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临夏州 > 康乐县旅游

康乐县十大旅游景点

推荐1
康乐胭脂湖景区
  胭脂湖公园位于康乐县城北,公园广场广阔平坦,沿胭脂湖岸而建,华丽的灯柱包绕广场四周。碧绿的湖水从公园中逶迤穿行。一条条绿萌小道在公园内无限延伸,一座座半园形大理石墙上浮雕凸现,给游客们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画卷:五干年帝王将相文明史,朝代更迭。近百年共产党人奋斗史,艰苦卓绝。二十四节气的变更,蕴涵着宇宙的无穷变化。兰亭阁序的碑文里,飘落着历代翰林的墨香。游客驻足,留连忘返。公园内风景秀美,婀娜多姿,芳草菲菲。郁金香、马兰花、百合花竞相努放,争奇斗妍。然而冠压群芳的还是花中魁首一紫斑牡丹,色彩斑斓,鲜艳夺目。玫瑰、芍药含苞欲放,香气迷人,使人陶醉。胭脂湖公园胭脂河、中砥河、苏集河三河汇集处,三座造形独特的石拱桥连在一处,犹如西湖断桥,中央湖心楼座落于此,阁楼上下三层,华丽无比,八角造型,独具匠心,飞檐斗拱,巧夺天工。登斯楼上,则见湖水莲怡,波澜不兴,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四周高楼林立,远处青山逶迤,“康乐人民欢迎你七个大字高高耸立。到了晚上华灯初上,优美的音乐声中,平静的湖面打破了平时的宁静,水柱腾空而起,随着音乐的变化,在各色绚丽的灯光映照下,时而像万朵莲花,竞相开放,时而像少女翩翩起舞舞,婀娜……[详细]
推荐2
康乐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
  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地处康乐、临潭、卓尼、渭源和临洮五县交界处,北距省会兰州市165km,西至合作177km,东接定西170km,公路四通八达。总面积是18.8万亩,气候特征复杂,生物群落多样,植物种类约有90科346属745余种;兽类45种,鸟类133种,爬行动物2种,两栖动物4种,鱼类5种,昆虫类560余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兽类有豹、猞猁、林麝、豺、水獭,鸟类有斑尾鸡、暗鼠雪鸡、血雉、红腹锦鸡、蓝马鸡等,昆虫有双尾褐凤蝶。莲花山古称西崆峒,早在明初就辟为佛、道教名山,据传广成子常往来于西崆峒。因其山体呈鳞形断层,群峰耸立,形似莲瓣,中顶平圆,状如莲蕊,酷似初绽莲花,俊丽骄妍,整个山峦岚气笼罩,满目绿海,像浩大的莲叶罩在莲峰之下,故名莲花山。莲花山高入云表,万山朝拱,洮河、冶木河映带左右,小莲花山、姊妹山顾盼有情。其景色随四季而变化,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冬有雪。具有华山之险、黄山之奇、青城之幽、峨嵋之秀。从半山腰的唐坊滩开始,翩翩起舞的“三仙女”仙石,含笑恭迎贵客的到来。拾级而上,登莲花宝殿、十八罗汉楼、头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四天门、紫霄殿、娘娘……[详细]
3、草长沟景区 AAAA
推荐3
草长沟景区
  临夏州康乐县草长沟景区草长沟位于八松乡纳沟村东南端,距康乐县城30公里,海拔2400多米,紧邻太子山保护区。整个村庄依山傍水,自然景色优美,交通条件便利。春夏的草长沟,满眼都是绿色。山峦叠翠、绿树成荫、清水环绕,松树四季常青,还有随遇而安、随意绽放的无名小花,如同素颜的少女一般,朴实无华。目前草长沟建成的配套设施有人工湖、儿童游乐园、木栈道、花海、采摘园等,每年六七月份是观赏花海的最佳时期。……[详细]
推荐4
景古红色政权革命纪念馆
  景古红色政权纪念馆位于康乐县滨河广场南面附城镇新集村博物馆大楼二楼,现有馆藏文物53件,展厅面积866平方米,公共服务区面积180平方米,办公区域面积80平方米。纪念馆展览分两个部分八个单元,全面展示了红军和党的组织在康乐地区的革命活动。 1936年8月9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南部,红12师驻扎在康乐县莲麓乡,师部驻扎在地寺坪小学,村上设立了兵站。24日,红军抵达景古城,5000多名红军指战员驻扎在莲麓乡山扎坡到五户乡丁家滩的村庄里。 红军所到之处,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公布纪律,宣传政治主张。红军以铁的纪律和模范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彻底揭穿了国民党地方当局散布的-宣传。8月25日,临夏州最早的红色政权——景古区苏维埃政府成立,王朝佐当选为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张鸿儒为副主席,常成文、杜增璧、杨宝林、张有礼、汪从蜃、瓦得功、闻多仕、乔存娃、郭附城、王文惠为委员,王文镜为秘书。同日,在地寺坪、斜角滩、线家滩、景古城、丁家滩5个乡分别成立苏维埃政府,由丁绍周、刘效祖、翟守仁、祁如泰、杜作梅担任各乡主席。苏维埃政府设有经济、粮秣等委员若干人,并在宽一寸多、长二寸多的红布……[详细]
推荐5
西蜂窝寺
  西蜂窝寺,又名“大圣寺”、“宝积寺”、“正觉寺”,位于临夏康乐县境内的鸣鹿乡。寺院高墙耸立,飞檐流丹。它背依桑咀梁,面朝石墩山,南有小马家滩关,北有苏土司城。登寺一望,鸣鹿山川尽收眼底。据考证它修建于汉章帝建初九年(公元83年),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只比公认的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洛阳白马寺晚16年,是古代陇右著名古刹之一。该寺位于康乐县鸣鹿乡上洼地村的塔墩梁,距县城西南20公里。藏名“郭摩且噶丹却料林”。始建于东汉章帝建初九年(公元83年),名“大佛寺”,有1900多年的历史。唐贞观23年(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敕改“大圣夺宝积寺”;明成祖赐名正觉寺。永乐鼎盛时,其庙宇宏伟、殿堂壮观,僧人众多。住持僧班丹札释曾“永乐间使鸟斯国”,因得永乐帝赐号,颁发《皇帝敕谕》,赐香巴金佛一尊,普贤法宝铜印一枚,珍珠伞一把。万岁牌一副。清顺治帝召见住持,御赐香巴铜佛一尊。乾隆改寺名为西蜂窝寺:当时寺内有大佛殿,护神殿,讲经楼及新建十二层宝塔等宏伟建筑,香火十分旺盛。今塔墩梁,即为当年宝塔遗址,因其声名远播,历代名流纷至沓来,留下不少墨迹,至今犹存的有清进士邓隆,北洋政府甘肃督军张广建,榆中名流……[详细]
推荐6
竹子沟
  竹子沟位于康乐县鸣鹿乡拔子沟村,是以牛文化为主题、休闲体验为核心,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体验、娱乐为一体的现代乡村旅游区,观光牧场内规划设计有天然牧场区、主题民宿区、拓展训练区、烧烤区、露营区、滑草区、花海区、松林生态区等区域。并有烧烤长廊、休闲竹屋、人民公社、水溪水趣、水磨水车、穿越森林、翻越雪山、房车露营等项目。……[详细]
推荐7
亥姆寺
  亥姆寺位于康乐县虎关乡夏牟山,距县城8公里。亥姆寺古称云界寺,建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毁于清。1958年时被辟为畜牧场,其林地面积由解放初的一千多亩缩减到200多亩,乔木类被砍伐尽。1962年后复有僧人释谛觉守寺,当地群众以护林为名,对寺庙进行了维修保护。1978年后,寺内佛事活动逐渐恢复,并增建了6间北殿,6间南殿,重修了钢筋水泥仿古山门,山脚下新修接引殿一院。退耕还林200多亩,绿化荒山300多亩,新植松柏10000余株,新修上山车道3华里。亥姆寺山有三大奇观。一为满山的毛桃。毛桃为野生仁用桃,果肉成熟后干涩无味,不能食。其核大仁圆,味苦质优,年产数万斤,是药用、食用之上品。毛桃着花繁密,清明时开放,朱蕾粉瓣,花团垂枝,香飘数里,惹得蜂舞蝶飞,踏青赏花者络绎不绝。二为三样柳。三样柳是夏牟山的独有树种,是镇寺之树。三样柳属杨柳科,小如灌,大似乔,只因生有圆形、细长叶片和一束花序,当地人按其特征称“三样柳”。依变形叶看,当属胡杨之一种,但其生长习性、树形与新疆、内蒙、河西一带的胡样树有所差异。三样柳喜温湿、酸性肥土、不耐旱,多为丛生,三到四片叶便封顶,大树才显变形叶;而且绽叶迟、落叶早……[详细]
推荐8
鸣鹿牡丹谷
  牡丹谷位于鸣鹿乡,距县城26公里,南邻太子山林区,自然气候条件优越,尤其适合油用牡丹(紫斑牡丹、凤丹白)栽植生长。2011年,鸣鹿乡党委、政府响应县上有关发展支柱产业的要求,积极引进山东菏泽瑞璞牡丹产业科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关联公司甘肃龙华国色生物科级有限责任公司在鸣鹿乡鸣关村风沟投资实施了“牡丹籽油及牡丹相关产业开发”项目。公司以牡丹籽油、牡丹特种油、牡丹花粉茶、花粉营养胶囊、花蕊酒、花瓣茶、籽仁浸膏、牡丹食品等综合加工产品为开发前景,采用公司+基地(牡丹园)+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分三期开展,一期于2011年在鸣鹿乡鸣关村风沟阴山建设2000亩牡丹谷示范基地;二期计划五年内带动群众发展到1万亩;三期计划十年内带动邻近乡群众发展到5万亩。由于牡丹综合利用开发横跨一、二、三产业,是一个产业联动性很强的项目,栽培基地(牡丹谷)可以带动项目区农林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万亩牡丹基地的建成将成为康乐、甘肃、乃至中国一道亮丽风景线。鸣鹿牡丹谷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生态环境良好,牡丹生长旺盛、品种繁多、花色齐全、花期长、规模大,从2012年开始,每年6、7、8月,百花争艳,繁花怒放,万紫千红,吸引来……[详细]
推荐9
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南部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定西三市州的康乐、临潭、卓尼、渭源、临洮五县交界处,总面积11691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3.6%。属自然生态系统类别森林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甘肃东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是黄河一级支流——洮河重要的水源林、西北地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基地,也是陇上有名的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莲花山花儿”的故乡。1983年9月,甘肃省人民政府甘政发[1983]350号文批准成立甘肃省莲花山风景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局实行局站点三级管理体制,内设办公室、组织人事科、计划财务科(项目管理办公室)、资源管理科(林业调查规划队)、科研管理科(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森林防火办公室、产业开发科、纪委8个机关科室,下设上东山管理站、唐坊滩管理站、磨沟管理站、八度管理站、沙河滩管理站、九甸峡管理站6个基层单位,下辖1个木材检查站。……[详细]
推荐10
边家林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商边家林遗址位于康乐县关丰村边家林社西60多米处的三岔河第一台地上,面积约24万平方米。属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1976年发现。1981年,临夏州博物馆会同康乐县文化馆等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425平方米。发掘墓葬17座,灰坑1处。墓葬葬式分为捡骨葬和侧身屈肢葬。出土了弧线纹、大三角纹、葫芦网格纹、平行线等彩陶41件,石器26件,骨器(骨刀、骨珠)800多件,其中饰有大三角纹和葫芦网格纹的彩陶器是该遗址的典型器物。遗址上还有齐家文化遗存,有白灰居住面和较多灰坑。遗物有泥质素陶片、篮纹陶片及灰素陶片等。鉴于该遗址墓葬葬式及其器物组合特征明显,且在康乐、广河、永靖和兰州等地都有分布,具有典型意义,曾一度被命名为“边家林类型”。这一考古学文化类型填补了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至半山类型之间的缺环。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全部康乐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