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无锡市旅游

无锡市十大祠堂

华孝子祠
  华孝子祠位于无锡市锡惠公园内的古惠山寺内侧,汇东晋无锡孝子华宝。南齐建元三年(481),齐高帝赐华宝故宅孝子额,载《南齐书》。唐时建专祠,内塑童髻长须华宝像。该祠屡有废兴,现建筑始于明,成于清,保存基本完整。祠东向,门前立四面牌坊,俗称无顶亭,单间、正方形,木石结构,藻饰精美,系华氏宗族族表忠孝节义及科第的纪念建筑物,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祠门牌坊式。庑殿顶、置竹叶玛瑙地盘陀石。过架有溯源桥的承泽池,西娩有八角形石砌鼋池,池壁南北各装饰石蛎首,吐纳二泉水,故又名双龙池。池西为主建筑享堂,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落架翻修,仍保持明代风格;三间八架、歇山顶、楠木结构,但方柱及柱基均为石质,装饰色朴典雅。其内壁嵌明清碑刻35方,大部分为1984年复制。1983年11月21日,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宜兴卢忠肃公祠
  忠肃祠,在宜兴市宜城镇东珠巷东端,是为祭祀明末兵部尚书、抗清名将卢象升而建。1985年1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卢象升(1600—1639),字建斗,号九台,宜兴茗岭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大名知府、按察使、右佥都御史、左佥都御史、兵部侍郎兼湖广巡抚、兵部左侍郎、兵部尚书等职,三赐尚方宝剑。象升虽文士,但善骑射,娴战略,能治军。将兵平叛,屡立战功,任内力主抗清,反对议和。崇祯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在与清兵交战中,牺牲于河北巨鹿蒿水桥。崇祯十二年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赐祭葬,世袭锦衣卫千户。南明福王时追赠忠烈。忠肃祠原称卢公祠,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钦赐卢象升忠肃,乃称忠肃祠。清咸丰四年(1854)遭兵燹,清同治九年(1870)邑绅及卢象升后裔募资重建。忠肃祠原有建筑面北座南,北濒长桥河,南接东珠巷,共有建筑二进20余间,占地约1000多平方米。祠前临河为一片青石铺砌的小广场。第一进堂屋正中上方悬“近古一人”匾额,为原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周佛海所书。东西厢房内设有供奉神主牌的木座。一边的牌子上写“明兵部尚书卢象升麾下……[详细]
忠肃祠
  忠肃祠,在宜兴市宜城镇东珠巷东端,是为祭祀明末兵部尚书、抗清名将卢象升而建。1985年1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卢象升(1600—1639),字建斗,号九台,宜兴茗岭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大名知府、按察使、右佥都御史、左佥都御史、兵部侍郎兼湖广巡抚、兵部左侍郎、兵部尚书等职,三赐尚方宝剑。象升虽文士,但善骑射,娴战略,能治军。将兵平叛,屡立战功,任内力主抗清,反对议和。崇祯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在与清兵交战中,牺牲于河北巨鹿蒿水桥。崇祯十二年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赐祭葬,世袭锦衣卫千户。南明福王时追赠忠烈。忠肃祠原称卢公祠,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钦赐卢象升忠肃,乃称忠肃祠。清咸丰四年(1854)遭兵燹,清同治九年(1870)邑绅及卢象升后裔募资重建。忠肃祠原有建筑面北座南,北濒长桥河,南接东珠巷,共有建筑二进20余间,占地约1000多平方米。祠前临河为一片青石铺砌的小广场。第一进堂屋正中上方悬“近古一人”匾额,为原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周佛海所书。东西厢房内设有供奉神主牌的木座。一边的牌子上写“明兵部尚书卢象升麾下……[详细]
张渚张公祠
  张公祠,在张渚镇西街(工农街68号),1996年1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张公祠原为宋张完宅第,后改为张公祠堂。张大年(?)名完,字安国,张渚北门人。北宋元丰八年(1085)进士,曾任朝奉大夫、湖北黄州通判等职。南宋建炎年间,抗金名将岳飞曾多次驻兵宜兴。建炎四年(1130)岳飞驻常州,应宜兴县令钱湛之邀引兵宜兴平巨盗郭吉,馆张大年家,有《过张溪赠张完》绝句:无心买酒谒青春,对镜空嗟白发新。花下少年应笑我,垂垂羸马访高人。张完韵答:相逢相别不计春,眼前非旧亦非新,声求色相皆虚妄,莫认无疑是昔人。并勒石立碑,称唱和诗碑,后碑毁,现存刻石为康熙五十五年(1716)重刻。建炎四年五月,岳飞率兵一举收复建康(今南京)。六月十五日回师张渚休整。张完在宅中设宴祝捷,岳飞乘兴在其大厅屏风上挥毫:“近中原板荡,金贼长驱,如入无人之境,将帅无能,不及长城之壮。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小大历二百余战,虽未及远涉荒夷,讨荡巢穴,亦且快国仇万一。今又提一垒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举收复。贼拥入江,仓皇宵遁,所恨不能匹马不回耳!今且休兵养卒,蓄锐待敌。如或朝廷见念,赐予器甲,使之完备……[详细]
洑溪徐氏宗祠
  洑溪徐氏宗祠又称徐大宗祠,是明代首辅徐溥的家族祠堂,位于宜兴宜城街道溪隐路200号。徐溥,字时用,号谦斋,宜兴溪隐村人,8岁入私塾,明景泰五年(1454)廷试一甲第2名,授翰林院编修,天顺、成化、弘治年间,历任国史总裁、礼部右侍郎、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弘治五年(1492)官至首辅,弘治十一年(1498)进华盖殿大学士,后以目疾乞归,卒后赠太师,谥文靖。在徐大宗祠的第三进正厅,存放着徐溥的画像,据了解这幅画像的年份可以追溯到清代中期以前。这幅画像是我们整个徐大宗祠的镇馆之宝,它是由徐氏的嫡系子孙捐赠给我们宜兴文管会,在去年。首先它是明代的朝服的画像,穿着大装朝服,这个朝服就是我们所说的蟒袍,重要的一点他都有配饰佩玉。整座徐氏宗祠坐北朝南,建于明弘治五年(1492),原有建筑五进,后仅存二、三进。第二进面阔17米,进深6.8米,硬山顶,阳山石圆柱,其梁与枋上均有彩绘,但已模糊不清。二三进间天井进深14.8米。第三进为正厅,因梁柱为楠木,又称楠木花厅。面阔17米,进深9.6米,歇山顶,其梁架结构保持了明代始建时的原貌。厅内梁柱枋椽上均有彩绘,有缠枝花卉、包袱锦、云鹤等图案。它中间的三节用……[详细]
徐大宗祠楠木厅
  徐大宗祠,在宜兴市宜城镇溪隐村,是明代徐溥的家族祠堂,1995年4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徐溥(1428-1499),字时用,号谦斋,宜城镇溪隐村人,8岁入私塾,明景泰五年(1454)廷试一甲第2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天顺、成化、弘治年间,历任国史总裁、礼部右侍郎、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弘治五年(1492)官至首辅,弘治十一年(1498)进华盖殿大学士,后以目疾乞归,卒后赠太师,谥文靖,著有《谦斋文集》四卷,《文靖疏稿》二卷。徐大宗祠座北朝南,建于明弘治五年(1492),原有建筑五进,现仅存二、三两进,通面宽17.65米,进深33.17米。第二进面宽3间17.65米,进深8架11.05米,硬山顶,阳山石圆柱,其梁与枋上均有彩绘,但已模糊不清。第三进为正厅,因梁柱为楠木,又称楠木花厅,面阔三间17.65米,进深8架14.80米。歇山顶,其梁架结构保持了明代始建时的原貌。厅内梁柱枋椽上均有彩绘,有缠枝花卉、包袱锦、云鹤等图案,色泽依旧鲜艳。徐大宗祠现存两进厅堂,典雅大方,用料高贵而技法精湛,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局部手法表现了元代和明代过渡时期的若干建筑特点。徐大宗祠……[详细]
宜兴邵氏宗祠
  邵氏宗祠,位于宜兴市和桥镇闸口村。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邵氏宗祠,建于清代,现存建筑共三进,通面阔9间23.60米,进深41.20米。第一、三两进改建较多,仅第二进保存较好。一、二进之间天井进深8.3米。第二进面阔7间18.70米,进深8架9.40米,有雕花梁。二、三进之间天井进深7.80米。邵氏宗祠,曾为中共太滆地委驻地(1940-1943)。1940年3月,中共太滆工委在闸口成立,9月,太滆工委改为太滆中心县委,1941年11月,太滆中心县委改建为太滆特委。1942年5月,太滆特委改建为太滆地委。太湖行动委员会(1940年3月),锡宜武三县行政委员会(1941年8月)、锡宜武人民抗日义勇军总队(1940年9月)、新四军独立二团(1940年10月)、新四军十六旅(1941年4月)均在此成立。现邵氏宗祠为村敬老院。……[详细]
荡口三公祠
  三公祠坐落在鹅湖镇南新桥边,由明翰林院侍读学士华察为纪念苏淞巡按、监察御史孙慎,督粮苏淞、山东布政使司右参政翁大立以及无锡知县王其勤三人丈量土地、清厘田赋、造福一方的功德,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始建,占地面积252平方米,建筑面积108平方米。三公祠中有思泉亭、学海书院、望月楼以及遗爱堂、致斋所、衍庆道院。思泉亭筒瓦攥尖顶,承以四根圆角方柱,亭内古井一口,名为思泉井。亭旁墙上嵌有《思泉亭记》碑刻一块。祠屋一进,三间七架,两侧分置明代大学士王世贞、清代状元顾皋等所撰石刻碑记共八块。庭院内西侧墙上嵌有步弓石一块,“步弓”刻于三块叠置的黄石条上,形状近似于现代的圆规,两足通高92厘米,肩宽53.5厘米,两足长107厘米,两足间距171厘米,这是当年为丈量土地而制的标准工具,全国罕见,文物价值极高。2006年,三公祠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钱武肃王祠
  钱武肃王祠又称钱王祠,位于惠山横直街交汇处,南邻寄畅园、北傍惠山寺,原是吴越王钱谬(852-932年)迁锡裔孙为祭祀先祖钱武肃王所建的宗祠。祠堂为五开间三进,大天井内有东西两厢。在清咸丰年间,因遭到太平天国战争的破坏,钱氏后裔于清同治11年(1872年)重修,一块“重修新安乡钱武肃王祠堂碑记”还镶在墙上。观察整座古建筑,依旧是清式原样,石础、圆柱,最令人注目的是沿墙角一排整齐的金山石条勒脚,共分三层,每一层排列是两长夹一短,十分有规律。墙上还有原来的铁钉,用以巩固墙体。……[详细]
宜兴潘氏宗祠
  潘氏宗祠,位于丁蜀镇蜀山村东坡书院西侧。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潘氏宗祠建筑坐北朝南(南偏东5°),为典型的民国建筑,共三进,通面阔5间17米。第一进前天井进深1.80米,第一进进深8.10米,正房面宽3.70米,一二进间天井进深5.40米,第二进进深8.50米,二三进间天井进深3.30米,第三进为两层楼房,进深7.40米。潘氏家族中潘稚亮为东南大学知名教授,潘序伦则是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创始人,被称为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据族人介绍,当时两人均过问祠堂的建筑,祠堂位置东邻东坡书院,西靠蜀山老街,在蜀山风景区保护范围内。目前,第三进房屋损毁严重,已是危房。一、二两进房屋改建较多。……[详细]


全部无锡市景点>>>

全部无锡市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