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省 > 西宁市 > 城中区旅游

城中区文物古迹介绍

南滩古城
  南滩古城墙是当年青唐城南城墙的一部分,青唐城是唃厮啰政权的都城,建于公元1034年。唐代这里叫鄯城。青唐城周围10公里,有8座城门,规模宏大。城中分为东西二城,西城是王城,建有规模宏大的议事大殿、宫室、寺院、军政机关和贵族宅院等;东城是商业区,店铺林立,各国商旅云集,仅于阗、回纥商人就有数百家之多,每天人流熙熙攘攘、磨肩擦背。安史之乱后,吐蕃从唐军手中夺取了鄯城,那时候,城池四周山上林木参天,青翠葱茏,所以吐蕃族称为青唐城。青唐城群山环抱,地势险要。当时西夏国兴起,控制了河西走廊一带,来往于宋朝与西夏城之间的各国商队、使臣常常遭到掠夺,于是绕道改走青唐城,再由青海湖南北部经柴达木盆地西去。青唐城就成了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上的重镇。由于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曾受阻,青唐城一度成为中西交通和贸易的枢纽。公元1009年,宋军攻破青唐城改名鄯州,旋即被唃厮啰收复,公元1104年,宋军再次占领青唐城,又……[详细]
西宁山陕会馆
  西宁山陕会馆建筑是青海省西宁地区颇具影响的一处中式建筑,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两省商贾联乡谊、祀财神的场所。明清时期,山陕商人远离故土,在外经商,为了加强彼此联系,互相关照,增进乡谊,交流商情,协调商务纠纷,融洽与官府的关系,设立一个共同议事的场所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山陕会馆应运而生。史料称,青海在明末清初时还奉行“藏不入汉,汉不入藏”的贸易原则。到了乾隆年间,大胆追逐利润的山陕商人,以冒险精神进入青海,并深入藏区贸易,赚了个盆钵皆满。到清朝光绪后期已有上千人之多,民国时期更为兴盛,于是就有了“山陕客娃半边城”之说。民间甚至有“先有晋益老(商号),后有西宁城”的说法。山陕会馆的建立,客观反映了清代至民国时期社会的变革和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崛起,深刻表达了新兴民族商人要求相应社会地位的愿望,更重要的是激发从商之人包容诚信、尚义利民的人文情怀。西宁山陕会馆始建于公元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最早……[详细]
西宁城隍庙
  西宁城隍庙,自明洪武十九年始建,历经明、清、民国几代,曾经几度修缮,遂成昔日的规模,透过迷信香烟纸烛的燎绕,可直观到古城西宁文化艺术真品的辉煌。西宁城隍庙座北朝南,从“大照碑”到牌坊山门开始,向北步入庙门。从中轴线分东西对称,向北进深有五院。主要建筑有:三楹大牌坊(山门)、大戏楼、砖砌半墙栏“香厅”(照胆台)、“鉴心殿”、“后寝宫”。东西对称的有“钟、鼓楼”,东西“廊坊”(十八阴司、十八层地狱),东西县厅城隍、地方先贤。主殿为雄伟静穆的“鉴心殿”,殿内正中供奉府城隍“威灵公”——邓训,及掌簿、鬼判、侍从塑像。人们都这么说,“威灵公”邓训是管辖治理西宁府暨青海河湟的“府”城隍、省城隍,阴司最高行政长官。这些古色古香、古朴典雅、雄宏壮丽的明清古建筑群“山门”、“钟鼓楼”、“戏楼”、“香厅”(照胆台)、“两廊坊”、山门“砖雕大照壁”等。从1958年始,在“宗教改革”和60年代的“文革”时期,以破……[详细]
西宁文庙
  西宁文庙,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文庙街,为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其后经三次修缮,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建成。大部分建筑已被拆改。2004年10月改建后,在原址修建了店铺、广场等设施。文庙的前门设有两个由照壁连接而成的牌坊门,门楣上面分别写有“道冠古今”和“德配天地”,这是寓意孔子的思想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同时也是在赞颂孔子。穿过这两扇牌坊门,迎面就可以看到气势恢弘的大牌坊,上 书“棂星门”三个大字。棂星门是文庙特有的设置,高十余米,飞檐斗拱,造型十分壮观。棂星门令人惊叹的一点在于,它建于1741年(清乾隆六年),它的承重仅靠没有深埋于地下的四根柱子和八根埋地的斜杆,在历经二百多年的风雨之后,仍然屹立不倒。……[详细]
西宁宏觉寺
  亦称“宏觉寺”、“洪觉寺”。位于今西宁市南大街东侧的宏觉寺街东南头。《西宁府新志》载,“在城南门内,旧名 ‘妙华庵’,洪武二十三年(1390 )建,永乐十年敕赐额曰 ‘弘觉’”。该寺在明代前期颇受朝廷重视,寺僧札思巴锁南曾受封为国师,多次进京朝贡。由于明王朝的支持,该寺曾在西宁地区冠盖一方。明末,塔尔寺和佑宁寺等相继建成,弘觉寺遂被取代,开始衰落。清时成为甘肃拉卜楞寺属寺。该寺一进三院,人山门即护法殿,前院两侧分列钟鼓楼,中院主殿塑有三大菩萨像,另有僧舍18间,全寺建筑占地约4亩。解放前夕,该寺成为省内蒙藏王公、千百户和上层僧人来宁时的常住地,寺内仍有少量僧人,但已不举行宗教活动。解放后,建筑被毁,寺址占为它用,现仅留“宏觉寺街”之名。……[详细]
西宁南禅寺
  西宁南禅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凤凰山麓。追溯历史,北宋时(公元997~1065)年在凤凰山已建有寺院,明永乐八年(1410年)形成一定规模。清同治二年(1863年)因战乱,有部分殿宇被毁,后在清光绪年间先后集资和捐资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建成规模较大的殿宇建筑群。这个以关帝庙为中心的建筑群,是目前西宁市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是本地及周边地区汉传佛教信徒(净土宗派)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青海省历史最古老的汉传佛教寺院。该寺有四合院五座、房屋86间,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千佛殿、玉佛殿、三圣殿、韦陀殿、弥勒殿、地藏殿等,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一九八六年五月被青海省列为省一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法幢寺
  法幢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南山公园南禅寺旁边,是青海省最大的汉传佛教比丘尼寺。法幢寺始建于1943年,原来位于西宁市城西区园树庄。2003年为给西塔(西宁——塔尔寺)高速公路建设让路,该寺从园树庄搬迁到这里,这里原是“南山文苑”旧址。法幢寺的主要建筑包括山门殿、财神殿、玉佛殿和大雄宝殿,这座雄伟的大雄宝殿是2009年8月落成的。法幢寺每年中比较大的宗教活动有六次,信徒分布在西宁、大通、湟中、湟源等市县,该寺在全省汉族信教群众有较大影响。地址:西宁市城中区南山公园南禅寺旁边……[详细]
西宁大佛寺
  位于西宁西大街。藏传佛教史上被称为“后弘期”“三贤哲”的藏·饶赛、肴格迥、玛尔·释迦牟尼从西藏辗转到青海,曾一度在位于今西宁教场街一隅建寺修行,三贤哲均圆寂于青海,其中肴格圆寂于西宁。后来,信教群众对该寺大加扩建。在佛殿内塑有三贤哲巨大塑像,故取名大佛寺,被看作藏传佛教“后弘期”的祖庭。它在我国藏、蒙古等少数民族群众中颇负盛名,受到信教群众的顶礼膜拜。……[详细]
西宁金塔寺
  金塔寺位于西宁市南大街东侧宏觉寺街35号院内,约建于明代。清代为塔尔寺的属塔。1958年时,该寺尚存古佛殿1座,僧舍9间,约占地1亩,寺内已无常住僧人。现古殿尚存,其余皆拆除。1985年该寺重归塔尔寺,由占用单位和塔尔寺出资维修,塔尔寺派人管理。历史上一直为塔尔寺驻西宁办事处。金塔寺坐南朝北四合院,占地面积666平方米。南房系佛殿,殿堂内供奉三世佛祖、八大菩萨、十八罗汉及大威德金刚等佛像,主供释迦牟尼佛。阴历四月十六日上午大家一起在西宁金塔寺供奉千盏灯。​祈愿这些灯火遣除有顶至无间地狱一切众生的无明黑暗,而现见诸佛菩萨的清净刹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