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吉林省 > 通化市 > 通化县旅游

通化县景点介绍

  大安镇大安村无名革命烈士墓,位于通化县大安镇大安村南2公里处、水洞河边,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大安镇大安村革命烈士墓安葬着“四保临江”战役牺牲的我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三纵、四纵将士48名。墓碑题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947年1月30日,国民党军以3个师的兵力向我临江地区进行第二次进犯,我参战部队密切配合,至2月8日共歼灭国民党军5200余人,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进攻。1947年2月13日,国民党军……[详细]
  水曲柳川支部旧址,位于通化县兴林镇西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大荒沟村8公里。1933年11月,杨靖宇率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来到今通化县大荒沟一带山区,创建了著名的河里抗日游击根据地,通化县成为南满重要的抗日游击区。抗日武装通过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组织和发动群众,在通化县八区的大荒沟(今兴林镇)、西高丽城子(今光华镇)等地广泛建立起“反日会”、“妇女会”、“红军会”等民众抗日组织,为党组……[详细]
  日伪统治时期死难同胞纪念碑,位于通化县兴林镇荒沟村东面山脚下,距离村中心1华里,遗址保存完整,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保护面积1600平方米。是为纪念东北抗战时期日寇血腥制造的“白家堡子”惨案而建。碑身正面刻字:日伪统治时期死难同胞纪念碑。碑高5.08米,宽0.95米,厚0.5米。白家堡子村现为吉林省通化县兴林镇朝阳村,日伪时期,地处杨靖宇将军创建的“河里”抗日游击根据地,军民团结有力地打击了日伪……[详细]
  日伪统治时期七道沟铁矿死难矿工纪念碑,位于通化县果松镇南部的七道沟村,距村中心1华里,距七道沟铁矿1公里,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保护面积1500平方米,碑高7米、宽2米、厚0.65米。碑身正面阴刻:日伪统治时期七道沟铁矿死难矿工纪念碑。通化县七道沟铁矿,早在1898年被当地采参农民杜宝贾发现,1905年清政府将矿区地段赐给了平定义和团有功的地主李芳云。日寇侵占东北后,疯狂掠夺各类资源,1933年……[详细]
  南方安革命烈士墓,位于通化县三棵榆树镇、三棵榆树村后山山坡上,距村中心1公里,占地面积3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30平方米。1946年10月,国民党军沿沈阳、抚顺、新宾一线进犯通化。10月中旬攻占新宾以后,于10月19日进占新宾旺清门。我东北民主联军三纵队七师二十团、二十一团趁敌立足未稳,于当夜向敌发起攻击,七师二十团副团长南方安率队在新宾旺清门孤角山与国民党五十二军一九五师五八四团二营展开激战,他……[详细]
  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十六路军组建地旧址,位于通化县东来乡政府驻地河南村。九一八事变后,沦为日本殖民地的东北,--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帮助、推动下,东北各地纷纷组建起以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为主体、各阶层群众广泛参加的抗日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武装,揭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在通化地区,为唐聚伍领导的辽宁民众自卫军。1932年4月22日,原辽宁陆军步兵第二团团……[详细]
  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十六路军过道河子战斗遗址,位于通化县二密镇恒德村东部的过河道子屯,距村中心3公里。“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略魔爪迅速向东北全境延伸。为保护通化,1932年4月28日,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十六路军在司令孙秀岩率领下进驻通化县城,受到各界人士热烈欢迎。日寇得知消息后甚为惊恐,以保护其驻通化领事馆和侨民为借口,派出264名日军进逼通化县城,辽宁民众自卫军总司令唐聚伍命令孙秀岩部坚决予以反击……[详细]
  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十九路军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位于通化县果松镇境内的大罗圈沟河、果松川、老虎山一带,前期涉及通化县石湖镇挠头沟。由于多年来没有投入经费进行调查和保护,年久失修,加上自然腐蚀,密营、战壕等遗迹已损毁。1932年10月,辽宁民众自卫军与日伪军作战失利,通化失守,自卫军大部溃散,唐聚伍、孙秀岩等将领纷纷潜行入关。王凤阁认为,要真正抗日就要留在东北,于是坚持“-不离人,人不离乡”的抗战理念,……[详细]
  伏击日寇采矿调查班战斗遗址,位于通化县果松镇七道沟村的白砬子沟门,距村中心1.5公里。日寇侵占东北后,疯狂掠夺各类资源。1935年6月,日寇向七道沟铁矿派去了以日本人野田笃为首的采矿调查班。调查班到七道沟后,怕受到抗日武装的袭击,不敢住在七道沟矿区附近,而是住在七道沟沟门义丰屯的烧锅院里,每天由汽车接送,并有武装“青愿警”护送。7月5日早晨,调查班的汽车离开烧锅大院,行驶到白砬子沟门过小桥时走得很……[详细]
  河里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位于长白山龙岗山脉中段,柳河县、白山市、通化县交汇处,在通化县兴林镇境内东北方向,距镇政府所在地大荒沟村10余公里的山林中。保护范围面积5000平方米,现仅有图片记录了遗址的方位。由于风化腐蚀等自然因素以及多年来没有进行人工保护修缮原因,致使根据地内的密营遗址遗迹不复存在。按照中共满洲省委指示精神,1933年10月27日杨靖宇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南渡辉发江开辟新……[详细]
  河里会议遗址,位于河里抗日根据地内惠家沟,在兴林镇东北方的孟家村西面,距镇政府所在地10余公里的山林中,占地面积50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500平方米,形成于1936年7月,利用于1965年7月。进入1936年后,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在南满各地继续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至5月份,在通化、桦甸、兴京(新宾)、辑安(集安)、本溪等地进行了一系列战斗,在沉重打击日伪军的同时,抗日队伍也不断成长壮大,有……[详细]
  富江乡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通化县富江乡政府所在地富尔江村西北1公里处山脚下,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3300平方米。是为纪念“四保临江”战役中,第三次临江保卫战中牺牲的48位革命烈士修建的,1968年11月落成。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国民党为实现占领东北的野心,以“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侵犯策略,纠集重兵向我以临江地区为中心的长白山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大举进犯,我东北民主联军在辽……[详细]
  杜光华将军殉国地,位于通化县光华镇南部的长青村后山坡上,距村中心1华里,距镇政府所在地光华村6公里,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5000平方米,遗址保护、建设水平较高,先后筹资60余万元,于2004年、2007年进行了两次修缮。2007年6月,通化县光华镇政府,在东北民主联军四纵十师师长杜光华将军牺牲地立碑,永志纪念。杜光华,男,原名杜云生,又名杜永海,1915年出生在四川省阆中县一个贫苦……[详细]
  东升支部旧址,位于通化县光华镇东北3公里处的东升村,距镇政府所在地光华村3公里。1931年秋,通化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通化县八区支部被日伪破坏,通化县党组织的发展及活动陷于停滞状态。1933年10月27日,按照中共满洲省委指示,杨靖宇率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渡辉发江南下,开辟南满新的抗日游击区,于11月末进入金川县河里地区(主要在今通化县兴林镇一带),建立了著名的河里抗日游击根据地,通化县成为……[详细]
  二密河伏击日伪军车战斗遗址,位于通化县二密镇二密河西岸的西岔沟门剜眼子沟公路旁,距镇政府所在地二密村7公里,遗址处丘陵坡下现为当地农民的园田地。1934年9月6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司令部由兴京(今辽宁省新宾县)返回河里抗日游击根据地,与独立师三团团长韩浩率领的部队汇合后,得到一个重要消息:每天约有20多辆满载汽油、电器材料等军用物资的日伪军汽车,行驶在通化至柳河间的公路上。经认真调查研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