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石子岭墓群位于新洲镇万寿宫社区石子岭北麓,年代为战国—晋。2012年3月29日,津市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湘北公路,南抵石子岭山脚,西至夹银湾,北至大港。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以外30米。……[详细] |
![]() | 南禅湾晋墓群位于黄山头镇,其中最富盛名的莫过于位于墓群西侧的刘弘墓,该墓距今约2000年,占地面积15000米。该墓是已发掘的西晋高级贵族大墓中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墓葬之一。刘弘墓的发掘还是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14年7月21日,南禅湾晋墓群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广州军区西湖生产基地军垦旧址群位于常德市西湖管理区,年代为1969年。广州军区西湖生产基地军垦旧址群位于西洲乡下窖小学,建于1969年,1972年秋移交退还地方。旧址占地20多亩,建筑主体砖混结构基本完整,整栋楼房分三层,每层8个房间,总建筑面积1440平方米。建有会议室、阅览室、干部宿舍等。2019年,广州军区西湖生产基地军垦旧址群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玲故居位于临澧县佘市桥镇蒋家村,距离临澧县城8公里。丁玲出生于湖南省临澧县佘市桥镇黑胡子冲(现蒋家村),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革命家,其文学作品和革命精神影响深远。其长篇著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荣获“斯大林文艺奖”,毛泽东同志曾亲笔写下《临江仙赠丁玲》词,高度评价她“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2015年6月以来,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临澧县启动丁玲故居景区建设,该景区以打造名人故里……[详细] |
![]() | 灵岩洞崖刻位于常德市桃源县漆河镇,年代为清。2019年,灵岩洞崖刻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青史留名的青文胜墓位于南禅寺大雄宝殿左侧民房外。新增添了市保碑和后裔重修的光荣碑。墓茔占地2000平方米,经过了后人的修复。墓碑看上去是老的,刻有“青惠烈公之墓”、“大明洪武二十四年奉旨御葬”、“清康熙十八年阁邑人士刊立”碑文,此墓碑旁边还立有题款为“前国务总理兼财政部总长清翰林院编修熊希龄敬撰”的颂德碑,碑文用工整秀丽的行书刻就。在大墓的花岗岩护栏外面,还有两块与此有关的石碑,一块是青文胜后人所……[详细] |
![]() |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津市苏维埃政府旧址(益泰绸布庄)其濒临澧水码头,在民国时期属于津市码头最繁华地段。“益泰绸布庄”系20世纪20年代初建成。益泰绸布庄整体建筑风格具有中西结合近现代建筑风格。分为南北两栋,建筑保存状况良好。益泰绸布庄原名“怡和洋行”,由英国人经营销售茶叶、绸缎、砂糖、煤油、五金等产品。“怡和洋行”是湖北鹤峰、湖南石门等地“宜红茶”运往汉口,经“万里茶道”远销英国、俄罗斯的经……[详细] |
![]() | 白龙泉汉墓群位于津市市区以南约5公里的新洲镇,石子岭东南麓,肖家湖以西,与雷家湾墓群隔湖相望,又与石子岭墓群绕山相接。该墓地于1986年在全省文物普查工作中调查发现。1992年配合湘北公路建设,在肖家湖西岸及山坡上清理两汉时期墓葬数十座,出土各类文物数百件。其中肖家湖17号西汉墓出土青铜礼器两套和精美的釉陶器数件。特别是该墓地东汉墓葬较密集,墓葬规格、形制较高。现沿石子岭南麓至山峪洼地还分布有三座……[详细] |
![]() | 竹田湖商代墓地位于津市监狱四大队的一处台地上,是一处商代晚期墓地。1990年9月农场修建安全台时从淤泥下部深处挖出M1,出土铜觚、铜爵各一件,青铜器上饰饕餮纹、云雷纹等精美纹饰,造型和风格具有典型的中原商文化晚期风格,在墓葬填土中还发现有陶片。该墓地发现的商墓是湖南发现的第一座商代铜器墓。墓0-土的青铜器风格与中原地区同时期同类器一致,其组合形式也是中原商墓最基本的组合形式。竹田湖商代墓地对于研究……[详细] |
![]() | 张颙墓北宋墓葬。位于常德市武陵区河洑镇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内。1976年发掘。为一座北宋中期合葬石室墓。该墓曾被盗掘,出土器物不多。墓门门扉上尚存彩绘甲胄武士像,墓0-土有两方保存完整的墓志。张颙石墓志竖立于墓门前,呈长方形,上刻2500余字,楷书。志载张颙为桃源人,进士出身,曾任广东转运使、文渊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知鄂州、知鼎州、湖南转运使等官职,卒于北宋元祐元年(1086)。明嘉靖《常德府志》中……[详细] |
![]() | 酉阳长墓东汉墓葬。位于常德市武陵区南坪岗乡。1973年发掘。为夫妇合葬双室券顶砖墓。北墓室葬男性,南墓室葬女性。墓内出土一批低温绿釉陶器和硬陶器,如绿釉鼎、壶、盉、井、仓、猪圈和硬陶屋、鸡埘等模型明器。特别重要的是一件人顶陶灯和“酉阳长印”石印。“酉阳长印”为坛纽,置于男性死者胸部。据清嘉庆《清一统志》载:“酉阳故城在永顺县南,汉置。”西汉时属武陵郡所辖,东汉时常德为武陵郡属临沅县治所。据此知墓主……[详细] |
![]() | 三元村楚墓战国墓葬。位于桃源县木塘垸乡三元村砖厂工地。1985年发掘。墓为土坑竖穴,葬具为两椁一棺。头箱和边箱中放置鼎、壶、剑、矛、戈、镜等铜器和耳杯、俑和透雕笭床等。其中一件长矛,通长2.26米,矛头锋刃犀利,柲髹黑漆,色泽如新,与铜镦结合紧密。保存十分完整,系国内罕见。铜鼎两件,形制相同,一件口沿篆体铭文11字,内容为年号、鼎名和容积。铜壶两件镂刻细密的卷云纹图案,铸工异常精美。铜剑3件,一件……[详细] |
![]() | 朱木山楚墓战国墓葬。位于汉寿县城关镇西北10公里的朱木山。1986—1987年,考古学者在此发掘墓葬84座,均为中小型土坑竖穴墓。其中5座保存了木椁,3座保存了木棺,为悬底弧形棺,部分墓设有头龛。出土器物600余件,陶器组合为鼎、敦、壶,部分墓有簋形器、簠、缶,个别墓有小口卷角形环耳鼎,相当多黑衣加施彩绘。百余件铜器中,兵器占大半,有剑、镞、巴蜀式戈、短柲戈、带木柲的长矛。其中一件戈上有“武王之童……[详细] |
![]() | 太山庙楚墓战国墓葬。位于临澧县城关镇护城村的一处岗地。1986年,考古学者配合基建发掘清理楚墓29座。均为中小型墓,其中4座有墓道,7座保存了棺椁。木椁周围一般填有白膏泥。出土器物有陶、铜、漆木器共114件。随葬陶器组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生活用器绳纹圆底罐、钵、深盘矮柄豆为主,一类是以仿铜陶礼器鼎、敦、壶、豆为主,时代属战国早、中期。较为特殊的器物有绳纹矮圆柱足小口陶鼎、彩绘漆木豆、越式铜鼎、濮……[详细] |
![]() | 桅岗商墓商代墓葬。位于石门县皂市镇桅岗村官山坡,居澧水支流渫水的南岸。1980年村民挖土时掘出。从残存迹象判断,系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所剩随葬品计有玉石器4件、陶器3件。玉石器均为高岭玉,呈淡棕色,为璋1件、钺3件。玉璋平而光滑,边棱整齐,一面中线处饰一道贯穿上下的画纹,另一面在两端刻画对称的弦纹夹菱形纹,纹饰刻画规整均匀,制作十分精致。钺为窄长形,有上下稍突出的窄阑,后有穿透的钻孔痕迹,棱部狭长,……[详细] |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
娆㈣繋鍚勪綅缃戝弸绉瀬鍙備笌锛屽叡鍚屽垱寤烘垜浠編濂界殑瀹跺洯銆傚鏋滄偍鏈変粙缁嶅涔¢鍏夌殑鏂囧瓧銆佸浘鐗囷紝娆㈣繋涓庢垜浠仈绯� 濡傚彂鐜版斂娌绘€с€佷簨瀹炴€с€佹妧鏈€у樊閿欏拰鐗堟潈鏂归潰鐨勯棶棰樺強涓嶈壇淇℃伅锛岃鍙婃椂涓庢垜浠仈绯� 鑱旂郴鎴戜滑锛� Email锛歜ytravel666*163.com锛�*鏀逛负@锛� 銆€銆€鏅婭CP澶�2023016012鍙�-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