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余姚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余姚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4月26日,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结合余姚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情况,余姚市政府确定下庄遗址等30处不可移动文物为余姚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予以公布。
河姆渡下庄遗址
  下庄遗址位于河姆渡镇芦山寺村下庄自然村,慈江南侧,白罗浦东侧,面积约10000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遗址。采集的标本有夹砂陶器、石器等残件。本体及周边环境保存较好。2010年4月26日,河姆渡下庄遗址被公布为余姚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茅湖遗址
  茅湖遗址位于低塘街道黄清堰村锭子山东麓,分布面积约8000平方米。1955年发现,属河姆渡后续文化遗址。采集的标本有泥质灰陶、夹砂红陶、夹砂灰陶、石器等残件。该遗址内涵丰富,为我市最早发现的古代遗址。2010年4月26日,茅湖遗址被公布为余姚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臧墅湖窑址
  臧墅湖窑址位于马渚镇云楼村臧墅湖北山坡,为宋代民窑址。窑床整体保存较完整。产品种类丰富,有盏、碗、罐、韩瓶等,质量较高,对研究这一地区宋代窑业生产状况具有较重要价值。2010年4月26日,臧墅湖窑址被公布为余姚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羊额古道
    羊额古道,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已有七百八十余年历史,一直为梁弄南通大岚之要道,有天梯之称。据载,孙氏九世孙孙德玉,曾为崇政殿侍讲,后因伤足,久治不愈,宁宗皇帝就特赐拐杖一根,不久就告病还乡。他与庆元德云和尚最为知交,因德云和尚主持杖锡寺,相距甚远,山道险阻,不便往来,二人出资开凿羊额岭,岭旁岩壁凿有“羊额古道”四字。   古道全长约五公里,用块石砌成,宽约二米。两边山崖陡峭,竹木参天,鸟雀啁鸣,兰草喷香,涧底流水潺潺,美如琴声。雨天岭上烟雾弥漫,人如在云中行走。登岭眺望,梁弄山水尽收眼底。传说有仙人丹丘子在这一带修道牧羊,更增添了古道的神秘。  古道东面,有岙曰北斗湾,内有众多山涧小溪,最大…[详细]
五金墩古墓群
  五金墩古墓群位于兰江街道凤亭村大庙自然村西山山坡,为汉至六朝时期墓葬分布密集区域,规模较大,规格较高。余姚文保所藏国家一级文物、西晋时期青瓷蜥蜴把鸡头壶就出土于此。该墓群对研究汉至六朝时期这一地区的葬俗和社会生活情况具有重要价值。2010年4月26日,五金墩古墓群被公布为余姚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渔溪茶亭
  渔溪茶亭位于丈亭镇渔溪老街,建于明嘉靖丙寅年(1566),系三开间过街凉亭,木石混合结构,是目前余姚境内发现的唯一一座明代凉亭,具有较重要的建筑历史价值。2010年4月26日,渔溪茶亭被公布为余姚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朱家大厅
  朱家大厅位于兰江街道谭家岭村山树堰自然村,又称聚顺堂,系明代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陕西副使朱瀛达旧居。该宅坐北朝南,由门厅、大厅和两侧厢房组成,用材粗壮,结构简练,规格较高,富有特色,是典型的明代后期民居建筑。2010年4月26日,朱家大厅被公布为余姚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霍宅
  霍宅位于阳明街道阳明社区武胜门路东侧,建于明代。原建筑规模较大,现仅存中轴线和东轴线上两组建筑。中轴线有砖雕门楼和后楼,东轴线有大厅和后楼。该宅结构简练,装饰素雅,反映了余姚明代民居建筑的典型特色。2010年4月26日,霍宅被公布为余姚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谢氏始祖祠堂
  谢氏始祖祠堂位于泗门镇后塘河村。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由明代余姚籍状元谢迁倡议建造。现存建筑除门楼外均为清代重建,占地2200多平方米。该祠坐北朝南,由门楼、前厅、中厅、后楼、积谷仓组成,规模较大,格局完整,彩绘生动,是浙东姚北地区古代祠堂建筑的杰出代表。2010年4月26日,谢氏始祖祠堂被公布为余姚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万隆老屋
  万隆老屋位于河姆渡镇罗江村,建于清代,为当地罗氏世居宅院。该宅坐北朝南,由砖雕门楼、门厅、主楼、后楼等组成,规模较大,雕饰精美,用材粗壮,是余姚境内较为典型的清代商派民居建筑之一。2010年4月26日,万隆老屋被公布为余姚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胡界老宅——“九进十明堂”
  胡界老宅——“九进十明堂”位于丈亭镇胡界村,由建于清初的朝南院和建于清后期的朝东院两个院落组成。昔日规模宏大,有“九进十明堂”之说。该宅造工考究,风格鲜明,其朝东院之砖雕门楼雕刻精湛,图案丰富,反映了清代浙东民居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2010年4月26日,胡界老宅——“九进十明堂”被公布为余姚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山王庙及长命山古石宕遗址
  山王庙及长命山古石宕遗址位于大隐镇大隐村,系大隐石工为祀山神秀公而建,初建于唐代,重建于清代。由山门、前殿、大殿及商铺组成,结构繁复,雕刻精细,格局基本完整,是大隐石业者祭祀、议事、经营之场所。庙附近的长命山石宕自明代开采至今,东西绵延约两公里,尚保存历代采石遗迹。山王庙及长命山古石宕遗址是大隐悠久石文化的见证,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2010年4月26日,山王庙及长命山古石宕遗址被公布为余姚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孙家孙氏宗祠
  孙家孙氏宗祠位于陆埠镇江南村孙家,建于清代,坐北朝南,由门厅、大厅、后楼组成,各五开间,规模较大,保存较好,气势庄重,为清代余姚祠堂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2010年4月26日,孙家孙氏宗祠被公布为余姚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潭龚氏宗祠
  龚氏宗祠位于鹿亭乡石潭村,现存建筑建于清代。由门厅、大厅及两侧厢房组成。格局完整,雕刻较为精湛,在余姚山区古代祠堂建筑中具有一定代表性。鹿亭龚氏迁自湖南武陵,明代出有工部侍郎龚辉。该祠是龚氏宗族文化的历史见证。2010年4月26日,石潭龚氏宗祠被公布为余姚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朗霞干氏宗祠
  干氏宗祠位于朗霞街道杨家村西干自然村,建于清代。坐北朝南,由门厅、大厅、戏台、后楼等组成。该宅用材较大,雕刻精美,清嘉庆至民国时期的七通石碑保存完好,具有较重要的建筑历史价值。2010年4月26日,朗霞干氏宗祠被公布为余姚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潜德堂
  潜德堂位于泗门镇汝湖社区高踏步,清中期建筑。坐北朝南,由门楼、主楼及厢楼组成院落。该宅砖雕精美,木雕素雅,风格典雅,是余姚清代优秀民居建筑的重要例证。2010年4月26日,潜德堂被公布为余姚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成之庄
  成之庄位于泗门镇西大街社区望安路,建于清后期。坐北朝南,有门厅、仪门、主楼、后罩屋及东西厢房、侧屋组成,规模较大,格局完整。该宅系镇压太平天国时期余姚十八局起义的泗门地主头目谢敬宅院,是浙江省现存为数较少的地主庄院之一。2010年4月26日,成之庄被公布为余姚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史邵宅院
  史邵宅院位与阳明街道管家弄。建于清代,原为洪氏所有,后由史邵两户共同购入,故名。坐北朝南,现存主楼、东西厢房、侧屋等,主楼七开间。该宅规模较大,建筑单体保存较好,体现了清中晚期姚城大户居宅的建筑风格。2010年4月26日,史邵宅院被公布为余姚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庙下镇东桥
  镇东桥位于四明山镇梨洲庙下村得梨洲溪上,是一座单孔石拱廊桥。桥长7.8米,宽4.6米,拱高4.7米,整座桥用块石砌成。桥上建有廊屋5楹,以供人憩息,其中跨溪3楹,两边各一楹延伸至过道,全长13.2米。桥建于明代。据传,建造者是上痒庙的僧人。他曾在桥拱中央画一横线,对众人说:洪水过桥不得超过此线,超过此线,水就越桥而过,镇东桥可保安然无恙。几百年来的事实证明了这一预言绝不是夸大其辞,几次特大洪水中,溪上的其他古桥及一些沿溪建筑都遭到损坏,惟有镇东桥毫发未伤。其实,这与该桥的选址科学有关。梨洲溪流至镇东桥前,有一个90度的急转弯,转弯处山岩突兀,急流到此受山体阻挡,锐势大减,同时,撞击岩石所激起的…[详细]
季卫桥
  季卫桥位于余姚城区凤山街道,南北横跨候青江,现存桥梁建于清道光年间,系五孔石拱桥。桥全长51米,主孔净跨10.2米,拱劵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该桥由当时邑人叶季卫出资所建,故名。季卫桥是余姚现存最长的古代石拱桥之一。2010年4月26日,季卫桥被公布为余姚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