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辽宁省 > 锦州市 > 黑山县旅游

黑山县文物古迹介绍

新立屯关帝庙
  新立屯关帝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原名武圣祠,道光二十一年扩建。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改建成现在规模的关帝庙,取又一名“善德寺”。至今已有二百五十八年历史。善德寺源起与老爷殿两个对联有关:一副:兄玄德弟翼德斩庞德放孟德德布四海;生蒲州长潞州战徐州威震九州。此联绘制在老爷殿两侧山墙前面。另一对联: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横批:义气千秋。关帝庙南北60米,宽15米,占地900平方米。前山门兼出巡殿,马童殿。左右有侧门,沙门内有钟鼓楼(05年复建),沿青石砖甬路到达前卷棚后燕尾的正殿。正殿为一座歇山式四阿山式建筑,飞檐斗拱,奇兽罗列,砖雕石刻,玲珑剔透,在建筑风格上是一绝。正殿内祀奉“协天大帝护国明主佛关云长”。金脸帝王像头戴王冕,手捧七星令箭。左为荆襄九郡都督赵累和持刀护卫者周仓。大殿东北角供奉财神,西北角供奉福神。经正门的花脊圆月拱门,通行后面各殿。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详细]
蛇盘山多宝塔及摩崖造像
  蛇盘山多宝塔,位于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芳山镇蛇盘山双泉寺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据说是开山和尚横玺长老建筑的。塔系花岗岩建造,覆钵式喇嘛塔,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塔座为须弥座式,六角形,每边长1.86米,高2米。座上用四条石逐渐收拢,砌出四层,其上砌高佛,早年被盗,龛上漾刻“多宝塔”三字,塔上为十三层相轮逐收砌至塔顶。顶上安装铁质塔刹;塔中层南面有拱形龛门,龛内原有铜铸菩萨一尊,跌座于莲台,双手合十,神态安逸自然。惜铜像已被盗走。塔于近年得到修缮。多宝塔矗立在蛇盘山中部阳坡之上,下有双泉寺,东有摩崖石刻,为蛇盘山的主要景点之一,石塔北、西三面环山,南面开阔。多宝塔及摩崖造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84年8月被锦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多宝塔中心为基点,半径10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50米以内为一类建设控制地带,一类建……[详细]
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
  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位于黑山县城北,总占地面积32224平方米,由陵园、纪念馆、101高地三部分组成。黑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中的著名战役,为全歼驻东北的国民党主力兵团,解放全东北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为缅怀在战役中英勇牺牲的烈士,激励后人继承烈士遗志,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战役结束后,当地政府和参战部队于1949年修建了“黑山战役烈士之墓”,1979年重修,1984年辽沈战役胜利35周年之际维修扩建成“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陵园由纪念塔、烈士墓群等组成。塔高13.5米,塔身正面阴刻楷书“黑山阻击战纪念塔”,背面刻着原第四野战军政委罗荣桓元帅的亲笔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墓群包括一个公墓和六个单墓,共安葬着751具革命烈士忠骨。当年参加黑山阻击战指挥的原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28师师长贺庆积(1909—1998年)逝世后部分骨灰于1999年安葬在陵园中。纪念馆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内容分为党中央的……[详细]
张三丰故里
  据史料载,在西岸修一座土城,金大定九年在土城设望平县。据说太极拳的创始宗师张三丰就出生在这里。据“明史”载:张三丰,辽东懿州梁鱼务人(今辽宁省黑山县姜屯镇土城村),生于元初蒙古定宗三年(1248)四月初九。张三丰五岁开蒙,拜白云禅志(张云庵)为师,脚踏莲花,习文研武,十八岁就已成为辽东名士。曾任博凌县令。后拜终南山火龙真人为师,到武当山-内丹术终得高深。他武功高强,气质非凡,既是一位全真道士,又是一位笑傲江湖的侠客。张三丰入明后,为历代帝王所倾倒,曾-为“通微头化真人”、“韬光尚志真仙”、“清虚元妙真君”。……[详细]
黑山天主教堂
  黑山天主教堂,位于黑山县城北高坡之上,始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由钟楼、圣堂等古典法式建筑组成,有北方小巴黎圣母院之称,曾为黑山阻击战战时指挥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蛇山子汉墓群
  蛇山子汉代遗址位于辽宁省黑山县段家乡蛇山子村,包括生活遗址和墓葬遗址,生活遗址在蛇山子村北侧,墓葬遗址在村西北半里处。生活遗址地势为一高台,南北长200米,东西宽约150米。地下有大量布纹瓦片,可证明为汉代遗存。墓葬均在地下,过去耕作时,曾出土墓和瓮棺。1958年,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时,曾挖出一具石馆,内葬酋长,并有随葬品,被市博物馆运走。被列为辽宁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保护范围:以标志碑为基点,东、西各250米,南、北各50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60米以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大吴台遗址
  大吴台遗址位于辽宁黑山县大兴乡大吴台村,是1981年锦州市统一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当时采集到的实物标本有“之”字陶片,陶纺轮、夫砂红陶、灰陶、鱼骨陶以及大道沟纹陶残片。鉴定为新石器时期遗址。该遗址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200米,为细沙土形成的高低不等的一片沙丘。在沙丘上,因风吹雨淋,地表面暴露出很多零散遗物、标本。其中以砂红陶、素石磨光的各种器物的残片颇多,纹饰较复杂。还有大绳纹、抹沟纹、回纹、交织纹……。器形有三足器的残足、豆柄、器耳、器底、口沿。从遗留陶质器型分析,初步认定为商周、春秋时代的遗物,但未见石器、骨器。此遗址规模不小,遗留的残存器物碎片较多,纹饰丰富,但遗址地下土层关系不清,聚沙成丘,只见有少量的烧土,不见文化层,也未见灰坑之类遗迹。以此推断,此处遗址,可能早期被流沙覆盖,由于土质疏松,植被稀落,缺少植物覆盖,每遇大雨冲刷,即可暴露一层遗物,日久年深,面貌有变。现已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