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峰书院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前身是敷文书院.清道光初年县城贡生唐士柬捐银建修,院址下学(时县署左,今老干局宿舍楼),木瓦房一栋五间。书院建成,随即推举山长(书院掌教人),开科讲课授生。县儒学学官教谕、训导每月亦到院讲课。道光十六年(公元1835年),江苏嘉定举人冯子龄(绍彭)任知县,捐钱五百千文(每一千文为一吊),迁敷文书院于城东门之右山麓(今县中心幼儿园),并购置学田.收取租谷给养师生,名“课读”费,包括教师薪金,学生的生活补贴、纸笔、灯油、炭火费等。凡在读生员(秀才)、童生均可享受。同时制订“励学规章”,设立奖学金,鼓励学生勤学上进。书院授课以生员自学研读为主,学官、山长定时开讲,月课、岁考一式遵朝廷制度。
同治九年(公元1871年)。广西象州人郑汉任知县,题楹联一副于书院礼堂,联曰:
池临香墨,山对菠萝,尽东抹西涂,肯学南能皆北秀;
地划三图,岩题万卷,采春华秋实,闲分夏课笑冬烘。
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钦加同知署务川县事遵义知县上杭罗庆春将敷文书院扩修,鼎建奎星阁,改名为罗峰书院。其礼堂、讲堂、会客室、过厅、宿舍、校门、厕室、活动场所及围墙皆一一构建,配套整齐。
戊戌变法后,废科举,兴学校。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知县陈葆恩奉令改罗峰书院为高等小学堂,光绪三十三年又改高等小学堂为高、初两等小学堂。
民国建立以后,1941年书院内设立务川初级中学,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8年,务川中学迁芭蕉湾新校为止。之后,复办务川实验学校于院内。
现在,罗峰书院虽然废置,但屋宇之主体部分仍保留着。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
濞嗐垼绻嬮崥鍕秴缂冩垵寮哥粔顖涚€崣鍌欑瑢閿涘苯鍙¢崥灞藉灡瀵ょ儤鍨滄禒顒傜法婵傜晫娈戠€硅泛娲妴鍌氼洤閺嬫粍鍋嶉張澶夌矙缂佸秴顔嶆稊锟狀棑閸忓娈戦弬鍥х摟閵嗕礁娴橀悧鍥风礉濞嗐垼绻嬫稉搴㈠灉娴狀剝浠堢化锟� 婵″倸褰傞悳鐗堟杺濞岀粯鈧佲偓浣风皑鐎圭偞鈧佲偓浣瑰Η閺堫垱鈧冩▕闁挎瑥鎷伴悧鍫熸綀閺傚綊娼伴惃鍕6妫版ê寮锋稉宥堝娣団剝浼呴敍宀冾嚞閸欏﹥妞傛稉搴㈠灉娴狀剝浠堢化锟�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Email閿涙瓬ytravel666*163.com閿涳拷*閺€閫涜礋@閿涳拷 閵嗏偓閵嗏偓閺呭┉CP婢讹拷2023016012閸欙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