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云禅寺创建于宋咸淳(公元1265-1274年)年间。明正统中(1436-1449年)重建,旧名广济寺。明顺年间(1457-1464年)赐今额。中有浮屠五级,相传三国赤乌13年(250年)初建,明万历五年(1577年)寺与塔均重建。自明万历至汪康熙、乾隆、道光历朝多次增建殿宇堂轩,成为吴江市(区)内规模较大的佛教寺院,历代高僧辈出,明有道泽、慈林,清有净眼、超伟法师及断手誓修天王殿的化主天衣僧。古……[详细] |
“以湖东有泗洲,洲上有古寺。而钟声隐隐,逐苍茫而来也。名曰泗洲晓钟。”泗洲寺的来历,赵宽 (457~ 1505年) 则在其写的《泗洲寺重建大雄宝殿记》中说是佛教一位上乘大士名泗洲者所创建。泗洲禅寺位于芦墟镇,汾湖旁。为吴江东大门,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向南出镇不足百米过芦墟塘便是浙江,向东不足5分钟车程便是上海界,318国道穿镇而过,南接京杭大运河,延太湖边达湖州,向西一小时车程到苏州,交通极为便利……[详细] |
报恩禅寺坐落于柳字圩,位于屯村社区及西侧,据寺内碑文(碑1959年被毁)和清顺治《屯村志》记载:始建于东吴赤乌年间(238~250年),唐大中二年(848年)一名为顾文通的王裔为报恩舍宅再建,占地120亩。整个禅寺由山门、石佛大殿和观音殿三部分组成,是江南五大古刹名寺(即金山寺、天宁寺、白鹊寺、灵隐寺、报恩寺)之一。寺院“庙田”唐至明前期有三千余亩,或和尚自种,或租给当地农民耕种。寺西建有小屋和打……[详细] |
苏南酒文化馆坐落在桃源镇严墓古镇区枫桥河畔,桃源(旧时称严慕),是苏南酒乡,酿酒历史与酒文化传承已有2500多年,是中国黄酒四大派系之一“苏派黄酒”的主要原产地。苏南酒文化馆紧依千年古街,徽派仿古建筑古色古香,占地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苏南酒文化馆”馆名为中国酒界泰斗秦含章先生所题。前院中央矗立硕大的仿青铜酒爵,“酒水”潺潺流出,四周石子拼成的四个“酒”字风格各异。苏南酒文化馆……[详细] |
崇本堂(富观街18号)位于西宅别业西邻,座北朝南,面水而筑。除第三进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外,其余均为民国元年(1912年)重建。占地面积518平方米,共五进二十五间。1986年7月1日【吴政发[1986]87号】列为吴江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堂名出自“崇哉,崇人之德,本哉,乃根本也”之意。崇本堂原系西宅别业正厅之西的一组偏屋,为顾氏世居之地,后顾氏日趋衰落,则于清末时卖与商贾钱幼琴(三阳田钱……[详细] |
罗星洲为镇东同里湖入口的一个小岛,浮现在约四平方公里的湖面上,以烟雨景观见胜。罗星洲也是一块集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的圣地。游罗星洲须乘小船前往,沿途可欣赏同里湖烟波浩渺、鱼帆点点的水乡景色。而放眼望去,眼前的以烟雨景观闻名的罗星洲寺庙,则会像是浮在碧波上的仙境。罗星洲上有城隍殿、文昌阁、斗姆阁、旱船、曲桥、游庙、荷池、鱼乐池等,建筑布局紧凑,集庙宇、园林于一身。每当夕阳西下,由岛上可远望同里湖……[详细] |
嘉荫堂正门位于尤家弄中段,北门为长庆桥南堍,为柳炳南住宅。柳炳南祖上在北厍有一座宅第,名“绿荫堂”,民国8年(1919年)一场大火把“绿荫堂”化为一片废墟。民国11年柳炳南花白银二万两,购地一亩四分,到同里建宅,为纪念“绿荫堂”,遂将宅名取为“嘉荫堂”。嘉荫堂四进三十二间,环境静谧,建筑精巧,特别是各种雕刻,细腻精致,富丽典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嘉荫堂的正门采用石库门式的墙门,墙门用水磨青砖砌成,……[详细] |
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三座桥统称三桥,是同里的桥中之宝,分别建于明、清两代。沿河青石驳岸,岸边和欢、女贞临波倒映,两岸筑有花石栏。河中船来船去、桥上人来人往,是同里古镇一道独特的风景。太平桥,跨于东柳、漆字两圩。桥为梁式,小巧玲珑,桥上有联一副。吉利桥跨漆字、两圩,处太平桥、长庆桥中间。桥型为拱形桥,桥之南北两侧都有桥联,南侧一联曰:浅渚波光云影,小桥流水江村。北侧一联曰:吉利桥横形半月,太平桥峙……[详细] |
由小石洞北行半里左右,山腰有一天然石洞,即为“老石洞”。洞深丈余,下有石洞横伸,长30多米,沿石级曲折而下可达。洞口题“冷泉”二字,洞中石壁上镌刻清代艺人书法家季厚镕所书“秉烛游”三个篆体大字。洞壁渗水,潮湿泞滑。洞中阴森幽暗,寒气逼人,一般游人不宜入洞,用于探洞者需带手电并加穿衣服。洞旁本有季氏墓庐,季厚镕曾在此构筑屋室数间及题额“古今三庙”的牌坊一座,用以祭祀巫咸、姜尚、虞仲三位常熟先贤(一说……[详细] |
在瞿式耜墓百米处,近年所建。亭由瞿墓石坊联“古涧风回千壑响,寒潭影落万松枝”而得名“松风”,寓纪念民族英雄瞿氏高风亮节之意。亭由已故百岁书画家朱瞻题额。庭上楹联“巨阙奔云东走,晴岩拂水西回”,由著名书画家谢稚柳书。柳书楹联描绘了亭上所见雄秀景象:两山夹持,奔云东飞;拂水瀑流,珠溅西来。……[详细] |
系太平军在虞山东岭的军事设施,于同治元年(1862年)为防御清军进攻而筑。作圆形,占地五六亩,用黄石垒成,高不及肩,无出入处,似山野堡垒。今尚存100多米。……[详细] |
龙南村落遗址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四批1995年4月龙南村落遗址新石器时代吴江市梅堰镇 ……[详细] |
徐灵胎墓,在吴江县八坼镇凌益村田心里。徐灵胎,原名大椿,更名大业,后以字行,晚号回溪道人,吴江县人。清代著名医学家,又工文辞,通晓音律、水利诸学。所著《乐府传声》一书,颇受戏曲家重视。清乾隆三十六年(1171),徐灵胎第二次进京,不久与世长逝。次年春,归葬于吴江县越来溪黄字圩(今属吴县),乾隆五十七年(1792)迁葬今址。徐灵胎墓坐北面南,为徐灵胎与其原配、继室、副室的四穴合葬墓。葬地临河,建有四……[详细] |
梅堰遗址位于吴江县梅堰镇北2公里袁家埭村,西距太湖3.5公里,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1958年和1959年冬,曾在这里发现大量兽骨、鹿角。1960年江苏省文物工作队与苏州市文管会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143平方米,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遗存。马家浜文化层中发现了以蛤蜊壳、草木灰、芦苇铺垫的地面,并有约略排列成长方形和椭圆形的木桩居住遗迹。出土遗物骨器占最多数,其中一部分有精美的雕刻,……[详细] |
吴江区运河古纤道,全长约1800米,始建于唐,重建于元至正年间,所以又称“至正石塘”,明清两代多次修葺,现存驳岸的巨型青石即为元代遗存。吴江运河古纤道,位于吴江汽车站的东侧。一位当地的王姓村民告诉记者,这里原先遍布夹竹桃和杂草,没有路,也没有人。但,就在几天前,一些工人过来忙碌开来,除去杂草,才有了今天这段长约200米、宽5米的平整土地。这便是古纤道。斑驳的大青石,远远延去。这位村民很夸张地做了个……[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