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凤西城墙是我县保存至今的一座最完整的古城垣,也是我省县一级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古城墙之一。现存城墙为南北走向,南起原县木材公司,北至老客运站,全长600米,城门门洞高3.45米, 底宽3.6米,呈拱型,门洞处城墙8.4米, 高4.2米,“城墙外为青砖砌筑,内侧则垒土围城”。 鸣凤城墙建于明成化二年至五年(1466-1469),距今已有530多年的历史。初建时主要是为了设兵备御,至成化四年(1468),县治从亭子山(今旧县镇)南迁于此,遂大规模筑城建镇,取名“鸣凤”。据史料记载,当时县城“城墙砌以砖石,高一丈二尺,周八百余丈,设四门”,“筑雉堞环列,因河为池,门四,东景和、西宣说、南 (音同秽)羽、北遵义”,“其城门以上各建城楼”,“城楼则遵奉钦定太监令,仿效均州体式,其所治大门、仪门、正厅、后堂东西两廊及百户所、神庙营房次第俱备,有局匠以造兵器、有仓库以藏兵甲,外筑长堤以防水患”。至今,仍可见南城壕和北城壕,深一丈有余。“坚固足恃悍有资”。城墙通用青灰砖砌成,尺寸有三种:0.4×0.16×0.09,0.37×0.18×0.09米,0.37×0.17×0.08米……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