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昆明市 > 盘龙区旅游

盘龙区文物古迹介绍

鸣凤山金殿风景区
  太和宫金殿,又名铜瓦寺,坐落在昆明城东北郊鸣凤山,俗名鹦鹉山。鸣凤山原名相度山,明万历年间始创太和宫金殿以后,改称鸣凤山,系明代以来云南著名的道观风景名胜区。海拔2000米。清康熙年间重建鸣凤山太和宫铜殿,“范铜至五百余万之多”(250吨)。1980年清洗铜殿烟尘污垢时,发现铜殿正梁上通体被烟垢覆盖的铭文,梁中间的字被藻井遮盖,我爬上去看是“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铭文证实清康熙九年(1670年)吴三桂修葺太和宫,重建真武铜殿,铜铸神像,竖“铜幡竿十余丈,亭亭特立”。康熙十年(1671年)十月十六日竣工落成。因吴三桂康熙十二年(1673年)举兵反清,故方志碑记只称“清康熙九年重铸”,回避是吴三桂重铸铜殿。吴三桂重建真武铜殿后,铸了一口“七星宝剑”悬挂在铜殿内,这就是碑记中所载真武“慧剑高悬,常伏魔而制怪”。吴三桂又将其使用过的一把木柄大刀,重12斤留在太……[详细]
赛典赤墓
  在昆明城东区民航路五里多小学门口的体育场内,有一座方形高墓2.4米,宽约1.3米,顶为青石雕成的石瓦,墓体四面镶碑石。正面刻汉文“元咸阳王瞻思丁墓”8字,分4行,直书。背面为蒙文碑刻。左右两侧,一边刻《元史·赛典赤瞻思丁传》(节录),另一边刻袁嘉谷撰书的《重修咸阳王陵记》。围墙外,即宽阔的公路。这座陵墓,是为纪念元代初年云南最高行政长官赛典赤·瞻思丁而修的纪念冢。元初,由于“委任失宜”,云南矛盾重重,政波迭起,生产荒废。元世祖忽必烈,选用为人“谨厚”的赛典赤,以“平章政事(次丞相)行云南中书省事”。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赛典赤到任。他面对现实,正确处理元代中央官吏与云南民族官吏和皇帝分封在云南的宗王皇帝的亲属)之间的关系,稳定了云南的形势。在广泛征询“利国便民”的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治滇”工作。一是把元初军事统治时期的万户府、千户所、百户所改置为路、府、州、县,整顿机构,清……[详细]
真庆观古建筑群
  真庆观古建筑群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区白塔路与拓东路交叉路口。明永乐初年,道教长春派创始人,谪滇“高道”--刘渊然,即居此观阐道。刘渊然(1351年~1432年),江西赣县人,道号体元子,道行高深,明洪武间朱元璋召至师宗,赐号高道。永乐初年任道录司右、左“正一”管道教事。嗣因得罪权贵被谪至昆明。在龙泉观阐教。其门徒“殆百余人”。门徒中蒋日和、邵以正是名闻全国的“高道”。其中,邵以正是昆明人,号止止道人,又号承康子,天顺元年(1457年)明英宗赐号“通妙真人”。正统十年(1445年)整理校定5305卷的《正统道藏》传世,在道教学术史上有相当地位。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刘渊然受召回京,得封“冲虚至道玄妙无为光范衍教庄静普济长春真人”号,并“领天下道教事”,从而使真庆观名声大噪。真庆观,原名真武祠。始建于元代,明、清两代均有扩建。宣德四年(1429年),黔国公沐晟兄弟出资,刘渊然的高徒蒋日和主持……[详细]
赛典赤·赡思丁墓
  赛典赤·赡思丁墓有二处:一处是位于昆明北郊松华坝马耳山马家庵村的真身家;一处是位于昆明城东民航路五里多小学内的纪念家。真身家呈长方形,面南背北,下部砌石,上部封土,高1·8米,长2·6米,宽1·4米。墓有前方为其子纳速刺丁墓,墓形相同。清咸丰以前,墓下有石垒台基,四周有护栏,并建有清真寺、八角亭,植有巨柏,还有二三十家回民种田守墓。自成同年间(公元1856-1873年)回民起义后,守墓回民被杀,寺、亭、墓也遭毁坏。1987年,赡思丁父子墓得以修复,重立墓碑。为供人们凭吊,清康熙二十八年至三十三年(公元1688一1693年),总督范承勋、巡抚王继文又在当年通京的古道上建了一座纪念家。咸丰年间,墓亦毁于战火。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昆明保延梁任地方自治长时,倡议重修,中经护国运动,地方经济措据,直到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才竣工。墓呈长方形,石砌高家,高2·7米,长2·3米,宽1·3米,……[详细]
北京路石房子
  北京路石房子位于昆明市盘龙区北京路427号茶花公园内。石房子如一位风度翩翩的绅士,矗立在大树浓荫的环抱之下。中式琉璃瓦挑檐式屋顶阔绰大气,法式主体结构线条干脆利落,一看就是大师手笔。外墙看似不经雕琢、凸凹不平的石头,由内向外抒发着建筑的诗性与智慧。探寻的目光被那几座精致大气的窗子所0-,它的存在毫无悬念是那个年代最有说服力的高尚建筑。歇山顶两层楼形制形成七间三进的平面布局,坐西朝东,中间建出抱厦,小歇山顶雨亭覆于抱厦通道之上。石拱券大玻璃窗、石条墙、三角楣傲立在北京路最令人瞩目的视线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屋面却出人意料地采用中国传统歇山顶,正脊两端设鸱吻,垂脊端头置兽头,唯岔脊不用走兽,斯为毫不掩饰的追慕唐风也。山墙排山沟滴是朝外的,檐下凹出两跳斗拱,左右老角的梁下有悬垂柱,外檐有油漆彩绘,每个细节都值得推敲玩味。廊下有台阶,阶数不多不少恰好七级,台阶两端置有精巧的石花瓶。这栋建筑建……[详细]
惠光寺塔和常乐寺塔
  东寺塔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书林街南段。原在常乐寺内,常乐寺称东寺,故名东寺塔,常乐寺早毁。西寺塔位于东寺街南段原慧光寺内,慧光寺称西寺,故名西寺塔,慧光寺已毁,仅存寺塔。常乐寺为四方形十三层密檐式空心砖塔,高40.57米,底层南面辟门,从第二层起檐上四面均开有券洞,每洞内置石雕佛像1尊。塔的顶宝上立有4只铜铸金翅鸟,故又称金鸡塔。与西寺塔东西遥相对峙。慧光塔现塔通高35.54米,塔形与大理崇圣寺塔主塔相似,为四方形、十三层密檐式空心砖塔。砖上有汉文、梵文经咒和窑户印模。虽经历代较大修葺,仍不失原有形制。据史书记载,东寺塔与西寺塔同为唐代南诏弄栋节度使王嵯颠所建,始建于唐太和三年(829年),历时30年,于大中十三年(859年)竣工。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昆明地震,东寺塔倾塌。现存东寺塔为清光绪八年(1882年)动工修复时,“因视旧基低下,虑土薄弗坚,乃移于迤东数百步内”,在三皇宫旧址仿西寺……[详细]
昙华寺
  介绍: 昙华寺位于昆明市东郊2公里处,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因园内有一株优昙树(实为云南山玉兰,树龄至今已300多年)而得名。 1981年,昙华寺被扩建成一座访江南古典园林的公园,分为前园、中园、后园三部分。前园基本以原寺庙的三进院宇为主,亭台楼阁,假山水榭,花木竹林,回廊曲桥,错落有致。中园比前园稍大,建有一鉴轩、牡丹园、杜鹃园、山茶园、海棠樱花园和儿童娱乐园。在前园大义厅右侧小园中,存有反映-早期进步思想的“-赠映空和尚诗文碑”。前、中两园新增的钱南园纪念碑廊、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石刻、全国名联碑园等,值得一览。1996年4月,后院的瑞应山上,又新建成一座高48米、七层八角的“瑞应塔”。这是一座可供游人登楼远眺的跌旋式观览塔。登临塔楼,昆明市区林立的高楼大厦以及四周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它的四周山地上,遍植贴梗海棠、火把果、杜鹃花、雪松等花木,还有新建的长廊、小亭和垂钓池。 昙华寺面积约与圆通……[详细]
严济慈、蔡希陶旧居
  严济慈、蔡希陶旧居位于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办事处茨坝社区蓝黑路132号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大门内南侧办公区。位于昆明黑龙潭公园旁的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内,有一座中西结合式样的简洁平房,静静地隐藏在绿树丛中。该房屋建筑在一坡地上,设三段15级台阶缓缓而上。房屋为砖木结构,坐西向东,三开间,进深两间,南侧突出一间,总面积约100多平方米。灰色的瓦屋顶,褐色的门窗,白色的墙体,朴素而又大方。在这里,它已经伫立了70多个春秋。如今,在植物研究所高大的楼群中,它显得低矮而陈旧。但是,这里却是中国现代物理学开拓者之一,时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严济慈建盖的住宅和办公地点。抗战胜利后,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迁回北平,他们建盖的房屋和征用的土地全部移交给在黑龙潭一起度过抗战艰苦岁月的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这所房屋又成为著名植物学家、被誉为“云南植物科学界一代奠基人”和“西部大开发的一位先驱性人物”蔡希陶的住……[详细]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址(含冯友兰旧居)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址(含冯友兰旧居)位于盘龙区龙泉办事处宝云社区龙头村宝台山宝云小学旁。冯友兰故居位于昆明市龙泉街道办事处宝云村。因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科员也曾在此工作,这里还被称作“中央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址”。在故居宽敞的院子里,弥陀寺、东岳宫、东厢房、西厢房等古建筑,都被盘龙区文物管理所用“龙-”、“龙五号”、“龙六号”、“龙七号”等红字做了标记。冯友兰曾居住过的是“龙七号”。2011年1月,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址(含冯友兰旧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0、钱沣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钱沣墓
  钱沣墓在“龙泉镇”、“羊肠村”或“昆明北郊”一带,具体位置不甚清楚。五年前,我在清水村附近的磨盘山买房子时,发现有两座坟冢坐落于小区正大门前,顿觉有些奇怪,开发商为什么不把它迁走?后经打听才知道,原来此冢是钱沣与夫人的合葬墓,现为昆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钱沣墓位于公园正中央,四周有雕刻石条做围栏,呈长方形,周围松木环绕,显得古朴肃穆。拾级而上,只见一左一右两只大石狮子坐落于石梯两侧,目光炯视,庄重而威严。以前的两个“土堆”已被条石垒起围拢,呈圆形,足有一米多高。墓前明堂开阔,视线良好,风水极佳。……[详细]
顾品珍墓
  顾品珍墓(位于昆明市北郊龙泉山黑龙潭公园内)顾品珍(1883-1922),字筱斋,昆明人,出生医生世家,清末附生。是1911年昆明“重九起义”和1915年云南“护国首义”的主要将领,曾担任过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教官、校长等职,是朱德的老师。1921年北伐战争期间,顾品珍率部进入昆明,被推为滇军总司令,随后兼任云南省省长,成为云南近代史上主持滇政的第一位昆明籍人士。1922年,顾品珍在路南遭土匪包围袭击,突围不成,举枪自尽(一说是遭土匪杀害),享年39岁。……[详细]
王德三、吴澄、马登云三烈士墓
  云南昆明王德三、吴澄、马登云三烈士墓地在昆明市北郊黑龙潭东南山坡之上。三墓皆为拱顶圆堡形石墓,背西向东,中为王德三烈士之墓,两侧稍后为吴澄、马登云烈士之墓。前立墨石金字墓碑,四围护栏,雪松翠柏,环境清幽,庄严肃穆。墓旁有石碑,刻有烈士生前事迹。20世纪50年代初,三烈士墓迁葬于黑龙潭北面山坡,1983年12月,再迁此地安葬,并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国人民解放军莅昆纪念门
  中国人民解放军莅昆纪念门位于昆明市盘龙区拓东路。1949年12月9日,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云南绥靖公署主任卢汉将军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顺应历史潮流,在昆明率部起义,实现昆明和平解放。1950年1月1日,云南临时军政委员会和昆明市人民团体联合会(简称“人联”)组成“云南各界欢迎人民解放军莅昆大会筹备处”,统一领导迎军工作。9日,“人联”发出迎军号召,要求各机关、团体、各行各业要协助人民解放军做好接管的准备工作,保管好文件、档案、财产,并迅速搜集整理有关接管的资料,肃清暗藏匪特,恢复生产秩序,积极恢复发展生产和交通运输;团结各阶层人民,广泛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动员群众踊跃捐献各种慰问品。昆明人民把迎接人民解放军进驻昆明作为各项工作的动力,工厂为恢复生产开展劳动竞赛;公路系统日夜抢修遭战争破坏的滇黔、滇中、滇西、滇东北等公路桥梁、涵洞、路基,保证了人民解放军顺利到达昆明;郊区农民共……[详细]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昆明)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位于昆明市盘龙区龙泉街道办事处宝云社区麦地村194号兴国庵内。2011年1月,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中国营造学社旧址(昆明)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太和宫金殿
  昆明鸣凤山金殿太和宫金殿,又名铜瓦寺,坐落在昆明城东北郊鸣凤山,俗名鹦鹉山。鸣凤山原名相度山,明万历年间始创太和宫金殿以后,改称鸣凤山,系明代以来云南著名的道观风景名胜区。海拔2000米。金殿公园位于昆明城东约七公里的鸣凤山上。因大殿用黄铜铸成,阳光照耀下,光芒四射,映得翠谷幽林金光灿烂,故而得名“金殿”,又称为铜瓦寺。名声显赫的金殿属于道教太和宫的一部分,创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平西王吴三桂重新修葺,历史十分悠久。金殿为重檐飞阁仿木结构方形建筑,殿高6.7米,宽、深各6.2米,总重250吨,是中国最大的纯铜建筑。大殿之内,梁柱斗拱、门窗瓦顶以及殿内供案、帏幔、真武帝君造像、匾额以及楹联,皆为铜铸。殿内的真武帝君坐像,刻画精细,丰姿魁伟,面向庄严。旁边持剑肃立两旁的水火二将,形象威武,性格勇猛,其铠甲衣纹,精雕细镂,铸工精美。金殿公园内太和宫的大门上有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