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铜仁旅游

铜仁景点介绍

  一碗水一碗水位于双江镇镇江村,是连接梵净山、云舍、梭家苗寨的要塞。一道白练从20多米的高处飞泻而下,将落水处砸成一个十余平方米的水塘,然后在这里优雅地打一个转,向太平河蜿蜒而去。一碗水纤细如带,飞珠溅玉,是休闲、度假、消暑的好去处。当地人在这里建起古香古色的茅草屋,江梵公里从门前穿过,每天前来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详细]
  梭家寨梭家寨离县城5公里,景色很独特,有奇特的神龙洞、天然的毛主席像、瀑布、成片柳林等。神龙洞是一条地下暗河,洞内蜿蜒曲折,石笋、石山鬼斧神工,有音律健全的石柱,有巨型石瀑等精致景物。神龙洞已与梵锦宾馆一同开发,每年游客上万人。梭家寨最引人注目的是数目繁多的造纸作坊和规模庞大的舞水龙活动,全寨有五十多个造纸作坊,水龙在河中表演,最多时参与舞龙的人逾百人。……[详细]
  冲底户外大本营冲底户外大本营位于太平乡寨抱村,是梵净山区唯一的户外运动大本营。在草坪和柳树间,或有怡然自得的水牛,或有气定神闲的土家歌女,或有忙于烧烤的游人,或有忙于拍摄的钟情风光的人,或有忙于钓鱼、洗澡的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给人一派世外桃源的感觉。在每年的4——10月,前来这里开展户外运动和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在冲底和岑所间,有一座长二十多米的吊桥,最受游人钟情。钟情于风光的人,站在桥……[详细]
  苗匡峡谷苗匡峡谷位于太平乡太平村境内,距江梵公路4公里。苗匡峡谷全长15公里,其间汇集的山流形成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在峡谷口的右侧,有一个风景奇特的风洞,峡谷的左侧还保留着明朝年间修建的庙宇的旧址。溪谷中,有风洞、雌雄石笋、犀牛塘、飞水岩、万丈崖、大龙门塘、小龙门塘、水帘洞等景点。“苗匡”是土家语,意为“校场坝”。据史料载,这里是清末刘满盘踞梵净山时,贵州东道易佩坤、巡抚岑毓英剿灭刘满而训练兵丁的所……[详细]
  通缘寺通缘寺在江口县城西沙子坳公路右侧,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因城内寺庙被国家有关单位占用,部分信众便在此建小庙,供上泥塑观音菩萨。后来,寺庙越建越大,信众越来越多。1995年夏,县城的信众通过自筹和化缘,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扩建。这一年,县宗教部门对此进行了登记,并正式命名为通缘寺。现是县城信众烧香释佛的主要场所,每年六月十九来此朝拜的达万人以上。……[详细]
  坝梅寺遗址坝梅寺遗址原名承恩堂,位于梵净山西麓,因在坝溪、梅溪之间,故俗名坝梅寺,为明建4大脚庵之一,正殿7间,偏殿及僧房数十间,画栋雕梁,规模宏大,占地4亩,寺产遍及周围二三十里。1958年学生勤工俭学寄住寺内,不慎烧毁。现仅存围墙、屋基及山门外合抱古树数十株。清康熙后,历年所刻石碑及寺附近的和尚墓群尚残存。遗址附近有碑数块,其中康熙十五年(1676)因垣重建承恩堂常住碑,记庙产甚详;嘉庆十年(……[详细]
  大金佛寺大金佛寺座落在黑湾河寨沙佛教文化苑内。距梵净山山门2公里。其弥勒殿金碧辉煌,内供一尊金玉弥勒佛像。其天冠金玉弥勒,为世界最大金玉弥勒菩萨像,高5米,由佛光、金身、千叶宝莲、木雕须弥底座四个部分组成。金玉弥勒菩萨结善跏跌坐姿(弥勒菩萨唯有坐姿)端坐于木雕须弥底坐上,足踏白玉莲台。上面雕刻的九条龙,也寓意了梵净山曾有“九龙山”之说。佛光外设装饰有108尊小佛。整个金身用了两百五十多公斤的黄金,……[详细]
  释迦殿、弥勒殿释迦殿、弥勒殿位于金顶之上,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被人们称为“空中殿堂”。释迦殿在左,弥勒殿在右,中隔金刀峡、天桥横跨其上连接两边。上金顶先到释迦殿,过天桥再到弥勒殿。两殿构造基本一致,一间独房,均由块石垒成,面阔5.4米,进深5.55米。两殿背后各有一方不可移动巨石,释加殿后为晒经台,弥勒殿后为说法台。据《铜仁府志》载:屋顶因“风峭,不可瓦,冶以铁”。殿内原有明铸铜质释迦、弥勒佛像各1……[详细]
  江口金钱杆江口“金钱杆”,又名霸王鞭、赶山鞭、打洋钱、打花棍、打钱杆等,是江口一种独特的民族民间舞蹈表现形式。江口“金钱杆”,常见的是一旦一丑表演。即由两人对舞,因旧社会有“女不出闺”的礼数,旦角一般由男人装扮,常作花灯表演节目。在服饰上,旦角穿大襟便衣,多绣茶花、牡丹等图案,下穿红绿百褶裙,衣短裙长,且裙系在上衣里面。丑角穿对襟衣,镶白色云边,衣袖长于手背,裤为青兰色,且裤脚口较大,腰间系一带子……[详细]
  江溪屯仡佬寨江溪屯仡佬寨位于江口县官和土家族苗族仡佬族乡江溪屯村,距县城55公里。这里的村寨依山傍水,不仅民风多彩民情淳朴,而且森林生态保护较好,是旅游的理想去处。江溪屯仡佬族,在民族习惯方面最突出的是在民族信仰方面,表现为崇拜树圪兜和竹。春节有“喂树”的习俗。“喂树”又被称为“祭树”或“拜树”。在大年三十,一人执刀在树上砍3个口子,另一个人将肉饭酒置于树的口子上,最后用红纸把刀口封住,给树除草培……[详细]
  漆树坪羌寨漆树坪羌寨地处江口县桃映乡最北端,距县城约50公里,是贵州省唯一的聚族而居的羌族村寨。以胡姓为主,祖籍四川茂汶,至今历10余代,近500年历史。代表性民俗是过“羌年”,即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这天,大家都会齐聚一堂,欢度这一重要的节日。主要内容有:羌年来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做粉条、磨豆腐、打糍粑,贴对联、挂红灯,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在村子中选一宽敞的平坝设置祭坛,全村男女老少都参与其中,随……[详细]
  地址:贵州省江口县太平镇梵净山村寨沙侗寨寨沙侗寨为梵净山山脚的侗族村寨,位于梵净山山脚的太平河畔,寨前太平河流过,河畔有古树参天,寨后绿树青山。经过横跨太平河的风雨桥进入侗寨景观大门,宛如进入古朴原始的江南小镇,这个隐于绿树浓荫之中的侗家天地便如幻影般展现在你眼前。沿着青石板路曲折徜徉,百步之余,豁然开朗,一个圆形的广场如孔雀开屏,广场一角矗立着一座侗寨的标志性建筑——鼓楼。到了夜晚,鼓楼上流光溢……[详细]
  梭家苗寨梭家苗寨,地处梵净山下风景秀丽的太平河畔,距县城5公里。全寨以龙姓为主,皆为苗族。龙姓属武陵第,是秦汉时期武陵郡所辖的主要姓氏,也是武陵山区较早的土著民族。梭家苗寨自古有尚武和舞龙的传统,特别是板凳拳、棍术久负盛名,水龙远近闻名。梭家苗寨水龙,是梵净山龙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在水上舞动。凡遇重大节庆,数十个男女舞龙下河,随着锣鼓的响起,色彩斑斓的长龙在流水潺潺的太平河上滚动翻飞,景……[详细]
  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云舍,距江口县城仅5公里,是江口县太平土家族苗族乡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杨姓土家族为主,是贵州省批准的第一个土家族民俗文化村,有“中国土家第一村”之称。云舍人是省溪杨氏土司的后裔。长达近700年的土司制度,孕育了云舍灿烂的土家民俗文化和生态文化。桶子屋是云舍最具特色的土家族古建筑,其结构一般由正屋、偏屋、木楼和朝门组成,四面封墙,又叫封火桶子。一般来说,云舍桶子屋建筑整体呈正方形,……[详细]
  红号军三元屯根据地旧址三元屯,在江口县桃映乡溪口村勤嫩坡的山顶上,地势平坦、开阔,面积大,原有八个大门,现有6个村民组700多人口,距桃映乡政府驻地约10公里。三元屯根据地原系清朝民团驻地,因团首李丕基、雷州响应红号军起义而成为红号军的重要据点之一。1856年10月,红号军败于清廷三省围剿之中,根据地失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