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黄埔区旅游

黄埔区文物古迹介绍

西华彭氏宗祠
  位于鱼珠街茅岗社区西华村西华大街3巷3号。始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1999年重修。坐东北朝西南,三间三进,总面阔15.58米,总进深49.1米,建筑占地总面积764.8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卷草尾、脊两端塑有狮子,碌灰筒瓦,素瓦当。花草、瓜果木雕封檐板。青砖红砂岩石脚。左、右为青云巷,前为旷地、西华大街,后为民居。头门面阔三间15.58米,深三间12.3米,建筑面积191.63平方米。前廊四步梁,梁上施人物木雕驼峰、斗栱,如“武松打虎”等。四根石前檐柱的连系木枋雕人物,极为精致。大门木门夹,石门枕,木门匾阳刻“彭氏宗祠”,上款署“雍正九年(1731)岁次辛亥孟春吉旦”,下款署“特恩加授府政堂前督理淡水石桥长盐原番禺县知县加一级姚炳坤书”。两侧木门联刻“道同孔老;寿冠商周”。后廊瓜柱、梁架均有如意纹雕饰。两根八棱石檐柱。仪门面阔三间15.56米,进深一间4.2米,建……[详细]
下沙吴氏大宗祠
  下沙吴氏大宗祠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黄埔街下沙社区下沙大街3号之二。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2003年按原貌修复。坐北朝南,三间两进,总面阔12.38米,总进深41.34米,分布总面积511.79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峰火山墙,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陶瓦当。雕花封檐板。青砖石角。墀头砖雕。墙楣壁画。前为街路、旷地、鱼塘,左侧隔路为下沙小学,右、后为民居。头门面阔三间12.38米,深两间8.14米,建筑面积100.77平方米。前廊三步梁,4根石前檐柱,柱上有挑头。虾公梁上有石狮和异形斗栱,梁下有雀替。两次间筑包台。大门花岗岩石门夹,石门枕,石门额刻“吴氏大宗祠”,上款“咸丰六年(1856)季冬吉旦”,下款“关磐石书”。后五架,梁上设雕花驼峰,两根花岗岩石檐柱。祠前旷地立有一块桅杆夹石。中堂面阔三间12.38米,深两间9.19米共十一架,前设轩廊,建筑面积113.77平方米。4根花岗岩石金柱,后金……[详细]
初泰麦公祠
  初泰麦公祠位于穗东街南基社区南湾村皆佳街5号。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坐北朝南,面阔三间9.84米,深两进15.64米,分布总面积153.90平方米。硬山顶,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青砖石脚。前为麦信坚故居,左、右为街巷、民居,后为旷地、民居。头门面阔三间9.84米,深两间4.2米,建筑面积38.98平方米。大门开左侧,前廊檐墙承重,石门夹,凹斗门,石门额阳刻“初泰麦公祠”,上款“光绪已亥(1899)仲春”,下款“李鸿章书”。木门联书“广恩德前泽;棠棣振家声”。墙楣有壁画。后堂面阔三间9.84米,深三间7.1米,建筑面积69.86平方米。4根坤甸金木柱,石柱础。木金柱挂木楹联两副,一副为“初泰星斗情光传荫业茹古舍今皆言厚博;广泽堂棣竞秀联辉映绚出文章圣训儒深”。另一副为“先贤籍振字风笃志业儒紫雾凝成应濡墨;祖育祠根功德常臻瑞气彩云笼处便生辉”。堂中挂“广泽堂”木匾,上款“丁丑年……[详细]
深井文塔
  深井文塔坐落在长洲镇深井村边的土坡上,建于清代,为一座楼阁式的砖木结构的古塔。塔下基底以砖线逐级放大,塔身转角处两砖相咬,严实无隙,由下而上,棱角清晰,线条笔直;在二级和三级的转角处,塑有跃起的鲤鱼,鱼尾和嘴顶往飘檐,鱼鳞涂上景泰蓝色,描以黄边,嘴唇嫣红,格外生色。塔膛为六角直井式。塔身三层,每层均有腰檐飘出,逐层收小。飘檐下方以卷叶浮雕图案挑檐,排列工整,玲珑剔透。挑檐下方,雕塑着立体彩画,尤以“金龙腾飞”、“彩凤飘舞”、“雄狮嬉戏”、“麒麟架云”四幅,形态逼真,跃跃欲动。塔顶作反抛物线攒尖,坡度陡峭;顶上为盛开莲花一朵,花心托出葫芦一樽,典雅飘逸。……[详细]
下沙张氏大宗祠
  下沙张氏大宗祠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黄埔街下沙社区下沙大街23号。始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民国期间和2003年重修。坐北朝南,三间两进,总面阔13.05米,总进深38.69米,分布总面积504.90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峰火山墙,灰塑龙船脊。雕花封檐板。墀头有人物砖雕。墙楣有山水图案壁画。地面改铺水磨砖。前为街巷、鱼塘,左、右、后为民居。头门面阔三间13.05米,深两间6.7米共九架,建筑面积87.44平方米。前廊三步梁,梁上施雕饰驼峰。4根花岗石前檐柱,虾公梁上施蹲狮、异形斗栱,梁下两端有雀替。两次间筑塾台。大门花岗岩石门夹,石门枕,石门额刻“张氏大宗祠”,上款“灵山族末赐封书”。内施瓜柱梁架,两根花岗岩石后檐柱。中堂面阔三间13.05米,深三间9.4米共十三架,建筑面积122.67平方米。四根花岗岩石金柱,后金柱间设6扇屏门。前、后各有两檐石柱,后檐两侧有栱门。墙楣有山水壁画。明间正中挂木……[详细]
廷亨陆公祠
  廷亨陆公祠位于广州市黄埔区文冲街文冲社区东坊大街43号。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坐北朝南,面阔三间10.7米,深两进16.8米,建筑占地总面积180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平脊,灰碌筒瓦,陶瓦当滴水剪边,木雕封檐板。前为东坊大街、池塘,左、右、后为民居。头门面阔三间10.7米,深两间5.5米共九架,建筑面积58.85平方米。前廊三步梁,两方形花岗岩石檐柱抹角刻竹节,虾公梁上有石狮斗栱,梁下有浮雕雀替,两挑头有福碌寿人物石雕饰,两墀头砖雕残缺。大门石门夹,门板上门神色彩模糊,石门枕刻瑞狮浮雕,石门额阳刻“廷亨陆公祠”,上款“宣统元年(1909)季夏”,下款“朱汝珍书”。墙楣有壁画,笔法苍古,出自李萝峰手笔。后廊四步梁,瓜柱连接。明间两木金柱间设中门,现仅存门框。祠前砌垂带式三级石台阶,两侧设抱鼓石。后堂“怀德堂”(匾已失)面阔三间10.7米,深三间8米,建筑面积85.6平方米……[详细]
文冲陈氏宗祠
  文冲陈氏宗祠位于广州市黄埔区文冲街文冲社区江北中约大街2号之一。始建年代待考,应不晚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1991年维修。坐北朝南,三间三进,总面阔13.5米,总进深30.2米,建筑占地总面积407.7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陶瓦当。墀头灰塑如意图案。青砖石脚。前为旷地、街巷、水塘,其余三面为民居。头门面阔三间13.5米,深两间8米共十一架,建筑面积108平方米。前廊三步梁,博古梁架雕有寿桃、腾龙图案。两根石前檐柱以木檐枋与山墙连接,上施木雕驼峰、斗栱。大门石门枕,石门夹,木门板绘门神,石门额刻“陈氏宗祠”,仿陈白沙茅笔笔法,上款位置刻一篆印“嘉庆戊辰”(1808),下款位置有上下两方篆印,上“暮春”,下“□建”。墙楣绘画题诗。明间内设中门,现只剩门框。地面改铺水磨石。第二进为仪门,四柱三间三楼砖石牌楼。庑殿顶,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陶瓦当。檐下灰塑莲花托……[详细]
进昌秦公祠
  进昌秦公祠位于南岗街南岗社区亨元上街24号。据村民介绍,建于清代。坐西朝东,面阔三间10.51米,深三进33.22米,分布总面积349.14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琉璃瓦剪边。青砖石脚。红阶砖地面。前为街路、鱼塘,左、右后为民居。头门面阔三间10.51米,深两间6.52米共九架,建筑面积68.52平方米。前廊三步梁,两根石前檐柱,虾公梁上施雕花石狮子、异形石斗栱,梁下施雀替。大门嵌花岗岩石门夹,石门枕,石门额刻“进昌秦公祠”,无上款,下款为“谭延闿书”。明间前有三级花岗岩石阶。中堂面阔三间10.51米,深三间8.75米共十三架,建筑面积91.96平方米。前后各双步梁,四根木金柱、覆盆石柱础。明间后设屏门,上端悬挂木匾“式谷堂”,无上款,下款署“谭延闿书”。堂前设三级花岗岩石踏跺。中堂前天井两侧五架卷廊。天井铺花岗岩石地面。后堂面阔三间10.51米,深三间8.1米……[详细]
东江纵队纪念广场
  东江纵队纪念广场位于黄埔区永和街永和大道与新业路交会处,由纪念碑、雕塑、景墙及绿化广场等组成,总占地面积约1540平方米。其中纪念碑由原位于禾丰社区禾朗社的东江纵队革命烈士纪念碑迁建而成。主要展示和宣传东江纵队光荣革命斗争史,将成为萝岗区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旅游又一阵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于1943年12月2日,是中共广东省委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创建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其转战东江南北,深入港九敌后,活跃广州外围,挺进永和山区,成为中外闻名的抗日武装队伍。1944年12月,东江纵队第四支队在中共增城县特支委领导的永和抗日根据地成立,黄埔区成为东江纵队积极抗战的主要区域之一,游击队将士在黄埔区禾丰、黄旗山、华峰山、油麻山、佛子庄、旺村、元贝村等地浴血奋战,奋勇杀敌,有力地支持了华南地区的抗日战争。……[详细]
长洲炮台
  长洲炮台位于广州市黄埔珠江主航道南岸的长洲岛上。该岛面积约6平方公里,山峦起伏,形势险要,是由狮子洋进入广州的第二道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的咽喉要地。长洲炮台建于光绪十年(1884年)。由四缝炮台、旧西岗炮台、白兔岗炮台、白鹤岗炮台、大坡地炮台、新西岗炮台和蝴蝶岗炮台共7座炮台组成,分别建在长洲岛东南方向的7个山岗上,全长近2公里,成扇面形,由北向南依次排列,各炮台之间距离不等,所配置的炮数量和炮位大小,亦因地势而不同。各炮阵地均有辅助设施,如兵勇宿舍、弹药库等,其建筑均为拱顶、厚壁、砖石结构,水泥荡面。炮台常驻兵千余人。所置洋炮为德国克虏伯厂所造。长洲炮台——旧西岗炮台:黄埔区长洲街道长洲社区旧西岗上(4801厂职工宿舍后山)长洲炮台——白兔岗炮台:黄埔区长洲街道长洲社区金洲路70号(4801厂区内)长洲炮台——白鹤岗炮台:黄埔区长洲街道长洲社区福聚坊十六巷后白鹤岗上长洲炮台——大坡地炮台……[详细]
下沙蒲氏宗祠
  下沙蒲氏宗祠位于黄埔区黄埔街道下沙社区珠江下街九巷1号右侧,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珠江九巷现状路东边线,北至北侧相邻3层和5层建筑南墙线,南至南侧池塘北岸边线,西至西侧”悦然别墅“旧建筑东墙线。建设控制地带:东至珠江下街17号建筑东外墙边线一线,北至珠江九巷6号建筑南外墙边线一线,南至南侧水塘南边线一线,西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24米,局部至珠江横巷一线。……[详细]
广州洪圣庙
  长洲下庄洪圣古庙,位于珠江下游进出广州南北两河道交汇处的黄埔长洲岛下庄村,处黄木深水湾西部南岸,故老传闻,该岛四面环水,村民谒拜南海神,往返竟日,交通欠便,更由于古代中外航船,下碇与此,船员登陆祈祷南海神庇佑,海不扬波,贸易兴旺,并在洪福市,安莱市等处购备出海食物等。神庙始建于元至顺元年(1330年)座落于今白兔岗炮台东侧,背西朝东,其左面临珠江铁桩水道,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建庙时,门前一片汪洋,后冲积成滩涂,大潮水可涨至庙前山麓,后筑围耕作,现开发为商业市场,楼房住宅区。庙的北面有石崖,尚留有古海蚀崖遗迹,庙大门联为:门环珠海一鱼(东海鱼珠)跃浪谒龙颜庙枕兔峰双兽(大小二虎)守津朝圣座庙内楹联:南海有神皆广利百川无水不朝宗该庙于道光庚子年(1840年)重修,占地约120平方,深两进,前座较小,后座正殿较大,中隔天井,有四檐滴水烟楼一座(敬神烧银宝用)。至今尚保存方型玉石“洪圣大王宝印”一……[详细]
竹岗外国人公墓
  竹岗外国人公墓建在深井村竹岗山(俗称马鞍山或番鬼)山腰。岗上翠竹丛生,郁郁葱葱,在青枝绿叶掩映下的数十亩山地上,错落地竖着大小不等、各种文字的墓碑数十块。可惜大多数被移走毁掉。目前尚存十余块。竹岗外国人公墓,-战争前后,长洲、深井一带,水深广阔,逐渐成为商贾云集、船舶如蚁、显赫一时的贸易口岸。竹岗外国人公墓安葬着因疾病和意外而死于广州的来华商人和政府官员。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岑氏宗祠
  岑氏宗祠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穗东街庙头社区庙头大街83号。始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坐北朝南,三间三进,总面阔13.64米,总进深41.15米,分布总面积561.29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青砖红砂岩石脚。红阶砖地面。前为街巷、地坪、鱼塘,其余三面为民居。头门面阔三间13.64米,深三间7.13米,建筑面积97.25平方米。前廊两石檐柱,两次间有木连枋连接山墙,木梁底有线条花纹。两墀头砖雕工艺精美。大门红砂岩石门夹,石门枕,木门匾书“岑氏宗祠”,上款“乾隆辛未阳月吉旦”,无下款。中堂面阔三间13.64米,深三间9.46米共十三架,建筑面积129.03平方米。四根坤甸木金柱,花岗岩石柱础。堂上悬挂“顺至堂”长方形黑字木匾,中间设活动开启屏风。中堂前5级红砂岩石阶。天井侧两廊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后堂面阔三间13.64米,深三间9.86米共十五架,建筑面积134.4……[详细]
牛山炮台
  牛山炮台位于广州市黄埔乌冲北面的牛山(现为文冲造船厂生活区)。该炮台濒临珠江,俯控狮子洋面,原是土炮台。道光二十一年(1814年)清军将领祥福等在此抗英殉国。光绪十一年(1885年)改建为新式炮台,共7座,其中山麓3座,山脊4座,购置德国克虏伯厂制造的后膛炮,总兵李光义所部广胜军1个营驻扎。山麓左、中、右3座炮台,作扇面形构筑,灰砂混凝土结构,依次面向东南、南和西南。中炮台为圆形,直径10米、深2.6米。壁上排列着藏弹洞21个,根据炮弹形状设计,上窄下宽,形似半截橄榄,最宽处0.32米、高0.66米。壁上还有用于固定炮座的铁扣8个。炮位东北面约3米处,有2.2×0.78米的阶梯口,从阶梯下去进入各炮位的暗巷道,用青砖砌墙和拱顶,宽1.96米、高2米。左炮台距中炮台13.2米,椭圆形,周长30.06米、深2.3米,炮台周围地面有2.7米宽的排水斜坡。炮台后壁有暗巷道,巷道口高2.16米、宽2……[详细]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濞嗐垼绻嬮崥鍕秴缂冩垵寮哥粔顖涚€崣鍌欑瑢閿涘苯鍙¢崥灞藉灡瀵ょ儤鍨滄禒顒傜法婵傜晫娈戠€硅泛娲妴鍌氼洤閺嬫粍鍋嶉張澶夌矙缂佸秴顔嶆稊锟狀棑閸忓娈戦弬鍥х摟閵嗕礁娴橀悧鍥风礉濞嗐垼绻嬫稉搴㈠灉娴狀剝浠堢化锟�
婵″倸褰傞悳鐗堟杺濞岀粯鈧佲偓浣风皑鐎圭偞鈧佲偓浣瑰Η閺堫垱鈧冩▕闁挎瑥鎷伴悧鍫熸綀閺傚綊娼伴惃鍕6妫版ê寮锋稉宥堝娣団剝浼呴敍宀冾嚞閸欏﹥妞傛稉搴㈠灉娴狀剝浠堢化锟�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Email閿涙瓬ytravel666*163.com閿涳拷*閺€閫涜礋@閿涳拷
閵嗏偓閵嗏偓閺呭┉CP婢讹拷2023016012閸欙拷-1