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县石刻博物馆AA 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占地15亩,AA级景点。现有石刻200多件,有中国最大的古碑“五礼记碑”,大名石刻艺术源远流长,早在8000年前,磁山先民就创造了石磨盘、石磨棒等原始石刻艺术形态。邯郸境内至今还保留着弥足珍贵的汉代“群臣上醻”和“赵国易阳南界”刻石。北朝时期邺城一度成为中国北方的佛教中心,留下了南北响堂石窟和众多的单体石造像,创造了佛教造像艺术的“北齐样式”,对隋唐以后造像艺术影响深远。大名县石刻……[详细] |
大名县直隶省立第七师范纪念碑位于大名县大名镇京府大街(育才路)43号河北大名师范学校院内,建筑占地面积4221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6万余平方米,属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直隶省立第七师范纪念馆建于1983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河北大名府育才路43号。基地坐标:东经114.5°,北纬36°。基地占地面积4221平方米,建有“直隶省立第七师范纪念馆”,革命教育家谢台臣先生纪念碑庭,革命教育家谢台臣同志雕像……[详细] |
五礼记碑俗称五礼碑,位于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因碑文所刻系宋徽宗(赵佶)于大观二年(1108年)所作《五礼新议》,故又称“御制大观五礼之记”碑。该碑刻立于唐开成五年(840年),原为唐魏博节度使何进滔碑,由柳公权撰并书丹。宋大观二年(1108年),宋徽宗为了维护何巩固其统治地位,把吉礼、宾礼、嘉礼、军礼、凶礼等五礼作为一代之制,写有“五礼新议,并传诏各地官府刻石立碑颁于天下奉行,其不奉行者论罪。政和七……[详细] |
兴化寺位于大名府城西门外,铁窗口村南,现在寺庙正在修复和完善中,院子中间坐落着一尊三面观音,大寂光殿坐东朝西全部是木结构,大殿的北、东、南三面的外墙上画满了佛教故事,殿内东面供奉着三尊菩萨,可以说是金碧辉煌,殿的北面供奉着小时候的释迦摩尼,站在大象身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名县是中国佛家禅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东汉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佛教传入大名,临济宗祖庭大名兴化寺建于1130年前的唐朝中……[详细] |
大名天主教堂也叫大名县天主教宠爱之母大堂。位于河北大名县城内东街,始建于1918年-1921年12月竣工,是中国第二大天主教堂,河北省现存最雄伟壮丽的圣堂之一。教堂远远看去象个“山”字,稳重、挺拔、壮观。大堂模仿西方国家教堂建筑,规模宏大,式样新颖,堂内设施富丽堂皇,此教堂为法国天主教会所建,至解放前夕,这里一直作为大名教区的中心和主教府所在地。自1990年修缮后,保存基本完好。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详细] |
狄仁杰(607-700),山西太原人,辅佐武则天政绩显赫,深得民心,是中国历史上一代名相。狄仁杰祠堂碑位于大名县孔庄村北,初立于大周圣历元年(698年),后祠堂及碑因战乱而毁。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十一月,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在原址为狄公重建祠堂及碑。现祠堂已不存在,仅残留此碑于原址。该碑青石质地,由首、身、座三部分组成,碑体(除座)高4.46、宽1.46、厚0.46米。碑首为六龙戏珠圆首,碑额阳……[详细] |
大名县博物馆自开馆以来,致力于传播优秀文化,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服务广大人民群众;致力于文物发掘与保护,让陈列在博物馆的藏品活起来,讲述地方历史故事;致力于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组织文化活动,开展主题教育,发挥博物馆文化阵地作用。几年来,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大名博物馆汇集了全县文物精华、珍贵藏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名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以府城变迁为主题,由“历史文化陈列”、“唐宋名城”、“明清大名”、“……[详细] |
十六国至明,位于大名县城东北6公里处的大街乡一带。城址面积36平方公里。大名府故城始件建于前燕建熙元年(360年),明建文三年(1401年),因漳、卫河同时泛滥,府城被淹没。故城址现存两处重点保护区:府城墙遗址和大街遗址。大名府故城因系一次性水毁,保存完好,其建筑基址、宫舍布局、街区民房保存优于其他废弃的城池。文物考古专家考证后认为,大名府故城是中国最具发掘价值的北宋都城,若对之进行发掘,必将填补……[详细] |
大陨石 原位于县城北关大名师范南端董家花园内,体积约为13立方米,重量5.73吨,呈不规则状,一面有孔,形似太湖石,《资治通鉴》有陨石落于大名的记载,但是否此石,尚无考究。1987年至县招待所院内,1995年在天池公署摆放参观,2002年迁至大名县石刻博物馆院内建亭保管。1983年大名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