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旧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旧址篇

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机关旧址
  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机关旧址位于福州市仓山区仓前街道佛寺巷13号。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制造了蓄谋以久的“九·一八”事变,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具有反帝革命传统的福州市人民反日情绪高涨,反日货活动蓬勃兴起。1932年初,市委书记陶铸、秘书曾志等住在天安寺旁的佛寺巷13号,此处即成为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机关。夏,日货涌进福州已泛滥成灾,9月1日,福建《民国日报》惊呼“福州日货之拥榕情形,可称已达沸点。”“福州口岸已成为华南第一日货销售最大市场。”日货的倾销严重伤害福州人民的民族感情,又影响了福州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日货深恶痛绝,称之为“劣货”、“仇货”。中共…[详细]
东北大学旧址
  东北大学旧址,第五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北大学旧址的公布所在地为辽宁省,公布类型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公布批号为547900,公布地址为辽宁省沈阳市。东北大学旧址位于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东侧,新开河北岸。1923年开始筹建,至1930年陆续建成。东北大学是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由奉天和黑龙江两省联合创办的高等学府,是20世纪初东北地皇姑区新乐遗址区的规模最大的一所由文、法、理、工、教育五个学院组成的综合性大学。1928年张学良任校长后,实行男女同校,增设学院,延聘教授,大力发展体育,一批著名学者如章士钊、梁思成等在此任教。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革命和建设人才,在中国近代教育史…[详细]
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处旧址
  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处旧址位于延安市棉土沟,现在延安中医院后面的凤凰山脚下,遗存窑洞百余孔。2002年7月,公安部提出保护边区政府保安处延安棉土沟旧址,并筹建陕甘宁边区保安处保卫史陈列室,以对全国公安民警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延安精神教育。在公安部、陕西省委、省政府和延安市委、市政府的共同支持下,陕西省公安厅和延安市公安局分工协作,于2004年9月完成旧址恢复保护和陈列布展工作。 中共中央在延安的十几年间,日特、军统、中统三股人马都把目标对准延安,先后派遣了大批的特务潜伏到延安,进行破坏、暗杀等工作。1937年4月周恩来总理崂山遇险,就是潜伏于延安城中的特务与盘踞在延安南部崂山上的土匪合作的成功案…[详细]
临县中央后委机关旧址
  中共中央后委机关旧址位于临县南25公里的双塔村,东靠吕梁山脉,湫水河绕村而过。这里交通方便,东连晋绥边区和晋察冀边区,西与陕甘宁边区隔黄河相望,是一处十分理想的屯兵之地和中转站。1947年4月至1948年3月,中共中央后委机关在这里驻扎。旧址于2009年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背景链接1947年2月,蒋介石在全面进攻解放区的计划破产之后,在军事上被迫改为重点进攻,将进攻的重点置于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妄图消灭西北人民解放军及中共中央领导机关,或迫使其东渡黄河。2月底,蒋介石亲抵西安,部署进攻延安。延安正弥漫在战火硝烟中。此时,国民党军有24万余人,美式装备,从三面包围陕甘宁边区,又有…[详细]
中共平东工委机关旧址
  中共平东工委机关旧址位于崆峒区大寨乡关家垭壑和老北山。平东工委纪念馆以平东工委革命历史脉络为主线,以颂扬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为重点,全面反映平东工委的发展历程,展现在党的领导下,平凉人民在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英勇斗争史。 1926年秋,受中共北方区委指示,随冯玉祥国民军联军到达平凉的国民军联军政治部副部长刘伯坚,带领中共党员吴天长、冀明信等人,在平凉商场召集民众-,并创办《新陇民报》,宣传大革命的形势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组建工人总工会、青年学生联合会,整理国民党党务,成立“新文化剧社”在街头演出反帝反封建内容的文明剧,领导工人进行罢工-斗争,在平凉掀起了反帝反…[详细]
抗大总校旧址
  抗大总校旧址位于公园内前南峪村中,全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该校创建于1936年5月,原名为红军大学,后改名。1940年11月从山西黎城迁到浆水川,校部设在前南峪,政治部在浆水,供给处在河东、卫生处在安庄,医院在桃树坪。1943年1月奉命返回延安。在这里先后开办了6.7.8三期学员班,培养了18000多名军事、政治干部,其中109位在1955年授予少将以上军衔,村中现有校部,作训处,图书馆、机要处以及-、彭德怀、罗瑞卿等和校领导滕代远、何长工的旧居,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抗大陈列馆位于公园入口处左侧台阶地上,建筑面积900m2,墙体采用当地的花岗岩砌成,屋项为红色釉面瓦,馆名由原政协副主…[详细]
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旧址
  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大洋村洋边自然村。闽中支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的一部分,是中共闽中地委直接领导下的一支正规武装队伍。闽中支队司令部于1949年2月在莆田大洋渡口小学成立,司令员兼政委黄国璋,副司令员陈亨源,副政委林汝楠。从此,大洋成为闽中地区党的领导和军事指挥中心。闽中支队司令部成立后,针对所属各县游击队没有正式的建制序列、部队番号也较混乱的情况,决定一边开展斗争,一边进行集训、整编。至6月底,整编基本完成,各县区游击武装统一改编为游击大队,大队之下设中队,并任命了各县区武装领导人,至此,闽中支队司令部下辖的部队总兵力约6000人-…[详细]
滇西军都督府旧址及叠园集刻
  滇西军都督府旧址,位于今腾冲县第一中学紫薇苑内。其左边为民国元老李根源先生搜集前贤遗墨,刊石树碑集中于叠园内的“叠园集刻”碑廊。1911年10月27日(农历九月初六),以张文光、刘辅国、刀安仁为首的同盟会员,发动腾越辛亥起义一举成功,28日晨,人心大定,市井宴然。上午9时,义军领袖张文光在来凤山北麓的腾越厅自治局内举行演说大会。会上,张文光对前来参会的义军各首领及地方各界,作了大义凛然、慷慨激昂的演说,申明起义原因和宗旨,要求“惟现在筹饷安民、保卫地方、维持秩序诸要政为当务之急,不能不望诸君相助办理。”于是“众皆感泣”,一致表示“凡事敬听先生命”。依据孙中山《革命方略》中“各处国民军,每军立一…[详细]
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
  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位于黄河故道旁羊寨镇单家港,是黄河故道桃花源生态经济区内著名的红色景点。这是一栋座西面东、背倚黄河大堤的五间砖瓦平房,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使这座老屋显得尤为苍老。大门左侧的墙上镶着一块紫红色大理石标牌:“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这是盐城市和江苏省的文物保护单位,市人民政府1990年7月7日立牌。房屋宽6米,长16米,原是单港小学教室。右边是一条狭窄的排水渠,左边是一块空地,门前是一个约占地2亩的长方形水塘。一泓清波与蓝天相映,给这座老屋增添了幽静的气氛。1941年11月至1942年3月,中共中央华中局与新四军军部就设在单家港。华中局书记兼新四军政委刘少奇…[详细]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
  西南联合大学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天津南开大学联合组建而成的。三校一开始是迁至湖南合组为长沙临时大学,并于1937年11月17日开始上课。这个日子后来被定为联大校庆。随着日寇的进逼,长沙危急,三校又迁往云南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老城北门街。旧址内有闻一多篆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冯友兰撰碑文,详载日本帝国主义自清光绪年甲午(1894年)以来,特别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大举入侵,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迫于形势南迁至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理、工、文、法、商、师范等学院。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4日学校回迁。在校园东北角矗立的“国立西…[详细]
昆仑关战役旧址
  昆仑关位于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与宾阳县交界处即昆仑镇所在地北4公里,距南宁市59公里。昆仑关为大明山余脉,海拔约300米。1939年11月15日,日军派出其第五师团、台湾混成旅团等大批步、骑兵和海军陆战队在钦州湾防城县附近强行登陆。昆仑关战役旧址,除古关楼、昆仑古道等古代遗迹之外,主要包括“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墓园”中的南、北门牌坊、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抗日将士公墓、抗战碑亭等纪念建筑物,以及昆仑关地区如宾阳县境内的“昆仑关战役指挥部”、邕宁区昆仑镇境内的“昆仑关战役日军第十二旅团团长中村正雄少将被击毙处”和金龙山、仙女山、-岭、罗塘南、同兴堡、石家隘以及441、660、6…[详细]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原名北帝岩,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武篆巴学村,分别距县城、武篆镇38公里和4公里,是个天然石洞,洞口宽64米,洞高43米,纵深137米,洞内宽敞明亮,干燥平坦,可容纳数千人。1922年3月,韦拔群在此组织革命同盟,发表《敬告同胞书》,1925年9月,韦拔群、陈伯民等在洞内开办东兰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 1930年2月,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来到武篆,认为韦拔群在北帝岩宣传了马列主义,提议改名为“列宁岩”。1962年6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为“广西东兰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197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拨款修缮列宁岩,依照1925年的原貌进行修…[详细]
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坂里)
  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坂里)地处“闽中屋脊”戴云山脉,位于德化县水口镇,东南的石牛山麓,与永泰、仙游交界昆坂村,海拔900多米,四面群山环绕,沟壑纵横,地势险要,是一个环境条件极为恶劣的偏僻村落,1944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及所属的武装力量从永泰青溪转移到昆坂村坂里牛寮沟,建立革命根据地,领导全省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是闽南唯一一处省委旧址,有着光辉的革命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福建省著名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曾燃烧过熊熊的革命之火,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光辉灿烂的历史篇章。位于德化东端,与永春、仙游、尤溪交界的水口镇坂里村,曾是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旧址。1943年秋,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对闽北地区的进攻,时在…[详细]
东沙抗捐暴动旧址
  东沙抗捐暴-动-旧址位于莆田市城厢区东海镇东沙村。1932年春二十九路军入闽之后,福建的各小军阀顾虑自己早晚会被挤出所占据的地盘,便加紧对当地民众的剥削,-捐是苛捐杂税中最大宗的一项。1932年全省-捐派额为1200余万元,莆田、仙游两县为360万元,占全省30%。-捐的苛勒使农民不堪承受,小规模的抗捐暴-动-在莆仙各地时有发生。其中东沙人民举行的抗捐暴-动-,因遭到省防军第三旅旅长何显祖的武力镇压而酿成惨案。1932年2月,何显祖要东沙村缴纳烟苗捐42000元,可一直延到8月初还不肯缴纳。何显祖见东沙群众竟敢抗不遵命,赫然大怒,于8月17日呈请福建省政府主席方声涛批准,悍然派江湘营进驻东沙东…[详细]
红军第207团旧址
  红军第207团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澳东村桥头自然村。红军第207团旧址由澳柄宫(驻地)、澳柄桥(哨卡)、陈列馆(新建)组成,占地4000平方米。澳柄宫位于澳东村澳柄桥北端,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是奉祀建澳柄桥“祖师”的宫庙,清代重建,20世纪80年代重修。坐北朝南,单进合院式,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两侧为宫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左宫房面阔二间,右宫房面阔三间。左山墙存有红军标语:“活捉匪首蒋介石”。澳柄宫当时是莆田城区通往广业(白沙、庄边、新县、大洋4个乡镇辖区总称)山区的必经之路。澳柄宫作为中共领导莆田革命据点,1926年…[详细]
塔卧湘鄂川黔省委旧址
  塔卧湘鄂川黔省委旧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城东北40公里处的塔卧镇原丁家院子。1934年11月26日,根据党中央电示,红二、六军团在大庸(今张家界市永定区)宣布成立湘鄂川黔边区临时省委,以任弼时为省委书记,贺龙、关向应、夏曦、王震、萧克、张子意、刘士杰等及少共省委一人为省委委员,秘书长王恩茂,组织部长甘泗淇,宣传部长张子意,民运部长刘俊秀。省委成立后,首先是进行宣传与发动群众,开展壮大革命根据地的工作。省委考虑湘鄂川黔贫苦农民对土地的合理要求,立即开展了土地革命斗争。1934年12月1日,省革委会颁发了《没收和分配土地的暂行条例》。1934年12月16日,中共湘鄂川黔省委作出《关于创造湘鄂川黔边…[详细]
长校村李洪养住宅红军标语旧址
  长校村李洪养住宅红军标语旧址位于清流县长校镇长校村主村南门头。1931年1月中旬,红12军34师101团(团长杨遇春、政委连勋)进驻清流里田、长校一带协助福建省委工作团开展工作,帮助地方建党、建政和开展分田、分地运动,并在长校一带先后建立起荷坑、茜坑、留坑、下谢、黄石坑、长校和江坊等乡苏维埃政权,其中长校乡苏维埃政府和红军101团团部就设于李日长兄弟住宅(现为李洪养宅)内,直至1932年3月101团随红军东路军东征漳州离开清流止。嗣后,红12军所部、由福建红19军改编的红34师等部红军在此活动时,亦曾先后将指挥机关设置于此。独立第7师第9师等部也曾长期频繁在此活动留存于此的标语,就是在这一时期…[详细]
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德化水口坂里
  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坂里)位于德化县水口镇昆坂村。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坂里)陈列馆,主馆内容主要反映的是省委机关南迁坂里的历史事件。1943年秋,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对闽北地区的进攻,时在闽北的中共福建省委面临的形势日益恶化,机关活动非常困难,为了打开局面,摆脱困境,中共福建省委遵照党中央关于“隐蔽精干”的重要指示,做出了省委机关南迁坂里的战略决策。坂里地处德化县与仙游、永泰三县交界处,山高林密,是一个比较偏僻的自然村落,这里民风纯朴,有着较好的群众基础。中共省委机关在打通了地下交通线,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上,于1944年3月,省委机关和闽中特委机关陆续由永泰青溪转移到德化坂里牛寮沟。5月初,省委主力武…[详细]
中共闽浙赣省委太平山联络总站旧址
  中共闽浙赣省委太平山联络总站旧址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太平山山仔里16号。1944年,为贯彻中共华中局关于“掩蔽精干、积聚力量、等待时机”的方针,坚持武装斗争和白区工作相结合的原则,中共福建省委和中共闽江工委决定在福州设立地下交通联络站,加强与各地委的联络。经过周密考察,最终选择了在省委机关负责电台工作的高振洋胞兄高振云的潭尾街同和杂货行作为据点。省委先后派出苏华、饶刚生、陈德义、魏雪馨、陈辉明等人来福州负责联络和开展城市工作。1946年上半年,发展了宋子云、高振诚加入组织。不久,由于对敌斗争的需要,联络总站移至宋、高的家乡太平山(山仔里)。此后,太平山(包括潭尾街、山仔里)交通联络总站成为党在恢复…[详细]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旧址
  宝山路584号(原宝山路东宝兴路口)是东方图书馆所在地,1927年3月至4月,东方图书馆中的商务同人俱乐部是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总指挥部。1977年12月7日,该址被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公布为上海市级纪念地。原建筑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被日本侵略者炸毁。现为上海市市北高级职业中学。1987年3月21日,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在校内立“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旧址”纪念碑。1927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召开联席会议,会上决定准备发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此次会议指出,第三次武装起义要吸取前两次武装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要加强共产党对工人武装起义的统一领导和全面指导。为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