旧居、红军医院、苏维埃政府、刘雄故居、刘彬故居等。还有一条红军路、一座红军桥、一个红军亭。这里是名符其实的红色旅游第一村。红四军部旧址与朱德旧居大家随我来。看,这是红四军军部。1928年,朱德与陈毅率领红四军进驻普乐东水,将红四军军部旧址设在这里——东水老屋。这座房子是当时东水的一栋比较宽敞的大屋。红六军军部设在此地,可退可守。在这里可以看出来,屋后靠着一座小山,并且有路通东洛往东边山,也有路可以从红洞进入齐云山。左方路通南口山至沙田仅五公里左右。右方沿河而上油箩口至龙溪约十公里。这座房子原为清代刘氏家居。一式两厅的干打垒房子。上盖当地做的小…[详细]
鄂豫皖军委航空局旧址
  鄂豫皖军委航空局旧址,位于新县城关第一中学校园内,原为“普济寺”,有前后两排房屋,每排三间,与东西各两间耳房,构成一座四合院。后栋正殿内举办有“列宁号”飞机陈列展览。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0年2月,国民党一架“容克”式高级教练飞机,从武汉飞往开封执行通讯任务。返航途中,因汽油燃尽,迫降在大别山南部赤白交界的宣化店附近陈家河河滩上。红军赤卫队同当地反动民团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夺战,缴获了飞机,转运到新县卡房林家湾。鄂豫皖军委领导人徐向前接见了驾驶员龙文光,鼓励他弃暗投明为红军服务,随后组织兵工厂工人,克服物质和技术上的重重困难,将飞机装配修复。1931年夏,飞抵鄂豫皖…[详细]
曾山在大屯的办公室旧址
  1938年2月,中共中央长江局和东南分局就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编入新四军及党在浙江的工作安排,统一了意见,由东南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曾山专程去浙南向刘英、粟裕传达。28日,曾山在前来汇报工作的中共浙南特委书记龙跃和挺进师干部余龙贵陪同下,离开南昌(时为新四军军部驻地)前往平阳。曾山一行三人于3月上旬到达平阳县城,从县城步行到鳌江镇,与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驻温办事处主任吴毓等会合。然后,曾山和吴毓、龙跃、余龙贵等一行,候潮水坐木船溯鳌江而上,抵达平阳水头,与奉命在水头街迎候的平阳县委书记郑海啸会合。次日上午,曾山等人在郑海啸陪同下,从水头街步行至山门。刘英、粟裕率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指战员和闽浙边抗日…[详细]
神泉堡革命旧址
  佳县神泉堡革命纪念馆位于佳县县城西神泉乡神泉村。神泉堡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纪念地。因该村南山崖上有两股日夜长流、清凌凌的泉水而得名。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弘扬陕北战争年代革命传统,佳县人民政府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征集文物一百余件,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战斗过的神泉堡乡建成了佳县第一座革命纪念馆——神泉堡革命纪念馆,并于2001年8月正式开馆。1947年9月23日,毛主席率领转战陕北的中央机关来到神泉堡,住进当地民众高继荣家。高继荣家为陕北典型的窑洞院落,北窑七孔、东西窑各三孔,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当年就住在北窑里。窑洞及院落现保存较好。在神泉堡居住的57天期间,毛主席起草了著名的…[详细]
坝下抗捐斗争旧址
  坝下抗捐斗争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坝下村坝下自然村。1933年1月2日,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召开了年终工作会议,通过了《年关斗争工作决议》,指出莆田各县农民斗争中心口号应该是:抗债分粮和抗捐抗税。从此,中共莆田中心县委决定在莆田、仙游两县再次掀起抗捐斗争,并于1月底,派莆田工农红军游击队副队长林植、政委张兆汉率领部分游击队员到仙游配合县委发动群众抗捐。随着抗捐斗争的发展,莆田中心县委要求仙游县委在抗捐斗争中设法解决部分活动经费。仙游县委经过研究,决定由县委委员林植带队攻打仙游东乡坝下-捐征收所,解决筹款问题。东乡人口密集,土地肥沃,罂粟的种植面积广,周围几十个村仅坝下一个征收所,每天勒收的捐款…[详细]
紫台庵战斗旧址
  紫台庵战斗旧址位于闽侯县青口镇农光村。解放前,紫台庵处于沪屿镇(现青口镇一带)管辖区域内。沪屿镇位于闽侯七里中心,人口众多,街道店铺林立,较为繁华。七里一带地主豪绅多数居住该镇,民团和一个排的保安队驻在镇南端的紫台庵内。1936年1月的一个夜晚,闽中游击队第1支队副队长吴德标率领60多名游击队员急速包围了紫台庵。庵内民团和保安队在睡梦中惊醒,急忙架起机-向游击队猛烈扫射。吴德标当机立断,立即把主力队伍分成两个小分队,第1小分队作掩护,第2小分队为主攻。在敌人的火力被第1个小分队压住的一刹那,第2小分队迅速匍匐到紫台庵墙角下,把两架竹梯靠在敌楼窗口下,两个队员迅猛登上竹梯,从窗口投入集8枚为一束…[详细]
英美领事馆旧址
  英美领事馆旧址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沿海港口的侵略和内地路矿的掠夺,不断扩大势力范围,妄图瓜分中国。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9月,清政府在帝国主义的逼迫下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第二年9月5日,依据《辛丑条约》第11款的规定,中英签订《续议通商行船条约》,规定英国得保“利益均沾”之权。附件中有一《续议内港行轮修改章程》,内容为给予英国轮船内河行驶的各项便利。1903年8月,中美又签订了《航行通商续约》,同意将盛京之奉天府(今沈阳)及安东县(今丹东市)由中国自行开埠通商;同年10月8日,中日签订《通商行船续约》,同盛京省之奉天府及大东沟(今东港市)两处开埠通商。从此,英、美…[详细]
谦祥益绸缎庄旧址
  谦祥益的历史要追溯到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孟子的第五十五代孟子伦支,于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自直隶枣强迁入山东章丘旧军镇。孟子伦兄弟初迁旧军镇,也不过-初定之家,孟家在此传了七代,至六十一代孟宏谦时,已发展成能以耕读付二弟,寇至则以约众戒守,差赋则典质与之的一般耕读之家。清康熙年间,至孟宏谦之子孟闻助时,孟家不但在财富上有所积累,在科举上也较有收获,孟家开始发迹,发迹后大量购置土地并大力经商(孟家经商的确切时间因无文字记载而无从考证,据传孟家从明朝就开始经商)。当时,章丘及邻县盛产一种土布,名曰寨子布,孟家开始在旧军镇开设鸿记布庄收购寨子布到周村及济南等地出售。世代相传…[详细]
抗日游击队成立地旧址九使府
  抗日游击队成立地旧址九使府位于连江县长龙镇下洋村。1941年4月19日,连江首次沦陷后,中共连江(临时)县委遵照省委的指示组建地抗日游击队。中共下洋支部书记梁仁钦向党员和抗日骨干下达的暗号为“把‘碗’和‘筷子’随身带着”。所谓“碗”即土制的-、手-,“筷子”即-支。4月20日清晨,120多名游击健儿手持大刀、梭标(只有少数队员有-支),列队下洋村下宫里“九使府”前,正式宣告成立“下洋抗日游击队”,由梁仁钦任队长,队副陈位郁。游击队与国民党下洋乡乡长陈乃敏合作抗日,由他把-4支交给游击队,同时从国民党75师散兵中缴获一挺机-、-26支、-380多发、手-24枚。游击队活动于长龙、下洋、浦口一带,…[详细]
车田起义旧址
  车田起义旧址位于龙川县车田镇车田中心小学。1948年冬,在川北坚持斗争的同志,根据九连地委指示,分析了川北斗争形势,决定采取政治攻势,策动“车田起义”,重点攻破-堡垒。川北工委书记骆仰文一度被敌人威胁自首,但有决心改正的原飞虎队指导员邓镇邦,利用他做好车田策反工作,将功补过;同时派共产党员谢子陶、彭万钦协助邓镇邦做好车田乡颇有影响的进步人士邓渠青的工作,并通过他们策动当地有关人员起义。1949年2月,国民党车田乡军政人员迫于形势,接受我党提出的起义计划。我党派彭万钦直接参与,成立车田乡革命委员会,成员由邓镇邦、邓渠青、彭铨标、邓洪恩、陈德中及邓洪源等六人组成。革命委员会在车田第一中心小学举行秘…[详细]
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旧址
  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旧址,位于梅河口市海龙镇胜利街。目前旧址保存情况为仅剩老旧房屋三四间,为居民住宅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为保卫人民抗战的胜利果实,壮大革命力量,改变了战略方针,从各解放区抽调主力部队和干部到东北地区,任命陈云、彭真为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领导中共中央东北局,1945年9月18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正式成立,简称东北局。随着形势的变化,国民党部队步步紧逼沈阳,中共中央东北局几经辗转迁往海龙,在这里不仅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同时建立了吉辽省委和吉辽军区。1946年中共中央东北局分两批经抚顺迁往梅河口镇(现梅河口市)和海龙镇。1月21日东北局组织部长林枫带领东北局机关组织部、宣传部…[详细]
红二十八军军部旧址
  红二十八军军部旧址——青莲青莲位于铁铺乡境内鸡笼山中的一个山凹里,是红二十八军军部旧址。1934年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在光山县花山寨召开会议,决定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并决定红二十军走后,由尚在皖西的鄂豫皖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领导鄂豫皖根据地的斗争,留下一部分武装重建红二十八军。红二十五军于11月16日从何家冲出发后,留下方永乐负责寻找高敬亭传达省委花山寨会议精神。方永乐、徐基成率领罗山独立团于1935年2月1日在皖西与高敬亭会合,向高敬亭传达了省委的指示。2月3日夜,高敬亭在太湖县凉亭坳主持召开会议,将罗山独立团和红二一八团合编重建红二十八军。红二十八军军旧址现存房屋16间,…[详细]
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
  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马栏村,现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北京市-物馆和北京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红色旅游的好去处。1939年10月,萧克将军领导的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进驻马栏村,司令部设在村中一四合院内,成为冀热察挺进军的指挥中心,现在村中尚存各团团部、医院、-械所,弹药库等遗址。1997年,村里将四合院整修,北房恢复当年司令部旧貌、桌、椅、文件柜等均按原样陈列,东、西、南房开辟为展室,以图片、绘画、文字解说和数百件实物为内容,展现当年挺进军的战斗历程。在司令部旧址东北侧另建录像室,可容100多人同时观看有关平西抗日斗争的录像片。\陈列馆分为四个展室。第…[详细]
九天宫战斗旧址
  九天宫战斗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钟山镇朗桥村九天宫自然村。1947年4月,中共闽中地委在莆田组建了闽中游击纵队(亦称戴云纵队),作为地委直属的主力部队,黄国璋任司令员兼政委,陈亨源任副司令员,林汝楠任副政委,罗迎祥任参谋长。戴云纵队成立后,遵照中共闽浙赣边区党委的指示,向闽中南部地区推进。4月底,戴云纵队先遣人员及纵队机关向仙游境内转移,经过高阳、青溪一带,驻扎在西苑凤山白岩山区的一个石窟里。5月,纵队又转移到仙游钟山麦斜山区。5月底,莆田党组织又发动30多名青年和进步农民到仙游麦斜山区,参加戴云纵队,这时,纵队发展到100多人。钟山麦斜村是纵队参谋长罗迎祥的家乡,纵队驻扎这里不久,便被国民党仙…[详细]
武夷山中共福建省委旧址
  中共福建省委于1938年6月在武夷山市坑口的村头村正式成立。村头村,离市区34公里,北出窠竹关与江西省上饶县交界,西北过温岭关与江西省铅山县毗邻,历史上是军事要地。1938年2月,闽北红军游击队开赴皖南前线抗日,原闽赣省委奉命改为闽浙赣特委,就地坚持斗争。6月,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指示,以闽浙赣特委为主,加上闽东特委、闽中党组织,合并成立中共福建省委。8月,中共福建省委在村头村正式成立,书记曾镜冰,组织部长范式人,宣传部长王助,军事部长左丰美,民运部长汪林兴,职工部长俞雅鹿,青年部长王文波。由此,这一带成了福建抗日运动领导的核心地区,被誉为“红色都城”。福建省委在村头村开展的重大活动有:1939年…[详细]
中共中央长江局机关暨湖北省委机关旧址
  中共中央长江局暨湖北省委机关旧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珞珈山街(原珞珈碑路)12号。 1927年七一五-政变后,武汉笼罩在一片-之中,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及其革命活动完全转入秘密状态。中共湖北省委秘密转移到珞珈碑路12号,继续坚持革命斗争。1927年9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将党中央机关迁回上海,同时成立长江局,管辖湖南、湖北、河南、四川、安徽、陕西等省党的工作,罗亦农任书记,陈乔年、任旭、刘昌群为常委。长江局的成员基本上都是湖北省委的负责人,为了工作方便,两个机关就都设在珞珈碑路12号。毛泽东、罗章龙、王一飞、李维汉等人曾在此居住,一些外地来汉的中央委员也曾在这里作短暂停留。罗亦农、陈乔年等人也是从这…[详细]
西满军区驻王爷庙办事处旧址
  西满军区驻王爷庙办事处旧址,位于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和平街白音南路西恻、乌兰浩特第二中学院内操场东侧。西满军区驻王爷庙办事处旧址始建于1938年,为王爷庙朝鲜族学校。整个大院约900平方米,有两幢平房。1946年3月28日,根据中共西满分局的决定,中共嫩江省委委员兼中共白城子地委书记张策作为西满军区全权代表,在王爷庙设立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办事处,张策任主任,成员有胡昭衡、胡秉权、黄文飞、李一夫等。4月5日,在西满军区办事处的基础上组建中共东蒙古工作委员会,张策任书记,胡昭衡、胡秉权为委员,先后在办事处工作过的党的干部还有毕舒国、胡殿士、黄文飞、刘选、谷献瑞、胡子寿、林以行、宋振鼎、蒋弼仁等…[详细]
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十六路军组建地旧址
  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十六路军组建地旧址,位于通化县东来乡政府驻地河南村。九一八事变后,沦为日本殖民地的东北,--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帮助、推动下,东北各地纷纷组建起以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为主体、各阶层群众广泛参加的抗日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武装,揭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在通化地区,为唐聚伍领导的辽宁民众自卫军。1932年4月22日,原辽宁陆军步兵第二团团副孙秀岩,在通化县率先举起爱国抗日旗帜,他带领张玉琛、姜百奎等人来到通化县二区东来村,联络了费德海、王明正率领的大刀会,将大刀会与东来村自卫团汇合在一起,组建起抗日队伍。随后,经过宣传发动,使六道沟公…[详细]
攻打“阳隆和”战斗旧址
  攻打“阳隆和”战斗旧址位于连平县三角镇阳江村。“阳隆和”是解放战争时期连平县三角地区最大的官僚地主集团,为首者欧阳达三。欧阳达三在阳江村建有三栋大新屋,后建的一栋四角楼屋,楼高墙厚,异常牢固。国民党三角乡联防队80余人长期驻扎四角楼屋与共产党和游击队为敌,在三角一带捕杀共产党游击队及其家属,配合国民党军队围剿、追击共产党游击队10余次,气焰十分嚣张,是我党在大湖、三角一带进行革命活动、开展武装斗争的最大障碍。“阳隆和”嚣张的-气焰,激起当地军民极大愤慨,我党在对其劝降不果之后,决心武力铲除“阳隆和”。1947年12月中旬,部队根据侦察得来的情报,派出珠江、九江、鸿雁3个中队200多人直奔大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