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汉中市 > 城固旅游

城固十大旅游景点

推荐1
南沙湖景区
  南沙湖景区距县城15公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际路亚基地。景区群山环抱,碧波荡漾,风光旖旎,山水林立,万鹭栖息。有地母庙、回龙寺、湖心孤岛、柳树林等景观。进入景区,或林荫漫步,寻地母源头;或镜湖泛舟,南沙听涛,是理想的桃源仙境、天然氧吧。……[详细]
2、桔园景区 AAA
推荐2
桔园景区
  城固桔园位于城固县城北15公里处,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柑桔生产基地,总面积约10万亩。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驰名全国的“升仙”蜜桔。景区内山清水秀,自然凤光怡人,尤其是金秋十月桔红橙黄、柑桔飘香,吸引了大批游客来此观光旅游。城固自古出“贡桔”,有“桔乡”美誉。从上世纪90年代起,该县打绿色牌,倾力做大做强柑桔产业,现已建成9个万亩基地乡镇,柑桔总面积15万亩,综合产值近3亿元,成为我国北缘地区最大的优质柑桔产业基地。桔园景观区在城固县桔园镇小北河村,上始小北河村的长滩河坝,下至小北河口,以之字坝为中心,方圆一公里,山水形势相耳绕抱,河山巧分阴阳,上半部凹下,西北走向的山脉为阳极,酷似易经中的阴阳太极图。这里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成语典故的出源地。相传西汉王莽居摄二年,汉中郡吏城固人唐公房,辞官在此结庐学道修练。一天中午,服用师傅李八百用奇果柑桔酿造的神药,带上妻子六畜、房屋从斗山飞升上天。升仙过程,在外出归来的女婿和村人的注目下,唐公房及妻子踏着玄云冉冉而上,鸡鸣天上,狗吠云中。从此,人们就把唐公房居住的村子口叫升仙村。据说唐公房女婿的后代至今还在升仙村居住哩。“诗人谢元写诗道:“升仙……[详细]
推荐3
张骞纪念馆(张骞墓)
  张骞纪念馆位于距县城3公里处的博望镇饶家营村,国家AA级旅游景区,是依托汉博望侯张骞之墓而建的人文景观。馆内林木荫翳,花草繁茂,随处可憩可游,有张骞遗冢、汉代石虎、双面石碑、仿汉阙楼、仿古大殿等景观。张骞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冢座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呈覆斗形,四周古柏参天,竹影婆娑。2007年被列入“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张骞,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其故里在汉中城固县城南2公里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墓地在县城西2.3公里处饶家营村,现为张骞纪念馆,属陕西省人民01956年公布的首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骞墓座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成覆斗形。四周古柏参天,竹影婆娑。墓前一对汉代石虎雕工粗犷,姿态雄伟,格局大方。百姓缅怀张骞,赋予石虎以神话色彩:传说他们是张骞泛搓时所得天宫织女的一对支机石。解放前,这一对石虎一直是当地百姓祷病乞嗣求雨的神灵。陵园整体以献殿为中轴,对称分布。献殿内置著名书画家张重光所绘大型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凿空图”。东西配殿为展室,分别推出“张骞生平伟绩”……[详细]
推荐4
城固鸟山
  鸟山位于城固县三合乡二岭沟西,占地约1500亩,为一天然禽鸟园,这里树木繁茂,隐蔽性好,加之北临汉江,西靠南沙河,东界堰沟河,可以说沟渠纵横。塘库成片,鸟类捕食鱼虾正好左右逢源,因而它们都喜欢在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二岭沟位于汉江南岸的巴山地区,距县城1公里。这里原本是一个山清水秀,林海莽莽,野兽盘踞,禽鸟齐鸣,绮丽多姿的乐园。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拓宽,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据新编《城固县志》记载,一次是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玉米传入,很快代替粟谷,招来大量流民入山开荒种植,促进山区经济发展,也使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一次是1958年,全民动员,大炼钢铁,林木剃光头,又一次大伤了森林元气,造成水土流失,土石裸露。后来,随着《森林法》的颁布实施,三合乡政府一面宣传群众,提高全乡人民的自然生态保护意识,一面发动群众,全力以赴开展天然林资源保护、次生林改造、封山育林、经济林营造、生态农业、弃耕还林、小流域治理七大工程建设。经过努力,使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恢复、改善和发展,使方圆百余平方公里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95.5%。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鹭鸟栖息的先决条件,而食源又是鹭鸟赖以生存……[详细]
推荐5
杨填堰
  杨填堰位于城固县城北7.5公里处的宝山镇丁家村。2008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杨填堰相传为西汉时萧何、曹参、张良首开,以发展农业供给汉军粮草。三国时,诸葛亮北伐,萧何、曹参开,以汉中为大本营,教兵习武,劝士农桑,“踵迹增筑”杨填堰,扩大生产,保障军队供给,南宋时,西北抗金名将杨从仪高龄退役城固县水北村时,号召当地人民群众大力修渠,民赖其利,人民亲切地称此堰为杨填堰,因此在南宋前人们称此堰为张良渠。据《汉中府志》载:“杨填堰,在城固县北十五里,截湑水河中流,垒石为堰。相传亦酂侯萧何,平阳侯曹参所创。至宋,知洋州开国侯杨从仪大力修浚,民赖其利”;清《城固县志》载:“杨填堰,北十五里,出湑水河。宋开国侯杨从仪于河内填成此堰,故名”。杨填堰东经城固的丁家村、留村、宝山至洋县马畅,折而向南,流至谢村,汇入汉江。这条堰的灌区,城固少、洋县多,从来用水,有“城三洋七”之例。堰虽不长,只有四十多里,但八百多年来,一直为城固洋县人民所使用,是汉中市地区比较早的水利建设之一,在我国水利史上有一定价值。解放后,经多次增修和扩建,灌田不断增加。现在,杨填堰灌区受益面已达一万一千多亩。……[详细]
推荐6
古路坝天主教堂
  古路坝天主教堂位于县城南12公里处的董家营乡古路坝村,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888年,是当时西北五省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教堂由荷兰人设计,我国优秀工匠施工修建,整个建筑群设计独特,构思巧妙,用料考究,建造工艺高超,具有很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现存有主教公馆和修女院,全部保存完好。抗战时期原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合并组成国立西北工学院,共设8个学系,院址设古路坝天主教堂,办学达八年之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才,为抗日战争时期全国著名的文化三大坝之一。从董家营乡入七里沟到教堂,沿途风景秀美,特别是五月间,沿山沟而过,满山的七里香花香阵阵,野菊花、槐花等竞相开放,令人心旷神怡。现存主教公馆,座南朝北,回字形封闭式砖木结构,小灰瓦房面,占地68.4×50米,房檐滴头为“寿”字三角形。门楼之间,重檐两滴水,四角起翘,左右各十三间厢房。正殿五间,高大宏畅,歇山顶,楼阁式。为增加气势,墙腰外加悬山檐,视角上仿佛二层。大殿内天花板上绘有西洋画。窗为下方上圆西洋式,窗沿、窗边用汉白玉或青砖雕镶,浮雕为花卉人物、传说故事等。整体建筑有廊,廊边施以石条,地面镶铺……[详细]
推荐7
城固城隍庙
  城固城隍庙,位于城固县博望镇解放街中段。2008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城固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后遭兵毁,重建于隆庆六年(1572年),清、民国时期都进行过多次维修。城固城隍庙原占地面积约一万平方米,解放后城隍庙的部分建筑分别被城固师范学校、东方红村、解放街居委会占用。现存的文物有:大殿、重修城隍庙碑、砚台等。大殿:土木梁架结构,坐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属九脊歇山式,屋面饰琉璃筒瓦,加勾头滴水,鸱吻已毁。台基较高,前后有廊,8根明柱均外露。脊上塑飞禽走兽,威严壮观。其通长14.4米,宽12.4米,高9.2米。重修城隍庙记碑:质地为汉白玉,圆头方身,通高250厘米,宽85厘米,厚40厘米,系大明隆庆岁次壬申中秋,举人歴官奉直大夫邑人廉汝为撰。砚台:整体为长方形,质地为汉白玉,在砚台的正中是“石桐施舍”,其左侧阴刻:“城隍老爷聖前施舍抄于,主持收。”右侧阴刻“天启六年九月二十六日施”。城隍庙是当年祭祀城隍的地方,是当时城固最豪华、最雄伟的建筑之一,也是当时城固县城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它聚集当时最优秀的工匠,设计建造而成,通过它可以研究当时的建筑……[详细]
推荐8
杨从仪墓
  杨从仪墓宋杨从仪(1092~1169),字子和,陕西凤翔人,生于北宋元佑七年,中年,金人侵宋。徵、钦二帝被掳,国难深重。他毅然应募参军,投到西北战场抗金将领吴介、吴璘兄弟部下。战斗中,他勇猛顽强、屡立战功,逐步由士兵升为和州防御使,赐爵安康郡开国侯。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75岁高龄的杨从仪退休。因故乡沦陷,不能回家,便居住在城固县水北村(今丁家村),78岁病逝就地安葬。杨从仪墓座北向南,封土呈圆形,底部直径8米,上部直径5.4米,高4.5米。墓前有碑二通,其中一通,为“宋故和州防御史提举台州崇道观安康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七百户,食实封一百户杨公墓志铭”:其高228厘米,宽108厘米,厚20厘米,41行,行120字,共4千多字。为南宋乾道五年(1169)立,详细记叙了杨从仪的生平事迹,是研究南宋抗金斗争的珍贵实物资料;另一通碑为“宋安康郡开国候杨从仪墓”碑高180厘米,宽80厘米,厚16厘米,系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巡抚毕沅书。墓前有香祠一间,始建待考,现存为清代建筑,单檐歇山顶,屋面施灰色筒瓦,面阔3.5米,进深2米。献殿一座,始建待考,现存为清代建筑,面阔三间15米,进深……[详细]
推荐9
西北联大工学院旧址
  西北联大工学院旧址位于陕西省城固县西南约11公里处的董家营镇古路坝村,2003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大规模地侵华战争。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等在李书田、李蒸等教授的带领下,于同年9月迁校西安,成立了“国立西安临时大学”。不久,又迁至汉中,成立了“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8年8月由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四所工学院组成的西北联大工学院利用教堂的部分房子办学。古路坝天主教堂始建于1888年,由荷兰人设计,采用中西结合建筑艺术建造,布局合理、规模宏大、工艺精湛,有哥特式的教堂、修女院、拉丁学院、老人院、育婴院等共计505间房子。1946年西北工学院迁址西安,校址空闲。解放后这些房子一部分归天主教堂使用,一部分归“古路坝小学”使用。“文革”中部分房子被拆,现只留下原天主教堂主教公馆和修女院,房子里还存有当年西北工学院在这里办学时所用的大柜和桌椅及太平缸等,院内还有一通正面为“七七抗战烈士纪念碑”等遗物。古路坝与华西坝、沙坪坝成为抗战时期全国著名的文化三大坝,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详细]
10、五门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10
五门堰
  五门堰,位于城固县城北15公里桔园镇东偶,居湑水河西岸,因渠首并列五洞进水,故称五门堰。“五门堰创于西汉居摄二年(公元七年)”,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至今保存完好,仍发挥效益。1984年成立五门堰文物管理所,1992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门堰工程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拦河坝长374米,坝高1.2米,坝顶平台宽2.5米,坝坡宽15米。渠首五洞下500米处,设有进水龙门2孔,退水龙门4孔,可控制水量,设计科学合理,颇有四川都江堰建筑之风。干渠长8.9公里,引水量2.5立方米/秒,现灌溉农田7300余亩。五门堰初创十分简陋。据《五门堰碑记》载:汉至北宋,由于斗山石咀所阻,水未到下坝,仅灌上游农田数百亩。到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县令薛可光(河东人),扩建五门堰,于斗山石咀,“搭木槽渡引,水始下流”,扩灌“三千零田”。元朝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县令蒲庸(陕西鄜延人),发动灌区人民,亲自领导修五门堰,“重修五洞,改创石渠”,用“火烧水激”之法,“凿开斗山后之石峡通水道,灌田四万零八百四十余亩,动磨七十”……[详细]


全部城固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