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万城墓位于兰草乡木阁村,坐东南朝西北,为任万城夫妇墓,土塚呈椭圆形,长4米,宽4.2米,高2.5米,塚前立三楼牌楼式墓碑,高4.9米,宽4.2米,碑板上阴刻墓主人姓名及年款,三柱二开间,辟回廊,立方形柱3根,主楼辟龛,龛内施墓主人像,并立圆柱二根,龛门上挂匾,墓碑左右两侧为八字形仪墙,高1.8米,宽2.1米,墓碑中轴线前2.7米处立须弥座圆首碑1通,高2.6米,碑身宽1.2米,厚0.83米,碑上……[详细] |
邓绍芳墓位于镇龙镇土船村,坐东南朝西北,为邓绍芳及夫人王氏、陈氏合葬墓,分布在面宽8.7米,进深24.94米,面积216.79平方米的台地上。土塚呈椭圆形,长4.2米 ,宽2.94米,高3.1米,冢前立石质仿木结构墓碑,高4.5米,宽3.36米,四柱三开间,拱形顶上部辟龛、龛内施墓主人像,明间墓内设享堂、享堂为拱形顶高4.5米,面宽3.36米,进深3.4米,墓碑前正中2.3米处立须弥座碑1通,碑通……[详细] |
张安墓位于岩口乡老君村,坐西北朝东南,为张安及夫人章氏、何氏合葬墓,分布在面宽10.1米,进深24.1米的台地上,土塚呈椭圆形,长9.7米,宽6米,高5.1米,五楼牌楼式墓碑,高5.6米,宽8.3米,五柱四开间,主楼辟龛,龛内立碑,刻墓主人名字,龛门外左右两侧刻花卉图案,墓碑左右两侧与茔墙相接,茔墙高1.9米,长8.8米,墓碑前4.2米平行排列方形座圆首陪碑二通,二碑规格一致,碑基座高0.6米,长……[详细] |
王恩级墓位于笔山镇观寨村,坐北朝南,为王恩级夫妇墓,王恩级清道光年间任知府,其墓分布在面宽8米,进深13.8米的台地上,土塚呈椭圆形,长5.1米、宽2.92米、高3.85米,冢前立三楼牌楼式墓碑,高5.35米、宽3.56米,厚1.2米,四柱三开间,明间设双门、辟回廊、前有圆形柱2根,主楼辟龛、龛内设墓主人像,碑左右两侧为八字仪墙,高2.4米,宽1.63米,仪墙前与茔墙相接,茔墙长2米、高3.2米,……[详细] |
塔子坟墓群位于镇龙镇园门村,分布在面宽16.5米,进深15.2米的台地上占地面积237.12平方米,墓葬有3座,其中单墓1座,合葬墓2座,均坐东北朝西南,横向排列,其中M2朱文玉夫妇墓,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土塚呈椭圆形,长3.9米,宽2米,高2.5米, 墓碑用条石砌成拱形顶,高3.5米,宽2.6米,上部设亡堂,刻“天地君亲师位”,墓碑左右两侧为八字形仪墙,高1.9米,宽0.65米。仪墙外……[详细] |
唐芝福墓位于元石乡双山村,该墓为唐芝福夫妇墓,坐西南朝东北,分布在面宽10.9米,进深22.7米,面积247.43平方米的坡地上,由土冢、墓碑、仪墙、牌坊、响堂、山门、茔墙组成。土冢呈椭圆形,长6.8米,宽3.9米,高4.4米,五楼牌楼式墓碑,高5.4米,宽4.5米,四柱三开间,分上下两层,下层四柱施抱鼓,明间刻墓志,上部挂匾并刻文,两次间为格纹、雕花石门;上层辟亡堂,堂内施墓主人生平事迹;墓碑上……[详细] |
七帽孔崖墓群位于笔山镇贝庄村,坐西北朝东南,分布在宽16米,高2.9米,距地面0.7米高的崖石上,有岩墓七座,呈横向排列,墓的大小不等,形制基本相同,墓门有正方形、长方形,层层内收,墓室呈长方形,部分设棺台,均为素面。其中M3外口沿呈长方形,高1.48米,宽1.38米。内口沿呈长方形,宽0.8米,高0.9米。墓道深0.5米,墓室为拱形,高1.3米,宽2米,深2.8米。此墓群年代久远,对研究汉代墓俗……[详细] |
塝山地崖墓群位于白衣镇磴子社区居委会,坐北朝南,分布在长7.71米、高6.5米、距地面2.3米的塝山地河边石崖上。此墓群共有三座崖墓。M1墓口呈长方形,双门楣,第一道墓门高1.6米,宽1.8米;第二道墓门高1.47米,宽1.33米;墓道深1.2米;墓室呈拱形顶,深2.4米,宽2.35米,高2.06米。由于淤泥掩埋较深,看不清棺台。M2第一道墓门高1.74米,宽1.66米;第二道墓 门高1.2米,……[详细] |
米仓古道,是穿越米仓山连接陕西汉中与四川北部的道路。主要有四条线路,分别沿通江、冷水河、喜神河、白岩河、东河河谷到四川。几条线路均需翻越川陕交界的米仓山,所以通称米仓古道。《辞海》1979年版载:“米仓道,在今陕西南郑县,位于川陕交界,东与大巴山相连。自南郑经此山为入蜀要道,路皆险峻,古称米仓道。古代用兵,自陕入蜀,多出此道。米仓古道的第一条路线:即历史称谓的汉中古道(又称长安古道),是“米仓古道……[详细] |
所谓汉中古道,从字面上看,即陕西汉中通往四川的古道。此路从汉中经通江过平昌(古时称江口)由水陆两路抵绥定(今达州市)再下重庆。在古时候,中原进蜀道路崎岖,攀崖凿壁,历经艰险,正如李白诗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现在残存的道路痕迹还历历在目,不少题纪佐证了古人开山劈石修路造桥的丰功伟绩。在平昌境内古代题刻尤多:如西兴乡天堂村北1.5千米,明万历乙卯年(1615年)咸安袁雪庵书刻的高1.18米、宽0.7米……[详细] |
黄花遍战役遗址:在1933年2月到1934年9月红军先后进行了反“三路围剿”、反“六路围剿”的战役中,南江是西线的主战场,红军与国民党在南江境内的大小战役数千次。1933年2月18日,敌“三路围剿”开始,红军于1933年2月28日,放弃长赤,紧缩阵地,采取“紧缩阵地”、“隐蔽防御”、“伺机-歼敌”的战略方针,边打边撤诱敌深入,至八庙垭一线,经八庙垭的黄花碥一战,歼敌何子聪团官兵200余名(何也被击……[详细] |
两角寨位于油榨坪村三、四、五社,又名南江梁,形为双狮恋窝。在国治里有这样的记载:“四川巴州和平一地前有金印、后有八阵,中有金狮一对”。双狮头尾相伴,高约200余米,宽约500余米,长约800余米,长势雄伟,地势险要,左右悬崖,前后延绵约1.2公里。还流传着两角寨是南江县的风水,据说:南江初立县时县大老爷清晨洗脸时金盆中发现一对金狮,后派差人访察到这对金狮就是两角寨。远在大唐时期皇帝就察到此地,皇帝……[详细] |
龙氏宗祠:该祠在大清道光年间开始筹建,宅基定在石寨子前,坐东向西,宅基占地面积51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365平方米,从奠基烧砖瓦、陶瓷文物、备木料、施工建修经过三个阶段,历时三十余年,几经会首、前赴后继、终将祠堂建成,祠堂前为八卦吊顶的乐楼,后为五岳朝天的正殿,两边为厢房,中有天井院坝,张氏宗祠四个大字嵌在前大门正上方的万岁牌中,大门两侧垟上有石窗户,窗户上雕刻“张、寿”二字。祠内为正殿神龛,供……[详细] |
何氏宗祠坐落于东流村长梁社,建筑面积近500平方米,内分正殿占面积150平方米,殿内设3箧,供3大房已故亡灵之灵位,左右厢房,下方戏楼。古式建筑风格,四角搬爪,土木结构,牙梁画柱,天花板绘制24考、安安送米、孟宗哭竹等。山门外刻有祖训,戒嫖赌、奢华、兄弟相争。题诗曰“品正行端困亦芳,带经锄草也馨香,为人若是多邪僻,纵获显荣亦无光,一坏心田二耗财,三无品望四招灾,士农工商皆有业,汝辈需惜有用材”。2……[详细] |
五女台:位于梅岭五社中部,这个地方现有一颗古老的青杠树胸径1米多,脚有一个洞,洞有几块大石板,传说古时候有五个毛狗精变成五个仙女,常在哪里绣针活,谁家的姑娘想做绣花鞋,把针头麻线送去,烧个香,放在石板上,过两天去拿,鞋子做好乐还是放在哪儿,但始终见不到人,有一天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心生邪念去偷看,果然看到几个美女坐在一块,他一勇而上抱住一个美女,美女使劲挣扎脱了,一下子进了洞,洞门也垮塌了,从此以后……[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