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新余市 > 分宜县旅游

分宜县十大旅游景点

推荐1
双林夏布文化旅游景区
  双林夏布文化旅游景区由森林、湿地、田园、文化体验村等主要区域组成,区内绿植遍布,水色掩映,气候宜人,实乃人居之圣地,养生之佳境。并以“夏布研学胜地、生态亲水之旅”为旅游开发主题,锁定夏布文化体验游、森林休闲游、研学科普游的三大功能定位,围绕双林现有的夏布文化村、湿地公园、森林公园、三鲜街等区域,重新规划设计了湿地亲水、游客服务、森林观光、夏布文化体验、农耕科普等五大功能区,着力打造集夏布文化、森林康养、滨水游憩为一体的国内知名夏布文化旅游景区。……[详细]
推荐2
严嵩洞
  分宜县西南十里,袁河之滨,分宜电厂旁边,在群山竟秀,怪石*峨的袁岭第三峰下面,有个深邃石洞,古人称它为“古今胜迹”。这个洞,群众都叫严嵩洞,而旧志却说是洪阳洞。说它是洪阳洞,是说东晋道家葛洪、娄阳二人曾先生在这洞里-过,便取二人名字而名洞。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现江苏丹阳句客人。他生于公元284年,死于公元364年。他是东汉(王加郎)邪有名道士葛玄的侄孙。相传葛玄曾在清江县阁皂山修道成仙(现阁皂山垦殖场有他遗址),道教尊为葛仙翁。因葛洪也是道家,人们也就称他为小葛仙翁。葛洪少时家贫而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道家学说,成为著名的道教理论家。他遍游江南各地名山。晋朝司马睿做丞相时,他当过咨议、参军。后来听说交趾出丹砂,便要求到勾漏(现广西北流县)当县令。晚年定居广东罗浮山炼丹,并死在那里。传说葛洪去勾漏,就是从洪阳洞出发的。葛洪一生著作很多,有《抱朴子》、《金匮药方》、《西京记》、(假托汉刘歆撰)、《神仙传》和诗文等数百卷。《晋书》中说他“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班固、司马迁)”。他的代表作《抱朴子》一书,虽然主要谈谈,但在虚妄之谈中,说到用植物治病,是原始的药物学。又……[详细]
推荐3
桃花洞
  桃花洞在分宜县城北九十里地的操场乡上松村的一个山岗上。洞口比严嵩洞小些,高约四、五米,宽六、七米。洞内宽广开阔,不亚严嵩洞。洞顶、洞壁形态多姿的钟乳石,因未遭到破坏,加上有或明或暗的阳光照射,却比严嵩洞漂亮得多。洞内常有人去观览探索的地主,纵深约二百米,分上下右三洞。洞尾尚有大大小小的洞,这些洞伸展多深?整个洞究竟有多长?据两位村干部说,似乎谁也没试测过,因而也就不知道洞的淀粉浅,只听到老人说过,这洞可直通上高县的末山。关于这点,《分宜县志》上也有记载,但我认为有可能又似乎是。可能者,此洞临上高,与末山是一条线,且洞内终年异样不湫湿,水汽喷泻如雾。末山九峰山的崇福寺后有反滚滚泉流,常年潺(0水加爰)不绝,洞的湿漉、云烟可能与此有关。说似乎不是,因据说洞内的流泉一般人天较大,澄波涌泻,往后便逐渐减小,最后只剩洞底湿润,云雾缭绕,如果直通末山九峰泉流,洞中的水,那会这样涌润悬殊呢?步入洞口的上洞,进身约五六十米。上下左右朗阔,与严嵩洞的第一室相仿佛;上洞与下洞的衔接处,有石和钟乳一字横列,只左右留出两个口子,像扇靛青屏风,又恰似严嵩洞内的“萧墙”。所不同者,洞口上沿,有一扇绉折有致的钟乳石……[详细]
4、严嵩故里 AA
推荐4
严嵩故里
  严嵩故里——介桥村,是严嵩出生和生活了几十年的故乡,她座落于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城郊东南角,背倚袁岭,面临省道清萍公路。严嵩故里数十栋明清古祠群,严嵩真假墓址,严嵩洞,严嵩家庙—石门庵。……[详细]
推荐5
大岗山瀑布
  大岗山必武功山支脉,由宜春逶逦而来,地势而西向东倾斜。江西大岗山林业科学试验局(机关设分宜县城),是我国南方亚热带林业科研实验中心,也是我国以中间实验为主的林业综合性科研实验基地。现全民职工一千多人。其经营方针是:以林业科研为主,科研与生产相结合,走林、工、商相结合的道路,逐步开展林副产品的生产、加工、运销一体化的综合经营。通过基地的科学实验,为我国南方林区大幅度提高以杉、松、毛竹、油茶为主的用材林、经济林的生长量、产油量,提高林业资源利用率,建议林业资源合理经营的科学体系,为促进我国南主林业发展作出示范。实验局的林业实验基地都在大岗山(在分宜界水山塘下,还设有面积三千多亩的“树木园”,引种培植亚热带优良树种,为发展林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是实验局重点科研基地),分年珠、长埠、上村、江下、山下五个实验林场,山林面积十三万五千多亩。它西邻宜春,南接安福,东连分宜的松山、大岗山,北濒江口水库,成一个蛾眉月形。年珠实验林场山林面积一万六千多亩。大岗山的主峰即二峰(所以称二仰峰者,强能是它毗邻宜春洪江乡的仰山,其峰高一千三百多米,因它比仰山低些,故称二仰),海拔一千0九二一点八米,就在这里。观音……[详细]
推荐6
神牛洞
  北乡溶洞群:昔日“仙女下凡”,美丽传说成就了仙女湖这一著名旅游品牌;今朝“别有洞天”,深邃奇幽的北乡溶洞群又将撩开神秘面纱,我们应该珍视和借助大自然的恩赐。蒙山横贯我市北部,喀斯特地貌发育明显,洞村、高岚、操场、下村、人和等乡镇已查明的洞穴多达百余处。特别是以洞村乡南村的神牛洞为中心,方圆10余公里范围内密集了七、八个绮幻多姿、特色各异的特大溶洞,成为华东地区密度最大的溶洞群之一,资源条件几可与桂林溶洞相媲美。神牛洞雄伟绝特,绵延13华里,是我国已发现的罕见峡谷型溶洞,它因洞口有一横卧巨石神似水牛而得名。入洞沿行,两侧峭壁陡立,气势磅礴,中间河谷深切,令人目眩,酷似实物的石床、石桌遍布,云盘阡陌,有如长城蜿蜒,石戏台硕大无比,岩顶“天幕”波澜起伏,钟乳石千姿百态,出神入化。置身其间,神清气爽,心旌摇动。寨口洞位于神牛洞之南3华里处,为一处河道型溶洞,它以水取胜,洞前瀑布高悬,水声如雷,洞内水流滔滔,莫测高深,可开发洞内漂流,使游客体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足”的古朴野趣。汗毛洞毗邻寨口洞,又名寒坡洞,以幽称奇,该洞内小洞接大洞,圆洞套方洞,洞洞相连,洞洞皆景。洞口洞位于高岚乡北部,以……[详细]
推荐7
凤凰山铁矿遗址
  时代:唐至明位于分宜县湖泽镇铁坑村的凤凰山铁矿遗址,是具有千余年历史的古炼铁场遗址。据史料记载,凤凰山地区的采矿、冶铁历史早在唐朝晚期就已开始,宋朝时期的采矿、炼铁业相当发达,官府曾专门在此设置“贵山铁务”作为管理铁业的官方机构。明朝凤凰山采矿业达到鼎盛,出产的铁占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从晚唐至明清,千余年来凤凰山古铁矿遗址炉火不断,是新余钢城之名的佐证,也见证了我国铁矿历史的发展。凤凰山铁矿遗址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总面积在15万平方米以上,其遗址厚度在1.5~3米,最厚达4米以上。在遗址中除发现冶铁炉、铸模等遗迹外,还采集到铁渣、铁硫、铁矿砂、铁粉、铁刀以及生活用具陶瓷残片、建筑材料断砖碎瓦等。在铁坑村东南面的凤凰山铁矿遗址、茶山里等处发现因村民采掘褐铁矿粉而暴露的古代冶铁炉、铸模共数十座。其中有一座冶铁炉、四座铸模保存较好,为了解其基本结构,考古工作者曾对其中的一座冶铁炉和茶山里的两座铸模进行了清理。采集到较丰富的文化遗物主要有:铁硫、铁渣、冶铁炉、铸模残壁、生铁块及生铁铸件、木炭、铭文砖(两侧压印阳文铭文,右侧:“袁州府提调官通判隋斌、司吏任俊分宜县提调官典史邢、司吏张……[详细]
推荐8
尚睦邓家围垅屋
  尚睦邓家围垅屋是赣西仅存的客家围屋,气势宏伟、固若金汤,宛如一座城堡。坐落在分宜县湖泽镇尚睦村的邓家围屋,又称三立堂、邓纯雅公祠、邓家大屋、邓家老屋,是一处融合了客家土楼与江南传统建筑风格的客家聚族围屋建筑,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赣西地区面积最大的围屋。尚睦邓家围垅屋的起源要从一个家族的迁徙与兴盛说起。据《邓氏族谱》记载:清乾隆年间,邓氏先人邓廷焕携子邓勋从广东嘉庆州(今梅州)迁居于分宜白田村,并在袁河两岸做油生意发家致富。邓廷焕过世后,邓勋携三子邓成章、邓锦皋、邓锦彪从白田迁居尚睦,继续做油生意。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邓勋第三子邓锦彪以三兄弟的名义建造邓家大屋,因邓锦皋早年去世,邓成章此时也已56岁,三兄弟又未分家,因此一切事务都由老三邓锦彪操持。起初只建了三进房屋,取名三立堂,寓意三兄弟事业有成、卓立天下。后为防盗,加盖了围墙。围墙建成后,又沿围墙顺势而建大小不一的住房、浴室、柴房、龙厅楼和槽门,共有房99间,故又叫尚睦百间屋。为纪念死去的父亲,邓锦彪兄弟在槽门外仿照当地祠堂的建筑风格兴建了一座门楼,并在槽门上挂“邓纯雅公祠”匾额。至此,邓家围屋形成现有的规模,共历时14年之久。……[详细]
推荐9
静修寺
  据光绪六年《江西通志》卷122、《江西佛教史》第11业和《分宜县志》中记载,静修寺原名福胜寺(唐朝时称齐隆寺,宋朝著名诗人黄庭坚有记),始建于东吴宝鼎年间(公元266—268年),距今已有1730多年的历史,是江西省创建最早的17座佛教寺院之一,历史上曾有多位名人为寺题字作诗,一千多年来虽几经兴废而不衰,在赣西享有胜名。直到1958年因国家兴建江口水库,分宜老县城和整座寺院被淹库底,现如遇枯水期仍有迹可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的宗教政策进一步落实,我县的信佛群众多达数千人,而我县尚无一座建成开放佛教寺院,他们只能远走南昌、宜春、萍乡甚至外省参加宗教活动的实际情况,经政府研究决定2000年7月无偿划拨位于县法院后的大台村浒塘村小组后山的国有土地7000平方米迁建福胜寺,全寺的设计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整体建筑风格仿苏州园林,预计总耗资600万元,当年兴建寮房一栋。在县民宗教局的大力支持下,2004年4月省民宗局批准我寺成为我县第一座允许恢复开放的佛教寺院,并更名为“静修寺”,2005年大雄宝殿(主体两层)开工建设,预计总造价200万元,由于资金问题工程只能缓慢进行!……[详细]
推荐10
邓家老屋
  这座古宅名叫邓家老屋,又名邓家围屋,原名立三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当时有个叫邓勋的商人,随父辈从广东嘉应州(现为梅州),迁于分宜白田村,并在袁河两岸做油生意发家致富,尔后定居于尚睦村,在此建起了这幢客家风格的老屋,始建于乾隆中期,经过十六年至嘉庆十年(1805年)方建成竣工。老屋占地约十五六亩,四周以砖墙围绕,据说有99间房,从外面看,很像一个环形防御堡垒,现在住了约1百多人,都是一个家族。清朝古民居观家大屋位于分宜县湖泽镇尚睦村,是具有200多年曆史的清朝古建筑群,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宏伟的规模、保存完整的艺术雕刻品,显示了较高的文化、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是一幢具有地域性的大型古民居。整个建筑结构呈典型的广东客家土楼风格,与当地传统风格建筑完美地融合。交通:分宜-湖泽公交车美食.购物.住宿可在当地吃农家饭,镇上有旅馆,有土特产卖。……[详细]


全部分宜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