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旧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旧址篇

中共博爱县工委旧址
  中共博爱县工委旧址位于博爱县寨豁乡黄塘村。年代为1939—1940年。中共博爱县工委旧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1938年2月20日,博爱沦陷。为了拯救民族危亡,1938年4月间,中国共产党在修武山区建立了修武抗日民主县政府,并组织了抗日武装。为了加强博爱工作,扩大抗日根据地,修博武中心县委决定派张璋(化名王明光)来博爱建立中共博爱县工委,发动群众,建立武装,以便把修武、博爱连成一片,形成一个持久抗战的敌后抗日根据地。1939年元月,中共博爱县工委在黄塘小石楼正式成立。张璋任书记,张宗耀任组织委员,熊正阳任宣传委员。县工委下设3个区分委。全县共有6个支部和5各党小组:即柏山支部、水运支部、…[详细]
三元里抗英斗争旧址
  三元里抗英斗争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园西路三元里村北面。馆内陈列三元里抗英的文物史料,系统地介绍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史实,有三星旗、缴获的英军军服。大刀长矛、伍紫垣印章等文物与资料。1840年6月,英国发动对华鸦片战争。次年5月29日,英军劫掠队到三元里一带抢劫,侮辱妇女,三元里附近103乡人民组成反侵略武装抵御英军,打死英军200多人,大获全胜。1958年月11月,当年三元里人民抗英的三元古庙遗址被辟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陈列馆,附近立有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纪念碑。1950年广州市政府在三元里村口,立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纪念碑,正面刻着:“一八四一年在三元里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详细]
薛港堂地下联络站旧址
  薛港堂地下联络站旧址位于福清市高山镇薛港村。薛港堂曾是薛港村及附近各村村民祈求神灵庇佑的庙宇神堂。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薛港堂是中共闽中地方组织及其领导的游击武装的联络站与活动点。因孤院独处,地理条件优越,附近村庄善男信女到此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有利于隐蔽、联络。1937年,闽中红军游击队开始在这里开展活动。1940年,薛港堂被中共福清地下党组织辟为革命联络站。共产党人翁其由、薛由雄发展薛港堂护庙人任肚肚参加革命,委他担任联络龙高地区党组织和抗日游击队工作,以卖茶水为名,为地下党人的联络提供便利。在此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薛港堂都成为抗击敌军、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堡垒”。薛港堂始建于明…[详细]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调查统计局旧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调查统计局旧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杨屋村。1933年4月,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健全红色政权出发,在原有的苏维埃政府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增设了重要领导机构——国民经济委员部,并委员部设立了最主要机关——调查统计局,也就是国家统计局的前身。为了缅怀老一辈调查统计工作者的丰功伟绩,弘扬苏区统计精神,提升统计工作水平,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统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国家统计局决定:在2003年底以前,修复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调查统计局旧址。中国共产党在赣南建立了全国最大的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详细]
清凉山新华通讯社旧址
  清凉山新华通讯社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城东清凉山。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共中央的通讯宣传机关。1937年1月,在红色中华通讯社基础上组建成立。抗日战争爆发后,除播发中共中央的重要决议、声明、宣言以及陕甘宁边区的建设成就外,还有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消息。1939年初,新华社和《新中华报》分开,各自都成为独立的组织机构,新华社移驻杨家岭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1941年5月,又迁回清凉山。担任社长的先后有向仲华、博古、余光生、廖承志。1944年8月,又增设了英文广播部,9月1日正式对外播音。到1945年,已由初建时的20多人发展到110多人。1946年5月,余光生为代理社长,新华社下设解放区新闻…[详细]
俾斯麦兵营旧址
  俾斯麦兵营是德国海军当局在青岛建设的大型军营之一,以德国“铁血宰相”Otto von Bismarck(1816-1898)命名,兵营位于青岛山的南麓,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校舍。俾斯麦兵营 又名万年兵营, 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鱼山路5。德国侵占青岛初期,自1899年10月先后建造了三座兵营,其中以俾斯麦兵营最为典型。兵营共有营房四座,是在炮兵营旧址——“嵩武兵营”建筑的。第一、二营房建于1903~1905年, 第三、四营房建于1906~1909年。营房建筑古典构图,作横三段纵五段划分,中央与两端突出阶梯形山花作重点装饰, 明显带有19世纪末期欧洲建筑的手法,门窗为四分阶段圆券,是当时青岛德国建筑…[详细]
红四军大柏地战斗旧址
  红四军大柏地战斗旧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市区象湖镇北30公里大柏地、杏坑村一带,是瑞金通往宁都必经之地,四面环山,地形险要。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和陈毅率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从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2月10日到达瑞金大柏地,利用有利地形,亲自部署指挥红四军在此伏击并消灭了尾追之敌刘士毅部,俘虏敌团长萧致平,歼敌800余人,缴枪800余支,为红四军进军赣南、闽西后首次大捷。前村(原名杏坑村)刘尔津的一幢有百余年历史的民房墙壁上,至今还留下清晰可见的弹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9年1月1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主力在军长-、-表毛泽东率领下离开井冈山向赣南挺进,2月9日转战至江西省瑞金县…[详细]
红军独立第7师2团驻地旧址张氏家庙
  红军独立第7师2团驻地旧址张氏家庙位于宁化县石壁镇石壁村上圩、火烧坪,省道307线从南侧经过。1932年8月,红军独立第7师在宁化县城成立,由陈树湘任师长、范世英任政委,辖两个团,每团4个连,共700余人,第1团由宁化城关、曹坊、禾口、淮阳的游击队改编而成,由邱国元任团长,第2团由独立7团改编而成,由石壁人张瑞标任团长,隶属福建军区。其中第2团主要驻防在石壁村上圩张氏家庙(上祠)、火烧坪粉厅厦等处。独立第7师在宁清归地区打击地方刀团匪-武装斗争中打出了军威,令敌闻风丧胆,当地群众广为传诵一首顺口溜:“红独7师,猛如雄狮,当者披靡,顽抗伏尸。”1933年3月,独立第7师在上杭石圳编入红19军55…[详细]
清凉山解放日报社旧址
  清凉山解放日报社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城东清凉山。《解放日报》于1941年5月16日创刊,1947年3月27日停刊,共办2130期。报社第一任社长秦邦宪(博古),后为廖承志。报社分部、新闻部、采通部、副刊部、评论部。解放日报社大门上的“解放日报”4个大字是毛泽东亲笔题写,现仍保存完好。《解放日报》是当年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的每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毛泽东经常亲自指导工作,并为《解放日报》撰写和修改重要的社论、新闻和文章。《解放日报》在发刊词中写道:“本报之使命为何以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一语足以尽之。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也就是本报的使命。宣传贯彻党的总路线就是党报的使命,这是我们党…[详细]
共青团连江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元帅府
  共青团连江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元帅府位于连江县凤城镇东门兜(连江一中大门西向)。1930年12月,连江党群组织恢复活动后,共青团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城关、东湖、透堡、镜路成立了团支部,丹阳、马鼻成立了团小组。1931年3月23日,担任过中共闽西特委书记的郭滴人主持连江县第一次共青团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在连江县城东岳庙田都元帅府(今连江第一中学隔壁)厢房内秘密召开,到会代表有梁仁钦、吴依俤、薛光寿、郑培英、杨惠等15人。会议议程四项:一、学-青团中央颁发的团的章程及共青团员行动守则;二、县委书记杨而菖作“目前形势与共青团任务”的报告;三、通过“广泛开展宣传,吸收优秀青年入团,壮大团的力量,当好党的…[详细]
鹤市武装暴动旧址
  鹤市武装暴-动-旧址位于龙川县鹤市镇街道。1928年春,龙川县苏维埃政府和“东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成立后,为配合东江地区“年关暴-动-”计划,决定于3月上旬进军鹤市,举行首次武装暴-动-。9日晚,工农革命军编队400多人在坪田分水坳誓师出发,黎明前抵鹤市墟镇附近埋伏。凌晨5时,工农革命军总指挥黄克下达进攻令。农军乘夜色涉水冲过桥头,于街内与敌展开-战,经激烈巷战,敌军败退,黄克率队冲入街内占据敌区署。但坐镇鹤市的县警大队长黄雨生在-战时趁夜色潜出墟镇。工农革命军胜利缴获敌军-25支、战马一匹,抓获俘虏一批。战斗结束后,农军张贴东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的布告与标语,鼓励商店开门营业,将缴获的粮食分发…[详细]
察哈尔民主政府旧址
  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旧址,西距北京175公里,人口30余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我国北方古老的塞外边城。宣化秦时为上谷郡,唐为武州,清朝改为宣化府,解放后为宣化市,1963年改为张家口市宣化区。这座三进四合院,原是1930年由天主教察、冀、晋、鲁四省五个教区联合在宣化城牌楼西街天主教堂(1902年用庚子赔款所建)东侧修建的一处“若瑟总修院”。这组建筑为砖柱带檐廊的砖木结构,中西合璧、布局合理、古朴典雅、整齐庄重。中院二层楼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门岗、檐廊也带有明显的西方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前院正房前后檐廊的清代平房建筑则更属罕见。当时的“若瑟总修院”,被人们称为“…[详细]
上海总工会第四办事处旧址
  1924年9月成立的沪西工友俱乐部,为避开帝国主义的破坏,于1925年2月从租界区槟榔路(今安远路)德昌里迁址到苏州河北华界潭子湾三德里。共产党通过俱乐部组织领导沪西、沪东日商纱厂二月-取得了胜利,迫使日本资本家第一次与工人签订了“不准打工人,准许建立工会”等条款的协议。同年5月,顾正红被日本大班-杀,沪西工友俱乐部组织日商纱厂工人-,-日本资本家的暴行,同时派出工人代表控诉日本资本家剥削、压迫中国工人的罪行。5月24日,沪西工友俱乐部主任孙良惠主持召开上海各界万人追悼顾正红烈士大会。顾正红的牺牲和全市的声讨大会,成为5月30日爆发的“五卅”反帝-的导火线。上海总工会把潭子湾的原沪西工友俱乐部…[详细]
老隆战役乌石坝阻击战指挥部旧址(回霍庵)
  老隆战役乌石坝阻击战指挥部旧址位于龙川县丰稔镇回霍庵。1949年5月14日,老隆战役打响。为有效阻击驻和平东水的国民党广东保四师五团前来老隆援救,老隆战役总指挥部指示郑群率粤赣湘纵队东江第二支队主力,埋伏在距老隆数公里的东江上游河岸阻击援兵。东二支司令员郑群派出主力三团云南队及起义部队保十三团搜索连在乌石坝制高点设伏,三团其他连队及飞鹏队则在右侧埋伏。如同我军战前分析一样,老隆敌保四师师部被我军包围后,副师长彭建龙即向和平驻军求援。下午三时许,保四师副师长兼保五团团长列应佳率驻和平的两个营约一千多人的兵力,顺水路往老隆方向赶来,当援兵船只抵达乌石坝时,突遇我军的猛烈炮火阻击,敌军顿时乱了阵脚,…[详细]
红6师机关旧址
  红6师机关旧址杨氏宗祠位于将乐县南口乡蛟湖村。蛟湖渡口是当时将乐县城与明溪及将乐南部交通的唯一通道。1933年8月,红6师进驻蛟湖村扼守交通要道咽喉,师机关就设在杨氏宗祠内。期间,红军组织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成立了蛟湖乡苏维埃政府及赤卫队。罗先水、杨明章、熊求发分别任土地委员、分田委员、宣传委员。杨荣富等该村多名青年参加了红军队伍,黄求茂、杨胜顺、杨玉真、廖先福等参加了赤卫队。红军在宗祠围墙等周边书写有“扩大红军”、“打土豪、分田地”、“六岁以上儿童参加儿童团”等宣传标语。红军大部队经过蛟湖渡口时,红军发动群众将全村数百个“米箩”、“谷斗”装上石块沉入河床作为临时桥墩,上边铺设从群众家…[详细]
新四军随军被服厂旧址
  新四军随军被服厂旧址山沟沟景区下余村茅塘自然村。为一徽式建筑,现为民居。曾作为新四军随军被服厂。该民居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盛家,外为高墙头,小青瓦,内有两层皆为木制结构,镂空木窗、梁木雕有凤凰扑牡丹的图案,上层为小0。墙门外朝东砖墙上有抗日标语。1945年,粟裕率新四军第一军主力南下,并成立苏浙军区,下辖三个纵队。当-顽固派调集部队三次向第一、三纵队进攻,新四军-还击,取得了三次浙西反顽自卫战的胜利。当第二次反击战胜利后,新四军一纵队在余杭区西部山区整训,于太平乡茅塘村设立随军被服厂,厂址在当时的盛水福和盛阿毛家。当时有04台缝纫机,60余人夜以继日地紧张生产,制成一批军装、军帽、绑带、皮带…[详细]
川北行署办公厅旧址
  川北行署区是中国1950年至1952年存在的一个省级行政区,行署驻地为南充市(今南充市顺庆区)。川北行署区下辖南充、遂宁、达县、剑阁四个专区。史料记载,苏式建筑群于1951年建成。当时,川北行署的办公地从仪凤街迁到此处,时任中共川北区委员会书记兼川北军区政委、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同志,其办公室也随即迁入。如今,外观方正,中轴对称,“三段式”结构,在蓊蓊郁郁的苍松后,川北行署礼堂巍然伫立。这是一幢苏式的礼堂型建筑,仰头注目,该楼属典型的“工”字形苏式结构,左右对称。进入楼内,过去的木地板已换成了水泥地,一部分墙壁斑斑驳驳,依稀可辨当年的木质结构。礼堂的木制外墙已经换成了砖墙,淡红色的底调衬着门前…[详细]
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部旧址
  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部旧址位于山东省莒南县大店镇大店村南北大街的东侧。1939年3月初,八路军一一五师从晋西北入山东境内,转战于鲁中、鲁西、鲁南。1941年3月初,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部由鲁中沂蒙山区转移到莒南县,直至1945年9月中旬离开山东,挺进东北。四年多的时间里,一一五师司令部驻于大店、西辛庄等处。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部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1941-1945年)重要史迹。位于山东省莒南县大店镇大店村南北大街的东侧。1939年3月初,八路军一一五师从晋西北入山东境内,转战于鲁中、鲁西、鲁南。1941年3月初,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部由鲁中沂蒙山区转移到莒南县,直至1945年9月中旬离…[详细]
中共广东省委、中共粤北省委机关旧址
  中共广东省委、中共粤北省委机关旧址分布于韶关市浈江区五里亭、始兴县沈所镇八一村和南雄市瑶坑村,在中共南方局、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的先后领导下,旧址当时成为广东人民抗日斗争的指挥中枢。这是我省目前发现尚存的新中国成立前的省委旧址,是党领导广东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意义重大。当年的省委机关以办学校、经商等工作为掩护,隐蔽在粤北地区开展抗日战争,并与国民党-派发动的-高潮作斗争。八一村和瑶坑村的人民群众热心帮助党组织,并为掩护党员同志作出了重大牺牲。位于八一村的奠安围是当时中共广东省委、中共粤北省委机关办公和居住的处所。这座客家方形围楼原高5层,每层1008平方米,围楼内部的木结构、楼板、隔扇等全部…[详细]
巴拉格歹努图克办公旧址
  巴拉格歹努图克办公旧址,位于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巴拉格歹镇兴安村中心地段。科右前旗巴拉格歹镇是兴安盟建政较早的革命老区之一,兴安盟第一个努图克民主政席在此诞生。1946年6月,受中共兴安省工委派遣,宋振鼎、蒋弼仁、潘祖胜等人组成工作团,到西科前旗巴拉格歹努图克开辟工作。工作团首先收缴“民警署”0,解散“民警署”,改编民团,组建基干队,建立努图克民主政府。蒋弼仁任副努图克达,潘祖胜任基干队指导员。工作团发动群众,先后斗争了贾家沟、三合屯几户民愤极大的地主分子,开展减租反霸斗争。对于工作团发动起来的群众运动和新组建起来的民主政权,反动地主武装民团头目赵玉等早已恨之入骨,于是勾结土匪头子“青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