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罗源县旅游

罗源县红色旅游景点

红军攻克罗源城纪念碑、纪念墙
  红军攻克罗源城纪念碑、纪念墙位于罗源县革命烈士陵园内。纪念碑于1984年建立,碑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叶飞题写。纪念碑为花岗石体,南面刻碑文,顶为红旗造型,东面和西面上部有红旗、五星造型。高约25米,花岗岩石基座。纪念墙为花岗岩石主体,高3米,长10米。中间嵌8块长50厘米宽80厘米的青禄石浮雕。纪念墙于2009年建立,以文字说明的形式,生动地再现了1934年8月14日红军解放罗源城的历史画-卷。文字共分成9个部分,分别是:前言、战前会议、侦探敌情、西门开战、突破南门、主攻北门、全城解放、威震敌营、影响巨大,还配有攻打罗源城战斗经-过要图。文字记述的主要战斗经-过如下:1934年8月上旬,以寻淮洲、乐少华、粟裕、刘英等同志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由赣入闽。12日,先遣队进抵距离罗源城三四十里的凤坂周围乡村,总指挥部设在百丈村。当晚,军团--会见罗源地方党组织和游击队负责人,同意他们……[详细]
中共罗源县应德支部遗址
  中共罗源县应德支部旧址位于罗源县白塔乡应德村。1930年,罗源人张瑞财经-中共连江-县委书记杨而菖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1931年5月,罗源县党员人数发展到10多人,在应德成立中共罗源县应德支部,即罗源县第一个党支部。隶属中共连江-县委领导,由张瑞财担任党支部书记。1932年3月,改组为中共罗源县特别支部。9月底全县党员发展到30人,先后建立应德、飞竹、小善、沙坂等6个支部和4支游击队。12月,改组为中共罗源县工作委员会。1934年6月,中共福安中心县委与连江-县委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中共闽东临时特委,把原-罗源、连江-2个工委合并成立中共连罗县委。9月底,中共闽东临时特委领导人叶飞决定连罗两县党组织分开,正式成立中共罗源县委,并组建独立营。1935年3月,全县苏区沦陷,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斗争。1936年8月,在中共闽东特委的领导下,重建罗源县党组织和武装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迎-来抗日……[详细]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旧址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旧址位于罗源县白塔乡百丈村。中共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后,中央决定将寻淮洲、乐少华、粟裕等领导的红军第7军团改组为北上抗日先遣队。1934年8月10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挺进罗源。12日,在百丈村设总指挥部。总指挥寻淮洲在这里会见闽东红军第2独立团团长任铁锋、闽东红军第13独立团团长魏耿、政委叶如针、参谋长杨采衡及连罗中心县委委员张瑞财等人,对攻打罗源县城方案等作了部署。8月13日下午,先遣队获得情报后,在白塔村召开作战会议,决定当晚攻打罗源县城。是夜,先遣队在参谋长粟裕的指挥下,在当地游击队的配合下,一举攻下了罗源城。共歼敌1000多人,缴获-、轻重机-几百支和许多武器装备,活捉了县长徐振芳等--分子40多人。14日凌晨,解放了罗源城。15日下午,先遣队用银元兑换回红军战士购买商品的苏区纸币,安置好伤病员后,便在全城人民的欢送下,撤离罗源继续北上。罗源县城的解放,打……[详细]
红军总医院罗源3所分院旧址
  红军总医院罗源3所分院旧址位于罗源县松山镇的巽屿、北山和外洋村。1934年,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取道连罗和攻克罗源城期间,在罗源县松山镇的巽屿、北山和外洋村分别设立红军总医院3所分院,安置治疗约200名红军伤病员,闽东独立团(原-为13独立团)参谋长杨采衡也在这里养伤。巽屿分院设在巽屿村岛内,安置治疗70多名红军伤病员。这里原-是四面环海的孤岛,是进出罗源湾的天然门户。北山分院设在北山林尊王宫,安置治疗70多名红军伤病员。近年重新改建。外洋分院设于外洋村南的瑞云寺,安置治疗60多名红军伤病员。在当地党组织和广大群众配合支持下,这些红军伤病员得到及时救治,全部恢复健康,重新走上革命征程。巽屿分院原-设在巽屿村内一座民房,已拆除。北山分院原-在北山村林尊王宫,旧房拆除改建过,现保存状况良好。外洋医院原-设在外洋村瑞云寺,旧址现存,面积约1600平方米,砖混结构,寺院近年作过改扩建。……[详细]
罗源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罗源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罗源县飞竹乡仓前村守善自然村。1934年3月,中共福州市委负责人陈之枢、苏达以及市委选派的魏耿、杨采衡、陈二妹等人,在飞竹乡的仓前村守善自然村阮氏民居内成立了罗源县苏维埃政府。同时,成立4个区和70多个村苏维埃政府,有的区乡还建立共青团、妇女会和农会等组织。10月,红军部队撤离罗源后,国民党军队、各地民团和地主豪绅对苏区进行“清剿”,苏区遭受空前浩劫,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阮在永、组织部长杨挺英等相继牺牲。1935年3月,全县苏区沦陷,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斗争。罗源苏维埃政府旧址设在一座民房内,占地约35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砖木结构,有前天井、土围墙,现保存状况较好。……[详细]
林可彝故居
  林可彝故居位于罗源县凤山镇北大路52号,紧邻罗源北门旧城墙,为一两横两进的清代木结构民居,前后左右共四个天井。正厅穿斗式梁架,面宽六扇五间,披榭四扇,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建于清代,为罗源北门林氏家族所有,中共早期党员林可彝(1893—1928)便出生于此。民国17年(1928年),林氏家族的林瑞琦利用该宅厅堂开设美文照相馆,为罗源第一家照相馆。该建筑现为罗源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