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济源市旅游

济源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全称济渎北海庙,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座落于济源市西北济水发源地,是古“四渎”唯一一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河南省现存最大的一处古建筑群落,被誉为中原古代建筑的“博物馆”。济渎庙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是朝廷为祭祀“四渎”神之一的济水神所建。祭祀之风,古来有之,在古代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中,生产十分低下,科学很不发达,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随意想出一些山水之神,祠……[详细]
  阳台宫位于市城区西北30公里王屋山华盖峰南麓。因地处阳台而得名。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玄宗李隆基命道士司马承桢于王屋山自选形胜,创建道院。开元廿三年(公元735年)道院落成。有五楼三阁,取名阳台观。玄宗亲书“寥阳宫”匾额,并令其妹玉真公主进山拜师学道,朝野震动,道风顿盛。后晋为燕真人烟萝子栖真之所。金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改观曰宫,称“阳台万寿宫”。金贞二年(公元1214年)遭兵燹而毁……[详细]
  轵国故城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豫晋古道上。轵国故城始筑于春秋时期,属东周畿内地。战国时期一度为韩国国都,公元前358年属魏。到公元前221年,被秦始皇设为轵县,到汉代成为封侯之地。轵国故城在战国和汉代曾两次作为都城进行经营,但布局同许多大都城有所不同。一般大都城都有宫城(内城)和郭城(外城),而轵国故城有宫城而无郭城。专家由此推断,轵国故城作为都城的时间不会太长。故城平面略呈方形,东西长1865米……[详细]
  大明寺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南6公里轵城镇,创建于北宋。原名“通慧禅院”,元代改名“大明寺”。历代多有修葺。现存建筑为山门,面阔三间,硬山灰瓦顶,有斗拱,为明代晚期建筑。山门后天王殿已无存。向北为前佛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坐落在直壁台基之上,为元代建筑。中轴线两侧还有迦蓝殿、金刚殿、地藏殿、阎君殿等明清悬山式、硬山式或卷棚式建筑。大明寺中佛殿,建筑手法粗犷豪放,木材使用随意自然,就势而搭,……[详细]
  柴庄延庆寺塔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城区西北3公里柴庄东。宋景祐元年至三年(1034~1036年)建。外壁各层嵌有砖雕佛像一千多尊。北门可拾级登至二层。二层以上有叠涩式砖层收顶,上置木板楼板已毁。南门内置《大宋河阳济源县龙潭延庆禅院所修舍利塔记》碑,为杨虚已仿晋王羲之行书。寺塔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六角七层,高28.16米,塔身呈抛物线形。底层南北各辟一门,从南门入塔心室,塔心室呈六角形。北门设梯道可登至第六……[详细]
  五龙口古代水利设施五龙口古代水利设施,位于五龙口镇沁河出山口处。初建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因渠首系用“枋木为门,以备蓄泄”,始名枋口堰。历代修建广济渠、广慧渠、利丰渠、永济渠、兴利渠,并在渠首修闸门,形成五龙分水之势,故名五龙口。现存有唐《白居易游济源枋口偶题石上》、北宋《文彦博再游枋口》、明代开凿渠首的记事和诗碣、明崇祯四年农民起义军占领五龙口的碣石和清代重修各渠的重要碑碣等。五龙……[详细]
  关帝庙,距市区6公里的轵城镇东南,泥沟河东岸,与大明寺毗邻。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关羽,被宋徽宗追封为“忠惠公”和“义勇武安王”,兴建“关帝庙”,供奉祭祀,后佛教将关羽神化,尊“关”为“帝”,故更名为“关帝庙”。该庙创建于金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157年)重修,清又有修葺。庙坐北向南,为四合院式,现存古建筑有山门、拜殿、关帝庙及西配殿,占地约1050平方米。关帝庙,距市区6公里……[详细]
  二仙庙,位于济源市东北13公里的梨林镇大许村,2000年9月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二仙庙,又名紫虚元君庙,据明《重修仙天圣母静应宫碑铭》载,二仙其人叫魏华存,西晋任城司徒文康公舒、剧阳侯魏阳元之次女,南阳太保掾刘友彦夫人。幼而好道,为百姓仰慕,称紫虚元君。二仙庙创建于唐,明清均对其进行过增修和修缮。二仙庙,坐北朝南,南北长111米,东西宽33米,占地3663平方米。现存建筑依中轴线而建,依次为……[详细]
  奉仙观,金至清时期古建筑,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区北海办事处三庄村,创建于唐代垂拱元年(公元685年),距今已有1300余年,因殿中有一荆木梁,故俗称荆梁观。奉仙观原有建筑很多,占地60余亩,由于种种原因,现仅存山门、玉皇殿、三清大殿、碑亭、东西4座配殿,形成二进院落,南北方向。院虽不大,但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北高南低,错落有致。山门三间,清代遗物,中间甬道,两边各一间垂花门。玉皇殿三间,明代建筑,殿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