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吉林省 > 通化市 > 集安市旅游

集安市红色旅游景点

夜袭阳岔工事区战斗遗址
  夜袭阳岔工事区战斗遗址,位于集安市太王镇阳岔村沟里。现有铁路桥1座,日伪修建桥头碉堡1座及日军工程师住所1处。目前,该铁路桥仍在使用。老岭河流经此处,河水清澈纯净,为集安市区主要水源地。通集铁路和集锡公路从此处通过,交通便利。阳岔工区,是辑安(今集安)工事区第八工区,由金井组负责,施工地段从阳岔村北直至土口子前,出了阳岔村附近地势较为开阔,铁路两侧大都是高山密林,老岭河从谷底蜿蜒流过。第十一、第十二号老岭河桥梁工地也都在这一段之内。从抗联奇袭老岭隧道之后,日本侵略者加强了对阳岔工事区的警备,伪骑兵二十五团及日本警备队150多人驻守、巡逻在阳岔工区一带。1938年6月19日傍晚,杨靖宇率一军教导团及二师共700多人,兵分三路,隐蔽在阳岔西山和土口子一带的密林中。深夜23时许,三支抗联队伍,同时分别袭击了通辑铁路土口子隧道工程现场、第十一、第十二老岭河桥梁工地以及阳岔工事区日本今井组宿舍区。通……[详细]
老岭会议遗址
  老岭会议遗址,位于集安市榆林镇复兴村五道沟沟里5公里的山坡上。这里曾是杨靖宇同志的司令部兼宿营地,杨靖宇将军和战士们都住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这里地处老岭深处,南面是庙沟、五道沟,北面是双岔河、梨树沟,距村屯居民区较远,比较隐蔽安全,连续开了20天的老岭会议就是在此处的帐篷里召开的。现遗址布满树木、荒草,会议遗迹较难辨认。1938年5月11日,魏拯民率领二军军部和伊俊山率领的抗联五军南满远征旅与在集安老岭山区五道沟里的杨靖宇领导的抗联一军胜利会师,并从会师这天起召开了中共南满省委和抗联一路军高级干部会议,即著名的老岭--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总司令杨靖宇、第二军政委魏拯民、省委秘书韩仁和、第一军参谋长杨俊恒、省委青年干事长孙永浩(即刘明山)、第二军独立旅政委伊俊山、桓仁县委书记第一师政治部主任陈秀明(即李明山)、警卫旅三团政委李东学、第二军第四师政治部副主任兼二团政委吕伯岐、第一军第二师第七团政……[详细]
常家店伏击战遗址
  常家店伏击战遗址,位于集安市榆林镇复兴村六道沟口两侧山坡下。距榆林镇北12公里,东距榆林镇双岔公路40米。常家店小村10余户人家,是老岭南坡下的一座大车店,过往车辆常在此歇脚打尖。店房朝东,面对公路一溜三间厢房,西边有马棚。此处原有10户居民,现大部为农田,当年的常家店现仅有断壁残垣。1938年4月,驻辑安(今集安)五道沟里的抗联部队,得到县城伪军团部要经过榆树林子(今榆林镇),到老岭北坡双岔河伪东大营换防的消息,便决定在六道沟一带扼守,伏击伪团部。六道沟位于老岭南坡不远的地方,由岭南通往岭北的一条狭长的运输公路从这里经过,是伪团部往岭北通过的必经之路,两侧是连绵不断的高山,北面是老岭,敌人一旦进入抗联的包围圈,就会成为瓮中之鳖。在伪团部要通过的前夜,抗联又得知北来的双岔河东大营伪军一个连在路上来接应的情报。抗联战士连夜做好战斗准备,杨靖宇亲自指挥700多名抗联战士,分别埋伏在五道沟沟口到……[详细]
长岗战斗遗址
  长岗战斗遗址,位于集安市清河镇长岗村南侧2千米的山路上。长岗村位于集安城西北18公里左右的山沟里,东南是老岭山脉巍峨的群山,西北是老岭支脉,向北翻过岗梁便是八宝沟、东岔沟。战斗遗址在长岗村稍偏南的山路两侧,距村子将近2公里。这里是通往集安的一条老道,当年可走大车。现在车道已长满杂草,山路两侧树木茂盛,只有一条宽约2.5米的无树地带,蜿蜒曲折,可清楚看出是一条道路,但已无车辆通行。战斗遗址的一段老路略有点西南——东北向,路南是山沟,再远一点是一座小山,当地群众称之为东山。该遗址位于老岭深处,现已长满树木和荒草,无明显遗迹。长岗伏击伪军索旅战斗是1938年8月2日,由杨靖宇、杨俊恒指挥的打击日伪索旅四十一团的战斗。1938年夏,根据老岭--紧急会议的战略部署,抗联一路军主力部队于7月末开始,陆续离开老岭根据地,向濛江县(今靖宇县)、桦甸县一带山区转移。日伪吹嘘的“满洲剿匪之花”的索旅部队自家什……[详细]
家什房子伏击战遗址
  家什房子伏击战遗址,位于集安市城西北36公里的文字沟岭(又名小爷岭)北。这里是老岭山脉北坡较平缓的地带,两侧为高山,文字沟河自南向北经清河汇入大苇沙河。家什房子战斗遗址包括家什房子沟里(群众称“水鳖子沟”)1.5公里左右的抗联营地,东南山坡上指挥部旧址。现集锡公路从这里通过,无明显遗迹。1938年,日伪当局为消灭杨靖宇领导的抗联一军,把素有“满洲剿匪之花”的索旅从热闹调来辑安(今集安),“围剿”杨靖宇的抗联部队。该旅是一个步骑混成旅,辖蒙古骑兵41团和步兵32团,到辑安后,因辑安山高、坡陡、林密而将骑兵也改成步兵。这股顽敌自恃武器精良,训练有素,久经沙场,根本没把抗联放在眼里。他们从通化开往辑安,屯驻在热闹街,四处探听抗联消息,准备围剿。此时,正值杨靖宇与魏拯民的一、二军部队会师后的老岭会议开完不久,部队经过休整,战斗力大大提高。6月初,当抗联侦知敌人要来围剿的消息,杨、魏等领导人经过认真……[详细]
二道崴子战斗遗址
  二道崴子战斗遗址,位于集安市清河镇二道村村南300米的山砬子下。二道崴子是集安市清河镇西北10公里的一个小村子,距集安市区约75公里,山砬子下是公路,公路南160米是大苇沙河,河两岸为大片开阔地,现已成农田。1936年3月初,杨靖宇率领抗联(时称东北人民革命军)一军部队打掉驻热水河子邵本良的一个伪团部。邵本良为报复抗联而组织伪军到处寻找抗联部队。1936年4月3日晚,通过侦听敌人电话,得知敌奉天骑兵教导团要从通化到集安讨伐抗联,杨靖宇决定在敌人必经的二道崴子(今清河镇二道村)设伏,消灭这股敌人。4月4日晚,杨靖宇亲自率领抗联一军司令部和一军一师六团共400多人,埋伏在二道崴子通化至集安公路的山坡下和苇沙河南岸鹿圈沟门等地。4月5日上午10时许,敌奉天骑兵教导团约300人开了过来,杨靖宇见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当即下令消灭敌人,刹那间手-、机-、-一齐开火,打得敌人人仰马翻,乱做一团,抗联战士……[详细]
小荒沟战斗遗址
  小荒沟战斗遗址,位于集安市清河镇镇区附近的山间河谷地带,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四保临江”战役中一保临江的最后一战。地势较开阔平坦,苇沙河流经此处,现为大面积农田,是清河镇清河村重要粮食主产区。1947年1月19日下午3时,驻通化国民党军195师584团残部由花甸子秘密进犯,黄昏时分进入青沟子地区,其二营进入小荒沟(今清河镇)。我东北民主联军(后改为解放军)三纵队发现该敌孤军深入,遂即命令7师围歼该敌,又令8师22团于三道崴子东山打援,以保证7师侧后安全。7师于当日黄昏以20团向小荒沟之敌发起进攻。由于天气太冷,加之配合作战不力,虽经一夜战斗,攻击未果。20日拂晓后,20团1营、2营再次攻击,国民党军仍然顽抗,师部急调山炮营投入战斗,并令20团强攻。在我军强大炮火猛烈射击下,各突击队发起勇猛冲击,16时许,敌军开始动摇,并意欲逃窜,又被我军炮火击乱。我军各突击部队乘胜出击,当日下午将敌……[详细]
朱家炉抗联司令部遗址
  朱家炉抗联司令部遗址,位于集安市榆林镇复兴村北。朱家炉是榆林镇复兴村北一家大院的旧名,现在是该村村民李谓的住宅。由于年代久远,当年东北人民革命军司令部驻扎的5间草房已经倒塌,后在原址重建两次新房,现房建于1999年。复兴村原名撂荒地,南距榆林镇4.5千米。村东南有一片开阔地,村东400米的山坡下有一条经过老岭通往台上镇双岔村的公路。复兴村控制着这条岭南岭北的交通要道。1935年10月和1936年4月间,杨靖宇将军曾两次率领部队住在复兴村,司令部就设在朱家炉。当时,朱家炉大院共有5间房子,3大间、2小间,杨靖宇将军就住在3间大房中。据史料记载,杨靖宇将军于1936年4月间率领东北人民革命军(后于1936年6月改名为东北抗联)第一军部队在本溪以东赛马集大东沟歼灭伪东边道讨伐司令邵本良的主力部队,日本侵略军十分恼火,调集重兵寻找一军主力决战。杨靖宇将军利用敌人急于求战的报复心理,命令二师迅速向长……[详细]
红石砬子临时战地医院遗址
  红石砬子临时战地医院遗址,位于老岭抗日根据地东岔中心地带,集安市清河镇东岔村红石砬子沟,距东岔村6.5公里,距沟口200米处的一座山砬子下。此处有一隐蔽的沟塘子,群众称为红石砬子沟,顺沟口往里走200米,有一处山砬子,抗联临时战地医院就设在砬子下面较为平坦的地方,附近有一条山间小溪,可供洗漱、饮用。由于年代久远,无人保护,该遗址所在的山坡上已长满灌木、荒草,受自然风化等因素影响,原遗址已无法辨认。1938年6月,抗联部队在家什房子附近消灭号称“满洲剿匪之花”的索旅一部后,留下了6名重伤员,在此治疗养伤,为了使伤员能有一个安全的地方治疗,抗联在当地抗日群众的帮助下选择了这里,建起了临时战地医院。同年8月,长岗战斗结束后,又有33名伤员住进了这里的医院。当年,由于条件所限,这里只能搭建帐篷,早些年还能看清原址三排石板炕的遗迹,炕洞及石板尚存。有关部门还在这里发现镊子、水壶、茶缸等物。现在遗址已……[详细]
城墙砬子突围战斗遗址
  城墙砬子突围战斗遗址,位于集安市头道镇米架子村十组沟里3公里处的山头上,现为森林。1936年4月9日,二道崴子伏击战后,邵本良急于报复东北人民革命军(后改为抗联),纠集了1000余名伪军尾追抗联,将杨靖宇的部队围在头道镇米架子村十组岭顶的城墙砬子附近。伪满军第一军区司令部接到邵本良的报告后,立即派参谋长满良、顾问武田乘飞机赶赴现场指挥。经过一天战斗,抗联击退了敌人多次进攻,杨靖宇率部突围也未成功,双方相持不下,处于对峙状态。入夜,敌人在山下点起了一堆堆篝火,布置了警戒线。杨靖宇在山顶上和干部们商量,决定设计巧妙突围。于是,也在山上点起了一堆堆篝火,迷惑敌人。敌人以为抗联在山上宿营了,也就放心大胆地睡起了大觉,准备天亮冲上岭顶消灭抗联。午夜过后,杨靖宇带领抗联将士,按照白天选定的路线,悄悄地从山崖一侧跳出敌人包围圈。天亮后,敌人冲上城墙砬子岭顶,除了熄灭了的一堆堆篝火外,什么也没找到。至今,……[详细]
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部成立大会遗址
  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部成立大会遗址,位于集安市榆林镇复兴村五道沟沟里,距庙沟沟门100米左右。是沟塘中较为平坦宽阔的地方,长约70米,宽约25米,一条乡路从中穿过,路两侧为三块大石头。该遗址山坡坡度较小,山坡下为杨靖宇将军当年讲话的大石头,山上植被繁茂,石后三米处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1938年5月,抗联二军政委魏拯民率二军军部和伊俊山率领的抗联五军南满远征旅在集安老岭山区五道沟(现属集安市榆林镇)同杨靖宇带领的抗联一军队伍会师后,从5月11日开始,召开了南满省委和抗联一路军高级干部会议,即著名的老岭--会议。会后,召开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部成立大会。中共南满省委书记、副司令兼政治部主任魏拯民主持大会,杨靖宇将军就站在路北的大石头上,向全体与会的千余名将士庄严宣布: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部成立!在这个会上,杨靖宇向将士们报告了国际、国内形势和会议的情况。该遗址是重要党史事件和会议遗址。……[详细]
抗联军校遗址
  抗联军校遗址,位于集安市榆林镇治安村四组以南500米左右,西山坡上约30米高的半山腰处。是一个天然石灰岩洞穴,洞口上方是一片高10余米的陡峭悬崖,洞口约12米宽,约2.5米高,洞内十分宽阔,可容纳100人以上,洞深约50米。该遗址现状良好,未遭到自然、人为破坏,山下有大片农田,距公路约300米,交通便利。1935年9月,杨靖宇将军率领二百余名战士来到这里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为了壮大革命队伍,杨靖宇将军广泛吸收民间、有志之士和绿林好汉组成抗联部队共同抗日。由于部队成员混杂,素质参差不齐,需要对抗联战士进行政治、军事和文化教育,于是,就在这个山洞里建立了抗联军校。抗联一军参谋长杨俊恒曾亲自为抗联战士授课。每期学员达数十人左右。1935年-1938年间,数百名抗联战士在这里接受了学习和锻炼,并被培养成“为人民而战、为革命而战、为自由而战”的优秀抗联战士和干部。抗联军校遗址是重要党史遗址。……[详细]
治安村“红军洞”遗址
  治安村“红军洞”遗址,位于集安市榆林镇治安村一组葫芦头沟里(也有人称西沟)约1公里处80米高的半山腰上,是一个天然石灰岩结构洞穴,未遭到自然、人为破坏,现状良好。洞口宽2.3米,高1.6米,洞内洞口附近处较为宽敞,深处地形复杂、深不可测,并有许多分叉,据当地农民所传,该洞与集安市大路镇高地村八组的风洞相通,超过3公里长。据我市《文物志》(1984年版)中记载,有人曾经探到过2.4公里远。此洞为当年抗联部队密营地之一。1936年-1938年,杨靖宇将军在开辟老岭根据地期间,曾多次率部在此隐蔽、休整,并寻找向敌人发动进攻的时机,最多时曾有400多名抗联将士居住于此处,直至1938年8-9月离开辑安(今集安)北上。因此,当地群众亲切的将这个洞称为“红军洞”。此洞是重要党史遗址。……[详细]
孟家沟门抗联棋盘遗址
  孟家沟门抗联棋盘遗址,位于集安市清河镇东岔村孟家沟门儿。该遗址地留有石刻棋盘,如今字迹受风化等自然因素影响,已稍显模糊,但仍可辨认原貌,在石刻棋盘附近依稀可见抗联密营地遗迹。1938年,杨靖宇率领抗联一军部队来到辑安(今集安)老岭山区,在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下,开辟了以东岔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并抓住有利时机,消灭了大量敌人。狠狠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战斗间隙,指战员们利用休整时间,在根据地密营里学军事、学政治、学文化。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开展娱乐活动,在一块大石头上刻下此棋盘。并在棋盘的下方刻有“五月住大山,天下太平”9个大字,并在简陋的密营地的帐篷里宿营,表现了抗联战士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仍然保持不屈的革命品格和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此处遗址是重要党史遗址。……[详细]
东岔抗日英雄纪念碑
  抗日英雄纪念碑,位于集安市清河镇东岔村八组小八宝沟门蚂蚁河畔的山坡上,距清河镇近50华里。纪念碑为天然花岗岩石碑,保存良好,但字迹不好辨识。纪念碑正面铭刻:(竖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一方面军第二师抗日英雄万古流芳;背面碑文为:抗联业绩,永垂史册,烈士英名,流芳千古。一九三八年八月二日,民族英雄杨靖宇悉敌侵扰长岗,率部埋伏,抗联一军参谋长杨俊恒,在战斗中,身先士卒,英勇杀敌,歼日伪索旅四十一团大部,杨俊恒等十余名抗联战士,不幸壮烈牺牲。哀思忠灵,铭文立碑,永志纪念。该纪念碑是集安人民为纪念1938年8月2日,在长岗伏击“满洲剿匪之花”的索旅战斗中牺牲的抗联一军参谋长杨俊恒等十余名战士,于1983年4月5日修建。是集安市及清河镇政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