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赣州市 > 石城县旅游

石城县十大旅游景点

1、通天寨 AAAA
推荐1
通天寨
  石城通天寨位于距离石城县城7公里的大畲村,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其中景点以各种形似人或物的山石为主。游览通天寨途径有二,一是沿南门拾阶而上,上山路比较难走,但返程不累;二是从北门步梯而下,较为轻松,返程须另辟蹊径。通天寨不算大,景区景点相对集中,在方圆2公里的核心区内,集中分布有大畲荷花观光园、古民居南屋、通天寨生态乐园、通天岩、玉盂寺、净土岩、试剑石、石笋干霄、钟鼓石等景观,整个游程大约两三个小时,有较为完善的游步道和指示牌。山上的看点,一是一阴一阳的“生命之门”丹霞地貌奇观,二是天然形成的千佛丹霞,三是比较少见的岩面龟裂地貌。山上有一处玻璃观景台,可站在透明玻璃上观景拍照,体验凌空的感觉。若是七八月来到通天寨,山下的荷花盛开,在荷花园里以荷塘为前景拍通天寨丹霞山体的全景照,景致最佳。通天寨,是久负盛名的丹霞地貌风景区,位于距石城县城七公里的大畲村。因寨上主岩外如两指相箝,内若两掌半合,仰视苍穹通天而得名。寨上怪石如林、犹如丹霞横空;满寨龟裂石板,美称仙人犁田;寨中清泉四季流淌,竹木青翠如海;寨下碧水环绕,四周青山连绵。奇特的山水,秀美的风光,构成了一幅荡气回肠的人间仙景。在修通公路前,……[详细]
推荐2
宁都赣江源水利风景区
  宁都赣江源水利风景区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依托大型水库团结水库工程而建,属于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景区面积6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1.25平方公里。团结水库水利枢纽是赣江源头上的重要工程,发挥着防洪、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景区水利工程景观雄伟壮观,大坝泄洪奔腾咆哮、气势磅礴。库区水质优良,山水相依,四季特色各异,冬春碧波荡漾,风景如画,尽现江南水乡风韵。……[详细]
推荐3
石城普照寺
  普照禅寺位于县城西北20华里的如日山。如日山原名高寨,山顶原名高灵峰。后因传说山顶庵中有一玉牌(日晷)能随日而转,故而更名。该山地处石城与宁都交界处,其北、东、南三面属石城,分别为原琴江镇桐坪、丘坊和沙塅辖地,西面为宁都县田埠乡金钱辖地。高岭峰上古有佛寺,名高灵峰庵。清乾隆十年(1745)《石城县志》载:“高灵峰庵,城西二十余里高寨,明万历间僧性期开创,国朝(清,下同)康熙十七年(1678)僧寂俦重建,雍正九年(1731)僧照苏募新”。道光四年(1824)《石城县志》亦载:“城西二十余里高寨,明万历间僧性期赁桐坪白十三郎之基建造,国朝雍正九年山主白姓重建”。康熙至雍正间又建一道观,有大师余本来在此-传教,一时门徒甚众。多次修建,佛道同存,故有上、中、下三寺庙之说。明清以来,该处曾出过惠显、了凡、德勤三为佛门宗师,正静、慈惠、法登、修城等名僧曾先后在此担任主持。清末民初,一度为罗祖教染指,后经能良、能祥等高僧拨正,并更名如日庵,重为佛寺。新中国成立后,寺中仍有常住数人,耕田自给,护持香火。“文革”运动中,僧尼被逐下山,佛寺被毁。“文革”结束后,宗教活动逐渐复苏,1979年7月石城名僧仁善……[详细]
推荐4
如日山普照禅寺
  如日山原名高寨,古时山顶有一个尼姑庵,相传庵中有块玉碑能随日而转,故高寨改名为如日山。该寺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历经兴废。普照禅寺是江西规模最大的寺院之一,总体结构呈阶梯状,寺内有大小佛像100余尊,该寺有过两次人数超千人的活动。一次是84年10月的三坛大戒,另一次是88年12月的佛像开光庆典。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为该寺“大雄宝殿”题名。明代万历年间,僧性期来此建寺,该寺自明清以来,曾出过四位佛门宗匠,即:惠显禅师、了凡稀寿大师、德勤亮如禅师、印慈大师。后有正静、慈慧、法登、能良、仁善等名僧先后在寺担任方丈,弘扬佛法。0期间,寺废僧散。1979年后,仁善和尚率徒福贤等来山,以其两师徒在佛教界的影响及缘份,引进大量海内外资金,重造古寺,建筑面积共6000多平方米,常住僧尼多时达50余人。1984年9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该寺为全省14所重点开放寺院之一。寺院最前方是天王殿,其中殿是一层建筑,两翼是与中殿同高的两层建筑,中殿四大天王一丈多高,形神威猛,殿中间韦陀天将金盔金甲,英武异常。“天王殿”后是主殿“大雄宝殿”,殿高15米多,巨大的廊柱,显得十分雄伟、华丽,……[详细]
推荐5
石城宝福寺
  宝福寺,位于江西省石城县城东南琴江河畔,为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建,大观庚寅(1110年)僧应可修。崇宁年间(1102-1106)由僧应可、道符及合院僧众募资于寺后增建七级六面宝福塔。该寺几经毁兴。元朝至正二十年庚子(1360)遭寇所毁。明洪武三年(1370)僧人明海法师重建。清顺治十二年乙未(1655)知县郭尧京重建。乾隆六年(1751)知县马尹奇祷雨于此获验,因此与典史柴文元、邑绅熊承统等筹款重修。民国初年于寺左增建玉皇坛,至此,成为佛寺,佛塔,神坛三位一体的建筑群。民国二十年(1931)冬,县当局以修城墙为名,拆毁佛寺。数年后由比丘尼证芳法师发心募化重建。民国二十九年(1940)邀请著名高僧印慈法师(中国佛学院首届毕业生,全国佛协常务理事)为住持,乃继重修扩建殿宇,重塑佛像,并亲赴上海迎取《大藏经》一部。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前清兴国县翰林谢远涵为其题书“大雄宝殿”,于是名声大著,成为全县临济宗中心道场。新中国成立初十余年,政府征作粮库和东南乡政府、东风人民公社办公;“文革”期间,寺内塑像遭毁,房舍为县木锣钉厂占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4年落实宗教政策,……[详细]
推荐6
石城红四军军部旧址
  红四军军部旧址位于江西省石城县横江镇秋溪村红家垄赖氏祠堂,建于1908年,土木结构,一直两进。1931年9月,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结束,中央革0据地扩大到5万平方公里,总人都达250万左右。其时,残存的反动武装如土豪劣绅纷纷转移到一些工事坚固,地势险要的土楼山寨,企图保存实力,等待时机,破坏革命政权,阻碍革0据地的巩固发展。10月初,红一方面军部署主力铲除分散于中央苏区的白色据点,肃清反动武装。10月上旬,红四军第十、十一、十二师奉命从宁都、瑞金分三路进军石城,军部即设于此。1931年9月,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结束,中央革0据地扩大到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250万左右。其时,残存的反动武装纷纷转移到一些工事坚固,地势险要的土楼山寨,企图保存实力,等待时机,破坏革命政权,阻碍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10月,红一方面军部署主力分散于中央苏区消灭白色据点,肃清反动武装。上旬,红四军第十、十一、十二师奉命从宁都、瑞金分三路进军石城,军部即设于此,军长-,政委聂荣臻。红四军军部驻扎在此后,毛泽东主席、-、左权等专门从瑞金来到红家垄,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会议分析了当时政治形势和面临紧要的工作任务问……[详细]
推荐7
石城阻击战纪念园
  李腊石,原名“迎恩石”,是古代迎接朝廷圣旨的地方。古时曾有一李姓知县常在该处狩猎,后将该山改名为“李猎石”,因在石城白话中,“猎”与“腊”音相近,后人也称之为“李腊石”。李腊石山海拔398.9米。该山从北端看为一块完整的巨石,山体四周围悬崖绝壁。山体南端为连绵丘陵,与西华山风景区相连。山体植被良好,空气清新。李腊石山脚、山顶各有一座寺庙;山脚为中华庵,山顶为中华寺,香火旺盛。沿山体南侧另有一条通往山顶的步行栈道,为沿山壁开凿,现已失修,但仍保留栈道痕迹。李腊石是石城阻击战最后一道防线的主战场,现在山顶现仍保留有几百米长的旧战壕遗址。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导,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一开始便陷入了被动。1934年8月30日,地处广昌、石城之间的战略要地---驿前(与石城小松毗邻)被敌占领,中央革0据地及中央红军已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为迟滞敌北路军向中央革0据地中心地域---瑞金进犯,赢得时间保障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的安全集结与转移,中革军委电令红三军团在石城北部设防阻击敌人,当时红三军团的军团长为彭德怀,政委为-。1934年9月26日拂晓,石城阻击战正式打响,至10月7日结束,历时1……[详细]
推荐8
石城西竺寺
  西竺寺位于城西二公里处的西华山山顶,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两华山又名乌石嶂,周匝绵亘约五公里,幽泉怪石,所在多有。这里经常云遮雾绕,昔时古松参天,气象万千,著名的琴江八境“乌嶂松云。就是这里。今古树不存,然新松葱郁,壮丽犹在。如今山顶建起电视差转台,又添景致。西华山主峰海拔573米,“登眺时,佳气盈城,众山若螺,大江之流,净如匹练。每遇云起,由麓及巅,笼照万象。”(清道光四年编《石城县志》)环顾远处,尽领略“环县皆山,山多石,耸峙如城”县名的来由。西华山南麓的五龙岩还有著名的琴江八境之一的“龙岩瀑布。,岩上瀑布高数丈,泻落处,飞花溅王,声如雷轰;瀑布终年不竭,下接以潭,深不可测。清编县志载:“潭底有窍,潜通城西赤江滩”、又载:“唐贞观中,土人见庞眉五老,笑语岩中,迹之乌有,惟五龙交戏潭中。土人惊怖走,疾风急雨随之,遂以得名。”清代贡生陈益新描写道:“野棠细翠缀岩幽,绝壁霏霏走玉虬。云气倒垂帘影动,月痕低印水晶浮。惊人晴雨飞还急,出壑潜龙吼未休。日暮更看岚欲滴,清冷一片散寒邱。”五龙岩还有众多古代石刻。如宋代武经大夫、殿前司催锋军统制陈孝荣题刻有“清胜五龙岩”五个大字;南宋……[详细]
推荐9
太平天国幼天王洪福瑛囚室(桂花屋)
  清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南京)沦陷。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洪秀全长子)在干王洪仁轩等人的保护下,率太平军余部南下,10月9日途经广昌与石城交界处杨家排古岭脑时遭党清军席宝田部伏击,10月23日幼天王被清军捕,即囚禁于桂花屋花厅。月初,幼天王被押抵省城,28日被江西巡抚沈葆祯杀害于南昌。该客家民居与太平天国诸多巧合,时间巧合:该民居修建于1851年,落成于1864年,与太平天国起义、沦陷时间一致;地点巧合:起义于花都,建都于南京(石头城),终结于石城;人物巧合:该民居五个马头墙与太平天国五王石城蒙难巧合。幼天王曾用毛笔在侧室南面-墙上提诗一首“有志攘夷愿未酬,七旬苗格得难谋;足跟踏开云山路,眼底空悬海月秋。桂花屋是县城唯一保存较好的客家民居,是清代客家民居的典型代表,体现了独特的客家建筑文化,该屋为砖木结构,悬山顶,三堂两横式民居,中有天井,后为正房,两边厢房,前0院,门额楷书阴刻“永怀”二字,年款为“咸丰辛亥年”(1851)。该屋系当年石城富豪黄性存所建造,占地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有70余间,分三进:前厅、中厅、后厅,两侧是厢房。整个建筑富丽堂皇,高墙深院,是典型的客家民……[详细]
推荐10
陈联民居
  陈联围屋位于石城县木兰乡陈联村,是典型的客家古民居。该围屋为当地一温氏富户建于清道光年间,占地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该围屋独具特色,结合了方围、天井式民居、府弟式民居、苏杭园林风格四大特色,共99间半房间,为砖木结构,一楼通道为鹅卵石式青石板铺设,二楼为木质走马楼,回廊曲经通幽。布局设置极为合理,整个屋宇呈回字型格局。墙壁用石灰涮面,并绘有栩栩如生的各类彩画。所有屋檐为观音斗拱状,木质结构上有许多极为精致的彩绘和雕刻图案。内墙窗户有十余种不同图案的花格窗,窗棂雕刻精细,建筑工艺极为精湛。最外墙为土墙,将内墙围在里面,外观上形成一栋方围。陈联民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为温姓大户人家所建。整个建筑占地2193.75平方米,建筑面积4100多平方米,内有大小房间百余间,只有三道门进出,为封闭式回字型走马楼式建筑。墙基、门窗均用花岗岩条石砌筑,外墙用黄泥、沙石、石灰拌红糖、米汤混合垒砌而成,十分坚固,部分内墙和门楼用青砖砌筑。飞檐采用斗拱式结构,檐口有各种图案的彩绘,窗棂别致,颇具江浙古建园林风格,门楼、走廊、墙壁、梁柱上雕龙画凤,人物故事,飞禽走兽、花鸟虫草等各种浮雕和彩绘,……[详细]


全部石城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