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凤山街位于宁化县淮土乡凤山村。1934年2月下旬至3月下旬,国民党东路军汤恩伯、孙元良、王仲廉、李默庵部相继攻占沙县、将乐、泰宁、归化,红7军团、红34师及其他红军部队被迫向西退守建宁、宁化一线。是年5月中旬至6月初,国民党东路军孙元良部、第52师、第3师相继攻占建宁、永安、连城,红1、红3、红7、红9军团从东北一线向南退守宁化、石城、长汀、宁都、兴国一线。6月后,国民党东路……[详细] |
泉州府城隍庙,祀韩琦为城隍神,座落于泉州市区模范巷与县后街交界处(今新村小学),俗称“大城隍”,以别于晋江县城隍庙(俗称“小城隍”)。府城隍庙始建于北宋嘉祐二年(1057),初名明烈王庙,原址在明代泉州卫西侧(今泉州六中附近)。明洪武三年(1370)改称城隍庙,洪武四年(1371)重建。明永乐、正统、正德年间相继修葺。嘉靖二十三年(1544),城隍庙迁建于资寿寺废址(即今所)。清乾隆年间(1736……[详细] |
怀安五帝庙位于仓山区建新镇的怀安半岛,为供奉福州民间传统信仰的五帝(张元伯、钟仕秀、刘元达、史文业、赵公明)的祠庙。建筑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为608平方米,内有戏台、天井、钟鼓楼(龛楼)、正堂、后殿、侧院等。大门为牌楼式,上有卷书;戏台歇山顶;正座封火墙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部分构件为明代遗迹,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游廊两侧瓦面挡水墙上有泥塑人物浮雕,雕刻精美。2015年公布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详细] |
泉州市舶司遗址位于鲤城区,据道光《晋江县志》记:市舶提举司在府治南水仙门内。有关方志记载:南薰门在市舶司之旁。即今泉州市内水门巷竹街南薰门(水门)遗址西北,西到水仙宫,东到三义庙,北到马坂巷洪厝山。泉州港兴于唐,盛于宋元,衰于明中叶。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朝廷设立福建市舶司于泉州。尚续到明朝成化八年(1472年),市舶司才迁往福州。福建市舶司在此的四百年间,管理着泉州诸港的海外贸易及有关事务……[详细] |
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司令部旧址(漳州一中新华楼)位于芗城区胜利西路芝山东南麓,芝山红楼东侧,这里现为漳州一中“新华楼”。上世纪30年代,原来是福建省省立龙溪中学“干之楼”,占地1000多平方米,坐北向南,双层砖楼。中间为大厅,两侧为教室,东西两端各设楼梯。1932年4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后,省立龙溪中学关闭,校长及学校高层远避厦门。东路军司令部就设在此处,总指挥林彪,政委聂荣臻等在此……[详细] |
释迦寺位于鲤城区东鲁巷南段东侧。1998年3月公布为泉州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释迦寺旧址为元朝蒲寿庚书房之一隅。元、明易代,别创为一小庵堂。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大学士李廷机之女许婚未嫁而婿夭亡,矢志出家,李廷机遂修以居之,并扩建佛堂、斋堂等,释迦寺方初具规模。薪传自清源山弥陀岩临济宗。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弥陀岩中兴祖通化祖师遣徒重拓,辟为弘法道场,接度在家僧众,故其……[详细] |
高湖南湖郑氏宗祠位于仓山区盖山镇高湖村高湖市场旁,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由吏部验封司郑善夫捐资倡建,清道光十七年(1837)重修。占地854平方米,南偏东85度,由门楼、前厅、厅堂、厢房、天井等组成。门楼为牌楼形式,檐下如意斗拱出跳,重檐悬山顶,大门处有一对石抱鼓。进门处有龙凤藻井,两边游廊,第一进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二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均穿斗式构架,双坡顶。原先戏台已倒塌,照壁已被更改。原有……[详细] |
忠山乡农会旧址位于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西南部的先贤祠。1934年4月,红7军团在经历了明溪铜铁岭战斗后,南下经三元岩前、忠山过贡川,并以忠山、贡川等为后方基地,攻打永安县城。在此期间,红7军团留下一个连队,驻在忠山村。这支红军小分队担任向东警卫的任务,并在忠山村做宣传、打土豪,很快把觉悟了的群众发动起来,组建了党支部、农会和苏维埃政府,党支部书记邓天赐,主席邓天赐,副主席杨平志,秘书兼文书余次……[详细] |
泉郡接官亭,俗称观音大士亭,坐落于泉郡临漳门外黄甲街,亭古名盛,有“闽南--”之美誉,历来香火鼎盛。据郡志载,宋庆元四年(1198年)临漳门外有甘棠、棠阴、龟山三桥,三桥尽处有古接官亭,供奉观音菩萨,亦称观音大士亭。明万历辛丑夏,洪水泛溢入亭,水退不见菩萨佛像,里人称菩萨己驾波归南海普陀山。同年江水漂来旃檀巨木,滞亭边不去,拾入亭中,异香盈亭,夜灿毫光。里人异之,遂聘名师巧匠,依唐阎立本所绘之观音……[详细] |
红军西际物资采购站旧址余氏家祠位于三元区莘口镇西际村。自1933年起,在福建军区独立第7团、第9团的带动下,中共三元区西际村支部和农会的党员干部群众从大田、永安、泉州等处零散购买食盐等物资,存在余氏家祠内,达到一定数量后,通过柳城村溪口渡口,沿西际——竹洲——楼源——忠山——星桥——明溪线路,转运到明溪、清流、宁化、瑞金等中央苏区。西际村余氏家祠逐渐成为红军西际物资采购站。为护送物资,西际还成立了……[详细] |
宝海庵位于鲤城区厂口街后山,泉州大桥北侧,坐东朝西。该庵原称宝林院,始建于北宋雍熙四年(987年)。明崇祯年间被洪水冲倒,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鼓山僧莲西重建,改名为宝海庵。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进士黄觐光偕乡耆重修,光绪十年(1884年)乡老陈祥元等募新之。庵在清末以后长期失修,并被占用,濒临倒塌。1981年在贞女林现尊姑主持下,得到旅星广净、广安二位法师及各界人士的支持捐助,……[详细] |
狮山林尚书家庙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狮山村,又名宫保祠,系明代南京兵部尚书林瀚建造的家族祠堂,为闽中望族林氏家族“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的纪念物。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重修,1987年再次重修。庙为木结构,坐东北向西南,由门楼、厢房、戏台、回廊、大厅、天井组成,占地669平方米。门楼为牌楼式,檐下用如意斗拱出跳,重檐四坡顶。额匾书:“世宫保尚书林公家庙”。门……[详细] |
琉球墓园琉球墓园在福州市仓山白泉庵。1986年,在清代安葬琉球来华亡故人员的墓区范围内建造,墓园占地面积3120平方米,内有8座琉球墓。明洪武五年(1372年),中国和琉球便开始往来,福州被指定为中琉交通港口。凡琉球贡船及谢恩使、庆贺使、进香使和留学生等所乘船只,均须在福州登陆。据载,在此亡故的琉球人前后有578人,大多数就地埋葬。现福州地区的琉球墓除墓园内8座外,还有白泉庵周围4座、高盖山2座、……[详细] |
涌泉寺回龙阁位于晋安区鼓山涌泉寺东南侧,原为“澄心亭”,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光绪年间改建为“回龙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失火焚毁,1935年重建,由林天民设计,改建为三层砖混结构的仿古式建筑。现为涌泉寺素菜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年(1762年)仲春至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季夏,兴隆遍照禅师募请郡人卢氏兄弟在放生池前建澄心亭,前后二座,并在其旁建成客寮三……[详细] |
汶石大王庙在福州北峰日溪乡汶石村边。现庙宇为清代建筑,始建未详。庙坐北向南,土木结构,面宽16.6米,进深24米。庙宇由大殿、天并、戏台、左右厢楼等组成。大殿面阔四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木构架,双坡屋顶,两边设风火墙,内设佛龛。大殿前面置天井。戏台建在门楼至天井之间,长7.1米,宽6.2卫米,高近2米;四边装饰精巧,刻有人物花卉浮雕;藻并美观华丽。戏台两侧的厢楼古朴简陋。厢楼的木板土留下的墨笔记载了……[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