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木塔AAAA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大同南约70公里。它建在应县城佛宫寺的山门内,原名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应县木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它建在4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顾名思义,木塔确是全部用木建成的。木塔通高67.13米,底层直径为30米,平面为八角形,五层六檐。外观是五层,但是塔内夹有暗层四级,实为九层。塔内各层,使用了中国传统的斜撑、梁枋和短柱等建筑方法,使整个塔连成一个整体,既坚固,又壮观。据测……[详细] |
朔州崇福寺AAAA 崇福寺位于朔州市朔城区东街北侧,是一处规模宏敞,殿阁群居的古寺庙。创建于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辽时曾作为林太师衙署,亦称林衙院。辽统和年间改名林衙寺,金天德二年(1150年)题额“崇福禅伟”,建筑壮丽。现存山门及观音、弥陀、地藏、文殊诸佛殿,并有藏经阁、钟鼓楼等。布局严谨,主次分明。藏经阁位居殿前,为他处所罕见。弥陀寺,是规模较大的金代建筑。殿内金代塑像壁画保存完好。福州崇福寺位于福建省福州……[详细] |
古城城墙的确切建筑年代,史籍无载,据有关文献佐证和现存建筑考究,始建于辽乾享元年(917年),当时为夯筑城垣,明洪武七年(1374)包砖,清代曾作过维修和补葺。现存城墙除外观具有明代特点外,其主体规制和构造基本为辽代故物。古城平面呈长方形。城墙总高8.3米,下宽5米,顶宽3.4米,外表全部砖砌,石条作基。最上沿矮墙置垛口、望洞和射孔。古城东西宽338米,南北长498米,城周长1654.94米,城墙……[详细] |
广武汉墓群在朔州市山阴县西南,旧广武与新广武城之北,共有288座。整个墓群南依群山,北连朔州平川,从南向北俯瞰,由高到低,大小不一的封土堆星罗棋布。最高封土十多米,最低的也有三米多。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为全国之首,1988年被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并在汉墓群南端修建了广武汉墓群保管所。现在广武墓群虽然未发掘,但从墓群西北端被水冲塌的四座墓室看,为砖室墓,出土的文物有陶壶、陶罐、陶钵、陶奁及五铢……[详细] |
峙峪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旧石器地址:朔城区峙峪村附近遗址描述峙峪村位于大同盆地西南朔州黑驼山东麓,桑干河上游的支流峙峪河绕村而过,西、北、南三面由群山环抱,东面是广阔的桑干河平原。遗址就在峙峪河与小泉沟汇流处的一个孤立的岛状沙丘中。遗址面积南北长100米,东西宽15米。1963年调查发现并进行局部发掘。发现的遗物有:人类枕骨一块,石制品15000多件,烧石和烧骨等多块,装饰品1件、各类动物牙齿……[详细] |
净土寺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东北隅,俗称北寺。创建于金代天会二年(1124年),距今已有870多年的历史。全寺建筑分布在东西两条轴线上,现仅存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为全寺主殿,金代原构,面宽、进深各三间,平面略呈方形,单檐歇山顶,殿顶用筒、板瓦覆盖,檐头镶以绿色琉璃。檐下斗拱四铺作,出琴面昂。角柱有显著的侧脚升起。历经金大定、明景泰,成化、崇祯多次修葺,尚存原貌。扇面墙绘有明、清时期彩画。大殿天花、藻井……[详细] |
宝宁寺时代:明地址:右玉县城内东门北隅俗称大寺庙。始建于明天顺四年(1460年),弘治元年(1488年)、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重修。寺院坐北朝南,东西宽约150米,南北长约200米,中轴线上原有四进院落、五座殿宇,现仅存明代大雄宝殿和过殿。大雄宝殿又称严华殿,位于寺院后部,为宝宁寺主殿。大殿面宽七间,进深六间,平面呈长方形,单檐歇山顶。大殿梁架结构为彻上露明造,作法简洁,用材较细长。斗栱为……[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