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牌坊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牌坊篇

棠樾石牌坊群
  棠樾石牌坊群位于安徽省歙县城西6公里处,为棠樾村的鲍氏家族旌表本族历史上有卓著功德人物的建筑群。由七座巨型石牌坊组成,跨村头石板大道迤逦而建。其中三座为明代所建,四座为清代所建。牌坊群中有碑亭,牌坊群进村一端有鲍氏宗祠,祠内有清乾隆帝“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的御书对联。牌坊群按“忠孝节义”顺序排列,石牌坊粗壮简朴,体现了徽派石雕风格。在棠樾村头,坐落着7座气势恢弘的古牌坊。这些牌坊按照“忠孝节义”的顺序排列。述说着几百年来这座村庄的兴衰。这些造型精美的石坊和村中的男祠,女祠已是黄山市的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棠樾牌坊群就是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一连7座,建筑风格浑然一体,虽然时间跨度…[详细]
大三巴牌坊
  看点游览大三巴牌坊,除欣赏巍峨壮观的前壁之外,更要留意牌坊(前壁)上精致的浮雕及其含义。位于大三巴斜港,右边邻近大炮台和澳门博物馆的大三巴牌坊,已有350多年历史,是澳门最为众熟悉的标志,是圣保禄教堂前壁的遗迹。“三巴”是“圣保禄”的译音,又因教堂前壁遗迹貌若中国传统的牌坊,所以称大三巴牌坊。这间教堂与火结下不解之缘,从其雏型起台至现时仅存的前壁牌坊,先后经历三次大火,屡焚屡建,见证了活生生的历史。当年的圣保罗教堂建筑,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与东方建筑的风格,中西合璧、雕刻精细,仅大三巴牌坊的造价,300年前已达3万两白银。大三巴牌坊视为一座不朽的祭台。牌坊分为上下四层,顶部为三角楣。就整…[详细]
牌坊街
  牌坊街位于潮州老城区内,沿街保留有众多骑楼建筑,街上立有22座牌坊,诉说了历史上众多潮州英杰的丰功伟绩,每一座牌坊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耐人寻味。当然,街上众多的潮州美食更是不容错过。据说街道上最早的牌坊是出现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的“柱史”牌坊,历史上这里曾有39座牌坊之多,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被损坏,如今复建的有22座,它们跨街而立,古韵悠悠。牌坊大多为进士、状元、尚书等设立,记录了他们的丰功伟绩,也彰显了潮州的地杰人灵。2006年,潮州市委、市政府广泛征集古牌坊影像、历史文献资料,以及遗存构件,历时3年,总投资约1.4亿元,“修旧如旧”全力推进牌坊街的修复。修复后的潮州牌坊街全长1948米…[详细]
内江隆昌石牌坊群
  隆昌石牌坊位于四川省隆昌县金鹅镇南、北二关,现存清代时期的石刻牌坊群堪称中国石牌坊之冠。现存石牌坊共17座,石碑4座,其中13座呈念珠状坐北向南一字排列在纵贯县城的巴蜀古驿道南北两端总长600米路段中央。另有4座分别在县境响石、石燕、渔箭三镇。计有德政坊5座、节孝坊4座、功德坊2座,贞节坊、孝子坊、百寿坊、山门坊、镇山坊、嵌瓷玩赏坊各1座。每座牌坊的正门上面分别刻有不同的碑文。上下、左右两侧也分别刻有善长芳名、立坊年代以及象征“善”“福”“寿”等浮雕。无论是功德牌坊、警示牌坊、节孝牌坊还是百寿牌坊,在修造、雕刻、篆写文笔等方面都极其讲究,因此,石牌坊的“高”、“精”、“理”尽显突出位置。“高”…[详细]
陈芳故居(梅溪牌坊旅游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芳(1825-1906),清政府驻夏威夷首任领事、中国首个华侨百万富翁,又是夏威夷枢密院的顾问和贵族王室成员。其故居建筑具中西合璧特色,现存祠堂、大屋、洋房、花厅等。地址:珠海市香洲区前山梅溪村珠海“梅溪牌坊”被视为中国第一牌坊,该文物群已经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梅溪牌坊位于前山镇梅溪村,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和十七年(1891年)。现存3座,是光绪帝为表彰清朝驻夏威夷领事陈芳及其父母等人造福桑梓而赐建的,于1987年被列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梅溪牌坊分别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和光绪十七年(1891年)。其中,两座八柱三间三楼,高12、宽12.2米…[详细]
灵寿石牌坊
  在灵寿县城关西街。明崇祯十四年建。牌楼东西向,高12.1米,宽8米,通体用细青石仿五楼四柱三重檐的木结构透雕而成。斗栱主间六朵,次间上楼三朵,下楼两朵,布局匀称。斗拱主间6朵,次间上楼3朵,下楼2朵,布局匀称。三层额枋上有流云、仙鹤、行龙、双凤等深浮雕图案,雕工细致,构思巧妙,正中匾额楷书三世中枢4字。各柱两边的夹柱石上,雕有大小不同的狮子45个,跃立坐卧形态各异,极为生动。该透雕布局均匀合理,雕工细致,构思巧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灵寿县北关三世中枢付氏牌楼,又称透雕石牌楼,建于明朝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当时付永淳官拜吏部尚书,不仅忠于职守,为官清正,还根据当时朝政中存在的主要…[详细]
凉高山牌坊群
  凉高山牌坊群是指凉高山的张氏节孝坊和王氏节孝坊,大山铺镇的颜氏节孝坊和回龙桥碑铭坊,凤凰乡的谢氏节孝坊和何氏节孝坊、大安街的阮家大坟四脚坊7座牌坊。2007年6月以凉高山牌坊群成功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个牌坊群以节孝坊为主,大多建于光绪年间,历史最长的是建于乾隆年间的何氏节孝坊。张氏节孝坊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位于凉高山牌坊坝。坊眼上有“邑绅李春霖继妻新犀新展新柏之母张氏节孝坊”。牌坊为石结构,五滴水四柱三门,牌坊通高12.5米,通宽10.5米,石坊通体雕刻精美,花鸟人物、龙狮松鹤均镂刻得栩栩如生。王氏节孝坊位于凉高山老街一片陈旧的居民房之中,一条约200米长的小巷从石坊下穿过,…[详细]
羊龙庙牌坊
  羊龙庙石牌坊位于南充市嘉陵区桥隆乡羊龙庙村牌坊岭。坊下溪水清洌,四周青山环抱。牌坊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座西南面东北,青石垒砌,四柱三开间仿木结构建筑,面阔5.28米,通高11米。牌坊条石作基,基石露出地面0.21米,上立边长0.61米的正方石柱4根。中柱高5.97米,边柱高4.76米。中柱正背两面均阻刻楷书楹联,西南面刻:“岭梅傲雪晖丹桂,湘竹凝斑灿玉兰。”东北面刻:“宝婺辉长祥云庇远,坚冰节历湛露恩深”。字高0.17米,宽0.18米。四柱前后及外柱侧,施有抱鼓石明间鼓面浅浮雕单骑图:外柱侧鼓面分别阴刻“福”、“禄”、“寿”、“喜”字,其余鼓面刻几何纹饰。牌坊的三门柱上施有花牙子雀…[详细]
北厥山牌坊
  北厥山牌坊位于灵宝市尹庄镇北厥山村。年代为清。北厥山牌坊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北厥山牌坊建于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为纪念彭太孺人而修建。彭太孺人儿子亢多福,字祝三,三岁时生父离世由母亲彭太孺人抚养成人,并供其读书,后亢多福考取府侯选经历,即为府衙中主管文书档案处理日常事务的首领官,因故未能上任。彭太孺人享年七十四岁,晚年患病卧床不起,亢多福伺候三年孺人去世。在孺人三周年时(光绪十四年),亢多福修建了这所牌坊,以表示对母亲的永远思念。牌坊坐北朝南,面阔2.8米,进深1.9米,通高6.75米,牌坊为砖雕,共分六层。正面:上有砖雕圆棱一周,拐角处为榫头结构。砖棱下有葵花和方环相间图案,…[详细]
严氏节孝木牌坊
  严氏节孝木牌坊位于景宁县大漈乡小佐村东南侧,年代为清。梅氏节孝坊,位于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乡小佐村,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为儒童严起尚之妻梅氏孺人立。梅氏节孝坊,主体木结构,坐东北朝西南,三间八柱,重檐悬山顶,高5.3米,面宽7.8米,进深5.1米。梅氏节孝坊,四周设石基土墙,夯土地面。面阔三开间,进深三柱五檩,穿斗式结构。木构柱子用料粗大,檐口梁枋、牛腿木刻精美,雕工细致,花卉、人物、吉祥动物、云纹等等主题雕刻得栩栩如生。明间自下而生依次设下枋,花枋,上枋。下枋较宽,中间有墨书“为儒童严起尚之妻梅氏孺人立”十三个字,下面左右设雀替承托,以减少下枋跨度,雀替为镂空雕刻的云龙。花枋正…[详细]
朱陛牌坊
  朱陛牌坊位于鄞州区集仕港四明山村,2002年10月13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牌坊建于明末崇祯年间,为朱陛墓前牌坊。朱陛,字伯升,号圆峤。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安福知县,丁艰起补休宁。牌坊建在四明山村庙夹岙朱家山麓,坐西朝东,四柱三间三楼石牌坊。通面阔为6.5米,其中明间面阔2.87米、次间面阔1.59米。明间柱高5.72米,分为上下二节,下节高3.78米、上节顶端雕连体柱狮高1.94米,其中圆镂雕蹬狮高0.6米;次间柱高2.71米;柱为正方抹角形式。 朱陛牌坊由坊前踏跺、石坊、石桥、墓道及墓葬等组成,整个建筑由东而西依山而筑,递次升高,前后高差约9.8米,总长约60米、最宽处约…[详细]
石四牌坊和木四牌坊
  四牌坊(包括石牌坊、木牌坊)四牌坊(包括石牌坊、木牌坊)(第七批国保)时代:明地址:翼城县旧城南十字街心创建年代不详,石牌坊为四柱三楼青石结构,单檐十字歇山顶。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清乾隆、民国年间屡有修葺。平面方形,坊下四面可以通行,面阔、进深均为5.5米。梁架、斗栱、椽飞、垂莲柱等均为木构,下层柱枋花板台基等均为石质,石柱、额枋上浮雕人物、禽兽、花卉等。木牌坊位于城北,与石四牌坊相对峙,四柱三楼木结构,重檐十字歇山顶。总高20余米。重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31年),清康熙、民国年间屡有修葺。平面方形,面阔、进深均为6米,四面可以通行。石四牌坊雕刻逼真精美,采用圆雕、镂空雕、半圆雕…[详细]
漳州石牌坊
  牌坊又称石坊、牌楼,漳州方言称其为“荷表”,意思为“某人承皇恩受褒表”的纪念建筑。漳州牌坊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历来闻名。清朝年间记载有地点、有名称的牌坊,多达四百多座。虽经历史变迁,至今保留下来还有近50座,分布在漳州各区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牌坊,为位于芗城区香港路北端双门顶的“尚书探花”和“两京敭历坊,(三世宰贰)”两座明代牌坊,和位于新华东路东端岳口启的“闽越雄声”和“勇壮简易”两座清代牌坊。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的石牌坊共有四座,分别位于市区香港路北段双门顶明代石坊,即尚书探花坊和三进宰贰坊,及新华东路岳口街清代石坊,即勇士简易坊和闽越雄声坊。四石坊均为石坊木结构,3间5楼12柱。双门顶明…[详细]
北厥山村牌坊
  北厥山牌坊,位于灵宝市尹庄镇北厥山村中。牌坊坐北朝南,面阔2.8米,进深1.9米,通高6.75米,牌坊为砖雕,共分六层。2016年1月入选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正面:上有砖雕圆棱一周,拐角处为榫头结构。砖棱下有葵花和方环相间图案,下为砖雕阴弦纹砖雕图案,下有垂柱四根,垂柱间有葵花、荷花、牡丹花间隔组成。再下为砖雕富贵不断头图案。图案下有人物故事图案五组,从左到右,第一组为状元济塔;第两组为弃官奉母;第三组为安享晚年;第四组五组不清。下有博古图案,再下为垂柱四根,柱头有雕花,柱间施以缠枝花卉。再下为所雕匾框,框内四角雕变形蝙蝠,中间有砖雕“壸政流芳”四字,匾框西边为砖雕鼎炉和如意方瓶。下…[详细]
柳桥石牌坊
  柳桥石牌坊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柳桥。柳桥石牌坊建于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是“圣旨旌表”吕侯氏而造的节孝牌坊。牌坊有四楼、四柱、三门、八鼓、八龛、十二翘角、六卷角。高8.36米,通面阔5.91米,其中明间2.83米,次间1.54米。四根石立柱前后施抱鼓石,抱鼓石上坐四个石狮和四个石虎。明间和次间均用两道石额坊,其石横枋间镶石装板,左次间石装板正面和背面分别刻“冰清”、“桂秀”二字,右次间石装板正面和背面分别刻“玉洁”、“兰芳”二字,明间石装板前后题刻“节孝”二字。顶楼凸起于匾额之上,匾刻“圣旨旌表”四字,屋面为歇山顶,脊饰刻有中堆和石鸱吻六个,刻筒瓦石件。柱、梁、枋上刻有形态各异的人…[详细]
涂氏牌坊
  涂氏牌坊(又名玉龙花牌坊,玉龙节孝牌坊)位于盐亭县玉龙镇新家沟村,距县城东21公里、距玉龙镇1000米,矗立于梓江东岸,山青水绿,气候宜人,位置尤佳。涂氏牌坊建于清咸丰五年(公元1856年),它是邑候陈绍惠禀呈朝廷以旌表节妇赵涂氏而建,由赵涂氏次子(太学)赵金成承建。涂氏牌坊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22.64平方米,仿木砖石结构,重檐歇山式顶,四柱三开间,通高8.8米,宽12.8米,厚0.62米,四根砖柱的前后均置有高大的红砂岩抱鼓石,共8个,高2.44米,厚0.36米,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牌坊周身用数百块陶雕、砖雕件贴面或镶嵌于一体,每个抱鼓石顶部用陶雕下山狮,与四…[详细]
云霞古刹石牌坊
  云霞古刹石牌坊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建造,2007年6月15日被评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牌坊保存完整,造型端庄,斗拱繁复,图文并茂,雕凿精妙。云霞古刹牌坊坐南面北,红砂石质。整座牌坊由50余块石料砌筑,三门四柱五楼,通高10米,面阔8米,坊座四柱基座前后分别置两只石狮、两头石象,中门坊额前后分别阴刻“云霞古刹”、“恩沛佛门”行楷大字。牌坊上部置“圣旨”牌位,坊身前后计有题记11则、楹联4副、诗15首以及深浮雕、透雕戏剧故事、动物、花卉图案20幅,这些诗文的作者是当时的地方官员和文人,如清嘉庆七年(1802)进士王果题书两侧门边联“石龙曲卷萦洄水;野鹤斜盘澹宕云。”两侧门额左为“风清”,由…[详细]
鲁屯牌坊群
  鲁屯牌坊群 鲁屯至今保存有完好的清代中后期建成的石牌坊三座,它们是鲁屯经济文化发展鼎盛时期的标志性建筑。 鲁屯石牌坊群是“屯堡文化”在黔西南地区的典型代表。耸立于南门口的那一尊“李汝兰之母百岁坊”建于道光十八年(公元1839年);耸立于下排街的那一尊“李锦章百岁坊”建于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6年),座落在铁匠街口的“黄健勋之母李氏节孝坊”建于道光十九年(公元1840年)。 三座牌坊均系四柱三门五楼式。铆榫结合构造。坊座坚固,坊体楼高各7米,坊底为束腰须弥座;两根中柱高4.5米,宽0.8米,如此石料难于找到。石柱下边有顽狮护鼓,鼓面分别浮雕着各种古代的神话故事,“有嫦蛾奔月”、“钟鸣逐鹿”、“…[详细]
南乐牌坊
  被誉为冀鲁豫边区二绝的“大名好城墙,南乐好牌坊”,名不虚传。大名城墙姑且不论,南乐牌坊实为豫北一大奇秀。南乐牌坊究竟有多少,史无详载,据现有资料所知,南乐县除名宦坊外,尚有孝行坊三,二在五楼村,一在县城南街;贞节坊十四,五在城内,余在大屯、孙黑、五花营、近德固、古宁甫、吴村、千口、小翟、千佛村。另有闺烈流芳坊在城南关,春秋高坊在平邑,群坊遍及县境。南乐县城有坊三十,计东街七,南街十四,南关二,西街一,北街三,十字街一,文庙前二。立坊多者,工部尚书李从心五,魏家五,董俊二,瑞澄二,余者聂聪、石鼎、梁天奇、牛火昆 、杨呈瑞、石富、武经女等人各一。在其三十坊中,雕艺精致者十二。十二牌坊各为:丹桂秋…[详细]
林应麒功德牌坊
  在仙居,有座牌坊在当地颇为有名——林应麒功德牌坊,是当朝为了表彰仙居断桥人林应麒所建。2017年1月,这座牌坊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牌坊高10.5米,通面宽11.34米,进深2.7米,坐北朝南,用石料按四柱三间楼阁式歇山顶模式建造。由于牌坊所处地段五六百年来地势在缓慢下沉,牌坊东侧建筑裂缝逐渐加深,呈现倒塌危险。几十年前已有过一次修复,现在我们正在对它进行第二次修复。透过钢管搭起的脚手架仔细端详,只见牌坊明间斗拱的两面,均嵌有刻着“恩荣”二字的石匾,额枋中部两面,各镌“攀龙鳞”“附凤翼”等正楷大字。据有关史料记载,林应麒,字必仁,号介山,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出生于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