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吉林省 > 通化市 > 梅河口市旅游

梅河口市红色旅游景点

《东北日报》社遗址
  《东北日报》社遗址,位于吉林省梅河口市海龙镇海龙大(胜利)街东段,占地约300平方米。后为老新华书店,如今已改建为幼儿园。原貌已经不复存在。《东北日报》是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机关报,今《辽宁日报》的前身,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创办的第一张地区性报纸,从1945年11月1日创刊到1954年8月31日为止,经历了整个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新中国初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1945年11月1日《东北日报》在沈阳创刊,为四开两版,报名由吕正操将军题写。《东北日报》办报特色是它的漫画,占到版面的90%以上,由著名漫画家华君武所画,尤以蒋介石漫画形象最为有名,蜚声全国。创刊号申明:“本报是东北人民的喉舌,以东北人民的利益为利益,一切为东北人民服务,这是我们的宗旨,我们的天职。报纸的政治立场鲜明,对中国共产党的内政方针政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这也成了当时在东北-势力的攻击目标。经常有特务……[详细]
中共中央东北局梅河口会议会址
  中共中央东北局梅河口会议会址,位于梅河口市和平街道,铁路车务段院内。始建于1936年,是日式二层小楼,红砖红瓦建造。1987年,此处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其进行整修。小楼东西长101米,南北宽8米,总面积1622平方米,展室设在二楼,约38平方米,展馆分为会议会址、战略转移、伟大转折、缅怀历史四个部分。会址总占地面积约5500平方米。建筑外立面、楼脊、雨搭、窗眉等,具有鲜明的日式建筑风格。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初,国民党-派集结大批兵力,向东北解放区发动大举进攻。在敌强我弱形势下,为保存实力更好地歼灭敌人,尽快实现战略性--,解放全中国,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东北发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1946年3月6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扩大会议在抚顺开幕。会议由东北局书记彭真主持,任务是研究东北地区的形势和在东北地区的战略部署。会议开始不久,因国民党军进攻抚顺,会议转移到梅河口继续进行。……[详细]
康大营战斗遗址
  康大营战斗遗址,位于梅河口市康大营镇民安村,占地约400平方米,现为民安村村委会及民居。1931年,康大营-署有武装-30余人,是围剿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和游击活动的据点。-署长赫永昌,死心塌地为日寇效劳,为了拔掉康大营-署这颗钉子,侦察敌情任务落在中共康大营党支部地下党员刘正儒身上。当时,刘正儒的父亲与-署长赫永昌曾结金兰之好,-署长赫永昌是刘正儒的盟叔,刘正儒同他的母亲就住在与康大营-署一墙之隔的两间民房里。赫永昌素好棋道,闲暇无事常跟刘正儒在“楚河汉界”中拼杀。刘正儒出入-署本来就比较随便,但两个人为了来去方便,就在院墙两侧各设一木梯。刘正儒去-署陪赫永昌下棋,一向踏梯越墙,很少走-署的大门,这为刘正儒侦察敌情提供了方便。1934年7月初,刘正儒接受侦察任务后,心急如焚,寝食不安,越墙对弈的次数明显增多。不仅每晚不叫自去,而且棋不尽兴不罢手。除了棋前、棋间、棋后的稍息之机,转弯抹角从赫……[详细]
小西沟事件遗址
  小西沟事件遗址,位于梅河口市红梅镇刘大村一组(四八石村),占地1000平方米。现仅存一块1987年7月1日设立的小西沟惨案的遗址碑,事发地已成为农民耕地。海龙县四八石小西沟(今梅河口市红梅镇刘大村一组),是海龙地下党和抗日武装主要活动区域之一。1932年8月6日,山城镇日本守备队得到胡子头“海蛟”带领人马驻扎小西沟的消息时,当晚急速出兵,7日早赶到海龙县四八石小西沟,在四周设下埋伏,面对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疯狂杀戮,制造了小西沟血腥惨案。8月7日海龙县小西沟有一姓张的大户人家取妾。上午十点十里八村来了很多贺喜的人,院子里搭了席棚,雇了吹鼓手,说书唱戏十分热闹。开席的时候,突然一声-响,端菜的小伙子应声倒地,接着-声响成一片,只听一声巨响,一枚炮弹落在院子里,几个人当即被炸死。就听有人喊鬼子来了,人群立刻乱做一团,日本人用“六0炮”猛轰张家大院,惨叫声中许多人中弹身亡,一个小姑娘被炸得连尸体……[详细]
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旧址
  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旧址,位于梅河口市海龙镇胜利街。目前旧址保存情况为仅剩老旧房屋三四间,为居民住宅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为保卫人民抗战的胜利果实,壮大革命力量,改变了战略方针,从各解放区抽调主力部队和干部到东北地区,任命陈云、彭真为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领导中共中央东北局,1945年9月18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正式成立,简称东北局。随着形势的变化,国民党部队步步紧逼沈阳,中共中央东北局几经辗转迁往海龙,在这里不仅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同时建立了吉辽省委和吉辽军区。1946年中共中央东北局分两批经抚顺迁往梅河口镇(现梅河口市)和海龙镇。1月21日东北局组织部长林枫带领东北局机关组织部、宣传部、社会部、秘书处、东北日报社等部门来到海龙镇,建立起根据地,东北局派工作团来海龙镇帮助工作,决定从东北局干部科、交通科抽调部分干部,以东北局工作团为核心,组建了东北局四大分局之一的吉辽省委,即东满分局……[详细]
延安抗大纪念地和延安炮校纪念地
  延安抗大纪念地和延安炮校纪念地,位于梅河口市山城镇团结街四委一组,占地约2000平方米。2011年以前纪念地为山城镇农民玉米地。2012年该纪念地原址现在已经被占,用于建筑楼房。抗战胜利后,1945年八月下旬,中共中央确立了控制东北,在东北建立巩固根据地的方针。为了迅速抢占东北战略要地,中共中央派大批干部进入东北,为建设南满根据地,迅速培养军事人才,中央决定在南满开办军事院校。于是延安军政大学、延安炮校、航空总队先后进驻吉林省海龙县山城镇。1945年9月23日—12月30日,奉党中央延安总部的命令,延安炮兵学校、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在校长朱瑞、副校长何长弓率领下,以大队为单位,一行4000余人,分七批先后到达海龙县山城镇。而后各部大多开往通化。根据东北局指示,在派往海龙县的58名老区干部中,有一半以上是从军政大学和延安炮校抽调的干部,约30余人。这些干部积极参与领导海龙县的地方建设,充实到县……[详细]
梅河口烈士陵园
  梅河口市烈士陵园,位于梅河口市裕民路166号。1953年,海龙县人民政府为纪念解放梅河口战斗中所牺牲的革命烈士,在梅河口西山修建了烈士墓。1986年扩建为烈士陵园。陵园占地面积12325平方米,东西长145米,南北宽85米,四周钢筋围栏440延长米。中心位置建有13米高花岗岩红旗型革命烈士纪念碑正面是1987年7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彭真同志的亲笔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基座是1987年3月肖劲光大将题词:“万古千秋”;纪念碑背面刻有梅河口市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陵园正门25米处,是以解放梅河口战役为背景的灰白石大型浮雕,长6米,高2米,厚0.8米。陵园建有革命烈士纪念馆1栋,建筑面积520平方米。内设序幕厅1个,展室2个,资料室1个。纪念馆的两个展室中,每个展室陈列面积均为180平方米。共展出照片205张,图表17幅,实物97件,文字15万字。展出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安排合理,配……[详细]
四八石党支部遗址
  四八石党支部遗址,位于梅河口市红梅镇四八石村,占地约300平方米。现为四八石村党支部所在地。1930年初,海龙县(现梅河口市)活动着大批朝鲜共产主义者。按照共产国际的决定,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实行一国--制。1930年6月29日,中共满洲省委(此时东北地区均为满洲省委领导)发出《关于满洲韩国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问题的指示》后,满洲省委派巡视员到清原县南山城子举办朝鲜共产主义者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培训班,经过学习培训,李寅涉、李基奉、沈昌善三人最为优秀,转为中共党员。--这是梅河口境内发展的第一批共产党员。同年7月,经过锻炼的李寅涉、李基奉、沈昌善被党组织派到四八石,成立梅河口境内第一个党支部——四八石党支部,归清原县委领导,随后山城镇党支部又相继建立起来。纪念地现为四八石村村部。于2008年7月1日,由梅河口市市委市政府设立遗址纪念牌。由于原址几经翻建,历史遗迹已无从查找。只存有2008年设……[详细]
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彭真住址
  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彭真住址,位于梅河口市和平街道,占地约1000平方米。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派集结大批兵力,向东北解放区大举进攻。随着国民党部队步步紧逼沈阳,中共中央东北局几经辗转,于1946年1月,由本溪经抚顺迁往海龙。在此工作的有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彭真、秘书长伍修权、政治部主任陈云和组织部长林枫等。时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彭真居住此二楼房间。中共中央东北局彭真住址,此楼归梅河口铁路所有,原为铁路职工宿舍,2000年后为铁路职工学校,2011年为铁路房产办公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