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旅游

安徽省红色旅游景点

皖东烈士陵园
  皖东烈士陵园原名半塔烈士陵园,隶属于安徽省来安县民政局。半塔烈士陵园2009年10月应安徽省民政厅提议,经国务院批准,更名皖东烈士陵园,历史上著名的半塔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皖东烈士陵园是为了纪念在半塔保卫战中和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所建。陵园位于安徽省来安县城东北30公里半塔镇,地处安徽省和江苏省的交界。陵园坐落在半塔镇西北部,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头道光山上,全园占地面积260亩。皖东烈士陵园始建于1944年3月,后因新四军北撤而中止,1958年续建后对外开放。陵园1999年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安徽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安徽省军区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先后又被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军区推荐申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国防教育基地”,2009年3月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目前,皖东烈……[详细]
芜湖市烈士陵园
  芜湖市烈士陵园坐落在市区东麓,与风景秀丽的神山森林公园相毗邻,占地66亩,共划分为纪念碑陵墓凭吊区、烈士事迹纪念馆、中心广场、接待管理办公等四个主要功能区。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1949年5月,刚刚成立的芜湖市人民政府指定神山北麓的林地为“革命军人公墓”。1953年4月,正式将公墓辟为革命烈士和病故军人公墓,是安徽省较早的革命纪念建筑物之一。1992年8月,正式成立“芜湖市烈士陵园管理处”。1994年4月,烈士陵园一期工程竣工,工程项目建有20.25米高的“人”字形纪念碑以及烈士墓椁。墓内安放着39位不同革命时期英勇牺牲的烈士骨灰。2005年3月,规划修建二期工程,包括占地1600平方米的烈士纪念馆、1200平方米的中心广场和200多平方米的报告厅。2006年7月1日,新的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馆内通过154块展板,70件实物(遗物),集中展示了从党的创立时期到新中国建立后,牺牲在芜湖和牺牲在……[详细]
萧宿铜灵边区革命烈士陵园
  萧宿铜灵边区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93年,位于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大门左侧,占地60多亩,主体分为大门、碑标、碑廊、题词、纪念碑五个部分。萧宿铜灵边区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连接豫东、皖东北两大战略区的重要通道,亦是敌我必争的交通命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以孙象涵为首的边区爱国青年与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解放战争中萧铜边区人民抚育的第二十五团萧铜独立团和萧铜总队等子弟兵在解放战争中先后编入华东、中原野战军,参加了淮海战役、抗美援朝和入藏平叛,南征北战,屡建功勋。……[详细]
淮海战役魏沟口狙击战遗址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始后,华野大军围住了国民党黄伯韬兵团,徐州国民党军队处在进退维谷之境。刘汝明、李延年兵团北上增援,被我军迎头淮海战阻止,蒋介石急令黄维兵团速从豫西赶往徐(州)蚌(埠)一线,计划南与李延年、刘汝明兵团会师,北解徐州之围,东救黄伯韬之命。11月14日下午至18日,黄维兵团在阜阳颍河渡口一带遭遇解放军豫皖苏军区独立旅编制的警备团(俗称老三团)二营某连的顽强阻击,发生激烈交战。直至11月18日凌晨全部撤退,我军完成了阻击任务,主动离开颍河东岸。阜阳渡囗阻击战的成功,迫使黄维兵团迟迟不能到达淮海地区,粉碎了蒋介石的计划,不仅11月22日黄伯韬兵团全军覆灭,11月22日黄维兵团的司令部、四个军、一个快速纵队的12万人马,也在蒙城双堆集遭到全歼。2008年4月4日,清明节当天,由阜阳市农民摄影家陈广安出资捐建的颍河阻击战人民英雄纪念碑,在颍东区袁寨镇魏沟闸落成。碑高2丈8尺,……[详细]
蒙城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蒙城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坐落在古老的万佛塔东侧,三面环水,占地3000多平方米,始建于1966年,重建于2007年,建筑面积440平方米,英明录719人,布展20名烈士事迹,陈烈46件遗物,骨灰存放15名,另外还有周元墓碑一座占地109平方米。馆内有3名管理人员,1名馆长,2名讲解员。 纪念馆展厅内布置古朴庄重。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东墙上方是会师场景,西墙是冲锋陷阵,有毛泽东题词及20位烈士的大幅照片和说明材料。彭雪枫、周元、罗会廉、过家和、宫坚、杨子仪、卢锡璜、尚志中、李季臣、蔡恩铭十位烈士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烈士;张全贵、张迪东、无名小英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烈士;孙廷芳、马建军、候立廷、于晓辉、刘卫东、李继东、马连超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烈士。展厅内还布有曹圩战斗示意图和战斗述略、解放战争时期板桥战斗示意图和简介,整个展厅一次能容纳800人次,每年接待瞻仰人……[详细]
桐城烈士陵园
  桐城烈士陵园,在市城区西门外求雨岭南麓。烈士塔前身为“桐城烈士墓”,原建于北门钓鱼台山顶。1962年,桐城县人民政府改“烈士墓”为“烈士塔”,并移建于今址。烈士陵园的整体布局,依山面城,坐北朝南,总面积为30000平方米,四周筑乱石围墙,其中一条4米宽林荫道,通向35级宽阔台阶,直登塔台。塔台呈长方形,面积1700平方米,周环水泥钢筋栏杆,边沿 植以翠柏。基台为正方形,面积130平方米,四周亦环以水泥钢筋栏杆。烈士塔高10米,方体梯形。正面镌刻“烈士精神永垂不朽”八个大字,东侧镌“光荣归于为国家为人民为革命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西侧镌“革命烈士的光辉事迹永远为人民所景仰”,系书法家愿安徽省委副书记张凯帆手迹,均行书阴刻。塔后身10米处,为塔台后壁,中嵌水泥质弧行塔碑一座,隶书阴刻碑文。烈士塔主体建筑宏伟庄重,掩映于绿树翠柏之中,每年清明节,城乡人民、学校师生纷纷前来凭吊。……[详细]
刘家集烈士陵园
  刘家集烈士陵园  位于县城东北12.5公里,刘家集大街西侧60米处。陵园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碑祭后边南北五排,每排东西5座,共计25座烈士墓葬。1948年5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豫皖苏区十一团(曾用龙山部队代号),分析敌情后,按照六分区电令北返,打击敌新编七十四师,配合华野大军即将开始的豫东战役。途中暂住刘家集镇刘染、戴庄、张庄、徐庄一带。-新编七十四师驻望疃董集踞点1200余人,向我驻地搜索进犯。苏区十一团团-观察敌情后,立即命令部队从三面阻击敌人。经过一白天的激战,终以取得胜利。为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1983年利辛县人民0于刘家集南头建一烈士陵园。由于陵园占地面积较小,已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1999年利辛县0决定将陵园迁移新址。该烈士陵园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广大干群和青少年学生前来凭吊祭扫,缅怀先烈。……[详细]
抗日工作团驻地旧址——刘氏支祠集成堂
  抗日工作团驻地旧址——刘氏支祠集成堂位于岳西县中关乡沙村。刘氏支祠集成堂位于安徽岳西县中关乡秋千村杨口组。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坐西南朝东北,共房屋64间,占地1000平方米。平面布局为一轴三进两厢四合院式,左右带跨院(实为包屋),中、后厅七架抬梁,前轩后单步,单檐双坡面、硬山顶,马头墙,小青瓦,清水墙,檐口粉白灰,饰人物花草图案。为典型皖西南古建筑,其建筑风格和手法个性鲜明,环境优美,疏朗有致,高大雄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该祠建成初期只开展刘氏族务活动,1938年6月初,岳西县委会派王榕率第31抗日工作团进驻,成立动委会、沙村特支。解放战争时期,此地也是红色根据地。馆内,布置有二十多间展室,分别挂上了人物图像简介、图片、文史资料等,展柜内摆放文物,设立抗日工作团史迹和沙村革命事迹两部分展览,以褒扬先烈,教育后人。保护范围:东至大门前10米,南至右侧檐外6米原围墙遗址,西至后檐3米原……[详细]
蔡永祥纪念馆
  蔡永祥纪念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四顶山脚下,蔡永祥的家乡大蔡村。此馆建于1966年,为砖瓦结构平房,共14间,建筑面积237.5平方米。因年久失修,无专人看护,已出现部分墙体开裂,屋瓦脱落,门窗腐烂,现已成为危房。本次挽救性修复将投入40万拟按原馆风格进行修建。主要是纪念馆屋面翻新、墙体维修、门窗更新、道路、广场、台阶、围墙、排水等。整个修建工程拟于九月中旬竣工结束。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据悉,展馆修复后,由文化部门牵头到杭州蔡永祥生前所在部队对蔡永祥生平等进行复制后对展馆进行重新布置。同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和讲解人员,并纳入县级财政供给事业单位管理。……[详细]
萧县淮海战役旧址
  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始于1948年11月、12月中旬,歼灭-黄维兵团后,淮海战役总前委全体成员-、-、陈毅、粟裕、谭震林在蔡洼杨台子李春华家后院召开会议,研究渡江作战部署和部队整改方案。淮海战役旧址会议休息时,五位-在院内合影留念。在此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军指挥部已迁入该村,到49年元月,淮海战役结束,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共在蔡洼工作28天。现该村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及总前委会议旧址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室内用具(老式床、桌椅、条几等)保存完好。-旅游小贴士:地址:位于宿州市萧县境内开放时间:8:00——18:00……[详细]
金寨红25军、红28军军部旧址
  金寨县红25军、红28军军部旧址于2009年5月6日“立夏节、六霍起义”胜利80周年之际建成并对外开放。红25军军政机构旧址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全面展示红25军的辉煌历程。红28军旧址是以红28军建立、重建、再建为主线,突出红28军重建及其战斗过程。红25、28军合编旧址:位于金寨县汤汇乡豹迹岩村胡氏祠。胡氏祠1934年4月红25军和红28军顺利会师后,在这里完成了整编。后红军由徐海东等指挥,于1935年9月16日胜利到达永坪镇与刘志丹领导的红26军、红27军会师,成为长征到达陕甘根据地的第一支红军,被誉为“长征先锋”。旧址现有房屋12间,至今保存有极为珍贵的红军标语。其中一侧墙上写着“活捉匪首刘镇华”的标语,署名是“红28军政治部”。在胡氏祠的另一侧墙壁上,还有这样的红军标语:“坚决恢复皖西北的苏区!红28军政治部”、“反对-,反对官长,不打苏区的工农”等。1981年9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详细]
中共鄂豫皖区委员会旧址
  中共鄂豫皖区委员会旧址位于金寨县花石乡白水河村汪家老屋。中共鄂豫皖区委员会旧址原为当地汪姓老屋建于清晚期,坐西向东,青砖小瓦结构,四进五十余间。现存门楼,厅堂共九间。1938年6月,中共安徽省工作委员会由桃岭随新四军兵站迁此,书记彭康,组织委员先后有郑维孝,黄岩,刘顺元,喻平等,领导六安,寿县,太湖三个中心县委和舒芜特委工作。1939年2月,中共安徽省工委会撤销,成立中共鄂豫皖边区委员会书记郑位三,委员彭康、张劲夫、何伟、方毅、张体学,李丰平、桂蓬、黄岩、郑维孝、程坦等,区党委机关驻此,隶属中原局。1939年至1940年期间,统一领导鄂豫皖边区抗日运动。1939年7月,新四军军长叶挺,参谋长张云逸来立煌巡视工作也曾驻此。……[详细]
王稼祥故居
  地处安徽泾县西南桃花潭镇厚岸村,距县城48公里。故居徽派风格,馆名由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题写。纪念馆由序厅、展厅、游客中心三部分组成。故居1986年被定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批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点。景区由王稼祥故居纪念馆、故居、东台书院等景点组成。王稼祥故居纪念馆位于王稼祥故居前,建筑面积1130㎡,徽派风格,馆名由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题写。纪念馆由序厅、展厅、游客中心三部分组成。走进纪念馆大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尊王稼祥同志青少年时期的汉白玉雕像,他面色沉静、目光有神凝望着远方,眉宇之间微蹙,左手拿着《申报》,右手握着拳头,表现了他投身革命的勇气、决心和对未来前途的思索与展望。《王稼祥生平陈列展》的主题是“永远的稼祥”。展厅共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风华年代,第二部分是忠诚战士,第三部分是三大贡献,第四部分是卓越领导,第五部分是杰出外交,……[详细]
蚌山建桥烈士纪念广场
  蚌山建桥烈士纪念广场建桥烈士纪念广场位于淮河铁路双桥西侧圈堤,原建桥烈士纪念碑处。该广场是在建桥烈士纪念碑原址的基础上扩建而成,面积约2722平方米,规划采用规则对称的布局以体现纪念广场的庄严、肃穆。广场在总体布局上分为3个区:入口广场区、主体广场区和安静广场区。烈士广场图二其中入口广场区包括入口小广场及走向主体碑前广场的层叠台阶过渡部分;主体广场区包括碑前广场、外广场及纪念碑花池;安静广场区包括碑后休闲平台及周边绿化。碑前广场是游园主体,用棕、黑、灰3种颜色的花岗岩铺成同心圆图案,西侧栽种乔木和培植草坪,绿化区域有小径通向碑后平台,以作集体瞻仰、市民小憩、锻炼休闲的场地,平台东侧栽种高大的乔木与铁道隔离。……[详细]
中共皖浙赣省委驻地旧址
  皖浙赣省委驻地旧址在休宁县汪村镇石屋坑村,原为农户张志周家,1924年建,长11米,宽9米,占地面积99平方米,共3层,整个建筑面积约160平方米。1936年4月,中共皖浙赣省委成立后,省委机关即在此房办公。屋内有暸望台2处,二楼为省委书记关英等人住处,三楼为省委小印刷厂。以石屋坑村为中心,皖浙赣省委、皖南红军独立团开展了三年的游击战争,在当地革命群众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给予国民党-派以沉重的打击。在附近的葛藤坞、野猪塘、螺丝宕、平鼻岭等密林中,至今还存留当年农民团和赤卫队建立的秘密棚、红军医院和红军开挖的战壕。与旧址相隔50米处的红军屋,是当年红军开会、休息和训练的地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