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黄山市旅游

黄山市十大祠堂

歙县郑氏宗祠
  郑氏宗祠座落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古徽州府)郑村镇郑村村,是郑氏的祖祠,始建于明成化(1466年)年间。是为纪念元代著名学者、教育家郑玉(人称“师山先生”)而建,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宗祠占地1856平方米,规模宏大,空间层次丰富,为典型的徽州廊院式祠堂。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氏宗祠从前往后,由门坊、门厅、享堂、寝堂四部分组成。首先见到的是高大的门坊耸立在仪门之前方,门坊三间四柱五楼,宽约9.86米,高12.5米,是明代万历43年(公元1615年)祠堂大修时加造。梁、柱和枋额遍饰锦纹雕刻,典雅工丽。牌坊正面上方原刻有“奕世忠贞”4个大字,背面是“名宗孝祀”4个大字,刻字苍劲。此坊无圣旨牌,传为郑氏民间私制,故称门坊。牌坊高大雄伟,雕刻精美。“0”时,石坊上面的字及部分纹饰被当作“四旧”而凿掉。门坊两边连建有围墙,石坊一层有木栅栏门,从而形成了该祠的大门。坊和门厅穿过门坊是一个院落,经过院落,迎面的是仪门,有一对抱鼓石竖立仪门两旁,似在抱鼓迎客。中为木阶级和大门,上有门神画相。仪门上方正中挂有“郑氏宗祠”牌匾,标志着祠的正式名称。仪门之中间门一般不开用的,平……[详细]
昌溪周氏宗祠
  时代:清地址: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昌溪乡周邦头村该祠始建于明孝宗弘治十年,主体建筑面积747.12平方米,自奠基至竣工,历时五载。宗祠建筑为明代徽派古建筑典型风范,简洁的布局,古朴庄重;精致的雕饰,细腻入微,极显徽派古建筑特色。脊顶以特制镂花雕砖压顶,上有十三对剔透麒麟相对而立,两边犄角上翘,直指苍穹,显富丽凝重;外墙皆用双层“三六九”型青砖砌就,坚固之极,四面墙裙嵌以青石座基,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整个祠堂布局分栅棚、丹墀、正厅、后进和寝陵五大部分,是“三进两明堂”的代表作。宗祠的选址堪具匠心:座北朝南,背靠来龙山,青松翠柏,古木葱葱;门临昌源河,绿波荡漾,流水潺潺。祠前辟有两个大坦,可容千人,全以鹅卵石缀成。通街大道,穿坦而过,上溯昌溪、石潭,下通深渡、县城,人来人往,更添宗祠熙攘景象。正门之上高悬“周氏宗祠”、“钦点主政”、“恩赐进士”、“四世二品”等匾额。步入周氏宗祠首先映入眼睑的便是108.16平方米的天井,两边走廊宽敞明亮,十根黑色“黟县青”方石柱环抱四周,呈现古朴庄重之感,抬头仰望正厅可见“六顺堂”大匾额。周氏族人崇尚耕读,从明永乐到清末四百多年间,共出了四名进士,十九名举人,……[详细]
屏山舒氏祠堂
  光裕堂——舒氏家族的总祠堂。在传统建筑中,屋之门类似于人之面。古人言“宅以门户为冠带”,门坊在建筑模式上代表家族的脸面,也是整栋建筑装饰之精华所在。与在西递看到的胡氏祠堂不同的是,舒光裕堂采用的是贴墙牌坊的形式,是徽派建筑中罕见的“牌楼门”。“看过九都菩萨厅,再进衙门也不惊”,可见光裕堂气势之恢弘。而在古代,祠堂的建造充分表现了封建社会伦理纲常的等级理念。第一层是“恩荣”及飞龙腾飞,代表着皇恩;第二层为、“锦衣还乡”砖雕,代表着功名;第三层镌刻“世科甲第”,代表着科第;第四层雄狮欢腾,代表着子孙;最底层为松鹤延年画,代表着孝悌。就是这样以家族为本位,重宗法、重血缘的理念,才让这样一个庞大的家族生生不息。若要追溯屏山村的历史,用舒光裕堂中的一副对联来概括再确切不过:源溯庐江,舒国舒城寻旧派;秀钟徽岭,长龄长演尽同根。这里的舒氏祖籍都是安徽庐江,唐朝末期因为战乱而逃难至此。曾经有三个兄弟,在屏山舒氏宗祠光裕堂大厅内挂着的一副对联,讲的很清楚,“源溯庐江,舒国舒城寻旧派;秀钟徽岭,长龄长演尽同根”。遵照长辈“逢长而居”的训示,他们先后在歙地定居下来,德与居歙县长龄桥,德兴居黟县长演岭,德舆居……[详细]
石潭吴氏宗祠
  石潭吴氏宗祠明、清黄山市歙县吴氏宗祠包括叙伦堂和春晖堂。叙伦堂又称下门祠堂、百梁厅,始建于明嘉庆年间(1554年),清代曾维修。五间三进,宽15米,进深45米,中进有大小梁100根。后进已改建;前进为清代样式,门楼上的关檐板和斜撑木雕细腻精美,有八仙图形;中进仍保留明代风格,覆盆础,月梁下有藏花丁字拱,瓜柱和金柱下有莲花盘头,枋与小梁相接处,装倒柳花插,配上枋下雕作的垫木和梁下雕花雀替,非常精美。该堂为徽州传统廊院式祠堂,三进两明堂建筑,五凤楼门厅,翼角飞扬,梁架结构精巧,雕刻装饰繁复,空间层次丰富,具有独特风格。春晖堂又称上门祠堂,建于清代,坐东朝西,三进三开间,通面阔10.8米,通进深42.2米,四面群山环抱,东面有来龙山,南面是百梁厅,北面至善堂联壁,西面是石潭村主街道。大门石鼓耸立两边,正堂宽敞,梁柱粗大,其内砖木石雕各具特色,后进有石栏石柱。该堂三进完整,结构高敞,中进前檐额与面阔通长,满堂刷以红色油漆,为民国年间所建的徽州传统祠堂,对研究徽州祠堂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这两座祠堂都是洪氏宗族祠堂,一为宗祠,一为支祠,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徽州宗祠典型特征,对研究徽州宗法制度……[详细]
贞一堂
  贞一堂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渚口村。始建于明,1673年重建,1910年再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67平方米。徽州民国第一祠,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砖木结构,分前、中、后三进。大门两侧有黟县青石鼓一对,雕饰有龙凤呈祥、隐瞒送子等图案。进门为前进,左右两厢,中为通道。过天井即为正厅,正厅有108根立柱支撑,规模宏大,是春秋二祭和举行庆典的场所。后进有东西天池各一,天池四周石柱和栏板上,均刻有各式各样的花鸟图案,如鲤鱼喷月、雁落荷花、松鹤延年、松柏长青等,雕刻精细。过天池为享堂,是供奉诸口倪氏祖宗神位之所。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贞一堂位于祁门县渚口乡渚口村内,是渚口倪氏贞一支派的宗祠。坐落在村中央,坐北朝南,占地1200多平方米,是一座三进七开间的大祠堂。贞一堂始建于明,清兵入关后,毁于兵火。康熙12年(1673)重建,14年落成。宣统2年(1910)正月16日因燃放爆竹引发火灾,除门前“道士巾”外,全部被毁。1912年,族人倪尚人捐巨资重建。贞一堂用料精良,规模宏大,雕刻精美,大堂内有柱108根,取“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意,被誉为“徽州民国第一祠”。祠前广场两侧有18对……[详细]
黟县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矗立在黟县奕村,占地1200多平方米,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李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重修于清朝。整个祠堂结构严谨,气势恢宏,布局独具匠心,显示出中国古代民居建筑规划设计的高超水平。外有小院,进入后方为大门,且为圆洞门,洞内是大院,院中央地面上用碎石镶嵌着一个巨大的风水八卦图,很是奇特。上几级台阶,便是一个长20米宽8米的平台,全由“黟县青”铺成。再上两级台阶,就是祠堂门楼,门楼飞檐翘角,屋脊上有龙、凤、麒麟等异兽石雕,栩栩如生。祠堂内部十二根圆形木柱顶天立地,十二扇屏风门整齐排列,别具一格,为黟县古祠堂之罕见,置身其中,恍若隔世,墙根上新鲜的苔痕泛着淡淡绿,似时光流转的印记,穿透天井的依然是那片远古的天空。历史源远流长,它在无数个晨曦中醒来、又在无数次日落中沉寂,在这个古朴安静的村庄里它犹如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洞察着后世子孙的一切,为他们默默地祈福。这便是勤劳的奕村人最引以为豪的古建筑。……[详细]
梓坞祠堂
  坞祠堂明休宁县板桥乡该祠堂为“梓里思昭公之家庙”。该祠堂是休宁保存较为完整的祠堂,是研究明代徽州雕刻及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梓坞祠堂时代为明,位于休宁县板桥乡。该祠堂为“梓里思昭公之家庙”。三进三开间,通进深30米,通面阔15米,总面积450平方米,前后三进依次为“敬德堂”、“享堂”、“寝楼”。该房用料颇大。轩顶、象鼻梁、平盘斗等处都有精致的花雕,梁回为拾梁式,梁柱间采用雀替承托,梁枋由青石方柱承托,门楼砖雕十分精致。梓坞宋氏祠堂,建筑于明代,距今已有七、八百年历史。从外面看,祠堂墙面青砖砌筑,白灰粉刷,屋顶黑瓦铺盖,飞檐翘角。走进祠堂大门,但见石板平铺、厅堂宽敞、天井明亮;只见柱子耸立、巨梁横陈、构件精美。梓坞村党支部书记宋发根告诉我们,做祠堂的方形石柱都是先人们用传统的滚木运输至此。梓坞祠堂是休宁保存较为完整的祠堂,是研究明代徽州雕刻及建筑艺术、徽州宗族迁徙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详细]
北岸吴氏宗祠
  时代:清地址: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北岸该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歙县北岸村。建于1826年。宗祠是凝聚汉民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作为汉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三间三进。门厅为五风楼,八字墙须弥座石刻与檐下砖雕、博缝板木雕均极华美。中进享堂月报梁、金柱粗硕宏大。檐柱前有黟县青石栏,望柱头刻石狮,栏板上镌杭州西湖风景,洗练精致。寝殿台基前立石栏与两边台阶垂带石栏板相接,寝前栏板刻百鹿图通景,群鹿隐现于山林间,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中进后廊天井栏杆,由13方栏板组成,望柱上饰石狮,栏板上刻镌礼器,亦极工丽。下为蓄水池。寝殿右侧墙上置一砖雕神龛,三间殿字式,雕作细腻,充分显示了古代汉族工匠精湛的工艺技巧和完美的艺术造型,是凝聚了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左侧墙上竖嵌修饲碑记一方。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祠基外,东、北各10米,西至小支祠西墙,南至河堤。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北、西50米,南至小河对岸。……[详细]
罗东舒祠
  在徽州现存的众多古祠堂中,“罗东舒祠”是最著名者之一。它坐落于现在的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全称“贞靖罗东舒先生祠”。它规模宏大,营造精细,其建筑融“古、雅、美、伟”于一体,是徽州古建筑的典范之作,被誉为“江南第一名祠”。四进院落建筑层层升高“罗东舒祠”是罗氏族人为供奉其先祖罗东舒先生而建造的。罗东舒,是宋末元初的著名学者。据罗氏族人介绍,罗东舒幼年时期就聪颖过人,成年后,淡泊名利,隐居乡间,以耕作读书为乐。他积德行善,以仁义之心待人,赢得了“黄鲁直之才”和“欧阳永叔之贤“的美誉,当时的学者也都尊敬地称他为东舒先生。对这样一位备受人们爱戴的先祖,罗氏族人更是敬重有加。据说对他的祭祀仿照曲阜孔庙的礼仪,这在徽州祠堂中是不多见的。“罗东舒祠”坐西朝东,包括照壁、棂星门、前天井、左右两座碑亭、仪门、两庑、拜台、厅堂、后天井、后寝以及南侧的女祠和北侧的厨房、杂院等部分组成,共四进四院,依轴线对称分布,占地面积达3300平方米,可谓规模宏大,位居江南第一。照壁在祠堂的最前面,是一面呈弯弓弧形的砖墙,它的后面是棂星门。棂星门由6柱5间的石牌楼组成,每根石柱的顶部都雕有怪兽“朝天吼”,雄伟壮观,气势威严……[详细]
韩氏宗祠
  黟县韩氏宗祠位于黟县宏村镇万村,建于明万历年间。进深39米,宽22米,占地约850余平方米,规模宏大,庄严肃穆。祠堂分三进,上厅为三层楼享堂,中厅为把堂,下厅为敞厅,前低后高,两个天井,石板铺地。东西两侧山柱不靠壁,祠前有小塘,俗称“绣球”,整幢祠堂成“扑地狮滚绣球”状。内部斗拱为二跳五踩式,曲梁硕大,呈梭形,脊瓜柱两侧叉手楼有卷心花饰,平盘斗为仰花莲瓣,雕楼精美。天井四周下斗拱,层叠相承,嵯峨多姿,气势壮观。全祠共有99根柱,柱梁为白果、株树制作,历400余年无蜘蛛网,堪称奇异。横枋上挂有“盛世人龙”、“宿德重恩”、“黍山硕望”、“名重一乡”、“寿考维棋”、“内阁中书”等功名匾额,显得富丽堂皇,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艺术创造力。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各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20米。……[详细]


全部黄山市景点>>>

全部黄山市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