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介绍
郭沫若纪念馆坐落在前海系街18号,1988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为庭院式四合院建筑,晚清时曾是恭王府的马号,民国初年营建为一所中西合璧的宅院。郭沫若先生在这里渡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15年。
郭沫若故居原是清代权相和环的一座花园,后和宅被抄没,花园遂废。同治时成为恭亲王府的草料场和马厩。民国年间,其后代把王府和花园卖给辅仁大学,把此处卖给达仁堂乐家药铺作宅园。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曾是蒙古人民共和国驻华使馆所在地。故居大门外马路对面有一座砖照壁,大门里一条小径直伸到一座坐北朝南的垂花门前。该故居由-题写金字门匾,至今保持着先生在世时的面貌,四个展室分别以历史图片和珍贵文物概括地介绍了郭沫若先生在诗歌,戏剧,文艺理论,古文字研究和古代社会研究等各学科领域中的不朽建树,展示了他在国际和平运动中的非凡贡献,重现了一个革命知识分子杰出代表的不平凡的一生。
故居为大型四合院,大门内有一座树木点缀的土丘,二门内的5间北房为其工作室和会客厅,东耳房是卧室,东西厢房各3间。四周回廊环抱,有封闭式走廊通往后院。另外还有一东跨院,故居里保存了郭沫若的大量手稿、图书等珍贵文物资料。
步入庭院,草坪上是一座郭沫若先生全身铜像,神情怡然,似在小憩,又似沉思。穿过垂花门,是由东西厢房和俩排正房组成的二进四和院,回廊、暖廊将其连为一体,迎面五间正房是郭老的卧室、写字间和客厅,均按原状陈设展览。众所周知,郭沫若先生自“五四”运动以来,一直活跃在我国文化科学战线上,他不仅在文学、艺术、史学、古文字学方面成就非凡,而且还是一位富有感召力的社会活动家。生平展正是按照这一主线,通过郭老的手稿、著作、历史图片与其它展品,介绍了他在不同历史时期在诗歌、戏剧、文艺理论、古文字与古代社会研究以及书法艺术等不同领域中的成就,介绍了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阶段中的历史功绩,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在科学文化教育战线及国际交往、和平运动等方面的不朽贡献。为使观众能对郭老有更深刻的了解,专题陈列室还将郭老在各个学术领域或不同历史时期的成就进行专题介绍。郭老生前收藏的手稿、书籍、拓片、书画、信函、生活用品等各类文物均在此展出。
清幽的故园,宽敞明亮的四合院,参天的古柏,清脆的鸟鸣,浓郁的自然芳香,正应了古人所作“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深深的院落曲折幽回,点缀其中的南瓜架,银杉树,百合,牡丹,荷花,都是郭老夫妇亲手种下的,为此还流传了一段“妈妈树”的感人故事。
位置:位于北京什刹海西南岸的前海西街十八号。
交通信息
交通:13.42.107.111.118.701.810.823.850路北海后门站下车往西路北。
地址: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什刹海体校门口往右拐,走50米左右即到)
类型:纪念馆名人故居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10-83222523
官方网站:http://guomoruo.cssn.cn/
开放时间:
9:00-16:30;周一闭馆
门票信息:
门市价:20.0元
郭沫若(1892一1978)。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 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 郭沫若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