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郑州市 > 登封市旅游

登封市景点介绍

  莲花寺位于登封市区西10公里少室山南麓莲花峰下,坐北面南,地势北高南低,四周山峦环抱,密林蔽日,环境清幽。莲花寺建于清代后期,现存民国建筑三进院落,殿宇、房屋60余间,窑洞3孔。中轴线建筑有:山门(嵩莲宫)、安阳宫(观音殿)、无极殿。民国碑刻3品,古树名木10余株,总占地面积 7000余平方米。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日军侵华飞机场位于登封市区西南1公里的石称石东侧,修于1944年3月,日寇侵占登封,-烧杀,无恶不作,并在制造了一起-无辜村民七人的登封惨案。攻占登封后,在县里各村抓了上万民工修筑飞机场。1944年农历8月14日晚,皮定均司令员,徐子荣政委奉命率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来到登封,解放了万羊岗南坪上被日军抓去修飞机场的三万民工,首战告捷。飞机场是日军侵占登封的罪证之一。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登封县故城位于登封市区中心,北城墙位于中岳大街中段(光明路以西嵩阳路以东)南侧,南城墙位于少林路中段(光明路以西嵩阳路以东)北侧,东城墙位于光明路西侧,西城墙位于嵩阳路中段(中岳大街以南少林路以北)东侧。《河南府志》《登封县志》载:登封县城墙建于唐初,是一座用土夯筑的城墙,周长1124步,高一丈五尺;明万历三十九年知县付梅重修,用砖二十万块包砌,建四角楼、辟春雨、鸿泽、黄离、万岁四门。清代多次修葺……[详细]
  崇高城建于西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当年汉武帝刘彻游中岳,把阳城县所属的嵩山前面的三百户居民单独划为崇高县,作为奉邑,专管祭祀之事,城墙修建于此时,后历经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朝代,城墙一直沿用并修筑;隋时改崇高县为嵩阳县,县城南迁,崇高城渐废,沿用约700余年,修筑至今约2100余年。经实地调查判断,略呈南北长方形,东西宽约350米,南北长约500米,城墙的地上部分已大部被毁,现仅……[详细]
  孙显墓碑位于登封市卢店镇卢西村卢店至唐庄公路西侧。孙显,字荣甫,曾任中顺大夫,遥授知芙德府、知太平路总管府事,江西行省郎中,福建行省郎中,元大德二年(1298年)“移内地,理问汴省”任 “少中大夫怀孟路总管兼管诸军奥鲁管内劝农事”。 墓碑高3.55米,宽1.07米,厚0.28米。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姚燧撰文,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刘赓书丹,嘉议大夫礼部尚书郭贯篆……[详细]
  景店烈士陵园位于登封市卢店镇景店村东部,豫03公路的西侧。陵园安葬烈士69位,生前均系刘伯承司令员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九纵队七十七团指战员。1954年从城关公社焦河大队和大冶公社又各迁葬两位,共合73位。烈士家属先后迁葬原籍33位,现有烈士墓40座, 墓前均立有高0.30米、宽0.18米、厚0.085米的青石墓碑一块,上刻楷书烈士的籍贯、姓名和生前职务。2013年,登封市民政部门在景店烈士陵园……[详细]
  李庄遗址位于登封市君召乡李庄村南台地上,遗址处在大呼沱河西岸二级台地上,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南北较长,整体呈长方形分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物人员调查发现。2008年文物普查时又进行了调查,根据文物普查采集到的标本判断,该遗址是一处仰韶文化时期的遗址,这说明早在五千至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此繁衍生息。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银洞遗址位于登封市君召乡井眼沟村北的马鞍山厢子崖半腰,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银洞遗址据当地传说是明朝时期人们采矿的洞穴遗址,清代至民国年间,当地村民曾利用此洞躲兵防匪。银洞遗址经考古调查可知:该银洞坐北朝南洞穴略呈椭圆形,进深约7米,洞口高约1.80米,洞口宽约4米,洞内最窄处1.5米,洞内最宽处3米,洞内最高处2.10米,最低处1.20米左右,整个洞穴开凿在山岩上,从现场调查判断,……[详细]
  冶上冶铁遗址位于登封市告成镇冶上村。由村名可知,此地历史上曾立炉冶铁。遗址分布于村中部及村东南山坡上,面积约2平方公里,文化层厚度1~3米不等,重点区域位于“沙沟”一带。1984年被发现,1990年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登封市文物局联合对其进行发掘,发掘面积约230平方米,出土遗物有:坩埚、炼渣、陶范残块、瓷器残片等,清理冶铁窑炉4座,陶窑2座。两尊立于中岳庙大殿前的金代铁狮子……[详细]
  登封县第一次党代会旧址位于登封市大金店镇袁桥村,原为民国区长袁强斋家,现为顾景贵住宅,上房坐北面南,东与袁进兰宅院近邻,南为顾颜明住宅,北为袁桥村街东西路,西为袁布袋宅院。1938年,登封县地下党组织已发展到相当大的力量,在对敌斗争和组织建设、宣传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登封县根据当时的形势需要,结合工作进展情况,按照上级党委决定,将偃师、巩县、登封中心县委,改建为各县县委。2月前后,县地下党委便……[详细]
  崔氏石坊及碑刻位于登封市大金店镇文村西头北侧崔氏坟茔内。石坊刻立于明代中期,为三间四柱形,通高2.88米,宽4.50米,坐北面南,坊顶用横枋盖顶,浮雕有花草图案,横枋下置阑额,阳刻隶书“崔公先茔”,额左刻有“赐进士巡抚都御史崔景荣”,右刻有“赐进士湖广兵备副使嵩阳崔应科立”楷书。中柱阳面刻有:“开垣肇迹祖宗功德流泽远,中岳发祥昭穆甲科荫后长”对联。右侧刻“仲子冲壁书”,柱顶雕石狮,坊柱南北有雕花护……[详细]
  负黍城位于登封市大金店镇南城子村周围、颍河南岸的台地上,东有安庙河,西邻段村河,南依青红岭,南高北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据《竹书纪年》载:“周安王五十七年,韩伐郑,占领阳城及负黍”。《史记﹒秦本纪》载:“秦昭王五十一年,将军摎攻韩,取阳城、负黍。”由以上文献记载可知,负黍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是郑韩两国的西部边防重镇。负黍城东西宽约400米,南北长约800余米,面积30余万平方米,南城墙位……[详细]
  梅村遗址位于登封市大金店镇梅村西南、太后庙河西岸的二级台地上,遗址西北高,东南低,东西宽约150米,南北长约180米,占地约近3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度1.5~3米,采集有红陶和灰陶,纹饰有绳纹,另有素面等。据陶质及纹饰判断,该地是一处战国文化遗址,对研究战国时期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具有一定价值。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正堂建造于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年),由国民党三十一集团军第十三军军长石觉建造,为当时的十三军军部;十三军下属有八十九师、一百一十师、第四师,分别驻防于登封城高庄、菜园、玉皇庙、十里铺、卢店、东金店、告成、文村等。新中国成立后,中正堂作为公有财产被大金店大队、村委使用。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登封县抗日县政府旧址,位于登封市白坪乡东白坪村李文正家西侧,是座西面东的土窑洞,一九四四年十月登封县抗日政府就驻扎在小院的窑洞里。窑洞西侧为耕地,北现为李文正后代住宅,东为民房,南为空旷地及建筑墙基。登封县抗日县政府旧址是豫西抗日战争时期登封县政府政治指挥中心,是新旧历史发展的唯一实物见证,虽为土窑洞,但它传载和记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皮司令、徐政委领导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全体成员在浴血奋战中同登封县委县政……[详细]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娆㈣繋鍚勪綅缃戝弸绉瀬鍙備笌锛屽叡鍚屽垱寤烘垜浠編濂界殑瀹跺洯銆傚鏋滄偍鏈変粙缁嶅涔¢鍏夌殑鏂囧瓧銆佸浘鐗囷紝娆㈣繋涓庢垜浠仈绯�
濡傚彂鐜版斂娌绘€с€佷簨瀹炴€с€佹妧鏈€у樊閿欏拰鐗堟潈鏂归潰鐨勯棶棰樺強涓嶈壇淇℃伅锛岃鍙婃椂涓庢垜浠仈绯� 鑱旂郴鎴戜滑锛� Email锛歜ytravel666*163.com锛�*鏀逛负@锛�
銆€銆€鏅婭CP澶�2023016012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