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韶关市 > 浈江区旅游

浈江区景点介绍

  通天塔被称为中流塔影,是古曲江二十四景名胜之一。通天塔始建于明嘉靖25年(1546年),万历31(1603年)重修,毁于清咸丰年间(1851年至1861年)。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太平军围攻韶关,久攻不进,有个将领登上通天塔观察城中布防,被守城的清军发现,朝通天塔猛烈开炮轰击。通天塔被摧毁倒塌,那个太平军将领也壮烈牺牲。经考古挖掘,古时通天塔遗址仍保留至今,塔基深4.1米处呈现塔基础,在塔西南方向出……[详细]
  帽子峰,原名笔峰山。它雄踞城北,海拔200米,左临浈江,右倚武水,居高临下可以俯视全城。自古以来韶州军事之胜败,都是以帽子峰的得失为断。帽峰公园面积200公顷,由帽子峰及次峰为主组成。主次峰两座抗战时期-省政府李汉魂主席题名的城堡笔迹犹存,成为历史的见证。帽峰公园是一座以登高赏景、园内休憩相结合为活动内容的公共休憩型园林。现在园内分为四个景区。全园植被良好,生长茂盛,绿地率及覆盖率均达100%。尤……[详细]
  慈航净宛位于浈江河畔湾头村的慈航净宛,始建于唐代,原名西华庵,据说曾是供奉无尽藏师姑真身的尼姑庵。无尽藏是南华寺六祖的第一个女弟子,是当年礼待六祖的施主刘志略的姑母。无尽藏尼师被历代众尼奉为修持的楷模,所以韶州西华庵也久负盛名。但历经一千几百年来的社会变迁,西华庵早已荒废了。直至1994年,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开放,香港佛教界人士发愿捐资,在湾头村附近购置土地重建一座占地7000多平方米的尼姑庵,取……[详细]
  韶阳楼:据清阮元《广东通志》记载,唐初,韶城有“韶阳楼”,然未记始建具体年份。清康熙、同治光绪时期之《韶州府志》、《曲江县志》记载,指其“在南门外,临江,创始无考,元末废”。唐代诗人许浑有七言律《夜宴韶阳楼》,佐证韶州唐时已有韶阳楼。从该诗的具体描写中,可推知此楼在当时应是本地颇具规模的名楼。2006年6月,市委、市政府为提升韶城文化品位,加快山水名城建设步伐,作出了建设韶阳楼的决定。2007年6……[详细]
  曲江园位于东堤南路,浈江西岸,原东河古浮桥码头右侧。是市民休闲的河滨公园,每天有许多中老年市民在这里对唱客家山歌、跳舞,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园中的一角还有民间自创的“英语角”,每逢周末,英语爱好者就会在这儿互相学习交流,有时还有外国朋友加入指导呢。园内有张九龄塑像一座。原来为了纪念张九龄,便把市区的中心大街命名为“风度路”。在宋朝天禧年间,韶州人民为纪念张九龄,曾在风度路的中段,建有一座跨骑十字路……[详细]
  余靖纪念馆在韶关市区建国路的余相巷内,是颇具规模的古朴典雅的仿古建筑,是1999年为纪念宋代名臣余靖诞辰1000周年而重建的。新建的余相公祠,建设风格是具有岭南古民居特色的重楼复式建筑,总建筑面积273平方米,为一堂五室,二进三门,重楼高阁。“风采堂”,庄重风雅,别具特色。风采堂西侧立有精刻的大理石碑记:左侧是刻有宋、欧阳修赠《余靖神碑铭记》;右侧是刻有《余忠襄公傅略》。风采堂内有富丽堂皇的“风采……[详细]
  公园是孙中山先生1922年5月和1924年9月两次举行誓师大会的会场。园内中山纪念馆珍藏并展览了大批孙中山先生当年在韶活动期间的珍贵史料。由于该园建园历史悠久,园内集中和保留了二十多株古树名木及半枫荷、观光木、榕树、竹柏等国家级保护植物和名贵品种,通过植物造景,近年来又增加了一批园林植物新品种,全园各类园林植物已达二百多种,不但丰富了园林景观,而且向实现生物多样化迈进了一大步。园内的文化广场还是各……[详细]
  韶关森林公园位于韶关市区,与韶关市三江六岸交相辉映,原规划包括皇岗山、莲花山,面积2746公顷,现韶关市人大、政府决定将邻近的芙蓉山也纳入公园范围,扩大后的公园面积为4388公顷。扩大后的公园主要分为皇岗山、莲花山、芙蓉山等六大景区。公园由于地处市区,一直以来就是市民健身休闲娱乐的传统场所。因其保持着良好的森林环境,是韶关市的绿色生态屏障,被誉为“市肺”。门票/开放时间5元广东韶关……[详细]
  百年东街是韶关市新开发的商业步行街,位于韶关市浈江区东堤路,风采楼附近。以有百年历史的南洋骑楼为建筑风格,有多个特色商业组团,其中包括主题文化广场、特色瀑布酒店、国内国外各色餐饮、大型购物商场、滨江广场绿色长廊等,还拟建亲水平台、连锁浮桥等配套设施。百年东街位于韶关市浈江区东堤路一带,曾是华南历史上最繁荣的商贸街之一。清末民国时期,是无数南来北往的走卒商贩进出广东时的商贸、休憩集散地,是粤湘赣三省……[详细]
  大鉴寺位于韶关市风度北路兴隆街的大鉴寺,它的前身是大梵寺。大梵寺始建于南北朝,至今近1500年历史,原址在西河今光孝路一带。唐仪凤二年(公元677年),禅宗六祖卓锡曹溪宝林道场(即南华寺),常被韶州韦剌史请至大梵寺讲经说法。六祖圆寂后,唐宪宗谥为大鉴禅师。后人为了纪念六祖遂将大梵寺改名为大鉴寺。宋绍定年间(约1228年),大鉴寺由西河搬至今兴隆街(原名兴贤坊)。随着六祖在佛教地位的提高,韶州大鉴寺……[详细]
  风采楼是明代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韶州知府钱镛为纪念韶关藉北宋名臣余靖而建的,屡经重修。“风采”两字取自宋襄称赞余靖的诗:“必有谋猷俾帝右,更加风采动朝端”之名。“风采楼”三个大字,是明代书法家陈白沙(献章)的存世珍品写得柔韧而苍劲,笔力神韵活跃于字中。风采楼西望武水,东临浈江,建筑精巧、古色古香、气势轩昂。风采楼与北京天安门、故宫为同时代同风格的建筑物,楼高22米,正方形,顶为三重飞檐翘角,……[详细]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娆㈣繋鍚勪綅缃戝弸绉瀬鍙備笌锛屽叡鍚屽垱寤烘垜浠編濂界殑瀹跺洯銆傚鏋滄偍鏈変粙缁嶅涔¢鍏夌殑鏂囧瓧銆佸浘鐗囷紝娆㈣繋涓庢垜浠仈绯�
濡傚彂鐜版斂娌绘€с€佷簨瀹炴€с€佹妧鏈€у樊閿欏拰鐗堟潈鏂归潰鐨勯棶棰樺強涓嶈壇淇℃伅锛岃鍙婃椂涓庢垜浠仈绯� 鑱旂郴鎴戜滑锛� Email锛歜ytravel666*163.com锛�*鏀逛负@锛�
銆€銆€鏅婭CP澶�2023016012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