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香港 > 湾仔区旅游

湾仔区十大旅游景点

推荐1
香港中央图书馆
  香港中央图书馆(英语:Hong Kong Central Library),位于香港香港岛铜锣湾高士威道66号,位于港铁天后站与铜锣湾站之间,湾仔区区议会与东区区议会交界处。北邻维多利亚公园。香港中央图书馆楼高12层,景观可以远望九龙西及狮子山,占地9,400平方米,该图书馆楼面面积33,800平方米,是香港规模第一大的公共图书馆,藏书为2,300,000余册,为香港公共图书馆系统中总藏书12,480,000册的5分之1。香港中央图书馆于2001年5月17日启用,取代大会堂公共图书馆成为66间公共图书馆的总馆地位,是香港规模最庞大的公共图书馆,及湾仔区第3间公共图书馆。馆内设有观景升降机来往地面至10楼,另设多条扶手电梯连接各楼层,另有两部观景升降机由地面直上10楼及11楼,馆内亦设有洗手间供读者使用。图书馆范围7楼除外内均设有香港政府WiFi通,合供63个无线接取器供市民免费连线。建筑外观特色大楼设计曾经引起争议,时任市政局主席梁定邦于1997年与市政总署署长钟丽帼就中央图书馆的设计公开骂战,虽然钟所提出的高科技感设计因工程已经展开而被否决,但是“仿古典风格”、“仿罗马风格”的建筑设……[详细]
推荐2
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
  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位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北面广场,与坐落广场东北面的“永远盛开的紫荆花”雕塑相互辉映。纪念碑高20米,宽1.6米,由基石、柱身和柱头三部分组成。 纪念碑柱身正面刻有国家主席-亲题“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碑名。基石东西两面分别刻有中文碑文及英文译本。外形描述纪念碑临海,四周空旷,日照时间长,因此基石和柱身采用同一矿脉、石质坚实和色泽均匀稳定的深色麻石,但经不同表面处理,质感各异。纪念碑柱身由206个石环重叠而成,代表香港在1842年至2047年的年份。其中代表1842年、1860 年、1898年、1982年、1984年和1990年等6个年份的石环,采用较浅色的石 料。 柱身唯一嵌有光环的石环,是代表1997年的年份,表达香港在这一年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意义。柱身方圆,增加立体视觉的变化效果。纪念碑柱头用紫铜锻制而成,表面经氧化处理,历久不变。纪念碑周围设射灯照明,顶端装置4000瓦特射灯,射程可达10多公里。代表1997年的石环上装有32个光纤点,近看如同繁星闪耀,远观则成一光环。柱头底部装有48个光纤点,照耀柱面。纪念碑柱头用紫铜锻制而成,表面经氧化处理,历久不变。寓意香港回……[详细]
推荐3
香港湾仔蓝屋
  蓝屋是香港一列唐楼,位于香港岛湾仔石水渠街72号至74A号双数门牌,现已被列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其中72号、72号A及74号三幢外墙被涂上蓝色,因而被称为“蓝屋”;而74号A在2010年前仍由私人拥有,一直维持灰色的外墙。历史蓝屋原址曾是一所医院,楼高两层于1872年政府差饷征收册中名为“华佗医院”(亦称为“湾仔街坊医院”)。1886年关闭后变为用作供奉“神医华陀”的庙宇。1920年代拆卸后兴建现在四层高建筑,于1922年建成,楼梯间的墙壁、单位内的窗户同样由木材制造,而露台部分则采用钢筋水泥建造,是香港少数余下有露台建筑的唐楼。72号地下为“华佗庙”,1950年代为黄飞鸿徒弟林世荣侄儿林祖开设的武馆取代,至1960年代林祖的武馆再改为其儿子林镇显的医馆。72号一楼曾开办专为街坊子弟提供免费教育的“镜涵义学”,而二楼及三楼则是战前湾仔唯一英文学校“一中书院”的校址。72号A地下是“广和号”杂货店和74号地下是“联兴酒庄”,约在80年代结业。74号二楼曾经是“鲜鱼商会”的会址,而同座三楼则为商会的会议室。74号A地下原本是杂货店,战后改为住宅。1990年代,香港政府为蓝屋外墙髹上油漆时,……[详细]
推荐4
香港皇室堡商场
  皇室堡(英语:Windsor House)(前称The IN Square),是香港的一个著名商场,在香港岛铜锣湾告士打道311号,由华人置业于1992年购入,商场原本为300,000平方呎。自2006年至2010年期间进行大型翻新工程,总零售楼面面积扩展至410,000平方呎。在电影国产凌凌漆中,主角周星驰在皇室堡内激战,并使出其飞刀绝技,力擒来自湖南的悍匪。皇室堡商场楼高18层(地库至16楼),分为低座及高座两部份,总零售楼面面积达410,000平方呎。商场设超过150间国际及本地品牌、逾20间中外餐厅及一间电影院。低座地库以百佳International、屈臣氏、丰泽、威达公司及Dymocks为主要租户。地库亦有多间食肆,包括伯伯加奴、味千拉面及元气寿司。地下以珠宝、钟表及眼镜时装店为主,主要租户包括i.t、Viola、Dazzle Spirea、景福珠宝及眼镜88。食肆包括Oven House Deluxe及曲奇荟。一楼以个人护理及美容店为主,主要租户包括Regene﹑Bioderma、Lush/nest及ZINO。其余店铺包括Drex Fable时装店、 比利时钻石中心、Ma……[详细]
推荐5
湾仔北帝庙
  湾仔北帝庙(Wan Chai Pak Tai Temple),又称湾仔北帝古庙或者湾仔玉虚宫,是位于香港岛湾仔隆安街的一所北帝庙,获古物咨询委员会评定为一级历史建筑物。湾仔北帝庙建筑宏伟,面积是港岛庙宇之冠,内有三个殿堂,庙内主殿供奉身高三米的的主神北帝;而两侧设有三宝殿、龙母殿及财神殿。北帝像前有四大天王立像,造型威武而细致生动,甚具艺术欣赏价值。此庙的基本设计属四合院形式,在主殿左右两侧设置了面积既不同,形状也各异的偏殿。庙的正脊饰有双龙,龙为“四灵”之首,象征和平、吉祥及富贵,故以龙身附加于庙宇屋脊,是有受其庇护的意义。湾仔北帝庙原名玉虚宫。在1863年(清朝同治二年),由当时的湾仔坊众集资建成。根据庙内碑刻所载,湾仔北帝庙曾于1928年(民国十七年)进行重修。华人庙宇委员会于2005年更动用千多万元为该庙进行大型维修工程。庙内的北帝铜像铸于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已有四百多年历史,身高逾三米,历史价值很高。庙内还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各式制品,其中包括有铸于1862及1883年的铜钟。此外,门额“玉虚宫”三字出自张玉堂手笔,张氏为清朝名将,在鸦片战争时被调派到九龙作防守大将……[详细]
推荐6
香港圣公会圣马利亚堂
  圣马利亚堂(St Marys Church),又称圣公会圣马利亚堂,是香港圣公会在港岛东区发展传教事工第一所的教会,于1911年成立,位于铜锣湾大坑道2A号近东院道及铜锣湾道交界,现时为香港圣公会香港岛教区的教堂。圣马利亚堂是香港港岛仅存的糅合中国特色和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教堂,现被列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圣马利亚堂现时已成为香港现存两座中国文艺复兴式教堂之一(另一座是九龙马头围的圣三一座堂)。其建筑特色是中西合壁:正面外墙仿照中国宫廷设计,大门前有数十级石阶,而建筑物内部则采用西方传统教堂的设计。历史20世纪初圣公会港粤教区在铜锣湾设立“晏氏栖留院”(The Eyre Diocesan Refuge for Destitute Woman),收容无依妇女,使她们获得安身之所,并教以识字和求生的技能。其时伦义华会督(Bishop Gerard Health Lander)使用英国圣公会于1930年捐港感恩奉献的960元,在铜锣湾购地皮一块,再以3550元兴建小礼拜堂,主要供晏氏栖留院妇女聚会之用,致有圣马利亚堂之定名。当初圣马利亚堂所处社区一带颇为荒凉,及后香港人口有东迁趋势,加上邻近小型……[详细]
推荐7
怡和午炮
  怡和午炮(英语:The Jardine Noonday Gun)位于香港东区铜锣湾避风塘的岸边,属于怡和洋行所有的一座炮台,并于每日中午12时鸣放礼炮,故名为怡和午炮,鸣炮前须摇铃8响,源自东角年代的怡和总写字楼及仓库,表示上午工作时段结束。除每日鸣放的午炮外,每年除夕最后一分钟还要加放炮,名为“子夜鸣炮”迎接新年。这是其中一香港旅游景点。现时只须捐赠指定金额予“思健”(MINDSET),便可以获安排鸣放礼炮,自1989年开始,已经筹得逾500万港元善款。历史1841年,怡和洋行从香港政府购得东角岸边土地,兴建渣甸货仓,并且设有货运码头,作为起卸货船上货物的用途。为了对付海盗,怡和洋行便于该处设立一座炮台。而每有大人物抵达或离开香港时,都会鸣放礼炮以示敬意。直至1850年代的某天,怡和洋行总经理罗拔渣甸爵士刚从英国回到香港,员工便鸣放代表最高敬意的21响礼炮。然而,此举引起了驻港英军的不满,认为怡和洋行只是商行,没有权力鸣放礼炮。怡和洋行为了表示歉意,便负责于每天中午12时鸣放礼炮报时,以作为自我惩罚。当时的礼炮长3呎,炮声遍及维多利亚港的两岸。1941年12月,日本皇军占领香港,将大……[详细]
推荐8
香港圣母圣衣堂
  圣母圣衣堂(英语:OurLadyofMountCarmelChurch)是一座香港天主教教堂,由天主教香港教区管理。位于香港岛湾仔星街一号,新圣堂建立于2001年11月10日。早期历史早于1845年,圣方济小堂已是湾仔区教友参与弥撒的圣所,“圣佛兰士街”、“进教围”因而得名。由于区内教友人数不断增加,教区于1925年在跑马地建成圣玛加利大堂,但仍有不少湾仔区的教友到嘉诺撒医院的小堂参与弥撒。教友越来越多,小堂不敷应用,主任司铎理雅各神父与湾仔区的教友矢志筹建圣堂。九十年代,教区卖出圣母圣衣堂的建筑物和地段,款项用作发展其他堂区。教区于1997年与发展商达成协议,在原址新的建筑物内辟设圣堂。重建的圣母圣衣堂于2001年11月10日由胡振中枢机祝圣,正式启用。建筑风格圣堂地下大堂内左边放置了圣母像,墙上钟楼悬挂著教堂原有的两个钟。大堂左边的墙壁,像堆栈的石块,以示圣堂的古老历史,右壁则较现代化,代表圣堂与社区的融和。大堂右边拾级而上到达二楼圣堂大堂,大堂转角的地方放有两口石缸,墙壁上嵌有原来圣堂大祭台“主的晚餐”的浮雕。圣堂大门刻有生命树的图案,象征著充满生机的入口;耶稣基督就是圣堂的门,……[详细]
推荐9
香港圣玛加利大堂
  圣玛加利大堂(英语:St. Margarets Church)是香港一所天主教教堂,是东方第一所以圣女圣玛加利大(英语:St. Margaret Mary Alacoque)为名的教堂,位于香港岛跑马地乐活道2A号,由“宗座外方传教会”建立,于1923年2月3日由翟伯禄神父奠基,1925年1月25日祝圣启用,1949年1月25日升格为堂区。现时教堂已被列为一级历史建筑。结构圣玛加利大堂建于1923年,由意大利建筑师干尼刺设计,属“古典复兴主义”建筑,门前有长楼梯让前往教堂的教徒仰望着教堂而行,教堂的立面开了一个玫瑰窗,门廊由四根多利克柱支撑,大门两旁放著圣伯多禄及圣保禄两尊圣像,其内部采用法国十八世纪结合古典与歌德形式的柱列承托圆拱型天花的结构,桶形穹窿天花填满了浮雕方格,而平面采用罗马公共会堂形式,其尽头设有半圆形圣所,旁有螺旋石级直通钟楼,两侧的墙壁设有大量彩色玻璃窗,两壁放有共14幅绘有耶稣受难至复活过程的木刻雕塑,于1990年被列为香港二级历史建筑,并于2010年12月21日获确认提升为一级历史建筑。弥撒及礼仪时间主日弥撒:早上7:15, 8:15, 9:30, 11:00及晚……[详细]
推荐10
香港会展中心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简称香港会展中心;英语:Hong Kong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re,HKCEC)位于香港湾仔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是香港区海边最新建筑群中的代表者之一。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是香港最新建筑群中的代表,它的新翼则由填海扩建而成,内附大礼堂及大展厅数个,分布于三层建筑之中,是世界最大的展览馆之一,而它独特的飞鸟展翅式形态,也给美丽的维多利亚港增添了不少色彩。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曾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过中国大典,那一伟大的时刻也这里成为了国际的焦点。会展可供租用总面积为63,580平方米,每天访客流量可达140,000人。会展有架空行人道连邻近的湾仔商业区,附近的公共交通工具包括有巴士、渡轮、地下铁路等。香港会展中心是亚洲第二大的会议及展览场馆,规模仅次于日本。除了作大型会议及展览用途之外,这里还有两间五星级酒店、办公大楼和豪华公寓各一幢。而它的新翼则由填海扩建而成,内附大礼堂及大展厅数个,分布于三层建筑之中,是世界最大的展览馆之一。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大典亦在该处举行,成为国际瞩目的焦点,而它独特的飞鸟展翅式形态,也给美……[详细]


全部湾仔区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