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鼓楼区旅游

鼓楼区景点介绍

  福州定光寺俗称白塔寺,是于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唐天佑二年(905年),是由闽王王审知创建,为宫殿式建筑。两年后,为祝贺朱温即位,改名为“万岁寺”(俗名塔寺),是当时福州最辉煌的名寺之一。……[详细]
  裴仙宫位于福州城内肃威路,建于北宋年间(1046~1067年)宫中供奉主神———鹤发白须老人即裴仙师或称裴仙爷。裴仙师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俗名周简洁,浙江绍兴人氏。相传,他在督署为幕客时,关心民间疾苦,辅政多施恩泽于民;平时宣扬道义,勉励人们从善行善,故深受民间百姓称道。福州裴仙宫历经沧桑,迨至民国,为福建省长公署及福建省政府的办公处所。民国十二年(1923年)萨镇冰任福建省长时,集资重修,扩建殿宇……[详细]
  三坊七巷天后宫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郎官巷中,位于严复故居斜对面,是福州旧城内仅存天后宫。目前建筑为清代重修并保存至今,与比邻的绥安会馆同为一体,为清绥安会馆附属建筑,祀天后妈祖,系建宁人出资修建。重修于清代,占地面积1470平方米。郎官巷天后宫为坐南朝北的单进建筑,临街开三个门,进大门后依次是前殿、正殿和后殿。保持着清代福州建筑婉约、别致的风格。前殿有戏台,院内石板铺地,两侧建有厢廊其木……[详细]
  华林寺大殿坐落于福州市区北部的屏山南麓。华林寺建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当时北方地区已经被北宋王朝统一,而吴越国王钱氏还割据福州,福州郡守--钱氏的臣下鲍樇让在此建寺,初名“越山(屏山)吉祥禅院”。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赐额改名为“华林寺”。寺院原有殿、法堂、环峰亭、绝学寮等,但早已毁废,现仅存大殿。大殿单檐九脊顶,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八架檩,四柱,平面略呈方形,单檐九脊顶,通高1……[详细]
  是从福州三坊七巷兴起至民国期间主要的商业街,路面商贾云集。南后街,据历史记载自宋代起就是一条繁华市街,它西起杨桥路十字路口,南至吉庇路,全长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内“三坊七巷”的中轴。它的东侧有七巷,西侧有三坊,由北向南三坊的顺序依次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的顺序依次为杨桥巷、郎宫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和吉庇巷。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昔日的杨桥巷已拓展成繁华的杨桥路,吉庇巷、光禄坊也改变……[详细]
  在福州市澳门路,靠近乌山风景区。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一度被占为民居。1982年,按原样重修,并辟为林则徐纪念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祠门朝东,第一道为枣红色屏墙,设左右边门,额题“中兴宗衮”、“左海伟人”,内壁嵌“虎门销烟”大型浮雕。第二道为牌楼形门墙,中为正门,额题“林文忠公祠”。进门为庭院,左右为回廊,正中有石道通仪门厅。仪门厅为悬山式,3开间,厅后有石道……[详细]
  金牛山公园大门楼耸立在杨桥西路的北侧,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巨大白色蝙蝠,格外雄伟壮观。公园前面是浩浩荡荡的闽江“北港”支流西河。金牛山公园坐北朝南占地130公顷,依山而建,首先扑入眼帘的是一片用彩色地砖铺成的金牛广场,一只2米多高铜铸的金牛安详地躺卧在广场上,金光闪闪。金牛广场以缀满马尼拉草的斜坡草坪为屏风,绿意盎然,爽眼悦目。草坪的尽头,是一个更大的广场,种着色彩斑斓的树木和花草。几千盆的菊花舒展着……[详细]
  林则徐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禁毒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三坊七巷重要旅游景点之一。林则徐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伟大的中华民族英雄、世界禁毒先驱、“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高尚情操,时刻激励着我们。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筹建于1961年,1982年对外开放。包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林文忠公祠”和……[详细]
  福州鳌峰书院为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巡抚张伯行建,址在今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鳌峰坊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福州格致中学旁边。书院广置书籍,校刊55种儒家著作,添建120间书舍,后增为140间。书院内有花园和一口大荷池,周围还有假山、石洞、楼、亭、池、榭,一路夹植松、杉、竹、柳,环境幽美。康熙五十年(1711年),御赐“三山养秀”匾。雍正十一年(1733年),御赐帑金1000两。乾隆三年(173……[详细]
  福州大觉寺,全称丁戊山大觉寺,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东泰路。始建于唐咸通十三年(872年),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比丘尼珠亮法师重修,属净土道场,1998年日雄法师、炎雄法师负责重建,寺院建筑三座,土木结构,大雄宝殿的结构为塔形,十分奇特。历史渊源  据《榕城考古略》记载:“会城旧有三山目,又曰九山。谚云:‘三山藏,三山见,三山看不见。’丁戊山为藏。” 五代时,这里建有嵩岳崇福行宫,是闽王望……[详细]
  宫巷刘冠雄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宫巷东口南侧,清乾隆(1736--1795年)间始建;光绪及民国间大修。四面围墙,坐南朝北,两座相邻。入门头房为平整大石条铺成天井,三面环廊。主要建筑第一进七柱“四扇三”,前廊后堂,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二十八根大木柱。大厅廊石硕大,两侧房间,门扇、窗槛、花格皆楠木雕制。厅堂中间有屏门隔成前后厅。斗拱、雀替、挂洛等雕刻精美。第二进结构与首进基本相同,两进都有小门通向东……[详细]
  田都元帅庙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元帅路,是海峡两岸有史可稽的历史最为悠久的元帅庙。据明代《八闽通志》、《闽都记》、清代《榕城考古略》等方志史料记载,福州元帅庙始建于元代,历称元坛祠、玄坛祠、启化宫,清中期后改称为元帅庙,一直延续至今。古元帅庙原为仿宋宫庙建筑,庙占地0.75亩,深33.5米,宽13.5米,四面为风火高墙,门楼式庙门,中为大门,左右配侧门,正面大门上镶“祖殿元帅庙”匾额。庙为两进,前进为戏……[详细]
  导游:位于市中心的南后街一带,在安泰河边、于山之麓,这块面积为15.84公顷的区域是古代遗留下来的一块街坊,共有三坊七巷,可贵的是这里至今还保持着旧貌,有很多寻常人家居住在这里。该街区形成于唐宋时期,据《榕城景物考》记载:“唐天复初,为罗城南关,人烟绣错,舟楫云排,两岸酒市歌楼,萧管从柳荫榕叶0。”足见当时的繁荣景象。宋代时这里修筑了城墙,街区被包入城中。街区的空间格局,一街水巷,河水荡漾,古榕苍……[详细]
  补山精舍始建于宋朝,是寺僧接待达官贵人的客房。它是建在榕寿岩上,岩石上有多处题刻。古建筑艺术与书法艺术、树根艺术融为一体。1933年秋,十九路军蔡廷锴,蒋光鼐等将领曾在此召开秘密会议,发动反蒋“闽变”。补山精舍在万岁寺东侧,从法雨堂东边过圆门,即进入补山精舍。补山号称于山第一峰,补山精舍建于榕寿岩上,木结构单层歇山顶,与一般传统建筑不同的是木构件尺寸都很小。榕寿岩是一块巨石,在岩隙间生长着一株古榕……[详细]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黄巷以南,西通文儒坊,是著名的三坊七巷之一。安民巷旧名“锡类坊”,它改名“安民”,与黄巢入闽有关。据《福州地方志》载:“因唐代农民起义军黄巢入闽时,到此巷即出示安民,故名。”农民起义军占领了闽都福州,在没有电视、广播和报纸的年代,为了宣告胜利、安抚百姓,防止谣言,唯一的办法就是张榜“安民”。当时作为城市交处部的一条无名小巷就承载了这段历史,他的名字也就与“安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宋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