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上海市旅游

上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人民公社是中国现代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1958年,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此形势下,当时的枫围乡(今枫泾镇-农村部分)也成立了人民公社,取名火箭人民公社,第二年3月仍旧改名为枫围人民公社。一直到1984年1月,根据上级精神,枫围人民公社才恢复为枫围乡人民政府。前后26年时间,四分之一个世纪,这里一直是当时人民公社的办公地点。公社大院后边,还有当时响应“深挖洞、广积粮、不称……[详细]
  陈子龙墓为纪念明末抗清义士陈子龙所建,位于方松街道广富林社区管理站(原广富林村)。整个墓地占地两亩,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内建有陈子龙墓碑。石碑四块,上面刻着陈子龙生平事迹及其本人的雕刻画像。内有状红亭,建于清朝乾隆五十三年(1788)间。该墓地免费向游人开放,场地较为宽阔,可供入党宣誓、清明扫墓、举行成人仪式、入团(队)仪式等集体活动。1987年,着手进行修复。全部工程于1988年告竣。新修……[详细]
  华业公寓位于陕西北路南京西路交汇处,华业公寓大楼是混合型结构,占地2183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高40余米。公寓的主楼与配楼由3个单元楼房组成,中间采用车库、拱廊相贯通。两边的配楼4层起点,依次是8层、9层,直至10层的中央主楼。主楼是典型的西班牙城堡式样,是正方形,四角有方形角楼。顶部是多面的锥状,尖顶。入口处有挑出雨篷的门厅。门楣、窗楣的装修是鲜明的西班牙风格。外墙与天棚均镶砌玻璃砖,以……[详细]
  无名英雄纪念墓遗址位于宝山区爱辉路泗塘二中内,“一二八”是上海市民难忘的日子。宝山庙行有上海市抗日战争纪念地——[无名英雄墓遗址],是市政府为纪念1932年1月28日淞沪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三千英烈而立。发生在上海的淞沪抗战,无数英雄为国捐躯。今天我们缅怀先烈,更应该追悼那些无名英雄,他(她)们在抵抗外来侵略中英雄捐躯,却没有留下姓名。纪念地在操场的西北角,花岗岩基座,断垣残壁造型;东南方立着市政府的……[详细]
  涌泉坊位于愚园路395弄,弄口造型似宫殿城堡,主入口门廊内为3个拱门,中间一对爱奥尼式柱和二侧小拱形门廊。2层设两联平窗,3层设券窗,顶部有券齿装饰。6幢单体为新式里弄住宅,黄色粉刷外墙,小券式檐口,螺旋形窗间柱。建筑由过街楼连接的第一排2栋住宅列一字排开,另外4栋住宅以主弄道为轴线呈“田”字型布置,每栋有两个单元。联列式住宅设计有单开间、双开间,偶合式住宅设计有双开间、三开间,各自的室内空间设置……[详细]
  愚园路1315弄4号是伟大的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1932年到1938年间在上海的寓所。这是一幢砖木水泥结构的三层西式楼房,室外有扶梯可直上二楼居室。路易·艾黎居住期间,底楼前为会客室和歺厅,后为厨房等辅助用房,当中还有一间工作室,内置一台车床和一些工具,底楼沿弄堂有汽车库,房前有小花园。路易·艾黎是新西兰人,在上海时,他任英租界工部局工业科督察长。民国23年,他参加上海第一个国际性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详细]
  山海工学团遗址位于大华路龙珠苑200号,始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是陶行知创办的一种特殊的乡村教育组织。民国二十二年(1933)后,成为中共地下党组织的一个活动据点,开展国难教育。民国二十六年(1937)“八一三”淞沪会战后,山海工学团因所在地为战区而停办。民国三十五年(1946)4月,陶行知返沪,恢复山海工学团,定名山海实验乡村学校。1981年恢复“山海工学团”旧名。1992年为遗址保护地……[详细]
  旧上海市博物馆位于长海路174号长海医院的影像楼,仿中国建筑鼓楼造型。是《大上海计划》建筑之一,建造于1934年,采用董大酉的中西合璧设计,张裕泰合记营厂承建。外形似北京城鼓楼,重檐歇山、琉璃瓦顶,四周有仿石望柱围栏,外立面由人造石块砌筑。高24米,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历时两年完工。博物馆1936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首展“中国建筑展览会,参观人数逾四万,盛况空前。2014年升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详细]
  思裴堂建于1915年,命名思裴是为纪念美国墨疏利浸会第一任书记裴理克(Dr.ManleyJ.Breaker)。建筑费用是由校长魏馥兰向美国墨疏利浸会募得的0.94万美元。建筑高四层,入口处设柱廊,设计科林斯柱式,门洞和部分窗洞使用了尖券,具有哥特式的建筑风格,也吻合学校的教会性质。建筑外墙用清水青砖砌筑,细部用红砖装饰,屋顶原为坡顶,七十年代大修时将尖顶改成平顶。建筑现为上海理工大学第三宿舍。……[详细]
  平原村古文化遗址(PingyuancunGuwenhuaYizhi)位于位于城西北约13公里、小机山东侧山脚下。1960年,市文管会组织考古调查时发现,在南北穿过山脚下平原村的新开河道的两岸,暴露出古代遗物。采集的遗物主要属于晚期印纹陶文化亭林类型,有灰陶三足盘--纹圈足簋,夹沙陶圆锥足鼎,以及曲折纹、绳纹、席纹等印纹陶片。1979年,小机山附近的天马公社农机厂在基建挖掘深坑时,在深0.80米的黑……[详细]
  西林塔(XilinTa)又名崇恩塔。位于松江县松江镇中山中路西塔弄东侧。南宋咸淳年间建接待院,后改名西林禅寺。塔因寺名。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僧淳厚重建,更名圆应塔。后渐倾圮。正统年间(1436~1449年)重修。砖木结构,七级八面,高46.5米,塔壁夹墙中砌有砖梯,塔身除顶层木结构平座及腰檐是明代建筑外,大部系宋代原物。1990年有关部门筹备重修时,发现砖身还是宋代原物,而各层外檐斗拱、罗……[详细]
  招贤浜古文化遗址位于亭林镇东新村9组招贤浜口新开河两岸。遗址发现于1975年,分布面积约1万平方米,主要遗物有良渚文化黑衣灰陶片、夹砂红陶T字型鼎足,马桥文化篮纹、叶脉纹、绳纹印纹陶片,吴越文化灰陶豆把、回字纹、米筛纹、米字纹等印纹硬陶陶片。2003年为建A7高速公路,上海博物馆考古部对遗址进行了再次调查和试探性挖掘,发掘面积共200平方米,出土少量西周至唐宋时期的文化遗物。招贤浜遗址的发掘,丰富……[详细]
  嘉定法华塔在今嘉定区嘉定镇的中心,又名金沙塔。法华塔建于南宋开禧年间(1205~1207年),当时这里还叫“练祁市”,十年后,嘉定设县。县城建设就以此塔为中心,因它是全城最高点,在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之中心。塔建成后,至大元年(1308年)重修。后几经兴废,至明代万历年间损坏尤甚,只剩下底层还比较完整。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知县陈一元募款重修,仍恢复七重楼台,四面设壶门,砖木结构,高40.……[详细]
  九间楼(JiujianLou)在南市区乔家路234~244号。原为徐光启故宅,建于明万历年间,因上下二层各九间,故称九间楼。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意大利人郭居静受徐光启之邀来沪传教,即寓此。该屋迄今已有三百余年,为该区仅存的明代宅第,屡经修葺,现上下各7间,为居民住宅。1983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地址:黄浦区人民路830号邮编:200010电话:021-63556666*3207(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物业管理处)开放时间:全天公共交通:公交11、24、911路四明公所建于1797年,原来是在上海经商的宁波商人和手工业者的行会组织所在地。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5月,法租界当局以“开筑马路”为借口,妄图强占四明公所来扩大其租界地盘,法租界巡警疯狂地在四明公所门口开枪打死打伤愤怒反抗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