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堂三新堂属五星村境内,现五星小学所在地,原名三新小学。该堂于1933年建造,属大型四合院砖木结构。中间是主堂前后没有天井,四周则是房舍走廊。由新田村、汤家坊村、野陂垅村三村集资所建。当时设计构造也是办学堂所用,因三村同姓汤而取名“三新堂”。解放后至今,一直用于办学用房。60年代初至70年代属全乡辅导完小。……[详细] |
起龙阁南溪乡锦溪村大屋场有一古建筑,取名“起龙阁”。明朝成化年间,龙伯开始创建,后由龙中武在嘉定年间完工。建起龙阁原因是大屋场姓龙,居住在木排形上,而对面村庄上垅村姓周所居地为白虎形,且建一庵,取名“多古灵”,大门两边各开有一园形窗,形似白虎开口。当时,大屋场为了抵销龙虎相斗。所以,就由龙伯建起龙阁来对付上垅的“多古灵”。……[详细] |
木天书舍在锦溪大屋场村边有一高大的四合院建筑,石门之上有几个醒目的大字“木天书舍”,据查证,木天书舍由龙姓龙叔昭在明朝期间所建、原取名“甘溪书舍”,后由龙殿兜在乾隆年间修建并创办为“木天书舍”,其取名由来是木天署学士所居。民国年间办“,木天学校”,解放前改为“甘竹小学”,1954年由康声涛将甘竹小学迁至五星村“三星堂”,也就是现在的五星小学。其原因是当时各种意见,后经县文教局批准迁往三星堂办辅导完……[详细] |
泰和烈士纪念馆位于泰和县白凤公园。泰和县地处井冈山脚下,是第二次、第三次反“围剿”斗争的重要战场,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相继发生了白云山战斗、老营盘战斗等重要战斗。为纪念牺牲的5920名有名烈士和1万余名无名烈士,泰和县人民政府于1978年在县城中心兴建泰和烈士纪念馆。2008年6月,迁至现址进行扩建,新馆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建有纪念馆、烈士陵园、……[详细] |
蜀口生态岛AAAA 蜀口生态岛位于泰和县马市镇、105国道旁,赣江、蜀水环抱成洲,是千里赣江上集“绿、古、蓝”于一体的一颗生态明珠。整个岛占地面积12.85平方公里,这里人文厚重、生态优美、物产丰饶的蜀口洲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风景优美。千里赣江侧畔而过,与三面环绕的蜀水河,构成四面亲水的地理格局,全岛森林覆盖率达83%,岛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树影翠浪涌,花落彩虹流”这是明代著名思……[详细] |
金滩古林,即泰和麻州。地处塘洲镇赣江之滨,是吉安市著名景点、江西省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因江水长年冲积,形成了许多地势平坦的大草坪和水草丰茂的湿地。初夏时节,草坪上绿草如茵,其间三三两两挺立的大树枝影婆娑,湿地中水鸟嬉戏,白鹭纷飞,构成一幅幅优美的生态画卷。金滩古林位于泰和县塘洲镇朱家村金滩自然村南面的赣江河畔,与泰和的历史名胜“龙头山狗子脑塔”隔江相望,当地人称作麻州,这片古樟树林面积约300多亩……[详细] |
江畔村,古称浮潭,位于泰和县沿溪镇,肇始于北宋,兴盛于明清,历经千年。古村江水环绕,绿树掩映,村前有千亩草甸,村后青山为屏,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一个错落有致、有山有水的美丽村庄。江畔村是一个悠久历史的古村落,为千年历史古村。村中至今保存有连片的60多栋明清建筑风格祠堂、书院、當房和民居,村周有古樟、古驿道、古渡、古堤、古码头、古戏台、古碾房、古庙和古庵遗址,还有解放后的“合作社”、“粮站”和……[详细] |
时代:五代地址: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槎滩陂是江西最早的水利工程,为南唐金陵监察御使周矩父子凿石所建,距今1067年,至今仍灌溉泰和4万多亩粮田。槎滩陂分为主坝和副坝两部分。在主坝上的基角处,暴露出众多的红石条是最早的筑坝材料,已阻水千年。这些红石条分四五层垒叠筑起。浸于水中的红石条有4米长,宽0.4米,厚约0.5米。据史料记载,周矩在天成末年(公元930年)随儿子周羡和女婿吉州刺史杨大中迁居泰和的万……[详细] |
泰和白凤公园位于泰和县中心城区,景观总面积:约41万平方米。项目北面有县城配套较好的凯莱酒店,东靠城市主干道--白凤大道。泰和白凤公园将打造成为集革命纪念、科普教育、游憩健身、观光游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详细] |
白口城遗址:位于泰和县城西南3公里赣江南岸,城址面积23万平方米,形状呈倒梯形,分为内外城。外城全长1941米,除西北部部分损毁外,大部保存完好。内城平面呈方形,处在城内北侧,全长861米,面积4.3万平方米。外城现存7处豁口,西北角、南正中及北上中3处豁口可以肯定为城门。内城为东、西北、南面3处豁口,均可确定为城门。西北角城门宽35米,其底基距赣江水面落差仅2米,赣水上涨时,河水可直接入城内,推……[详细] |
杨士奇墓:位于上田镇杏岭村北山坡上,座西朝东,占地约7.5亩。墓封土高2.5米,直径10米。墓前两边立有石俑、石马、石羊、石狮、石旗杆。石像前有石牌坊,牌坊前有华表,华表前有碑亭,亭内有明英宗御祭文。墓后竖有“盟碑”,正面楷书:“呜呼!太师杨文贞之墓。”背面为其生平简介。杨士奇(1365-1444),名寓,字士奇,号东里,泰和澄江镇人。明初建文,经举荐入翰林充编修官,修《太祖实录》。永乐十五年(1……[详细] |
泰和龙头山塔,也称作钩子脑塔,为货真价实的明代建筑,有600多年历史。为砖壁、空心、木板楼式结构,平面呈八边形,底座径宽约10米,周长24米,塔高36米,壁厚2.87米。塔共九层,下五层有拱门,上四层为实门。塔身各层用砖迭砌腰檐,檐下有斗拱,自底层可盘旋而上至塔顶。从塔窗可眺望远景,俯瞰江流。整座古塔挺拔秀丽,气势恢宏,造形古朴,工艺精湛。该塔目前还可登临,且塔壁厚重,坚固无比。……[详细] |
快阁位于县城泰和中学校园东南隅。始建于唐乾符元年(874年),初为奉祀观音大士之所,名“慈氏阁”。宋初太常博士沈遵任泰和县令时.更名“快阁”。元丰年间。黄庭坚任县宰时作“快阁诗”后,名闻天下。快阁占地400平方米,通高20米,砖木结构,三层翘角重檐,四周三米回廊。阁体负栋而立36根圆木柱.回廊有12根大红米石柱。檐楔彩色蓠头,梁雕翔龙舞凤。青砖墁地,图饰穹顶,头覆瓷瓯,角系铜铃,花格窗棂,砖砌拱门……[详细] |
老营盘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老营盘镇政府附近。1931年第三次反围剿时,黄公略率红三军、萧克率江西红军独立师在此进行狙击战,1934年8月,陈毅路过此地,留下诗篇:“大战当年血海翻,今朝独上老营盘。荒台废址无人识,—抚伤痕一泫然。”为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1964年县人民委员会,在此建革命烈士纪念碑。1988年重建,原-长张爱萍题词:”万古长青”。……[详细] |
白云山战斗指挥所:在县城东南部紫瑶山附近,白云山西面的石岩下,原有一座古庙。1931年,第二次反“围剿”中,红军在此设立指挥所,毛泽东在此指挥红军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并留有脍炙人口的著名诗词:”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今于故址重新修复,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内设“白云山战斗指挥所陈列室”。……[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