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趯墓南宋墓葬。位于长沙市芙蓉区车站南路杨家山。1960年发掘。为一座南宋夫妇合葬的砖墓,仅有砖圹,无券顶。北室葬男性,南室葬女性。出土有木印一方,圆形扁纽,纽上刻一“上”字。印下阳刻“趯”宁。墓室西端有石墓志一块,楷书,残存320余字。墓志背面下部刻有人像,部分凿毁。从墓志得知,墓的年代为南宋乾道六年(1170),南室女主人吴氏,卒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墓男主人名趯,字彦恭,累官至右朝议……[详细] |
胥元矩墓北宋墓葬。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洪山庙163医院内。1982年发掘。该墓葬于风化岩层中,长方形竖穴,棺椁已朽。墓坑头部竖青石墓志铭一方,一面阴刻篆文“宋故朝散郎胥公墓志铭”,一面阴刻楷书“宋故朝散郎致仕上骑都赐绯鱼袋胥公墓志铭”,存500余字。据此可知墓主人胥元矩为长沙人,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卒于元祐五年(1090)。铭文记载了其家族历史和本人生平,文字与书法水平较高。随葬器物有铜……[详细] |
桃花岭晚唐墓晚唐墓葬。位于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中南大学院内,地名桃花岭。1987年配合学校基建发掘。该墓为土坑墓,长达11.5米,宽7.9米,由甬道及前、中、后室四部分组成。坑底铺以浮雕几何纹图案方砖。中室铺地方砖下并列置放两副石椁,应为夫妻合葬墓。墓室四周设水沟,有16个排列有序的石柱础。发掘时在墓葬填土中发现夹有大量金粉痕迹,据此推测,当时有木构建筑。甬道与各室之间有门相通,木构件上髹金粉,可……[详细] |
王清墓唐代墓葬。位于长沙市天心区黄泥坑。1952年发掘,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0-土有方形墓志,篆书阴刻“唐故太原王府君墓志”,其下为阴刻墓志铭。文中记墓主王清卒于唐大和六年(832),是年九月葬于长沙乡万福里。该墓出土有铜镜、铜洗、开元铜钱和碗、碟、罐等瓷器。所出瓷器大部为典型长沙窑产品。特别是双系罐,或有褐釉装饰,或呈瓜菱形器腹,是长沙窑习见的特点。因该墓有绝对年代可考,其对所出土的长沙窑制品……[详细] |
阿弥岭西汉墓西汉墓葬。位于长沙市芙蓉区车站路侧,为20世纪70年代修建长沙火车站取土时发现。为一座呈凸字形,规模较大的带墓道的土坑竖穴墓。墓室除墓道外,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略高于后部。前部左右突出,形成两个耳室,出土有铜器、陶器、滑石器等一批。铜器上均刻有铭文。滑石模型器有灶、井、仓、鼎、釜、甑、磨、镜等。灶由盖和屋组成,盖顶呈四阿式,两脊突起,每面均有直棱,似仿瓦棱。屋正面敞开,对面灶壁外有两……[详细] |
张端君墓西汉墓葬。位于长沙市芙蓉区袁家岭与五里牌之间。1963年发掘。长方形圭坑竖穴墓,墓中心棺床下有一条用小鹅卵石铺垫的排水沟。随葬器物丰富,101件出土铜器中有鼎、盉、壶、甑、罐、钫、铣、盘、酒奁、箕、奁、博山炉、镫、镜等。部分铜器上鎏会,并刻有细线相连的云气纹和三角纹等,极为精细。有的铜器上有标记墓主的铭文,如“端君五斗壶一”、“端君二斗壶一”、“张端君熏洗一”、“张端君沐盘一”、“张端君酒……[详细] |
刘骄墓西汉墓葬。位于长沙市芙蓉区车站南路杨家山。1951年年底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工作队配合基本建设工程发掘。发掘前,地面尚存高5.4米,底径20米的圆形封土堆。下为土坑竖穴木椁墓,墓室全长20.34米,分前后两部分。前部长8米、宽13.7米;后部长12.34米、宽11.1米。前部较后部为宽,左右突出,形成两个耳窜,墓深8.8米。墓道在墓室北面,道底平坦,不作斜坡或阶梯状,且墓道底与墓底相平,……[详细] |
曹女巽墓西汉墓葬。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咸嘉湖路南王陵公园内。1974—1975年初发掘。该墓出土有“曹女巽”、“妾女巽”印章,故定为曹女巽墓。墓建筑在陡壁山顶,掘凿在风化岩中,原封土堆无存,形制为一座带斜坡墓道岩坑大型木椁墓。唐时曾被盗掘。坑内葬具外填塞大最白膏泥和木炭。距坑口处墓道两侧,相对置一偶人。椁室由外椁和内棺组成。木质葬具已陷塌,但结构仍清楚。外椁四周之外,置有黄肠题凑,由179根黄心柏木枋……[详细] |
左家塘秦墓秦墓葬。位于长沙市芙蓉区左家塘皮件厂内,1957年发掘。为带墓道的略近正方形土坑竖穴墓,保存有棺椁。出土有陶鼎、盒、勺各4件,陶壶6件,素面铜镜、铜矛、戈、玉璧、玉剑珥、玉剑首、骨簪、木俑各1件。墓0-土的6件陶璧系以往所未见。所山玉璧璧侧刻“四百十一”数字。铜戈内部有“四年相邦吕(不韦)”等铭文。由此结合墓葬形制分析,此墓为战国末期的秦人墓或秦代墓,是湖南省境能确认为秦人墓或秦代墓的极……[详细] |
五里牌406号墓战国墓葬。位于长沙市芙蓉区五里牌。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工作队发掘,在当时是科学发掘的第一座较大的战国楚墓。墓室长4.80米,宽3.75米,深7.50米,为长方形带墓道的土坑竖穴。棺椁共五层,保存完好,有一个由内外壁和头、足、左、右四个边箱和中间棺室组成的椁室,内外两层棺。椁盖板上铺竹席,内外棺均为素面,髹黑漆。内棺的外部以葛布横缄三周,纵缄二周。葛布外面髹漆,应为棺束……[详细] |
五里牌3号墓战国墓葬。位于长沙市芙蓉区长沙火车站,1980年在五里牌邮电大楼工地上发掘。为一座保存较好的长方形土坑竖穴木椁墓,葬具为一棺一椁。木椁周围填满青灰色膏泥,出土器物有玉、铜、陶和漆木器40余件。铜戈内上铸铭文,为中原地区产品。戈樽上满饰金银错云纹与三角纹图案,漆木器中有十弦琴1件,由底和面两部分组成,共鸣箱底面用黄、褐色漆绘龙、凤、怪兽和云纹,十分形象生动,琴的形制与马王堆3号西汉墓所出……[详细] |
荷花池木椁墓战国墓葬。位于长沙市开福区荷花池长沙师范院内。1986年发掘。墓坑上大下小呈覆斗形,墓道置于墓室东而,椁周填充青灰色膏泥。葬具为两椁两棺,内外椁呈井字形,内椁四面均有门楣,以与外椁相通。棺置于椁室北侧。外棺为弧形悬底棺,内棺为长方盒形棺。随葬陶器多有黑衣,彩绘五纹、涡纹等。礼乐器有木瑟、建鼓、铜铎及木鼓等。车马器有车伞、伞骨、盖弓帽、华盖、套杆、马衔等。铜兵器有矛、镞、剑。剑置于饰卷云……[详细] |
五一广场古井遗址战国至汉代古井遗址。位于长沙市芙蓉区五一广场东南角。1987年,该市文物工作队配合广场地下商场建设工程,共清理出战国至汉代水井11口。这批古水井开口均为圆形、竖穴式(未见井圈),最深者距今地表8.7米。井内出土了较完整的楚汉陶器,有绳纹圜底罐、豆、钵等,其胎厚,火候高,全部为实用器。还有铜削刀、砝码、带钩和一大批筒瓦、板瓦、瓦当、滴水、屋檐头饰等。1988年,该队又在广场西南侧清理……[详细] |
高沙脊商周遗址,位于湘江西岸的望城县高塘岭镇胜利村大堤旁。考古挖掘时的那一大片坑坑洼洼已经回填了,出土文物在省博物馆有专题展出。很奇怪,该遗址至今没有进任何一级文保,只有打造高沙脊商周遗址公园的规划。1996—1997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发掘,遗址中以铜器为主要随葬物的5座墓葬是近年来湖南商周考古的重要发现。出土铜鼎、铜尊、铜刀、铜戈等,它们既有中原特色,又有本地特点,反映了湖南地区青铜文……[详细] |
桃树湾刘氏大屋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金刚镇丹桂村清江片桃湾组,是由刘氏族人历时五年建造的一处规模宏大、具有清代建筑特点的建筑组群。现有大小房屋100多间,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1000平方米。据民居内现存的碑刻《桃树湾新宅记》记载:“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七月三十日酉时,课取己酉葵酉乙丑乙酉起首行墙安头二门,是年仅起正宅门厅四进,右旁正护屋三间;三十年造右畔护屋三层,并筑周围垣墙……[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